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張載
乾稱父,坤稱母a;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b。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c。民吾同胞,物吾與也d。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e,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吿者也f。于時保之,子之翼也g;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h,其踐形唯肖者也i。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不愧屋漏為無忝j,存心養(yǎng)性為匪懈。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yǎng)k;育英才,潁封人之錫類l。不弛勞而底豫m,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n。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o!勇于從而順令者,伯奇也p。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q。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張載集·正蒙·乾稱篇》)
a “乾稱父”二句:《周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p>
b 混然中處:指與天地相合而位于天地之中。
c“故天地之塞”四句:是說充滿天地之間的氣是構(gòu)成人身體的東西。天地的本性即人的本性。
d“民吾同胞”二句:張載認(rèn)為,所有人都是同一父母(即天地)所生的親兄弟,其他萬物都是人類的朋友。與,同伴。
e 疲癃(lóng):衰老病殘。惸(qióng):同“煢”,孤苦伶仃的人。鰥寡:鰥夫和寡婦。
f 顛連:狼狽困苦的樣子。? ? 無告:無可訴告。一說為無靠,告,通“靠”?!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袄隙鵁o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p>
g“于時保之”二句:《詩經(jīng)·周頌·我將》:“畏天之威,于時保之?!睍r,是。翼,恭敬的樣子。
h 濟惡:助長為惡。? ? 不才:沒有才能。
i 踐形:指將仁義實踐于形色之中。肖者:像父母的兒子。
j 屋漏:室內(nèi)西北隅的隱僻處。忝(tiǎn):羞辱。
k“惡旨酒”二句:旨酒,美酒。崇,國名,禹的父親鯀是崇國的伯爵,所以稱禹為崇伯子。顧養(yǎng),指善于保養(yǎng)本性。因為酒能亂性,所以說不飲酒就是能保養(yǎng)本性的孝子。
l 潁封人:即春秋時期的潁考叔,曾任潁谷封人,以事母至孝著稱?!蹲髠鳌る[公元年》:“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 錫類:把恩德賜給朋類。錫,通“賜”。
m 不弛勞:指竭盡全力。弛,松懈。? ? 底:至,到。? ? 豫:安樂,快樂。
n“無所逃而待烹”二句:申生是春秋時期晉獻(xiàn)公的太子,因晉獻(xiàn)公寵愛驪姬,申生為驪姬所僭,自經(jīng)而死。文中所說“待烹”,猶言待死,并非確指。恭,申生死后的謚號。
o“體其受而歸全者”二句:體其受,身體發(fā)膚,受之于父母。歸全,保全身體,歸之于父母。參,曾參,孔子弟子,以孝著稱。
p 伯奇:周大夫尹吉甫的兒子,被父親所逐。
q 庸:用。玉女于成:即玉汝于成,是說像打磨璞玉一樣磨煉你,使你取得成功。人在貧賤憂患中受到鍛煉,可以達(dá)到很高的成就,所以說貧賤憂患是一種磨煉。
《周易》的乾卦表示天道創(chuàng)造的奧秘,稱作萬物之父;坤卦表示萬物生成的物質(zhì)性與結(jié)構(gòu)性原則,稱作萬物之母。我如此藐小,卻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處于天地之間。這樣看來,充塞于天地之間的氣,構(gòu)成了我的形色之體;而引領(lǐng)統(tǒng)率天地萬物以成其變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百姓是我的兄弟姊妹,而萬物皆與我同類。
天子是我乾坤父母的嫡長子,而大臣則是嫡長子的管家。尊敬年高者的意義,是為了禮敬同胞中年長的人;慈愛孤苦弱小者的意義,是為了保育同胞中的幼弱之人。所謂的圣人,是指同胞中與天地之德相合的人,而賢人則是其中優(yōu)異之輩。天下那些衰老殘疾之人,孤苦無依之人或鰥夫寡婦,都是我困苦而無處訴說的兄弟。
及時地保育他們,是子女對乾坤父母應(yīng)有的協(xié)助。如此地樂于保育而不為己憂,是對乾坤父母最純粹的孝順。若是違背了乾坤父母這樣的意旨,就叫作“悖德”,如此傷害仁德就叫作“賊”。助長兇惡的人是乾坤父母不成才的孩子,而那些能夠?qū)⑻煨员憩F(xiàn)于形色之身的人,則是肖似乾坤父母的孝子。
能懂得造物者善化萬物的功業(yè),才算善于繼述乾坤父母的事跡;能徹底洞察不可知、不可測的奧秘,才算善于繼承乾坤父母的志愿。即便在隱避處獨處時也能對得起天地神明,才算無辱于乾坤父母;時時存仁心、養(yǎng)天性,才算無所懈怠。崇伯之子大禹,是透過厭惡美酒來照顧贍養(yǎng)乾坤父母的;潁考叔是經(jīng)由點化、培育英才,而將恩德施與其同類的。不松懈、繼續(xù)努力,以使父母達(dá)到歡悅,這便是舜對天地父母所貢獻(xiàn)的功勞;順從父命,不逃他處,以待烹戮,這是太子申生所以被謚為“恭”的緣故。臨終時,將從父母那里得來的身體完整地歸還給乾坤父母的是曾參,勇于聽從以順父命的是伯奇。
富貴福祿的恩澤,是乾坤父母所賜,用以豐厚我的生活;貧賤憂戚,是用來幫助你成就一番事業(yè)的?;钪臅r候,我順從乾坤父母所要求的事理;死的時候,便心安理得,安寧而逝。
張載(1020—1077),字子厚,北宋哲學(xué)家,鳳翔郿縣(今陜西眉縣)橫渠鎮(zhèn)人,世稱橫渠先生。他為后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一語,被人們廣為傳誦,稱為“橫渠四句”。
《西銘》一文以精練的語言概括了張載的宇宙論、人性論、政治論、道德論、人生論及其相互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是宋代理學(xué)論著中一篇具有綱領(lǐng)性意義的著作,歷來受到很高的評價。
此文的主旨是要解決如何從個人的角度看宇宙,以及如何運用這種對宇宙的觀點來看待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問題。全文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乾稱父,坤稱母”到“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這是全文的總綱,從宇宙論層面論證了萬物為一體、天下為一家的仁愛思想。第二部分從“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到“勇于從而順令者,伯奇也”,主要集中在政治、倫理思想層面的論說,重點關(guān)注的是道德的踐履,張載將事親與事天打通,把仁、孝的倫理原則放在宇宙論的背景下關(guān)照,直接呼應(yīng)了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從“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到“存,吾順事;沒,吾寧也”,主要表達(dá)了張載的人生觀。
文中體現(xiàn)的“民胞物與”、萬物一體的思想,不僅繼承了傳統(tǒng)哲學(xué)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而且與儒家“禮運大同”的理想息息相關(guān),這對于有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的擔(dān)當(dāng)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激勵和鼓舞,對宋代以來理想人格的塑造也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
最后不妨分享宋代呂本中《童蒙訓(xùn)》中的一個故事。宋代李樸將要離開洛陽,前去請教程頤今后應(yīng)該怎么做。程頤說:“應(yīng)該培養(yǎng)自己的浩然之氣?!崩^而說道:“看張子厚先生所作的《西銘》,能夠有助于培養(yǎng)浩然之氣??!”足見此文的地位和價值之高。(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