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鶴軍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胡曉明在《人間要好詩》中認為“‘風煙不是用經(jīng)驗的眼睛,而是用想象的眼睛去看世界,可以置萬山于己膝,納千里于眼底?!痹姼鑴?chuàng)作離不開審美想象,詩歌鑒賞更是離不開審美想象。
詩歌鑒賞,不僅僅要了解詩人寫了什么,怎么寫的,更要關(guān)注詩人本身,了解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審美想象是進入詩歌情境、體悟詩人情意的一把“金鑰匙”,在古詩詞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審美想象,穿越時空,讓古詩詞的幽微之美激蕩讀者的現(xiàn)代心靈。
審美想象,可以從關(guān)注視角、還原情境、捕捉感受、比較誦讀等角度切入,貼近詩人的心去想象、去感受、去體悟,如此便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閱讀發(fā)現(xiàn)。
關(guān)注視角,感受春天的自然之美
在宋詩《宿新市徐公店》中,楊萬里以靈動的筆觸描述了宿新市徐公店旅途中的一段見聞。語言清新自然,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春意盎然的鄉(xiāng)村田園風景畫。讀來令人遐想聯(lián)翩,仿佛置身于彼時恬靜祥和的鄉(xiāng)村田野。
全詩四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币来螢槲覀兂尸F(xiàn)了籬落、樹木、兒童、黃蝶與菜花的情境,鄉(xiāng)村田野不僅僅是這些景物,還有很多充滿生機活力的圖景。詩人截取了其中具有典型性的、自己感觸最深的呈現(xiàn)給讀者。關(guān)注詩人的視角,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端倪:
“籬落疏疏一徑深”,稀稀疏疏的籬笆彎彎曲曲,向著遠方的田野伸展,詩人的目光也應(yīng)該是順著籬笆由近而遠地投射。極目遠眺,籬笆好像也沒有盡頭??此茮]有生命的籬笆伸向遠方,是否寓意生活道路的延伸與蔓延?春天到了,新生活的詩篇又將奏響……
“樹頭新綠未成陰”。詩人的目光從遠方慢慢收回。乍抬頭,忽然發(fā)現(xiàn)樹上的花兒已經(jīng)凋落,冒出了一片一片鵝黃的嫩葉,只是不十分茂密,還沒有形成樹蔭。看著這些花兒,詩人心想: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瞧,這棵大樹把積蓄了一冬天的力量都盡情地舒展出來了。這些嬌嫩的細葉,過不了些許時日,將是綠樹成蔭,枝繁葉茂……
看得正入神,耳邊忽然傳來陣陣銀鈴般的笑聲。詩人循聲望去,原來是三五個扎著羊角辮兒的孩童在追逐嬉戲。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不知疲倦地跑來跑去。定睛一看,哦,原來他們在追逐渾身閃著金粉的的黃蝴蝶。這些蝴蝶真好看呀,在陽光的映照下翩翩起舞,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引得孩子們歡呼雀躍,或蹦,或跳,或追逐,或佇立……
蝴蝶飛呀飛,孩子們追呀追。奔跑間,孩子們停下了腳步,咦?蝴蝶飛到哪兒去了?詩人放眼望去——金燦燦的油菜花開得正盛。每一株油菜上都綻放了無數(shù)朵金黃的油菜花,多么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小蝴蝶?。★L兒吹來,油菜花輕輕搖晃,花兒的芬芳在空氣中彌漫,深吸一口氣,詩人渾身通泰,感到無比的愜意。春天來了,我又聞到了熟悉的油菜花香,新市春天的景色如此秀麗,家鄉(xiāng)的油菜花也應(yīng)該盡情綻放了吧,也一定有黃蝶在花間翩翩起舞,有孩童們追逐蝴蝶天真活潑的身影吧?
通讀全詩,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寫到了田野里的景物:籬笆、樹木、蝴蝶與菜花,充滿春天的生機;寫到了鄉(xiāng)村里的孩童,追逐奔跑,嬉戲打鬧,充滿生命的活力。詩人的眼睛一直在看,用心地看,按照一定順序地看。起承轉(zhuǎn)合,自然銜接,渾然天成,這正是詩人楊萬里的高明之處。
還原情境,遇見“隱者”的高潔之美
賈島《尋隱者不遇》是一首問答詩,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通過賈島與童子的三次問答,寫出了他尋訪隱者的迫切心情,從側(cè)面為我們塑造了隱者高潔的人物形象。運用還原情境的方法,我們可以想象《尋隱者不遇》那個特定地點、時間的問答情境,感受到隱者不慕榮利、高潔自在的人物形象。
我們來想象這三次問答,詩的二、三、四句其實是童子的三次回答,賈島的提問隱含其中,不言而喻。補充完整可能是這樣的:
賈島騎著毛驢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終于來到了終南山腳下。遠遠望去,綠樹參天,一棵棵挺拔俊美的松樹佇立在山林之中。綠樹掩映間,有一排茅草屋,詢問樵夫,那里正是隱者的住所。
走近茅屋,忽見小花狗跑出來狂吠。聽得狗叫,一個童子捧著書卷,邁著輕盈的腳步從屋里走了出來,他打量了賈島——這位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請問您是——”
賈島躬身施禮:“請問師傅在家嗎?煩您通報一聲,就說長安來的賈島慕名而來,有問題求教?!?/p>
“先生,您來得不巧。最近村里流行瘟疫,不少鄉(xiāng)親病倒了。師傅心急如焚,一大早就出門采藥去了?!蓖诱f。
“那師傅去哪兒采藥了?可否告知?!辟Z島的話語里帶著一絲希望。
“師傅就在屋后的這座大山里?!蓖哟鸬?。
“那你知道師傅在大山的哪一處嗎?是在山頂,山腰,抑或是山腳?”賈島追問道。
童子遙望屋后高聳入云的大山說:“山中云霧彌漫,山高路遠,師傅來去無蹤,我也不知道他在山的哪一處?。 ?/p>
…………
還原三次問答,我們可以感受到賈島尋訪隱者的心情。賈島為什么如此迫切地想見到這位隱者?他是何方神圣?他有哪些人格魅力值得賈島費盡千辛萬苦來到深山老林里拜見?其實童子的回答已經(jīng)透露出一些端倪,也許他是一位懸壺濟世、拯救百姓于水火的杏林高手,“松下”與“云深”正隱喻他的高潔人品。應(yīng)該說這位隱者一定不是走終南捷徑、只會沽名釣譽的假隱士,而是一位心中裝著黎民百姓,有自己生命追求的世外高人。
看似不遇,其實已遇。隱者是什么樣的人,賈島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千百年來,無數(shù)的讀書人誦讀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都會從詩人與童子的三次問答中遇到那位不知姓名、不知長相、不知言行的隱者。還原問答,展開想象,人們都遇到了自己心目中的那位隱者。你心中的隱者是什么樣的,還原三次問答,也許可以找到答案,遇見自己心中隱者的高潔之美。
捕捉感受,欣賞西湖的變幻之美
宋神宗熙寧五年六月二十七日,詩人蘇軾在杭州望湖樓會宴賓客,飲至微醺,突然一場風雨不期而至。作者盡管微醉,但憑著一顆詩心及一雙敏銳的雙眼,還是準確地捕捉到了風雨驟至西湖自然風物的變化,欣然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許多年以后,詩人蘇軾對于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雨仍然記憶猶新,他在《與莫同年雨中引湖上》寫道:
到處相逢是偶然,夢中相對各華顛。
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睍r間快得荒唐,距離望湖樓即興創(chuàng)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已經(jīng)整整過去十五年,一切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十五年前的西湖之雨,跳珠似地飛濺起來,歡快地打在船板上,此情此景再一次浮現(xiàn)眼前,仿佛一首悠揚的老歌在耳畔響起。那么十五年前的望湖樓,蘇軾到底經(jīng)歷了哪些西湖的變幻之美呢?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在這兩句詩中,作者發(fā)現(xiàn)黑云如同打翻的墨水,肆意渲染,鋪天蓋地,只是還沒有把西湖周遭的群山完全遮住?!拔凑谏健睂懗隽撕谠聘采w時的實際情況;寫法上,采用留白的藝術(shù),將滿未滿,更有意蘊,讓人回味無窮;“白雨”說明雨很大,所以作者能夠看得清楚是白雨;雨很急,如同跳躍的珍珠“噼里啪啦”地打在船篷上。用“跳珠”比擬白雨,寫出了雨之迅猛,雨之壯美,雨之動感,體現(xiàn)了詩人的驚嘆之意?!皝y入船”,“亂”,毫無章法,雨來得急,來得猛,來得讓人毫無防備。這兩句詩描摹了黑云與急雨,詩人準確地捕捉到自然界一瞬間發(fā)生的變化,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表現(xiàn)出來。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弊屓蒜Р患胺?,情勢很快又發(fā)生了迅猛的變化?!熬淼仫L”,寫出了風之特點,卷地而來,貼著湖面刮起的這一場狂風,一下子就把急雨吹得無影無蹤了。“散”,讀仄聲,在句末戛然而止,其實就是表現(xiàn)西湖由于“卷地風”的猝然降臨剎那間煙消、云散、雨止的情景。再來看雨后的西湖——“望湖樓下水如天”。西湖的水位漸漲了,極目望去,無邊無垠。“水如天”,“如天”平聲,讀起來聲音自然延長,是不是有點水天相接的味道?
雨過天晴,漲起的湖水映照著藍天,清清爽爽。風平浪靜后的西湖,靜謐美好。正如作者所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跟著文字去旅行,捕捉詩人的瞬間感受,揣摩詩人彼時的心情,我們也可以像蘇軾那樣以欣賞的目光去發(fā)現(xiàn)西湖的變幻之美。
比較誦讀,想象送別的人情之美
教學統(tǒng)編教材六下《古詩詞誦讀》,比較誦讀《送元二使安西》《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只是一個起點。主旨在于教授誦讀方法,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誦讀興趣,為學生打開一扇窗,看到更多的風景,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學習板塊主要有四個:聽讀,辨識主題與體裁,感受古詩詞的文化魅力;朗讀,讀正確、讀好停頓、讀出詩詞的韻味;細讀,想象情境,還原場景,感受詩人送別友人時不同的心境和情感;誦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學習過程以比較體悟為主。通過教師自身誦讀學習的經(jīng)歷、體驗和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逐步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同是送別主題,一首唐詩、一首宋詞,由于朋友即將去往的地點不同,即將經(jīng)歷的場景不同,可能遇見的風景不同,因此詩人送別的情感也是截然不同的?!端驮拱参鳌分校奈汲浅霭l(fā),一路向西,經(jīng)過陽關(guān),去往安西,這一去三千多公里,世事難料,前途未卜,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皠窬M一杯酒”,這一杯酒寄托了詩人王維的千言萬語:飲完這一杯,勇敢地踏上戍邊之路;再飲這一杯,相信你能從酒中汲取到前行的勇氣和力量;再飲這一杯,在異鄉(xiāng)不要忘記你我的深厚情誼。通過品讀“酒”之意蘊感受唐人送別時的依依惜別與豪邁之情。
而在《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中,指導學生品讀上闕,從“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眉眼盈盈處”幾句想象浙東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美景。品讀下闕,引導學生比較“送春”“送君”之間的聯(lián)系,春去春來,有一絲留戀與不舍,同樣朝夕相處的好友即將遠行,詞人心中同樣充滿了惜別之情。不過轉(zhuǎn)念一想:“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薄扒f和春住”寄托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學生經(jīng)過討論思辨,發(fā)現(xiàn)了詞人王觀對好友的叮嚀、期待和祝福。
誦讀兩首詩詞之后,帶領(lǐng)學生誦讀更多的送別詩。讀《芙蓉樓送辛漸》,引導學生把詩詞情境和自己的生活體驗聯(lián)系起來,就把這首詩讀活了。不禁想起2019年冬月鎮(zhèn)江芙蓉樓送別陜西友人的雨后黃昏,何其相似,何其貼切。誦讀《別董大》,讀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分享2004年孫萬壽老師在我遭遇挫折時贈我的這兩句詩,給予了我莫大鼓勵的往事。讓學生明白,好的誦讀,不僅僅是讀好節(jié)奏和韻味,還是聯(lián)系自己的生命體驗做更多的想象與發(fā)散。惟其如此,才能把詩歌、文章讀到自己身上,有更豐富、更深刻的學習體驗。
“學習古典詩詞,還不僅是學習一種學問、知識而已,重要的是使青年人的心靈復活起來,讓他們以生動活潑的心靈,來欣賞、體會中國古代詩歌中的一些偉大、美好的生命?!保ㄈ~嘉瑩語)。審美想象,正是使自己的心靈“復活”起來。貼著詩人的心去體悟,逐次進入詩人所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之中。含英咀華,探驪得珠,這樣的古詩詞學習是“有我”的學習,也是審美的追求。
(作者單位:江蘇興化市城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