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增強
如果把每位老師比作一個信號發(fā)射器,我們通過集體教研、集體備課所發(fā)射出來的信號幾乎是一致的,但學生聽課的效果卻不盡相同,老師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這道題我都講了幾十遍,為什么學生還是不會?”我覺得問題很有可能出在學生的“信號接收器”上——也許學生根本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甚至不知道老師為什么講這個。為此,我采取了3個措施試圖優(yōu)化學生的“信號接收器”。
激發(fā)“解決問題”的欲望。說到小組討論,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很多小組討論是“為了討論而討論”,流于形式。原因在哪里?我認為原因在于學生“沒有解決問題的欲望”,因此,老師要做的就是幫學生剖析問題,讓學生覺得這個問題亟待解決,這樣他們的討論才會有效果。
以英語閱讀理解為例。每當閱讀理解做完后,我們看到學生的錯誤都會問:“這道題為什么錯呀?”“老師我看錯了……”每每聽到這樣的答案,我們都頭疼不已,卻很少去問學生一句:“那你看錯了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去剖析深層次的原因。無非是因為這三點:詞匯問題,假如這個孩子根本讀不懂詞,不認識,他不可能做對;思維問題,是否過度思考,釋放中式思維去理解英文文章?技巧問題,學生是不是沒有去原文中找線索,或者在對比線索時不認真?
問題的根源找到了,學生的討論就有了意義,他們接著開展小組討論,把錯誤對號入座到問題的根源上,再通過各小組的分享,就會有更多收獲。
從記錄到講述,激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每堂課中的每個知識點,我們都有一位專門的記錄員為大家做記錄。孩子們通過輪流做記錄,體驗什么叫作100%專注,什么叫真真正正地記筆記。為了保證他們的記錄質(zhì)量,我會在下一節(jié)課開始前設(shè)置一個reporter環(huán)節(jié)(記錄者),他們需要把自己記錄的所有內(nèi)容組織好語言并表達出來。剛開始,他們做得并不是太好,常常在念稿子,且做不到全英文表達。但經(jīng)過一輪兩輪的訓(xùn)練之后,能力得到了提升。接下來我對他們提高了要求,由一個“reporter”變成了一個“teller”,也就是“講述者”。講述者與報告員不同,他們需要自己去搜集信息,制作PPT,面向全班展示分享。一段時間后,孩子們的英語水平大幅上升。
老師們都不太愿意做班主任,學校對此很有辦法,給班主任下聘書,聘書的作用是什么?一是對這位老師工作能力的肯定,二是表達了尊重和重視。這種方法是不是也可以用在學生身上?徒弟也需要給自己的“師傅”公公正正地寫下聘請書,在聘請書上要用真切的語言贊美師傅,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承諾來報答師傅。
一旦師傅有了責任心和榮耀感,他們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班里就有一位“師傅”,在期末考試前,為他的“徒弟”總結(jié)了各單元的知識點,甚至還出了題。試想一下,這位師傅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多少?他在教授徒弟的過程中鞏固了知識,徒弟也因此而受益,同時還解放了老師。
以上三個步驟,其實對應(yīng)了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效果金字塔的塔基部分,即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這才是高效的學習方式,為孩子打造堅實的學習金字塔塔基。
回到“信號發(fā)射”的問題上來。孩子們這個“信號接收器”出現(xiàn)的問題不盡相同,解決方案也不一樣,那不如換一種思路:我們不再做“信號發(fā)射器”,而是做一座燈塔,為孩子們在茫茫學海中指明方向,消除疑慮,培養(yǎng)自我修復(fù)能力,引導(dǎo)孩子們筑牢金字塔塔基,他們一定會走得更高更遠,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