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龍
[摘 要]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開始,也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中學時代是學生確立對自我對他人對萬事萬物的態(tài)度和觀念的關鍵階段,也是德育工作者倍感辛勞的階段。農(nóng)村德育相對薄弱,農(nóng)村中學的德育隊伍建設還有很多棘手問題,突出表現(xiàn)在重視、培訓、組織和合力上,學校管理者必須從思想意識到實踐行動抓緊解決,厚植德育隊伍的工作能力。
[關鍵詞] 農(nóng)村中學;德育管理;隊伍建設
一、重視的高度
“重視”就是認定特定的人或事物很重要,應該認真對待。重視往往只是表明一種態(tài)度,從“很重視”到“十分重視”都可以描述為“高度重視”,其中雖然有差異,但即便是用心理學家們設定的語義差異量表也難以對號入座。由于學生家長和周邊民眾普遍只注重學科卷面成績,農(nóng)村中學對德育隊伍建設的重視也相應不足,雖然你能聽到“德育首位”或“德育優(yōu)先”的表態(tài),卻很少能聽到具體的闡述,更不容易聽到相關的討論。高度重視才能深度落實,比較評估可以察見重視的高度,就是拿現(xiàn)在與過去進行縱向對比,或者拿德育與其他教育門類進行橫向對比,評估的切入點就在正確認識和及時行動。
重視需要正確的認識來支撐,模糊或錯誤的認識帶給“重視”的只能是傷害。馬赫說過:“當思想和事實、或思想和思想不再一致時,問題就出現(xiàn)了?!苯處煹膬r值觀念扭曲就是我們在德育教育中時常遇見的問題,我們不必諱言教育者存在“價值觀念危機”,也不要以為“觀念決定生死”的說法聳人聽聞,而應直面問題,認識它并解決它。問題向來就是科學思維的焦點,不妨試想,一個觀念混亂的教師怎么能帶出觀念清晰的學生?一個認識失誤的教師怎么能帶出認識正確的學生?學校對德育隊伍建設要有充分認識,要樹立榜樣人物,要確保全員端正思想觀念,能夠運用合適的方式方法破解問題。
重視體現(xiàn)在及時行動上,而不是震天價響的口號或無休無止的表態(tài)。學校德育隊伍建設從宣傳、組織到落實,從人員、制度到文化,其中大大小小事務都需要一個個行動來完成。德育隊伍是目標明確的正式群體,但有目標不等于有行動,有行動也不等于及時行動,及時行動更不能是盲目行動。培養(yǎng)一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處理兩個學生吵架孰輕孰重,哪個教師都能輕易判定,但臨事時總是先處理吵架,總覺得培養(yǎng)人生觀可以推一推放一放,所以急著做的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往往不急著做。因此,學校要確定預案的行動順序,就必須根據(jù)目標、需求、風險和挑戰(zhàn)進行全面衡量。
二、培訓的精度
不少人迷信“科學理論”,以為它就是永恒真理,如果有專業(yè)機構來為你培訓,告訴你只有符合客觀觀測事實與不符合客觀觀測事實的理論,科學理論永遠在驗證中,你就明白“科學理論”是沒有完全正確的,只要有一次觀測被確認不符合事實,這個“科學理論”就該著手完善,或者推倒重建。學校德育工作是有那么一些“科學理論”和一大堆實際問題的,它們需要對路的培訓來幫助處置,但目前有關農(nóng)村中學的德育工作以及德育隊伍建設的專業(yè)培訓可謂奇缺,偶有涉及也是附帶于智育工作之后,而且培訓內容往往與受訓者的實際工作或發(fā)展需求脫節(jié)。精準培訓才有成效,培訓精度是與針對性成正比的,而要提升培訓的精度,就要致力于做好熟悉校情和引領提升的工作。
熟悉校情才能使培訓具有針對性,脫離校情的培訓只是浪費時間的亂彈琴,遺憾的是,針對特定農(nóng)村中學的情況而實施的培訓還在期待中?,F(xiàn)在的教育培訓都由主管部門延請外地專家來講座,場面宏大,專家名氣也大,但專家多數(shù)不熟悉本地校情,更不用說是特定學校的校情了。還有專家甚至是到什么地方都是復讀機般播出同一套內容,受眾照例是秋風過耳無所觸動?!爸萋┱咴谟钕拢д咴诓菀啊?,自身的需求自己最清楚。培訓要有針對性,最好由主辦方指定議題,發(fā)放問卷,篩選幾個突出問題交付培訓者;也可以由一個學校或一個片區(qū)來舉辦培訓,請人專門針對一個學校或一種共同問題來探索解決。
引領提升是著眼于發(fā)展的,可以為消除短板提供方式方法和實例,也可以為指明前進目標提供前沿理論和信息。當社會大轉型和知識大爆炸疊加時,知識、觀念甚至信仰的碎片化可謂見怪不怪,有這類問題的教師就要尋求專家培訓、同事幫助以及自我教育、思考領悟來解決問題。引領提升德育隊伍的培訓,可側重于整個隊伍,也可以側重于德育工作者個體。是“隊伍”就得有戰(zhàn)斗力,上下同心,左右協(xié)力,既要發(fā)揮“長指頭”成員的優(yōu)勢,也要幫扶后進同事成長;隊伍中每個個體都是有獨立思想觀念的人,有偏見和容易犯錯本是人的副產(chǎn)品,謀求一對一培訓是不切實際的,但由個體表達意愿和需求,再請專家分類培訓則是可以做到的。
三、組織的力度
一個群體若要有序活動就要進行組織,也就是按照預定的目標、任務和系統(tǒng)進行整合,組織力度越強,群體就越團結越協(xié)調,工作就越順暢越有效。學校德育隊伍是任務型的群體,要確?!叭巳擞惺伦觯率掠腥俗觥?,就要有層級管理和人員分工,有群體共識和制度保障,有評估調控和一致步調。目前農(nóng)村中學德育工作開展困難,主要影響因素有二:一是師資力量不足,表現(xiàn)為單兵作戰(zhàn)能力不強,伙伴素質參差不齊;二是生源區(qū)民眾對德育不夠支持,表現(xiàn)為對德育工作很少過問又不太配合。農(nóng)村中學所能做的就是從內部整治入手,加大德育隊伍的組織力度,逐步充實德育隊伍建設的領導力和執(zhí)行力。
領導力決定組織的力度,領導人決定領導力,套用企業(yè)管理行家的話,就是“領導者的衡量標準決定員工的業(yè)績水平”。我們把學校德育工作者群體稱為“隊伍”,就應該知道自己是在向軍隊看齊,在軍隊里,隊伍的核心是軍官,沒有軍官,再強大的隊伍也作鳥獸散,軍官不稱職,取勝的天平就偏向對方,長平之役就是很好的佐證。領導力并不神秘,就是在現(xiàn)有人手和資源的條件下使工作效益更高,領導者應該深知任何計劃的推行必須有組織、預算、人事,應該堅持目標統(tǒng)一和策略一致的辦事方針,要知人善任、公正持平和溝通激勵,有效激發(fā)每個成員的榮譽感和責任心。
“沒有執(zhí)行力,就沒有競爭力”,這是托馬斯和伯恩《執(zhí)行力》一書封面最讓人醒心的話。當目標已經(jīng)明確,如何把任務完成得出彩,就需要一系列戰(zhàn)術,就需要整個隊伍從官到兵展現(xiàn)執(zhí)行力??纯创髬屘鴱V場舞,如果有人多次遲到,多次不合集體節(jié)奏,就會被拒于場外,可見即便最松散的團體也需要制度規(guī)矩;在軍隊里,讓士兵愛打仗、會打仗和進退有序是必不可少的訓練,可見調動積極性、提升綜合素質和有序運作是最基本的執(zhí)行力。在農(nóng)村中學德育隊伍里,執(zhí)行要有力度,管理者就必須帶頭落實學校的目標和任務,建章立制,營造氛圍,加強隊伍團結,推進伙伴互助。
四、合力的強度
道德具有認識、調節(jié)、評價和服務的功能,德育就應該達成這些功能。在教育實踐中,中學德育是與“成人”教育結伴進行的,它遠比純粹道德培育的涵蓋面更為寬泛,實際操作也非常繁雜細膩,由于培育的對象是認識和判斷能力有限的個性特質正在建設的未成年人,沒有一支強大師資團隊的持續(xù)協(xié)作工作,就無從實現(xiàn)既定目標。農(nóng)村中學德育隊伍常有合力問題,外因是所在地的道德文化的強勢影響,內因是學校引領和督促欠缺章法導致德育隊伍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稀薄,德育隊伍成員的協(xié)調配合松散,教育成效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學校要從協(xié)作和互助入手,加大德育工作者合力的強度。
協(xié)作是學校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路徑,協(xié)作的成效體現(xiàn)為學生發(fā)展的快慢和質量的高低,任何一個學生的“成人”都是眾多師長在合理分工后共同努力的結果。協(xié)作產(chǎn)生合力,驗證著隊伍成員的團結狀況和能力水平,學校應該通過協(xié)作促進德育隊伍內部的溝通和互信。杜威說過:“溝通是明確地區(qū)別人與其他動物的特征;它是文化存在的先決條件?!钡掠犖橹型轮g的溝通有助于加強合作和減少猜忌,也有助于交流學生信息和做實德育細節(jié)?;バ艅t是在溝通互動中逐步積累的,互信可以增強同事之間的深入理解,增強工作的默契。
互助可以把事情辦得更周詳完美,可以提升雙方的能力和彌補對方的不足,還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教育者之間的互助很有必要,因為每個人都有長項和短板,最優(yōu)秀的教師會在幾個項目中出類拔萃,但也會在一些項目中具有明顯劣勢,互助就是用自己的長項去幫助對方發(fā)展提升,或者幫助對方補救工作缺失,這對整個隊伍的完善所起的作用極大。教育者之間的助人不僅有益于整個隊伍,有益于對方,也有益于自身,因為助人時可以看到對方的不足,也可以發(fā)現(xiàn)對方值得學習的長項,助人還能促成對自身發(fā)展的進一步學習和思考,建設更高層級的精神世界。
中學德育就是要讓學生打下生命的初稿,上好品德的底色,對學校對教師而言都是沉甸甸的擔子。農(nóng)村中學的底子較薄,資源較少,辦好事情需要花費更多心思和力氣,給重視、培訓、組織和合力升溫,就能穩(wěn)步建設學校德育隊伍,扎實達成目標。
參考文獻:
[1]恩斯特·馬赫.認識與謬誤[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249.
[2]約翰·杜威.人的問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19.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