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攀
摘要:教育者是教育的關鍵因素,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使命,而本科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高校英語師范專業(yè)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個人成長,對英語師范本科生的“心智培育”起著核心影響。本文以克氏的教育思想為理論指導,以高校英語師范專業(yè)的本科教育為載體,從英語師范專業(yè)教育者的角度出發(fā),探究育人、教學和自我認知三方面的英語師范本科生“心智培育”策略,促進其心靈成長和智慧發(fā)展。
關鍵詞:克氏教育思想;英語師范專業(yè);高校教育者;“心智培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12-0084-02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角色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更在于心靈的塑造。英語師范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合格的未來教師,因此對于英語師范生的培養(yǎng),尤其是心靈與智慧培育(以下簡稱“心智培育”),對于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而英語師范專業(yè)的教師作為教育者,對師范生“心智培育”起著關鍵作用。具有世界影響的印度哲學家和精神領袖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 1895-1986)(以下簡稱克氏),崇尚個人的精神解放和自由,其教育思想一掃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桎梏。他認為,“教育上的真正問題是教育者”[1],真正的教育是心靈的綻放,讓學生獲得智慧的增長而非單純知識和技術的積累,讓其成為完整而非分裂的人。本文以克氏教育思想為指導,從高校教育者的角度出發(fā),從育人、教學和自我認識三個維度探究英語師范生的“心智培育”策略。
1 克氏教育思想簡介
作為20世紀偉大的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的諸多教誨圍繞教育展開。在《一生的學習》中,克氏提出,“正確的教育,意指喚醒智慧,培育一種完整的生活”[1],而智慧“并非借著種種知識來填滿它,而是對我們自我的思維、情感加以覺察”[1],智慧的培養(yǎng)需要擺脫權威和恐懼,充滿愛和自由,而非附和與服從。他認為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了解自我,認識自我,是“一個人明白他自己的整個心理過程”[1]。
與注重向外尋求知識積累、技術訓練和外在效率的傳統(tǒng)教育不同,克氏的教育思想“真正關注‘人”[2],注重向內的心靈智慧培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其體驗完整的生活,成為“完整的人”。在《教育就是解放心靈》中,他提出了諸多具體的教育觀念。他反對權威,因為“心只有在悠閑中才能學習”[3];反對純知識和技術的教育,提倡“整個生命的活動就是學習”[3];反對比較競爭,認為“比較是暴力的一部分”[3];強調自我覺知,倡導“學習‘你自己這本書”[3];提倡根本的轉變,認為“教育要培養(yǎng)完全的責任感”[3],而“責任”則是意識到“一個人就是整個人類”[3]。他特別強調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教師與人類的綻放息息相關”[3]??耸辖逃枷胩岢龅慕逃^和教師觀,對于今天英語師范生的“心智培育”具有積極的啟示和指導價值。
2 克氏教育思想指導下高校教育者的英語師范生“心智培育”策略
在克氏眼中,教師是推動社會革新和個體改進的關鍵因素[4]。教育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使命,高校教育者的育人和教學活動對于英語師范生的“心智培育”都發(fā)揮著作用。基于克氏的教育思想,教育者不僅在育人和知識技能傳授方面有別于傳統(tǒng)要求,教育者自身更需要在自我認識方面進行努力。
2.1育人策略
(1)高校教育者以健康的師生關系開展育人實踐。
克氏認為,“關系是一個學習的過程”[3],教育者通過與學生的關系互動,“借著他們的態(tài)度、行為和言辭,一定可以把精神生活的意義傳遞給孩子”[1]。因此建立健康的師生關系,本身就是教育者在進行育人活動。這要求教育者避免成為權威者而應成為合作者。“老師的權威感不死,學生的獨立思考就無法鮮活起來”[4]。當教育者自視為權威者,學生心中會滋生恐懼,而“一旦心存恐懼,智慧便不可能存在”[1],學生對教育者進行附和與服從,這樣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失去了心靈的放松和創(chuàng)造的自由,造成心智僵化與萎縮,甚至影響到未來教師生涯中健康的師生關系。而當師生關系具有“友好、不相互限制、謙遜”的要素,就“自然會展現(xiàn)敏感和友愛”[3]。師生之間的合作需要互敬互愛,尤其是教師要尊敬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他人的尊敬。
(2)高校教育者要以自身的熱忱和投入精神開展育人實踐。
克氏認為,如果缺乏從事教育的熱望,就不應當教師?!捌胀ǖ穆殬I(yè)以技術為基礎,以謀生為目標;而教育則以智慧為基礎,以心靈為依歸。教師有責任破除所有可能導致個體麻木、遲鈍、輕率的種種障礙,來喚醒人類的智慧”[4]。教師的天職在于培養(yǎng)未來的新人,育人是一項歷史百年的長期工程。在英語師范生“心智培育”過程中,教育者更需要意識到,英語師范生這一受教群體的特殊性,因其心靈與智慧的發(fā)展將影響到未來無數(shù)代人。因而教師“必須付出所有的心思、所有的關懷和情愛,以創(chuàng)造出正確的環(huán)境和智慧的培養(yǎng),使得孩子長大成人后,能以智慧處理他所面臨的人生問題”[1]。英語師范專業(yè)的教育者需要堅守職業(yè)道德,勇于超越世俗,懷揣教育情懷,并向受教者傳遞這份精神品質。
2.2教學策略
(1)高校教育者需在教學實踐中處理好知識和智慧的關系。
雖然克氏對純粹進行知識積累和技術訓練的教育有諸多批判,但他并非全然否認教師的這一職責。同時他也指出知識的局限性和潛在危害。“教育不僅是要獲得知識,更為重要得多的是讓智慧覺醒,然后智慧會利用知識”[3]。沒有智慧的知識教育,不僅無益于平和的生活,反而帶來了人類生活中的戰(zhàn)爭、野蠻和沖突。知識的重復造成心靈失去活力,“知識的持續(xù)運動,無論它是多么的專業(yè),都會使心陷入陳規(guī),陷入一種狹隘的生活方式”[3]。因此,教育者要意識到喚醒智慧在教學中的重心地位,不迷戀知識的積累而注重知識的運用和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不受困于過去知識的束縛而培養(yǎng)“對于根本事物、現(xiàn)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1],不局限于傳統(tǒng)知識的禁錮而帶著自由悠閑的心開啟智慧的大門。
(2)高校教育者需在教學實踐中對重新認知“學習”的內涵。
克氏認為,學習不只限于書本而是貫穿于整個生命?!皩W習是純然的觀察,不僅是對外界,也包括內心正在發(fā)生的事情”[3],“整個生命的活動就是學習……每一個行動都是學習的活動,每一種關系都是學習”[3]??耸铣珜У摹皩W習”,不是以謀生為目的的片面知識學習,而是以生活為目的的完整生命學習;不是機械的知識記憶,而是創(chuàng)造性的智慧啟迪;不是單純從外界獲取信息,更指向內在的心靈探索和自我認識。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高校教育者要培育師范生的“心智”,需擴展自身對于“學習”的認知,不讓知識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而是引導學生增強對于整個生活和環(huán)境的敏感,鼓勵學生走向內在的了解和覺知,帶來“外在和內在之間的和諧”[3],促成學生心靈的綻放和智慧的啟發(fā),最終帶領學生走向自我教育的道路。
2.3自我認識策略
“教育者的任務,在于深入地檢視他自己的思維和感情,并且將那些使他安全與舒適的價值觀拋棄,唯有如此,他才能幫助學生自覺,而且了解他們自己的沖動和恐懼”[1]。自我認識可以帶來智慧,“教育者的智慧,遠比教育的知識更重要”[1],它不僅能啟發(fā)教育者的智慧,更是對學生的無聲引導。而這也是教育者最為忽視的一環(huán)。因此,高校教育者需要培養(yǎng)自身的覺知能力,覺知自己的野心和動機,覺知自己的局限和限制,自我了解是自我解脫的前提,而教育者借由自我心理機制的覺知,喚醒學生的自我覺知能力,從而促成學生心靈的綻放和智慧的喚醒。
3結語
在現(xiàn)代教育環(huán)境下,克氏的教育思想雖有一定的理想和宗教色彩,但為教育的探索和改革帶來了深刻的啟迪。高校英語師范生的“心智培育”功在當代而利在千秋,值得高校教育者和師范生自身的深入思索和不斷實踐,尤其是教育者,更需要擔任起教師這一角色的重任,升華教育理念,優(yōu)化教育實踐,不負教育時代使命。
參考文獻
[1]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學習[M].張南星,譯.北京: 群言出版社,2004.
[2]盧寧寧,張龍革.感悟智慧教育: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思想解讀[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2(1):19-22.
[3]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靈[M].張春城,唐超權,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4]龔兵,楊漢麟.一位現(xiàn)代思考者對教師問題的深刻反思:克里希那穆提教師觀述評[J].長江論壇,2008(4): 78-81.
(責編: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