摘要: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但現(xiàn)在學生的閱讀水平并不令人欣喜,擴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可以成為課堂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把脫節(jié)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通過課堂進行融合互補是一種可取的手段。
關鍵詞:課內外相結合;拓展閱讀
在大閱讀的環(huán)境下,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但老師們對課外閱讀的開展情況卻并不樂觀:有的是蜻蜓點水,聊勝于無;有的是花拳繡腿,流于形式;有的是信馬由韁,漫無目的;還有的,則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面對著這種種情況,我認為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該立足課堂為主,輻射課外為次,用課內帶動課外,從而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使課內和課外有效的結合起來。
一、課前——鼓勵閱讀
大綱指出:“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能根據(jù)需要收集有關材料?!睘榱俗寣W生更好的了解我國的文化景觀,觀賞我國的“世界遺產”,更準確地解讀文本,課前,我引導學生搜集、閱讀與頤和園相關的閱讀資料,讓美好景觀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扎根。這種讓孩子們自己主動體驗的課外閱讀,自由而輕松,很好的調動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在教學《頤和園》時,我是這樣做的:課前,我鼓勵學生搜集有關頤和園各景點的資料,走進這個美麗的大花園。于是頤和園內各個不同的樓閣宮殿等成為學生搜集的對象。頤和園大大小小的亭臺樓閣、宮殿寺觀、水榭游廊的景色映入眼球,握于手間,同時也印在心上。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充分交流各自的材料,于是頤和園的各個方面以及各種形式的資料紛紛呈現(xiàn)在課堂。在交流過程中,孩子們手上的資源相互間作了補充,無形中又進行了再次學習,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鋪墊。
二、難點處——激勵閱讀
在閱讀教學時,文字中包含著許多“不確定”“空白”和“難點”。而教師的作用就在于是否能抓住這些“空白”的地方去引導孩子們去創(chuàng)造,去補充;在于是否能抓住這些“難點”的地方去引導孩子們和課外閱讀知識相結合,引起學生的感悟,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最終達到孩子們能廣泛閱讀資料,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頤和園》中“長廊”這一難點時作了補白,孩子們抒發(fā)完對長廊的看法后,我針對寫法做了一個小結:作者三看長廊,先整體看——再看廊內——最后看廊外,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寫出了長廊的美。接著給出我們惠州西湖的畫廊圖片,從不同角度對畫廊進行了展示,讓同學們觀察完圖片后,按照這種寫法進行小練筆。大部分學生很快的在課堂內完成了練筆內容,小部分學生也能在課后完成。此外,還列舉了去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等地方也能用上這種方法來進行寫作。
三、結課時——延伸閱讀
一節(jié)閱讀課上完了,意味著閱讀才剛開始。讓學生帶著高漲的興趣,把課堂上的閱讀技巧帶到課后的廣泛閱讀中,才能很好的把課內閱讀與延伸活動結合起來。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是鳥兒沒有了翅膀。”因此,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書籍,走進實踐,才能顯示出語文閱讀的五彩繽紛,才會對語文閱讀進行再次的探索。
結課時,我又拋出問題:你能作為導游帶大家游覽一下頤和園嗎?即刻打破了學生頭腦中的不平靜,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學生廣泛爭論之后,我引導學生回憶去旅游時,導游是如何為他們講解的經歷,接著建議他們去查找不同景點的導游詞。此時已經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自覺主動去閱讀,在閱讀中解惑,明理,形成共識。在總結完本課的學習方法后,我向學生推薦了與頤和園并稱為“四大名園”的其他三大名園及我國其他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景觀,最后根據(jù)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一份關于我國世界遺產的手抄報。讓學生的閱讀體驗不只是建立在有限的語文課本與課堂之中,還應鼓勵學生走出課本,走向大自然博物館中去感受我國景觀文化中徜徉、陶冶。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既了解了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積累了許多文化知識,又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四、課后——展示閱讀
本課課文是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所以我課后就安排了了解我國“世界遺產”為主題的課外閱讀活動,可以收集圖片、詩詞、楹聯(lián),也可以是故事、傳說,還可以是中國傳統(tǒng)風水學、建筑學、美學、哲學、景觀學、祭祀、宗教、民俗等文化知識,從不同角度感受我國歷史文化的魅力。
在孩子們收集材料,閱讀了解一段時間以后,他們內心深處會產生強烈的交流欲望。此時,我特別安排一節(jié)活動展示課,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相互交流、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這節(jié)課中有展示環(huán)節(jié),如“名言警句卡展”、“優(yōu)美圖片展”等,也有聽說環(huán)節(jié),如“頌國演講比賽”、“介紹你喜歡的一處景觀”等。我還利用黑板報、作文園地、手抄報等板塊刊登學生內容豐富的學習心得,體會和讀書筆記,特別是對于學生摘錄的一些特別有意義的內容,我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帶領學生感悟、表達,讓學生在這些閱讀活動中得到收獲和啟示,提高自己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yǎng),真正把拓展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結合起來。
五、課外——伴讀共讀
結合本課課文主題,我為學生推薦《游遍600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這本書與父母、老師共同閱讀,以提高孩子閱讀興趣。每天午休,我都要求學生安靜地座在教室里進行閱讀,我也拿起《游遍600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這本書走進教室與學生同讀,學生讀到不懂得地方能立刻進行溝通交流,我適時加以指導,這樣及時了解他們的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起他們更高的閱讀熱情。在家要求家長檢查孩子的閱讀數(shù)量與讀書筆記,適時與孩子共同交流心得體會,并填好“家長評價表”和“讀書體會”檔案。這一活動的開展,不但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還提高了家長素養(yǎng)。有很多家長反饋說,看完這本書后,都有計劃在假期的時候帶孩子外出去看看我們中國的世界遺產,增長孩子的見識。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讓學生從書本感受,再到眼睛的直觀感受,會使他們的閱讀體會更加深刻。
因此我認為閱讀離不開課內的方法指導,也離不開課外的廣泛閱讀,只要把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激起孩子對閱讀信息搜集的需求,做到“得法于課內,活用于課外?!辈拍茉跐撘颇信囵B(yǎng)學生熱愛讀書、醉心讀書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作者簡介:葉海燕,女,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是仲愷高新區(qū)教學點教師全員培訓指導老師,仲愷高新區(qū)新任教師培訓專家團隊成員,仲愷高新區(qū)小學語文學科核心備課組成員。擅長“群文閱讀、延伸閱讀”等閱讀方法教學的開展。
(廣東惠州市仲愷高新區(qū)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