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秋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研究幼兒園數學活動生活化的多種形式,及幼兒對每一種形式感興趣的程度。通過以赤峰市某一所幼兒園為調查對象,運用觀察、訪談、問卷調查法,了解幼兒園目前多元化數學教學活動的現狀,提出對策和建議。認為幼兒教師充分利用生活環(huán)節(jié)滲透對幼兒的數學教育,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增進對數學的感知與了解;教師巧用教學生活化材料,在將數學活動融入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強化幼兒對數學的認知與理解;提倡幼兒教師使用生活化教育語言交流,使幼兒之間在相互學習中提升對數學的理解與運用。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活動;生活化;多樣化;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1)08-0115-04
1 緒論
1.1 選題緣由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將幼兒園教育相對劃分為科學、健康、語言、社會和藝術五大領域,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發(fā)展提供了政策遵循,也為科學、健康、語言、社會和藝術各領域內容的相互滲透提供了實踐依據。數學作為科學領域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對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的全面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啟蒙和基礎作用。在幼兒數學教育或開展幼兒數學興趣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如何使其成為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有機融入幼兒科學教育過程,改變幼兒數學教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與科學其他課程相對獨立的問題,怎樣將數學活動與其他課程進行融合是幼兒教師們亟待解決的課題。是進行幼兒數學活動形式多樣化的前提和基礎?!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了以兒童為本的理念、雙主體的理念、環(huán)境育人的理念、課程整合的理念、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終身教育的理念等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理念,為數學活動與其他課程進行融合提供了指導和啟示。一方面,幼兒教學課程改革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分科界限,有效推動了與科學活動整合或融入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中。另一方面,現代幼兒教育強調整合、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進行課程的有效整合要適應幼兒成長規(guī)律和幼兒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課程整合的模式和效果看,主題活動模式就是幼兒園整合性課程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也是當前幼兒教育中最常見、最有效的活動模式,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深入的改進和系統(tǒng)的完善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成長和身心發(fā)展。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幼兒基礎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課程整合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幼兒的年齡、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發(fā)育階段,既要選擇適合幼兒接受的數學教學內容,又要選擇幼兒接受的可操作性強的趣味性數學教學方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幼兒真正理解數學。我們知道,幼兒以具體形象性思維為主,如果讓3-4歲幼兒理解數學的概念和方法,顯然超出了幼兒年齡階段的認知能力,那么在組織幼兒數學活動時,除了要根據幼兒的思維發(fā)展階段特點外,最重要的是要采取生活化、游戲化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幼兒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從而得到一些數學經驗,以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生活化的情境下指導幼兒探索、發(fā)現、動手操作,讓幼兒在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后形成的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幼兒數學思維的形成。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是將數學知識從生活中提煉出來、又實施到生活中去的反復過程,是激發(fā)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的必要途徑。比如,在幼兒玩玩具的活動中,幼兒們都想玩同一種玩具時,往往會出現爭搶同一種玩具情況,如果教師在玩玩具的數學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體驗“一個一個”地領取活動玩具,學會嘗試輪流玩玩具,那么這個過程就會讓幼兒能夠輕松地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出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1.2 研究目的
2020年10月筆者帶領我院實習學生到赤峰市某一所幼兒園實習,發(fā)現該園多年來使用的是單一的數學教學活動材料,并沒有數學教學活動多樣化的活動計劃與方案,已經形成的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提供的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生活的操作材料,不僅不利于幼兒將數學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而且有的教師還將數學教學活動課堂組織成了說教活動或語言模仿練習,沒有將數學教學活動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更沒有讓幼兒體驗到數與生活的關系及數學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因此,本研究基于作者在指導學生實習時,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為依據,以如何讓幼兒理解數學、掌握數學、喜歡數學這一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為重要任務,以赤峰市某一所幼兒園發(fā)展現狀和環(huán)境為案例,以探索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為目的,以觀察、訪談、問卷等方式為研究方法,研究設計適合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多樣化的方案,探索組織實施方案的形式和手段,使幼兒在數學活動生活化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中真正主動發(fā)現和感知學術的奧秘,促進幼兒數學思維和能力得到更好的開發(fā)與發(fā)展。
1.3 研究意義
數學教育生活化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方法。研究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積極探索生活化情景對幼兒的啟發(fā)和誘導作用,對于豐富相關的教育理論,推動教學相長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強調的“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是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為幼兒數學教學生活化提供了政策指導和路徑遵循。幼兒以形象性思維為主,進行貼近幼兒身心發(fā)展和成長生活實際、活潑有趣的數學教學情景的生活化活動,對于幼兒理解數學這樣具有抽象和概括特點的內容來說,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無疑在在啟發(fā)和誘導方面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1.4 國外現狀研究
在國外,關于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生活化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成果比較豐富,在政策層面也進行了許多細致化的規(guī)定。現以新加坡、美國、英國為例說明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活化的成果,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國普遍認為理想的物理環(huán)境也很重要。比如,美國把數學教育和早期閱讀作為幼兒教育課程目標改革的重點,突出幼兒數學教育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性。在數學教育教學改革中根據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把教育內容劃分為數字認識、數學模式、幾何與空間感、測量和數據分析五塊,每一塊都有明確的教學要求。在分析中強調幼兒自主地對信息進行收集、記錄、描述,測量物體時用非標準的測量工具,如紙、鉛筆等來測量,而不是教育者事先做好或預設的。再比如,英國近幾年也非常重視幼兒數學教育的學習,特別強調采用稱重、通過測量和圖表等方法來進行數學教育。采用稱重、通過測量和圖表等方法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用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扣子、釘子等材料,完成整理、分類、比較大小、形狀等數學相關活動,一方面,強調了學前數學教育的課程內容與學前兒童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課程內容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前兒童的經驗和生活越接近。另一方面,注重了幼兒的早期閱讀和數學能力,將數學領域名稱改為“推理和計算、問題解決”,突出了使用和運用數學的課程內容,強調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目標的“全面性”,體現了他們數學教育的生活化發(fā)展。
2 研究內容
2.1 對象研究
研究對象選取赤峰市某幼兒園為調查對象,記錄、觀察幼兒園日常數學教育活動,對數學教育活動幼兒教師進行訪談。
2.2 方法研究
(1)問卷調查法:本人和實習教師設計了全面可行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調查法是教育調查中常用的一種書面形式談話的方法。研究者在此課題問卷調查中,依據調查內容設計調查提綱,并在此提綱中的各類問題后面附上精心設計的各種可能的答案。
(2)參與式觀察法:本人積極參與到調查研究中,從內部進行細心觀察。
(3)訪談法:對于負責某幼園數學教育活動的相關人進行訪談,了解幼園數學教育活動多樣化的現狀。
2.3 研究實踐背景
(1)研究場所:赤峰市的某園是一所赤峰學院學前教育實習基地,本人在該園進行此項活動多樣化的研究后,為實施研究完成基礎工作,對該園的幼兒和教師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該園多年來一直堅持以良好教學質量求生存的辦園宗旨,教師學歷起點高,教師隊伍年輕有活力,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
(2)參與對象:此次研究選取了赤峰市某幼兒園的孩子為對象,筆者與赤峰學院實習學生一起,對該園的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能力進行分析。為了讓幼兒能從生活化的操作活動中習得數學認知能力,促進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本人將結合幼兒發(fā)展水平及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和探索多樣的數學教學活動方法。
(3)研究者背景:具備實習經驗,對幼兒教學活動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多年來在赤峰學院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擔任學前兒童“教法”工作,多次擔任畢業(yè)生畢業(yè)實習指導工作。所以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習指導經驗。
3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多樣化現狀
本研究除了對幼兒園的調查對象進行記錄、觀察幼兒園日常數學教育活動、對數學教育活動幼兒教師進行訪談、問卷調查和參與式觀察外,有針對性地對幼兒數學教育活動進行了以下三組實驗。
3.1 幼兒對于認識數字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
3.2 幼兒對于認識圓形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
3.3 幼兒對于認識時空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
通過研究發(fā)現,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的重點是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科學的授課方式和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因此,提高教師探索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的實踐能力,生活中篩選教育素材,使教育回歸生活,才是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興趣、提高幼兒數學教學效率的關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不能給幼兒提供一個生活化的教育場景,不能很好地觀察幼兒的表現并給予適時、科學的肯定與指導,僅限于完成了教案內容,而不能根據幼兒的表現和反應進行相應的適時的肯定、指導和鼓勵,那么數學教學活動就不可能讓幼兒體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以及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息息相關性,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也就無從談起。這也決定了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不僅需要教師選擇的數學教學活動的內容和難度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不能脫離或超越幼兒的接受能力,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數學活動中提供不同的、適宜幼兒操作的、能激發(fā)幼兒興趣的操作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有意義的操作學習,啟發(fā)幼兒主動思考問題,有效促進幼兒數學思維的養(yǎng)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從生活化的情境中去感知、認識和體驗數學。在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的教學方式能讓幼兒有效感知數學,激發(f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既要避免因為內容過于抽象而不易被幼兒接受,又要使選擇的教學素材與幼兒生活貼近,有助于調動和激發(fā)幼兒的參與人情。
4 促進幼園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多樣化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強調“生活即教育”。數學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重要內容,源于生活、回歸生活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內涵的簡要概括。因此,促進幼園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多樣化,教師要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指導下,樹立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理念,幼兒教師充分利用生活環(huán)節(jié)滲透對幼兒的數學教育,積極探索生活化多樣化情境,正確啟發(fā)和誘導幼兒的學習興趣,高度關注和提高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熱情,實現對幼兒的全面培養(yǎng)。
4.1 幼兒教師充分利用生活環(huán)節(jié)滲透對幼兒的數學教育,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增進對數學的感知與了解
在日常生活環(huán)節(jié)中滲透數學教育是幼兒園進行數學教育的重要方法。我建議幼兒教師充分利用生活環(huán)節(jié)滲透對幼兒的數學教育。例如,早晨入園時,幼兒總會喜歡問問自己是第幾位來到幼兒園的,在小朋友陸續(xù)進入班級時,我對小朋友說,數一數你是第幾個來到的呢?這樣,幼兒就在晨間接待中學習了數一數,同時還學會了簡單的序數。幼兒從入園開始,早餐、午餐、晚餐以及各種活動等,教師完全可以讓幼兒逐步感知數學知識。比如在早餐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每個小朋友面前有幾雙筷子,幾個勺子,進餐時,教師盛好飯,再把調羹一一放到碗中,吃完早餐后,到了上午加餐時,教師首先讓孩子們認真看一看、數一數自己盤子里點心的形狀和數量,啟發(fā)幼兒動腦筋,怎樣把餅干變成三角形、變成圓形,變成正方形,這樣,在吃餅干這一生活環(huán)節(jié)中,小朋友們關注的就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yǎng)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干的現象。餐點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幼兒學會按順序做事:依次把杯子、盤子、毛巾放好。午睡穿時,教師引導幼兒數一數自己穿了幾件衣服、衣服上有幾顆扣子、幾只襪子,幾只鞋子,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活動,隨機引導幼兒看一看、數一數,想一想、做一做,讓幼兒在沒有任何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輕松、愉快地學習。
4.2 教師巧用教學生活化材料,在將數學活動融入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讓幼兒在愉快的玩中獲得知識
如在建構游戲中,幼兒在選取材料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幼兒創(chuàng)設情境:今天我們要給小兔子蓋一個漂亮的小房子,建筑房子的材料就在我們的玩具城里,我們一起來找一找,都用哪些材料呢?這樣,在尋找的過程中,幼兒不僅增強了點數的能力,還了解到這些玩具是很多的圖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橢圓形、圓形、長方形等。又如,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學數學,我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將體育游戲與數學練習進行融合?!袄销椬叫‰u”是幼兒經常玩的一個游戲,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教師要求孩子們看一看,數一數,“1”和“許多”等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游戲化,讓幼兒在運動中學習數學。在搶蘋果的游戲中,將全班小朋友分成五組,每組六個小朋友參加游戲。在每組的盤子中放了5個蘋果,6個孩子圍著裝蘋果的盤子轉,當音樂停止時,幼兒搶盤子中的蘋果,結果總是一個小朋友沒有搶到蘋果。我問小朋友:“怎么會有人沒搶到呢?你發(fā)現了什么?”有一個聰明的小朋友回答:“我發(fā)現6個人5個蘋果,蘋果少了一個?!逼渌∨笥褌円采斐鍪种割^開始數人數,數蘋果數,爭著回答:“6個小朋友,5個蘋果?!薄靶∨笥驯忍O果多1個?!薄疤O果比人少1?!庇械男∨笥岩幌伦泳臀虺隽耍骸?比5多1,5比6少1”。在指導幼兒做“玩具超市”的游戲時,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數一數等認知活動,讓幼兒意識到玩具材料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征,讓幼兒們進行多角度的分類,看看誰的分類方法多。鼓勵幼兒依據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特征來變換分類方法,讓幼兒從小意識到“萬事萬物都是可以變化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巧用教學生活化材料教學是引導幼兒愉快、主動地學習數學的最佳方法。教師巧用教學生活化材料教學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學活動需求,讓幼兒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增強幼兒對抽象化數學問題、數學知識的感知,激發(fā)了幼兒們樂意與同伴合作的意識,以及學到最佳方法的成就感。
4.3 提倡幼兒教師使用生活化教育語言交流,使幼兒之間在相互學習中提升對數學的理解與運用
在幼兒園教育中,首先教師要與幼兒必須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只有和幼兒心心相通,幼兒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進行活動,才能放松心情與老師溝通,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欲望,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其次是教師要給幼兒提高展示才華的平臺,創(chuàng)造師生雙邊互動交流的機會,從而形成高效的數學互動教學課堂。第三是讓幼兒學會互幫互助和和諧相處。幼兒教師要鼓勵幼兒互助合作學習,鍛煉幼兒的合作能力。
5 結論
總之,在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時,要注重開發(fā)幼兒的智力,遵循幼兒成長發(fā)育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教師應重視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多樣化,提倡幼兒教師使用生活化教育語言交流,切忌教師一味的對幼兒發(fā)號施令,克服和改變傳統(tǒng)的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模式中以幼兒教師為主,限制幼兒的個性發(fā)揮的不足與局限,強幼兒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化幼兒教師提升對教學過程中數學問題生活化的解讀能力和解讀藝術,把數學課堂變成幼兒學習的樂園,讓幼兒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讓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數學,理解數量關系,了解形狀與空間的關系,讓孩子對了解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能夠運用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和運用能力,讓幼兒在學習中收獲到快樂。
參考文獻:
〔1〕徐敏燕.趣味游戲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兒童大世界,2019,55(03):17-20.
〔2〕李玲.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兒童大世界,2018,35(08):119-123.
〔3〕楊芬.幼兒園數學活動游戲化的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20,34(04):30-32.
〔4〕林嘉燕.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探索[J].兒童大世界,2018,17(06):36-37.
〔5〕凌立.信息技術教學與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有效整合[J].兒童大世界,2018,51(01):9-13.
〔6〕李合朋.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14(08):9-11.
〔7〕李敏.幼兒園數學教育課程生活化的“破”與“立”[J].考試周刊,2020,37(05):58-59.
〔8〕許秋霞.淺談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有效組織[J].亞太教育,2020,23(07):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