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楠
嫦娥五號飛行效果圖
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陽,心系大咖的朝陽咖。
八月十五,除了吃月餅,更重要的是賞月??丛铝吝@事兒,可不那么簡單。今年中秋節(jié)前,作為金臺路知名航天迷,朝陽咖聽到了一個好消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在演講中表示,嫦娥六號正在規(guī)劃。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六號,一個存在于中國神話中的人物,逐漸變成了中國航天力量的重要代號。
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發(fā)現(xiàn)那里只有碎石和浮土,沒有嫦娥和玉兔。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拉開序幕,那些被打破的神話,開始在中國航天人手中逐漸還原。
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被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每一個飛向月球的人造衛(wèi)星、探測器都以“嫦娥”冠名;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上的著陸點被命名為“廣寒宮”,古代傳說中修建在月亮上的宮殿,終于走進了現(xiàn)實;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繼衛(wèi)星被命名為“鵲橋”,作為地月通信和數(shù)據(jù)的中轉(zhuǎn)站,嫦娥落月、鵲橋相連;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著陸點被命名為“天河基地”,天河之上鵲橋浮,當傳說有了科技感,一切都很浪漫;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攜帶的月球車被命名為“玉兔”,在月球表面移動探測,古代神獸重新有了靈性……仰望月球,這一個個被賦予人類想象的名字,在中國航天人的不懈探索之下煥發(fā)了新的生機。
中國的探月工程發(fā)展到今天,滿打滿算不過17年。時間雖短,取得的成就卻絕不亞于其他發(fā)展了幾十年的國家。耀眼的成績背后,是一代代“遠嫁”月球再也不能回到祖國懷抱的嫦娥飛行器的無畏堅守。
第一次為中國近距離采集了整個月球影像的嫦娥一號,在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擊月球表面預定地點;第一次讓世界獲得7米分辨率全月圖的嫦娥二號,在2012年12月15日飛抵距地球700萬千米的深空,為人類拍下圖塔蒂斯小行星的照片,之后離地球越來越遠,成為太陽系的人造小天體;第一次完成月球地質(zhì)剖面圖的玉兔號月球車,在2016年7月31日超額完成任務,失去行動能力,永久休眠。如今,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仍在為地球回傳數(shù)據(jù),而嫦娥五號實現(xiàn)了人類航天器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因為它,宇航員們終于能在中國和月球之間往返出差,并把月壤樣品帶回家。
國慶將至,讓我們一起祝福月球之上的嫦娥探測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節(jié)日快樂!感謝你們,帶我們看過了更圓的月亮,帶我們看到了更遠的遠方。
這里是大咖真粉俱樂部,就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