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群
[摘 要]“情知”的和諧統(tǒng)一造就了美術課堂教學的完美。教師從更多方面做出積極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幫助,促進其“情知”的和諧發(fā)展,這是核心素養(yǎng)教育大背景下的主流共識。教師從情境創(chuàng)設、合作設計、活動創(chuàng)新、實踐延伸等角度展開探索,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全面提升學科教學的品質(zhì)。
[關鍵詞]小學美術;情知;情境創(chuàng)設;合作設計;活動創(chuàng)新;實踐延伸
[中圖分類號] G623.7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4-0027-02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知”是統(tǒng)一的、融合的。但在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xiàn)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教師大多注重學生技巧的培養(yǎng),而忽視其情感的陶冶,這樣的美術教學是不完全的,學生在學科教學中得不到全面健康的成長。對此,教師要注意做出必要的應對,創(chuàng)新情境、創(chuàng)新合作、創(chuàng)新活動、創(chuàng)新實踐,從不同維度展開教學設計和探索,以促進學生“情知”思維的形成,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新情境,激發(fā)“情知”思維
美術課堂教學啟動后,教師利用多種輔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的“情知”思維,形成教學亮點。媒體展示、作品鑒賞、問題投放、實地寫生、故事引導、示范操作等,都屬于情境創(chuàng)設手段,教師要做好篩選工作,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做出匹配性設計,以成功調(diào)動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主動性,引領其“情知”思維的順利入場。
如教學四年級上冊《冷色和暖色》時,教師在教學之初,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畫面,要求學生說說對色彩的感覺。學生都有生活認知積累,自然能夠給出一些個性解讀,如太陽是紅色的,給人帶來的是火熱和溫暖;大海是藍色的,讓人感覺清涼和舒爽;大山是青色的,給人的感覺是堅毅和剛強……教師對學生的直觀感受進行點評,肯定學生對色彩的冷暖屬性的判斷。隨即,教師設計美術畫面:冬天背景下,冰天雪地,其底色應該用什么顏色呢?如果要適當增加一點暖色來烘托冷色,應該如何設計呢?學生開始了熱議,紛紛給出自己的見解。有學生認為,不妨設計一個小女孩,穿著鮮紅的衣服,就能形成鮮明的對比。
教師在冷色暖色的教學中,從“情知”角度展開延伸,利用生活案例進行引導,讓學生自覺感受色彩的情感表達,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也受到了情感教育,學生在具體感知體驗中建立起來的學科認知將更為鮮活而豐滿。
二、創(chuàng)新合作,強化“情知”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積極倡導的學習模式,教師在“情知”課堂打造時,需要從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角度展開思考,利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學生大多有集體學習的期望,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展開教學設計,利用個性十足的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情知”交流,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學科基礎能力。課堂討論、創(chuàng)意設計、學法交流、合作制作、生活觀察等都屬于合作學習范疇,教師要做出理性設計,以成功激活學生的“情知”思維。
如《車》一課的教學,教師要求學生自行設計一款有個性的車,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展開制作活動,并設計一個“車展”活動。學生接受這個學習任務后,開始尋找制作材料,展開具體設計。教師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輔助手段進行引導和啟示,為學生提供更多技術支持。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不僅要介紹設計制作的方法和技巧,還要對操作過程的體驗和感悟進行重點解析。學生根據(jù)教師要求展開介紹,“車展”變成了“報告會”,他們不僅將制作細節(jié)進行了重點講解,還對自己的心靈感悟進行了解讀,體現(xiàn)了“情知”結(jié)合的原則。
教師在美術制作中滲透“情知”內(nèi)容,給學生提供了難得的學習體驗機會。從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可以看出,教師“情知”教學設計是比較成功的,學生都能夠在美術學科學習中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三、創(chuàng)新活動,打造“情知”課堂
美術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需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操作形式,讓學生在多種活動中走向“情知”融合。課堂辯論、作品展示、美術游戲、學習競賽、手工制作等,教師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活動內(nèi)容,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能夠為美術課堂教學注入豐富動力。學生對靈動性的美術學習活動有特殊參與興趣,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調(diào)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實際需要做出教學調(diào)整,以提升其學習品質(zhì)。
如教學《海洋世界》時,教師先讓去過海邊的學生講述自己的見聞,對大海進行直觀描述。學生積極反饋,對大海的形象進行個性化展示和解讀。教師提醒去過海洋館的學生,要結(jié)合海洋動植物來認識大海,課堂學習氣氛頓時熱烈起來。教師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海洋圖片信息,給學生更多提示,促使學生順利進入到美術學習感知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為學生布設美術訓練任務,要求學生用畫筆展示大海的豐富多彩,學生有了前面的感知,對海洋世界有了一定認識,自然能夠快速進入到美術訓練之中。
教師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活動,成功激活了學生的生活認知思維,在多樣化的討論互動中,學生對海洋的認識也上升到了“情知”融合的層面。教師此時為學生布設帶有“溫度”的訓練任務,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之中,就能使學生在接受“情知”歷練的基礎上成長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四、創(chuàng)新實踐,培養(yǎng)“情知”能力
美術創(chuàng)新實踐設計中,教師要做好延伸實踐探索,讓學生走出課堂,結(jié)合生活認知基礎進行學科探究。社會調(diào)查、生活觀察、信息搜集、網(wǎng)上交流、美術展評、美術競賽等都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科實踐的機會,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條件,從學法方面進行輔導,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知”能力。美術學科教學要給學生傳授一些技巧和方法,也要為學生的思想成長提供更多幫助,這樣才能有效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宗旨和方針。
在教學《做做海洋生物》的內(nèi)容時,教師拿出一些海洋生物的模型玩具,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說說這些海洋生物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對海洋生物有一些了解,自然會給出更多“情知”性解讀。有學生說:“海洋中的珊瑚是最美麗的,我原來以為珊瑚是海洋植物,后來經(jīng)過學習才發(fā)現(xiàn),這是海洋動物,而且是歷經(jīng)久遠的時間由數(shù)不清的珊瑚蟲堆積而成的,這讓我感嘆不已。這些細小的珊瑚蟲,憑借一種持久的精神,形成了一種美。”有學生說:“我最敬佩鯨魚了,它們有龐大的身軀,在海洋中自由行動,而且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性,也有團隊協(xié)作意識,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苯處煶脵C為學生設計制作海洋生物的任務:海洋生物豐富多樣,如果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具體制作,你會選擇哪一種生物呢?學生開始了獨立思考,逐漸理順了操作方案,美術制作活動順利啟動。教師深入到學生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中,給學生提出一些建議和啟示,確保了制作活動的順利推進。
教師為學生設計美術制作任務,這是最為常見的教法運用。在制作之前,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給出一些提示,促使學生不僅關注美術要素,還對海洋生物的性格、品質(zhì)有了更多關注,這就是“情知”方面的認識。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接受了更多情感教育,這是德育的滲透,對形塑學生的審美觀有一定幫助。
美術學科教學有其自身特點,教師從“情知”融合角度展開教學設計和組織,符合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基本要求。“情”屬于情感審美價值范疇,“知”屬于知識方法學習范圍,教師要有觀照意識,從多個方向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以促進“情知”課堂的構(gòu)建。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