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彬
在中國的詩詞歌賦中,有數(shù)不清的吟詠秋天的作品,且“悲秋”者眾多,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歐陽修的《秋聲賦》,宋玉的《九辯》等,但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長沙》,卻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色彩壯美的秋景圖,詞的意境開闊、氣勢恢宏、哲理深遠,堪稱情與景的完美結(jié)合。
每當(dāng)朗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詞,都會讓人油然而生崇敬、贊嘆、振奮的情感,我們不僅被毛澤東那恢宏的氣勢、浪漫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所感動,更由衷地佩服他用精煉生動的語言“寫壯景,抒豪情”的高超寫作技巧。
一、精妙的煉字
詞的上闕主要寫景,在對景物的描寫過程中,幾乎每個字詞都經(jīng)過了仔細斟酌、反復(fù)推敲,使用得精當(dāng)貼切,堪稱字字璣珠。獨立寒秋,湘江北去。立:既交代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引出下文,同時透過“獨立”二字,我們仿佛看到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熱血青年詞人毛澤東站在湘江邊苦苦思索的高大形象,“獨”字,也激發(fā)了讀者的種種聯(lián)想與想象。去:展現(xiàn)了滔滔湘江一去不復(fù)返的浩蕩壯景,面對此情此景不由地引起詩人緬懷那逝去的崢嶸歲月。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個“看”字,總領(lǐng)下文七句。描繪了詞人獨立橘子洲頭所“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在寫景時,詩人選取了幾種典型的景物進行了生動的描繪,做到了畫面“由分而總,動靜結(jié)合,遠近互襯,對比鮮明”,從眼前的“山、舸、水、樹、鷹、魚”,擴展到“萬類”(世間的萬物),對寒秋嚴(yán)霜下萬物活躍、自強的情態(tài)做了哲理性的概括,為下闕的抒情做了鋪墊。漫江碧透。“漫”字寫活了江水溢滿之狀,顯然比“滿”更形象;“透”,寫出了江水清澈見底之狀,形象地表現(xiàn)出水天一色的美麗景象,為后文“魚翔淺底”的“翔”做了鋪墊。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棒础?,是指大船。詞人眼中所見的是“舸”,而不是普通的“船”,“百舸”言船之多,一個“爭”字,展現(xiàn)了千帆競發(fā),你追我趕的熱鬧場面?!皳簟笔遣珦簦跋琛北緸轱w翔之意,像鳥一樣盤旋,此處用來形容魚游得輕快自由,呼應(yīng)“萬類霜天競自由”。
賞析這幅“湘江秋色圖”,我們不由地贊嘆詞人那深厚的藝術(shù)底蘊和高超的煉字技巧。寫鷹不用一般的“飛”,而是選用了具有沖擊力、速度很快的“擊”,形象準(zhǔn)確地展現(xiàn)了雄鷹那迅猛、矯健的身姿;寫魚不用普通的“游”,而是選用了充滿活力的動詞“翔”,讓我們感受到魚兒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暢游的那份舒適;萬山“紅遍”,“遍”寫紅之廣,“紅”的程度深,“萬山”寫山之多,指范圍廣,無一例外;“層”不僅寫出“林”的分布特點,而且寫出了“林”隨著山勢起伏而變化的特點;“盡染”,是從多角度觀察,不論高樹低樹,全是一片火紅。這幾個詞,共同突出了“競自由”的“競”字。既寫出了秋天岳麓山楓葉紅似火的壯景,也暗示了革命形勢將如熊熊火焰,燃遍中國大地。
二、鏗鏘有力、節(jié)奏感極強的對偶句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這兩句詞中,“鷹”對“魚”(名詞對名詞),“擊”對“翔”(動詞對動詞),“長空”對“淺底”(形容詞對形容詞),對偶工整,內(nèi)容互補,動感十足,構(gòu)成了一幅從高空到江底的巨幅畫面,畫面里有雄鷹搏擊,有錦鱗游泳。形式、意境優(yōu)美,內(nèi)容完整,聯(lián)想豐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兩句都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主語都是“同學(xué)少年”,意思是既贊嘆祖國錦繡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于是“我們”經(jīng)常發(fā)表文章,評論時事,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這兩個句子生動地描寫了一群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熱血青年的豪邁氣概。
三、形象鮮明的對比句
“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紅”與“碧”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擊”與“翔”,“指點”與“激揚”,都是動作的對比?!巴瑢W(xué)少年”與“萬戶侯”是出身門第的對比(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當(dāng)時人民受壓迫的黑暗社會現(xiàn)實形成對比(暗比)。
四、發(fā)人深省的問句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從全詞來看,這是一個設(shè)問句。內(nèi)容上,它是詞人感情發(fā)展的必然,看到眼前中國的錦繡河山,看到“萬類霜天競自由”,作為一個有志于振興中華的革命者,詞人自然會在艱難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出“誰主沉浮”的疑問。形式上,這一句相當(dāng)于過渡句,由上闕的寫景轉(zhuǎn)入下闕的抒情?!皭潯本o承“看”而來,“問”由“悵”而發(fā)。悵,原意是失意,這里用來表達由深思而引發(fā)激昂慷慨的心緒。一個“悵”字,表達了詞人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憂慮和思索。“大地”和“沉浮”寓意雙關(guān),它包含著自然界、民族、國家等豐富的內(nèi)涵?!霸浄瘢街辛鲹羲?,浪遏飛舟?”這是結(jié)尾的一個疑問句,問同伴們是否還記得當(dāng)年到湘江游泳、激起的波浪阻遏了飛駛的大船的情形。這是一個比一般陳述句更有肯定意味的問句,表明了詞人對昔日“浪遏飛舟”(劈波斬浪、奮勇進擊)壯舉的自豪,令人不由地聯(lián)想到“中流砥柱”,想起祖逖中流擊楫、立志復(fù)興祖國的典故,明確有力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五、意蘊豐富的意象
“意象”是融入詩人情感的客觀物象?!肚邎@春·長沙》這首詞巧妙地將詞人的主觀情感寄托于可感可觸的客觀物象,借助眾多意蘊豐富的意象,達到了抽象語言無法達成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如寒秋,在古詩詞中,“秋”是最常見的一個意象,“秋”往往是寄托作者的“愁思、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等不如意類感情的載體。但在毛澤東的筆下,寒秋卻充滿活力與生機,表現(xiàn)了作者開闊的胸襟和斗志昂揚的革命精神。
再如霜天。在古詩詞中,“霜”一般象征著“離別的痛苦、羈旅的艱辛、思婦的愁情、孤高的操守”等“哀傷、孤苦、思念”類情感。但在這首詞中,作者用“霜天”表現(xiàn)的卻是深秋季節(jié)里歡快明朗、萬物蓬勃旺盛、欣欣向榮的景象。
再如萬山?!叭f”極言山之多,“萬山”表現(xiàn)出楓林之多、色彩之濃;“萬山紅遍”中的紅色象征著激情,象征著燃燒,也象征著革命;楓林如火,是作者內(nèi)心熱情如火、喜悅欣喜之情的外在表象。
再如湘江。是作者抒情的具體場景,由湘江的北流自然地引出下文“看”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再如鷹。在鳥類中,“鷹”自古以來就有“天鳥”的美譽?!苞棥笔恰案叨?、力量”的象征。在這首詞中,作者用“鷹”來展現(xiàn)自然界的蓬勃生機,也寄寓了作者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再如魚。在古詩詞中,“魚”象征著“從容、自由、率性”。在這首詞中,作者用“魚”和“鷹”來展現(xiàn)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表達作者對自然界、對生命及萬物的熱愛。
上述這些經(jīng)過精心構(gòu)思、意蘊豐富的意象,形象地表現(xiàn)了作者在對大自然萬類生物的激情關(guān)注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渲染了一種“昂揚、奮發(fā)、熱烈”的情緒,也表現(xiàn)出作為革命領(lǐng)袖的毛澤東那“高瞻遠矚、胸襟開闊、昂揚樂觀”的革命豪情。
作者單位:山東省金鄉(xiāng)縣第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