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久
關鍵詞:體育教學;耐力素質;籃球行進間傳球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9-0079-03
耐久跑是許多城市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的項目之一,在體育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耐力素質訓練一直是令學生害怕的事,也是體育教師的“心頭之痛”,訓練方法單一,訓練形式單調、枯燥,導致多數(shù)學生懼怕長跑,甚至“談跑色變”。巧用籃球行進間傳接球發(fā)展耐力素質,提高耐力素質訓練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讓學生樂于參與耐力訓練并樂在其中,值得在中學生體育課堂上推廣。
一、體能、技能協(xié)同發(fā)展的設計理念
良好的體能儲備是取得運動成績、承受大負荷訓練、高強度比賽的前提,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穩(wěn)定、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還有利于運動員預防傷病,延長運動壽命[1]。體能是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中小學體育教學需注重體能、技能協(xié)同發(fā)展。體育教學以技能教學為載體和主線,以能力或身體素質發(fā)展為核心,以運用為最終追求目標,凸顯全面發(fā)展的核心理念[2]。用籃球行進間傳接球的方式發(fā)展和練習耐力素質,以技能練習為主線進行體能練習,貫徹和體現(xiàn)了體能、技能協(xié)同發(fā)展的理念。
二、籃球行進間傳球發(fā)展耐力素質的方法設計
(一)設計思路
跑步是一項不斷循環(huán)、重復同一動作的運動,本身就比較單調和枯燥。加之傳統(tǒng)的耐力素質練習方法如中長距離跑、變速跑、越野跑等,練習形式單一,長期訓練下學生都疲于應付;且耐力素質練習大多會引起身體的劇烈反應,出現(xiàn)呼吸困難、肌肉酸痛甚至疼痛,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都比較懼怕耐力素質練習。
以籃球行進間傳接球發(fā)展耐力素質,增加耐力素質練習方法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以籃球行進間傳接球發(fā)展耐力素質對學生的籃球基礎有一定要求,因此前期需要開展籃球基本技術教學與訓練。在學生具有一定籃球技能的基礎上,結合體能、技能協(xié)同發(fā)展理念,以行進間傳接球這一技能練習為主線,在技能學習過程中貫徹大負荷、長時間的練習要求,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
(二)練習方法
方法一:單人接傳球上籃(圖1)。學生平均分成兩組站在籃球場兩端底線,球場中圈兩側分別安排一人接球和傳球,隊員1、2分別從籃球場底線右側同時出發(fā),將球長傳給位于中圈同側的接球人后,快速跑進至前場接中圈來球后行進間上籃。投籃后自己搶籃板,到另一側隊尾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練習。此練習方法同一片場地的學生人數(shù)不宜過多,人數(shù)越多練習的間隔時間越長,鍛煉價值就會減小。對中圈附近傳接球的兩人籃球基礎要求較高,要保證傳接球及時、到位。
此方法以“傳球—跑位—接球—投籃”的練習形式貫徹以籃球行進間傳接球發(fā)展耐力素質的目標。傳球后弧線跑進,既是籃下快攻的基本要求,還增加了跑進距離。從傳球出手到接球上籃,全場只觸球兩次,提高速度的同時增加練習頻率。
方法二:雙人傳球上籃(圖2)。隊員1、2分別站在籃球場底線罰球區(qū)外兩側,隊員1持球,隊員2向前跑進至三分線附近時,1傳球給2,1傳完球后加速跑至中線與對面三分線之間接2的回傳球,2傳球后弧線快下至罰球線延長線與三分線交叉處附近,接1的傳球后做行進間投籃動作。1傳完球后跑進至罰球線延長線準備接球,2投籃后自己搶籃板球,以相同練習方式傳球回到出發(fā)點。
以雙人往返傳接球上籃的形式展開,全場三次傳球后上籃,要求傳球后加速要快,接球人必須在傳球人側前方接球。全場傳球上籃一個來回為一次,每組練習5~6次。剛開始練習時對進球與否可不作要求,重點強調傳接球的流暢性和穩(wěn)定性。但隨著練習的進行,動作熟練后需提高投籃要求。
方法三:三人傳球上籃(圖3)。三人一組面朝籃筐站立,隊員1、2分別站罰球區(qū)兩側,隊員3在籃下持球自投自搶,模擬搶防守籃板球。當3搶到籃板球后,隊員1、2分別后轉身向前場弧線跑進,2到三分線弧頂處接3的傳球,1弧線跑進至中線前接2的傳球,3傳完球后直接快下到前場,接1的傳球完成行進間投籃,投籃后順勢左轉弧線跑進,到三分線弧頂處準備接1的傳球。當3投籃后,1跟進搶籃板球,第一時間將球傳給3發(fā)起進攻,1傳球后直接快下準備接球投籃;2在后場傳球后向右前方跑進至前場罰球線延長線附近,當1搶到籃板球時,2快速后轉身做加速跑,過中線后接3的傳球,接球后傳給快下的1完成行進間投籃,1投籃后2跟進搶籃板球。此為一個來回的傳接球練習,如此循環(huán),直至每個隊員每個位置都輪到2次為止。
以三人傳球下快攻的形式練習傳球與速度耐力素質,重點要讓每個學生清楚每個位置的跑進路線和任務,可簡記為“中鋒快下上籃,右側接第一傳,左側跟進搶板”。練習之初以熟悉路線和任務為主,對進球可不作要求,熟練后提高投籃要求。整個練習過程要保證速度和流暢性,練習次數(shù)可隨著熟練程度適當延長,達到以三人傳球發(fā)展耐力素質的目的。
方法四:半場三人傳球(圖4)。三人一組,隊員1、2、3分別位于兩邊底角三分線處和弧頂位置。3傳球給1后弧線向籃下跑進,并伸手(靠近籃筐的手)要球,然后繼續(xù)弧線跑進到2的位置;與此同時,當3離開弧頂時,2沿三分線外側弧線上提至弧頂,補3的位置,當2到達弧頂時,1迅速傳球給2,2接球后傳給3,然后沿3的一側弧線插向籃下并伸手要球,繼續(xù)沿弧線跑到1處;2插向籃下時1上提至弧頂接3的傳球,接球后傳給2,并向2的一側斜插籃下;如此循環(huán)練習,每人每個位置輪到8~10次休息。
半場三人傳球時三個隊員始終保持三角形,弧頂隊員傳球給誰后就向哪一側弧線跑進斜插籃下,當上一個隊員向右傳球斜插時,下一個隊員應該向左邊傳球斜插,保證每個隊員兩邊都得到練習。斜插籃下時要伸出靠近籃筐一側的手要球,但傳球人并不給他傳球;當弧頂隊員斜插籃下時,另外一個非持球隊員要及時上提補位。每次練習3~5分鐘,保證傳球、斜插、補位三個動作的流暢性。
方法五:分組對抗傳球(圖5)。學生平均分成兩組,在籃球場限定范圍內對抗傳球,如全場傳球、半場傳球、三分線內傳球等。隊員之間只能傳球,不可運球,傳出的球不能直接回到傳球人手中,即兩個人之間不能直接來回傳接球,球必須經過第三人觸碰。如1傳球給2,2必須將球傳給3,而不能直接回傳給1。成功傳球一次計數(shù)一次,被搶斷后則對方開始傳球計數(shù),先達到規(guī)定次數(shù)(如50次)的組勝出。傳球次數(shù)可以累計,被搶斷后不必清零。如此反復練習,可適當增加傳球的次數(shù)和難度,如不允許擊地傳球等。
分組對抗傳球人數(shù)可多可少,但每組不能少于三人,也不宜過多,可適當擴寬練習場地。對方傳球時,防守方要積極防守并試圖搶斷,或者迫使對方出界,從而使己方獲得球權。對于輸球方可適當進行一些身體素質練習,如俯臥撐、折返跑、立臥撐、高抬腿跑等或者幾個動作的組合練習。
三、以行進間傳接球發(fā)展耐力素質的注意事項
其一,講究訓練方法。以籃球行進間傳接球發(fā)展耐力素質,宜采用持續(xù)訓練法,即不斷持續(xù)和重復同一組練習內容和動作;而組與組之間宜用中等強度的間歇訓練法,即一組練習結束后休息1~2分鐘,在學生身體和內在機能尚未徹底恢復的情況下又開始下一組練習,以保證練習效果。研究表明,間歇訓練法對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彈跳素質以及專項技戰(zhàn)術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相較于一般訓練法效果更顯著。
其二,保證練習時間和頻率?;@球場長度及寬度有限,如果練習的組數(shù)太少就得到休息,顯然只能發(fā)展速度素質,而不是耐力素質。要以行進間傳球接球形式發(fā)展耐力素質,就必須延長練習時間和增加練習頻率,提升練習量和訓練負荷,只有保證練習時間,練習量和訓練負荷才會提上來,從而保證練習效果。
其三,保障場地器材。多個組別同時開展行進間傳接球練習對場地、器材數(shù)量有較高要求。根據(jù)具體的練習方法,要保證足夠的籃球數(shù)量,如按方法一練習,要保證一人一球,而方法二要保證兩人一球。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大組最為合適,當其中一組練習時,另一組休息,如此輪換。若學生人數(shù)多、練習場地少,勢必會延長每一次練習之間的間隔時間,休息時間過長,練習效果自然會打折扣。
體能是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體育教學中要注重體能和技能協(xié)同發(fā)展,在以技能練習為主線的課堂中穿插體能練習,提升體能練習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以籃球行進間傳接球這一技能練習為主線,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于無形之中發(fā)展學生的耐力素質,讓學生不再懼怕耐力訓練,從而提升耐力水平。
參考文獻:
[1]葉鵬,譚鵬.對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11):75-77.
[2]孟殷勤,洪道毅.以籃球傳接球發(fā)展學生速度素質的練習方法設計[J].體育教學,2020,40(0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