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侗鄉(xiāng)奇構

2021-09-10 06:04陳順祥
鄉(xiāng)村地理 2021年1期
關鍵詞:懸臂鼓樓侗族

陳順祥

侗族是我國對建筑藝術有著較高追求的民族之一。黔東南是中國最大的侗族聚居區(qū)——湘黔桂交界地區(qū)的一部分。一般認為侗族是從古代百越的一支發(fā)展而來的。古代的越人是一個龐大的族群,其內部分為若干個支系,這個族群到了南北朝時期都被稱為“僚”。到唐宋時期,僚人進一步分化出包括侗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唐宋時期,中央王朝在“峒區(qū)”設立羈縻政權,委任土官,稱為“羈縻州峒”。羈縻州一般轄有若干“峒”。至今侗族地區(qū)不少村寨仍保留“洞”的名稱,即是“峒”轉變而來。黎平、從江的肇洞、頓洞、貫洞一帶叫“六洞”,巖洞、曹滴洞一帶叫“九洞”,黎平的潭洞、特洞一帶叫“八洞”,三江、龍勝、錦屏、天柱、新晃等縣的不少侗寨也叫做“洞”。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江陰侯吳良收服五開(今貴州黎平縣)和古州(今貴州榕江)等侗族地區(qū),得到223峒,人口15000多人。朱元璋對于歸附的土官均原官授職。吳勉苗、侗起義(1378~1385年)失敗后,明朝在侗族地區(qū)設置了衛(wèi)、所、屯、堡等軍事機構,進一步加強對侗族地區(qū)的封建統(tǒng)治。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黎平府,委任流官直接管轄土司,侗族地區(qū)出現(xiàn)“土流并治”的統(tǒng)治局面。清初,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區(qū)的統(tǒng)治仍然因襲明代的“土流并存”,但土司的實權已趨削弱,均受到流官的節(jié)制。雍正年間,中央王朝對侗族地區(qū)的部分衛(wèi)、所進行調整,加強了流官的控制。通過改土歸流,侗族基本上被納入了流官的統(tǒng)治范圍,侗族地區(qū)的農業(yè)經濟有了迅速的發(fā)展。嘉慶年間,貴州榕江、廣西三江等地造船工匠已能造出載重2~3噸的木船,往來于榕江、柳州之間。商業(yè)也隨之發(fā)展起來,除農村的小集市外,一些集鎮(zhèn)和縣城,如王寨(今錦屏縣城)以及古州等地,已形成較大規(guī)模的市場,清水江也逐漸成為全國較大的木材集散地。

考古表明,貴州地區(qū)干闌式建筑曾經延續(xù)了很長的時間,尤其是黔東南地區(qū),至今都還存在大量的干闌式民居。明清以后,隨著對外交流的日益增多,貴州黔東南侗族聚居區(qū)的建筑形式逐漸發(fā)展出兩種差異較大的體系。一是今清水江水系的天柱、錦屏,?陽河水系的玉屏、岑鞏、鎮(zhèn)遠,都柳江水系的榕江等地區(qū),因水運發(fā)達而和外界有密切的商貿往來,建筑形式受江西、湖南、廣西建筑文化的影響而呈現(xiàn)出與干闌式建筑大不相同的變化。建筑使用磚墻圍護、平面呈現(xiàn)合院布局、木雕裝飾及墻體彩繪精美是比較明顯的標志。二是在靠近廣西、湖南的侗族聚居區(qū),受到外來先進建筑技術的影響,木構建造技藝越來越成熟,出現(xiàn)了大量造型優(yōu)美,結構各異的鼓樓、風雨橋,展現(xiàn)出侗族與眾不同的建筑特征與民族性格。

鼓樓是中國民族建筑的奇葩,而貴州侗族人民的鼓樓建造技術卻又冠于廣西和湖南。2005年落成的“從江鼓樓”,高46.8米,共29重檐,是中國迄今為止最高的侗族木結構鼓樓,比此前最高的榕江車江鼓樓整整高了10米。黎平述洞鼓樓,用直沖樓頂的中心柱作為整座建筑承重結構的樞紐,底層圍之以九根檐柱,平面呈方形,以上各層及樓冠部分均以穿枋與層層瓜柱進行連接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結構整體。中心柱又稱都柱,是中國唐代以前才有的木結構形式,除日本尚有遺構外,中國其他地方已無實例,獨柱鼓樓堪稱孤例。其他的鼓樓,則以四、六或八根金柱圍成四邊形、六邊形或八邊形,再與底層的檐柱構成“回”字形布局,各層再以穿枋、瓜柱進行連接,形成“筒中筒”結構。中心柱演變成了樓冠部分的雷公柱。鼓樓的金柱一般都有很大的側腳,這一方面是美觀的需要,能形成逐層收縮向上的感覺,同時也使得鼓樓結構更加穩(wěn)定,增強整體剛性和防風抗震能力。

增沖鼓樓是目前已知的、現(xiàn)存的最早侗族鼓樓,位于從江縣往洞鄉(xiāng)增沖村。根據侗族“先建樓后立碑”的習慣,從增沖村現(xiàn)存的《萬古傳名》碑推斷,增沖鼓樓始建晚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鼓樓建成之后的三百年間,曾多次維修,但主體結構至今沒有大的損壞和更換,在潮濕多雨的貴州地區(qū)十分不易。鼓樓為八角十三層密檐雙樓冠塔狀建筑,通高21.5米,有落地柱十二根,其中金柱四根,檐柱八根,中心放射環(huán)形分布。四根金柱是承重主體結構,直通樓冠之下。金柱、檐柱均有側腳。檐柱位于底層,與金柱之間用穿枋相連呈輻射狀,穿枋之上再置瓜柱。瓜柱與金柱再以穿枋相連,穿枋之上再置瓜柱,如此逐層疊加、內收,直至十一層重檐,是為樓身。樓身上置兩層八角攢尖寶頂,俗稱“樓冠”。樓冠下部及中部均施五層如意斗栱,疊加于三十二個坐斗之上。這兩層斗栱侗語稱“干梗”,孔格交錯,遠望如蜂巢一般。檐角高翹,為鼓樓的頂端,寶頂上用圓珠陶瓷,依大小順序串聯(lián)一起,形成尖頂直指云霄。鼓樓樓身各層屋面覆蓋小青瓦,兩層樓冠屋面覆蓋青筒瓦。各層翹角泥塑人物鳥獸,檐板彩繪人物、花草、圖案,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鼓樓南門門楣上有“二龍戲珠”灰塑,掛“萬里和風”木匾,該匾是榕江車江三寶侗寨于“道光五年”所贈,也足證該樓歷史之悠久。

風雨橋在中國南方普遍分布,但懸臂疊梁結構形式的風雨橋卻是侗族工匠的一大創(chuàng)造。在跨度較大或為了追求美觀效果時,侗族風雨橋往往采用懸臂式結構。懸臂梁有單向伸臂和雙向伸臂兩種形式。單向伸臂以橋端岸壁為基點,用若干層木梁,每層遞出伸臂,逐漸向橋心靠攏。每層懸臂一般5~8根圓木,每兩層懸臂木梁之間用木隔梁隔開。木隔梁間距2~3米,既起到分散荷載的作用,又讓懸臂梁形成一個穩(wěn)固的結構體系。為了增加穩(wěn)固性,每層單向懸臂梁尾部均用石塊等材料進行填壓,這樣就使懸臂根部形成了一個柔性的木架支座。雙向懸臂做法與單向懸臂相似,它是在河心橋墩頂疊架木梁向兩邊平衡地伸出,與相鄰橋墩的懸臂結構共同組成受力體系,并在兩個懸臂之上再用圓木鋪設橋梁。這樣處理之后,就大量增加了橋梁的跨度。

地坪風雨橋造型優(yōu)美,結構合理,是侗族風雨橋的杰出代表。該橋位于黎平縣地坪鄉(xiāng)的南江河上,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多次遭受水火之災。1959年毀于火,1964年重建。2004年又毀于水,幸得當地群眾奮力搶救,橋梁的大部分構件被打撈上岸。2008年8月,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風雨橋按照原來的實測圖進行修復。橋全長57.61米,寬5.2米,橋面距正常水位約10.75米。橋上建三座橋樓,中樓為五重檐四角攢尖頂塔形建筑,高10.2米,兩端橋樓為三重檐四角歇山頂,高5.8米,橋頂各檐翼角高翹,白灰瓦頭和封檐板,橋正脊上塑鴛鴦、鸞鳳和二龍戲珠。橋兩端入口柱壁上共有楹聯(lián)三副。廊兩側設長凳供行人休息、避雨、乘涼、會友、迎賓送客和觀賞風景。廊壁繪有侗族婦女紡紗、織布、刺繡、踩歌堂以及斗牛和歷史人物等圖畫。天花彩繪龍鳳、白鶴、犀牛等,情景逼真,形象生動。

地坪風雨橋木梁結構為懸臂式,一墩雙跨,由橋臺、橋墩、橋身和橋廊四個主要部分組成。橋墩為實體墩,以整齊規(guī)則的青石和石灰砌成,高近10米。為了增加跨度,橋墩之上設托架逐層向外懸挑形成橋臺。橋臺用五層圓木和方木,以縱橫疊加方式構成,呈倒金字塔狀。橋臺之上為兩層木梁,兩層木梁之間用圓木橫向隔開,木梁與木梁之間用橫枋榫連。通過榫卯連接,橋墩、橋臺及木梁形成了橋梁的承重結構,在結構科學尚未開化的年代,能夠建造如此大跨度的木構建筑實屬不易。

侗族建筑工匠的確是值得尊重的中國傳統(tǒng)木構建筑技術的傳承人。他們從不曾忘記堅守,但也從未墨守成規(guī)。他們總是醉心于木構建筑的不斷更新和變革,將人類“更高建筑”“更大跨度”的追求融入鼓樓、風雨橋的建造中,使侗族鼓樓、風雨橋不僅代表著侗族建筑技術的最高水平,而且也是我國木結構建筑技術的典型代表。(責任編輯/黃莎莎)

猜你喜歡
懸臂鼓樓侗族
不對稱截面大懸臂箱梁裂縫成因分析研究
侗族大歌在音樂課堂中的意義
鼓樓頌
侗鄉(xiāng)學子愛家鄉(xiāng)
到肇興侗寨看鼓樓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夏季銀河中的一場“搏殺”
侗族大歌文化內涵研究
一種新型電動起吊推車的設計
懸臂式座椅
鹿泉市| 马龙县| 合肥市| 宝丰县| 留坝县| 铜梁县| 濉溪县| 斗六市| 岳阳市| 千阳县| 林西县| 祁门县| 禹州市| 开阳县| 伊宁市| 银川市| 麟游县| 琼结县| 简阳市| 广南县| 西充县| 河源市| 淅川县| 唐山市| 正宁县| 龙陵县| 济南市| 昆山市| 个旧市| 嘉定区| 黄龙县| 黑河市| 永福县| 交城县| 象州县| 托克托县| 增城市| 五台县| 安阳县| 合肥市|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