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妮
摘要:素質教育是當下教育改革的側重點,教師要轉變思路,做好教學服務,挖掘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作用,并將其運用到數學課堂上,帶來更多豐富、有用的資源和素材,讓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抽象思維活躍起來,在梳理與把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突破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教改目標落到實處。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數學;概念教學
在小學數學中靈活應用思維導圖模式,對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模式時,要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引導小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歸納總結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技巧和數學素養(yǎng),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優(yōu)化策略
1善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預習作用
課前,教師一般都會安排學生提前預習,鼓勵學生聯(lián)系相關的知識點進行類比學習,并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疑惑和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聯(lián)想功能將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通常情況下,先在紙上標注出中心知識點,接著再圍繞這個中心知識點向四周拓展,每一個主干知識點可以細分為若干個小知識點。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同時可以在對應的知識點后面寫上自己的心得或疑惑。學生可以將這些問題帶入課堂學習中,通過教師對疑難點的講解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使預習的作用得到優(yōu)化。
2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
現(xiàn)代學習是以學生為學生,以前傳統(tǒng)的學習中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是有利有弊的,放在當今社會的發(fā)展中,是不太適合的。教書育人的目的是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另一個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學習,進而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思維導圖的創(chuàng)作和設計不僅依賴于教師的選擇,更依賴于學生的一種學習反應,一種成功的思維導圖可以引發(fā)反應,學生適合的就用,不適合的,就應該淘汰。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服務工作。因此,教師能否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數學,還必須看課堂教學是否以學生為主體,是否提高了課堂效率,是否有因材施教之嫌,是否允許學生有差異性,是否了解學生合作學習,是否先制定合作學習題目,讓學生自己仔細分析題目,設定最終目標,劃分任務,選擇任務,展開教學過程,最后評價大家的完成程度。
3優(yōu)化概念教學,夯實學生數學基礎
概念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理論基礎知識。牢固掌握和深刻理解數學概念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和前提。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面對復雜、繁多的數學概念時往往感到一頭霧水,無從下手去識記。而利用思維導圖對具有關聯(lián)性的概念進行規(guī)整,則能將不同的概念及其內在關聯(lián)性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理解和識記起來更加輕松、便捷。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巧妙利用思維導圖對概念教學進行優(yōu)化,以此來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展和實施。
4巧用思維導圖總結知識
課堂小結是對"教"的一種回顧,以往課堂上,習慣于以"今天有何收獲"的提問方式總結知識。這種課堂小結方法,相對單一。為促進學生對"學"的深化,在課堂小結階段,要利用好思維導圖總結課堂知識,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構建。期間,可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引導他們自主回顧課堂內容,聯(lián)想、想象課堂所學知識,進行畫圖,準確描述知識間聯(lián)系。在畫圖過程中,學生們將慢慢形成相對清晰的知識結構,實現(xiàn)對知識的長時間記憶。如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課堂小結階段,可先提問學生:"今天你有何收獲嗎?"在問題的導向下,要求學生一邊回顧課堂所學知識,一邊用支架圖整理知識大綱。思維導圖繪制中,有的學生將通過回顧課堂所學知識點以"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中心,設計"意義"、"性質"、"互化"幾個分支。同時,在思維導圖具體繪制中,準確畫出"性質",分支上:分數基本性、約分、通分、通分方法幾個知識點,由此實現(xiàn)對本單元知識的總結。
5優(yōu)化思維導圖內容,促進查缺補漏
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查缺補漏、促進積累的過程,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借助思維導圖工具,讓學生養(yǎng)成記錄錯題、分析原因、糾正錯誤的學習習慣,在整理錯題的同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薄弱之處,歸納總結關鍵的知識點,這讓學習過程更有目標性和效率性。例如,有些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方面是"短板",就以"應用題"為關鍵詞,整理計算題、統(tǒng)計題、圖形題等不同的應用題型,再具體分為行程問題、年齡問題、工程問題、抽樣調查、植樹問題、最優(yōu)方案問題等不同分支,有側重點地練習,重點標注頻繁出錯的題型并加強反思、深化訓練、找出原因。只有查缺補漏,才能認識自身的不足,才能讓自學活動更有效果。
二、攻玉反思
(一)思維導圖的教學意義
思維導圖既可作為個人思維的可視圖,也可作為個人復習的筆記,其內容豐富,形式自由,運用靈活,還可以作為課上教學的重要教學資源和素材,也能作為后來學習者的學習資源。
(二)教學時應注重思維導圖思想而非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啟發(fā)學生繪圖時的思維知識構建的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從而促使學生學會利用思維導圖的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三)思維導圖教學的局限性
(1)在課上教學使用思維導圖教學時間較長,多注重于對知識的剖析與整合,但在練習題的完成上有所欠缺。
(2)需要長期的教學實踐,思維導圖的真正作用和價值才能體現(xiàn)出來,短期使用思維導圖教學對學生的數學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效果不明顯。
從整體上來看,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對知識點的構建能力以及學生數學概念辨析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有顯著提高。
結語
通過上面的敘述,大背景下的現(xiàn)代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需要利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此方法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成績,豐富他們的小學數學學習生活,達到思維導圖輔助教育預設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秀英.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8).
[2]王曉英.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參考.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