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佳
2016年,中伊建立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雙方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入,伊朗民眾能接觸到的中國影視作品也越來越多了。
2015年初,我第一次來到伊朗,常常被熱情的伊朗人搭訕。得知我是中國人后,人們往往會連環(huán)提問:“你認識成龍嗎?見過李小龍嗎?你會不會中國功夫呀?”緊接著,他們還會激動地告訴我,自己非常喜歡看成龍和李小龍出演的電影,對中國功夫也充滿了好奇。我猜想,那時候的伊朗觀眾對中國影視劇的印象大概還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吧。
伊朗人看電影、拍電影的歷史其實很悠久。早在1905年,德黑蘭就有了第一家面向大眾的電影院,上世紀20年代就產(chǎn)生了民族電影工業(yè),當時不少電影的主題都是贊頌輝煌的古波斯文明。二戰(zhàn)期間,盟軍占領了伊朗,在此后20多年里,伊朗人看的是波斯語配音的好萊塢電影,李小龍作品也屬此列。上世紀60年代,伊朗本土的波斯語電影出現(xiàn)復興,建立了很多新片廠,但引進的影視作品多數(shù)還是來自英美。到了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后,與美國關系惡化,伊朗政府對國內(nèi)影視劇創(chuàng)作的審查逐漸趨于嚴格,對于進口影視作品,更會根據(jù)國情進行修改。
2016年,中國和伊朗建立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雙方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入,伊朗民眾能接觸到的中國影視作品越來越多了。2018年夏天,我在設拉子天堂花園游玩時,3個20歲左右、打扮很“潮”的女孩圍過來,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充滿了好奇,大膽又稍帶不好意思地問我:“你是中國人吧?認識鹿晗嗎?我們是他的粉絲,超級喜歡看他的《奔跑吧兄弟》。”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除了成龍和李小龍之外,伊朗年輕人已經(jīng)有機會關注當下的中國綜藝作品和演員了。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我陸續(xù)看到不少中國的歷史劇、古裝傳奇劇作品經(jīng)波斯語配音后在伊朗的廣播電視臺播出,《三國演義》《瑯琊榜》《女醫(yī)·明妃傳》等中國作品受到當?shù)赜^眾的追捧。
伊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以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視劇《在一起》在伊朗熱播。這部劇播出期間,我每次出門打的,司機們看到我是中國人,都喜歡跟我分享觀后感。他們對電視劇展現(xiàn)的中國政府的治理能力、中國民眾的凝聚力以及中國人的吃苦精神,都感到非常的驚訝。我告訴他們,這部劇其實是對中國在平凡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者的速寫,他們則認為,這部劇是中國抗擊疫情的最珍貴報告,為伊朗乃至世界其他國家與新冠病毒作斗爭提供了行動典范。
中國和伊朗的這種合作,也在伊朗的不少大學里催生了一大批對中國充滿興趣的“漢學生”。蕾汗娜是伊朗薩希德·貝赫什提大學漢語系的一名大二學生,她告訴我,自己讀大學選擇中文專業(y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中國電視劇的影響。她特別喜歡看中國和韓國的浪漫愛情劇,劇中光鮮亮麗的都市背景和美好浪漫的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了她對中國的無限好奇和向往,也激發(fā)了她學習漢語的極大動力。
蕾汗娜告訴我,她目前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讀本科期間能爭取到去中國交換學習的機會。她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漢語,盡快讓自己能無障礙地看中國電視劇,最好能在中國收獲一段如劇中描摹的甜甜愛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