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玥
今年4月21日,“演藝大世界——2021上海國際音樂劇節(jié)”閉幕式公布了本年度“華語原創(chuàng)音樂劇孵化計劃”通過第一輪遴選的五部入圍作品《云實生長》《有關于你的日記》《明日的煩惱》《我聽到了》《蒙在鼓里》。經過主創(chuàng)團隊與孵化導師密集討論與精進打磨,五部作品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的劇本編寫和音樂選段的創(chuàng)作。7月30日,這五部作品的主創(chuàng)、導師參與了劇本朗讀、音樂賞析和觀眾提問等環(huán)節(jié)。朗讀會由30位音樂劇演員和音樂劇歌唱大賽的人氣選手參與,為新作描摹出更為生動而具象的形態(tài)。
這是“華語原創(chuàng)音樂劇孵化計劃”的第三個年頭。三年來,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的“華語原創(chuàng)音樂劇孵化計劃”為年輕的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創(chuàng)作者在包容專注的氛圍中發(fā)展內容創(chuàng)作,導師評審利用成熟的從業(yè)經驗為作品領航,共同找尋屬于原創(chuàng)音樂劇最合理的制作邏輯與商業(yè)通道。
兩年前,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主辦的首屆華語原創(chuàng)音樂劇孵化計劃中,音樂劇《生死簽》從投稿的77部原創(chuàng)作品中脫穎而出,并在年末工作坊展示中,以清新鮮活的青春氛圍與驚心緊湊的懸疑劇情受到關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孵化期,這部作品今年6月已在中國大戲院首演。從一個片段的展示,到如今以商演形式的完整呈現,在首演當晚,很多觀眾都對這部完全由青年團隊打造,講述年輕一代青春成長的作品感到驚喜。這部劇也是華語原創(chuàng)音樂劇孵化計劃中首部正式上演的作品,給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劇帶來一抹清新色彩。
在孵化計劃中脫穎而出后,《生死簽》最后由合翮音樂劇出品制作,北京保利票務發(fā)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制作人蘇莉茗和編劇何瑩、導演高瑞嘉、作曲陳祺豐、音樂總監(jiān)與作詞周可人、舞蹈編導劉艾等一起共同帶領年輕創(chuàng)作人工作一年多,其間經歷了疫情,最終完成了全劇的創(chuàng)作。兩年多的時間,從無到有,主創(chuàng)們在演出前談到,這部百分百原創(chuàng)劇過程不易,但青春活力也充斥著音樂劇《生死簽》劇組的全過程。整個創(chuàng)排期間,文字、音樂、舞美等舞臺呈現內容都經過無數次修改,但都傳遞出一個信號:“要講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p>
講屬于自己的故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代表了孵化作品的調性。首屆華語原創(chuàng)音樂劇孵化計劃中的《對不起,我忘了》《南唐后主》也將在今年10月至11月完成首演。
經歷了前兩屆活動,如今上海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都更加專業(yè)。在“2021華語原創(chuàng)音樂劇孵化計劃”中期考核中進行了劇本圍讀的5部作品是在44份投稿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分別講述了5個關于記憶、夢想、未來、生命、荒誕的故事,在作品立意與劇本構造上都呈現出獨特的敘事質感與藝術手法。它們不囿于單一的故事架構,更注重傳遞情感關系與人物感受,并探求個人在特定情境中的選擇。其中,《云實生長》以兒子對逝世父親的思念和追尋為核心,講述了其在成年后奔向西藏完成父子約定,并最終治愈自己的故事?!队嘘P于你的日記》呈現了剛踏上漫畫事業(yè)的男孩偶然間借助日記精靈的魔力穿越到過去,最終解開祖孫心結回到現實,并更加堅定地追逐夢想的奇幻故事。《明日的煩惱》把目光投向改造人當道的未來,在酷炫的科幻底色下,著眼于當下日常生活困境的探討?!段衣牭搅恕肥巧蠈梅趸媱澋膹屯蹲髌罚瑒∏樵O定在夏天的鄉(xiāng)野,借由向生少女和向死少年穿梭時空拯救未來的神奇經歷,展現生命的本能和勇氣?!睹稍诠睦铩穭t圍繞獨特而古老的中國歌舞劇“南戲”出發(fā),以蒙古大汗和淮安郡主為核心,穿插黑白人物的曲折離奇,上演了一出歪打正著的愛情喜劇。
在經歷了第一階段為期90天的孵化過程后,5部作品目前在劇本創(chuàng)作與音樂語言上明顯褪去了初選時的粗糲,呈現出更為成熟與凝練的面貌?!霸趧?chuàng)作時我想要盡可能地做我自己,故事要先能打動我,才有可能打動觀眾。”《云實生長》的編劇周笑微這樣說。音樂劇演員金橋2020年參加了孵化作品《南墻計劃》的年終工作坊,與作曲孫中澤和方一枝一拍即合,共同創(chuàng)作了《蒙在鼓里》,入圍2021孵化計劃。金橋感慨:“這是我進入音樂劇行業(yè)以來最忙的階段,不同的角色切換是對我能力的最大鍛煉。經過和導師、搭檔的多次高質量溝通,目前的劇本結構變得更加健康,情節(jié)也更加詳略得當。”同樣,《明日的煩惱》編劇鄒翊佳專長是電影編導,這次新嘗試將她習以為常的“鏡頭語言”融入音樂劇舞臺的藝術呈現中。
孵化計劃2019年收到77部投稿,2020年收到147部,今年僅44部。但在評審金培達看來,這并不意味著熱度降低,而意味著標準越來越高,入圍作品不管是在作品完整度還是質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44部作品中還有大量復投作品,在導師馬達看來,孵化計劃最終留下來的都是真心熱愛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者。今年馬達擔任導師的作品《我聽到了》就是一個復投作品?!段衣牭搅恕啡ツ隂]能走到最后,但主創(chuàng)團隊并沒放棄,做了結構性的大調整。“這是在創(chuàng)作者中擴圈的過程,孵化計劃的基石會越來越高,成為創(chuàng)作的地標?!?/p>
孵化計劃協辦方南京海笑文化的王海笑直言,孵化計劃已經走入深水區(qū),未來會有更大難度,“在題材上,第一年我們是在填補國內音樂劇的空白,進入第三年,這些空白大多被填補掉了,那就只能想如何做得更精細。”孵化計劃的目的也是在向音樂劇產業(yè)輸送人才。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王海笑清晰觀察到行業(yè)變化,他提到第一年舉辦孵化計劃時宗旨是“孵化作品,也孵化人”,而進入第三年,這個宗旨已經兌現,同時也在深化,“下面可能要考慮孵化什么樣的人,怎么孵化人,我們到了對岸,但那不是終點。”在他看來,孵化計劃更像是一條船,帶領有才華的創(chuàng)作者駛進更寬的河。
談及孵化計劃開展三屆以來的感受,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孵化平臺與模式已經蓄力三年,我們孕育創(chuàng)作力量的初心從未改變。孵化對于我們是沒有終點的,我們希望孵化的成熟機制可以陪伴年輕創(chuàng)作者們共同成長,實現大家的夢想,并為行業(yè)孕育新的動力和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