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棲
步入古稀之年,我不得不承認自己老了:體力、精力不再能與年輕人比肩;智力呢,似也難望中年人項背。
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懂得怎樣老去,是智慧中的重要課題,也是偉大生活藝術(shù)中最難的一事?!睂ι硖幫砟赫叨裕岸迷鯓永先ァ奔热皇恰爸腔壑械闹匾n題”,就得認真思考;既然是“生活藝術(shù)中最難的一事”,就得潛心體驗,于其中獲得無窮樂趣。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身體功能會逐步退化,一些被冠以“退行性”之名的病變漸次出現(xiàn)。這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無須焦慮。重要的是:多些隨遇而安,少些刻意追求;多些量力而行,少些“超載運行”;多些與世無爭,少些錙銖必較。善于過“老了”以后日子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和智者。
當年,趙王以“尚能飯否”來衡量廉頗是否“老矣”;如今,我們還要添上一句:“尚能思否?”不要盲目信從,而要堅持己見,萬不可因為“我們”而放棄“我”。這樣,晚景才有光澤、有滋味、有意義,不說被人敬重,至少為人認可。老年人的智力隨著年齡增長、經(jīng)驗增多而日趨成熟,但倘要摒棄傳統(tǒng)觀念中的消極因素,與時俱進,那么學點新知識、新技能(如使用智能手機、電腦)也是必要的。人到老年,已是到了人生地圖上的最后一站,要想突破原有的生命地圖的局限,唯有緊隨時代。可以“后進”,但切莫“落伍”。
日本近代小說家、《源氏物語》現(xiàn)代文譯者谷崎潤一郎壯年時著作頗豐,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刺青》《春琴抄》《細雪》等。1952年年屆66歲時,他在《關(guān)于“慢筆”》一文中提出了“消閑生活”的理念:“我把精力全都用在了兩個方面:一是口述創(chuàng)作,請人記錄下來;二是重讀各個時期的作品,一一回憶往昔的情景。”不論從事什么工作,任何人要想瀟灑而自由地“老去”,“消閑生活”的情趣都不可或缺。
美國老年醫(yī)學專家卡爾·佩雷莫于2004年率領(lǐng)研究小組訪問了1500余名65歲以上的老人,寫下了被譽為“濃縮了8萬年人生智慧”的《關(guān)于生活的30堂課》一書,其中對老年人有一個忠告:“做自己滿意的事,安度愉悅而舒適的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