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成,任長松,陳宏斌,鄭錦利,吳水清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yī)院檢驗科,福建寧德355000
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shù)據提示,肺癌是全球新發(fā)病例第二,病死率占居為第一,在我國,均位于榜首[1-2]。因腫瘤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待出現(xiàn)癥狀去檢查時,發(fā)現(xiàn)腫瘤已增大,甚至轉移,錯過治療最佳時機,導致病死率居高不下,有研究顯示,肺癌5年生存率僅為19%[3]。SCLC是一種對放化療敏感性高,通過體檢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治療,有可能達到治愈可能。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肺癌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因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有助于SCLC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且具有簡單方便、安全無創(chuàng)、費用低等優(yōu)點[3-5]。該研究回顧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4月該院收治的342例肺癌患者,SCCA、pro-GRP、CYFRA21-1、NSE及聯(lián)合檢測對其診斷及鑒別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作為肺癌組,患者均經胸部CT、痰液脫落細胞檢查、纖支鏡、肺穿刺或者手術病理學檢查確診,臨床分期Ⅰa~Ⅳb期,其中男258例,女84例;年齡30~76歲,平均(61.06±7.71)歲;病理確診為鱗癌患者125例,腺癌患者164例,小細胞癌患者53例。選擇同期收治的298例肺炎患者作為肺炎組,其中男177例,女121例;年齡32~80歲,平均(59.61±9.28)歲。再選擇同期健康體檢230名作為健康組,男147名,女83名;年齡30~78歲,平均(57.07±9.98)歲。納入標準:肺癌組均經臨床及病理組織學確診,且近1個月未行放化療等治療。3組均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無精神疾病史,并排除其他類型惡性腫瘤或其他復雜性疾病。3組受試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抽取3組受試者清晨空腹靜脈血各5 mL,按照3 500 r/min的速度行5 min離心處理,獲取上清液,保存在-80℃的環(huán)境中待檢,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對CYFRA21-1、NSE、Pro-GRP進行測定,測定儀器選擇羅氏E601,采用化學發(fā)光法對SCCA進行測定,測定儀器選擇深圳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儀MAGLUMI2000,各項血清值參考區(qū)間為SCCA<2.5 μg/L,Pro-GRP≤45 pg/mL,CYFRA21-1<3.3 ng/mL,NSE<16.3 ng/mL。若測定值高出以上各項指標參考范圍,則可以將其判定為陽性。
對比肺癌組、肺炎組、健康組3組患者SCCA、pro-GRP、CYFRA21-1、NSE表達水平,同時分析肺癌各亞組患者SCA、pro-GRP、CYFRA21-1、NSE表達水平。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用Shapiro-Wilk檢驗(W檢驗)檢驗數(shù)據是否服從正態(tài)分布,腫瘤標志物數(shù)據符合偏態(tài)分布,因此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shù)(M)和四分位數(shù)(P25~P75)表示,多個獨立樣本間的比較用Kruskall-Walli H檢驗,兩個獨立樣本間的比較用Mann-Whitney U檢驗。對各項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通過Logistic擬合回歸構建回歸模型,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率的比較,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用非參數(shù)Kruskall-Walli H檢驗進行多個獨立樣本比較,肺癌組血清中SCCA、pro-GRP、CYFRA21-1、NSE表達水平均高于肺炎組及健康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94.865、45.458、343.571、94.004,P<0.001)。見表1。
表1 3組SCCA、pro-GRP、CYFRA21-1及NSE指標水平比較[M(P25~P75)]
表2不同病理類型受試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M(P25-P75)]
用Mann-Whitney U檢驗進行兩組間比較分析,SCCA、CYFRA21-1在鱗癌與腺癌、SCLC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7.310、-5.616、-5.275、-5.306,P<0.001);而在腺癌與小細胞肺癌中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417;-1.792,P>0.05)。pro-GRP、NSE在SCLC與鱗癌、腺癌組比較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6.816、-7.557、-6.125、-7.195,P<0.001);而在鱗癌與腺癌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142、-1.584,P>0.05)。見表2。
NSE、pro-GRP在小細胞肺癌陽性檢出率較高,CYFRA21-1、SCCA在肺鱗癌陽性檢出率較高,分別與其他兩種病理組織學類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4項腫瘤標志物在肺癌不同病理組織類型中陽性檢出率比較[n(%)]
分為兩組,肺癌組,混合組(肺炎組+健康組)組成,繪制ROC曲線進行。結果顯示,SCCA診斷肺癌AUC為0.688,標準誤0.018,與0.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95%CI為(0.654~0.722);pro-GRP診斷肺癌的AUC為0.632,標準誤0.020,與0.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95%CI為(0.593~0.671);CYFRA21-1診斷肺癌的AUC為0.859,標準誤0.014,與0.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95%CI為(0.832~0.886);NSE診斷肺癌的AUC為0.674,標準誤0.020,與0.5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01),95%CI為 (0.635~0.714);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度為88.01%,特異度為99.43%,AUC為0.866,標準誤0.014,與0.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95%CI為(0.840~0.893),均提示可用于肺癌診斷。其中聯(lián)合檢測的約登指數(shù)、靈敏度、特異度及AUC均高于單項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表4。
圖1 單項腫瘤標志物檢測與4項聯(lián)合檢測診斷肺癌的ROC工作曲線
表4單項檢測腫瘤標志物與4項聯(lián)合檢測肺癌的診斷效能
肺癌是臨床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病死率排名第一。在我國,早期肺癌發(fā)現(xiàn)率低,80%以上發(fā)現(xiàn)時已失去手術機會,且化療效果較差,導致5年生存率低,因此怎樣提高肺癌的早期診斷率,降低漏診率,提高5年生存率,延長患者生命、減輕醫(yī)療費用負擔等非常重要。血清檢測腫瘤標記物能夠有效提高肺癌診斷率,具有安全無創(chuàng)、簡單方便、費用低等優(yōu)點。
SCCA是從宮頸癌組織分離出來的糖蛋白,可用于肺鱗癌、宮頸癌、食管鱗癌等診斷。該研究結果顯示對肺癌診斷的特異度高達88.07%,對肺鱗癌陽性檢出率較高59.20%,高于肺腺癌及小細胞肺癌(P<0.05),與安寧等[6]、趙莉等[7]報道基本一致。CYFRA21-1是血清細胞角蛋白19片段,當癌細胞溶解或者壞死后釋放入血,近年來廣泛用于非小細胞肺癌診斷[12]。該研究結果顯示診斷肺癌靈敏度81.29%,對肺鱗癌陽性檢測率達92.00%,明顯高于另兩種病理組織類型。綜上提示SCCA、CYFRA21-1可有助于臨床上肺鱗癌的診斷。在肺腺癌陽性檢測率,CYFRA21-1高于Pro-GRP、NSE、SCCA,可達到76.83%。
GRP最早是在豬胃中發(fā)現(xiàn)的胃腸激素,存在于哺乳動物胃腸、腦、肺組織中,通過細胞相互作用及自分泌,參與腫瘤的生長、遠處轉移等[8],因GRP在血清中難以檢測及不穩(wěn)定因素,故研究出Pro-GRP作為腫瘤標記物檢側。該研究結果顯示,小細胞癌中Pro-GRP指標水平、陽性預測率(88.68%)遠高于腺癌及鱗癌,對小細胞肺癌診斷價值高,同國內研究結果較一致[9-11]。NSE是神經內分泌細胞及神經元中特有的一種酸性蛋白酶,可作為小細胞肺癌、神經母細胞瘤等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特異性標志。該研究顯示診斷肺癌靈敏度49.71%,雖然較低,但特異度高,且對小細胞癌陽性檢出率高達83.02%,與Yang QX等[13]、丁運生等[14]等報道較一致。肺癌組患者血清SCCA、pro-GRP、CYFRA21-1、NSE水平均顯著高于肺炎組及健康組(P<0.001),與黃芳等[15]、羅文娟等[16]等報道一致。聯(lián)合檢測的約登指數(shù)0.8744,靈敏度為88.01%,特異度為99.43%,陽性預測值99.01%,準確率94.94%,AUC為0.866,均高于單項檢測 (P<0.05),同其他相關研究結果一致[9,17-18]。
綜上所述,血清SCCA、pro-GRP、CYFRA21-1、NSE在肺癌中表達水平明顯高于肺炎及健康組,SCCA、CYFRA21-1有助于肺鱗癌診斷,pro-GRP、NSE有助于小細胞肺癌診斷。但單獨檢測的約登指數(shù)、AUC有所局限,而4種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可明顯提高肺癌診斷率,降低非肺癌患者誤診率,更有助于臨床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