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超
(松原吉林油田醫(yī)院,吉林 松原 138000)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一種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臨床上一般采用CHOP方案對患者實施救治[1]。但是在長久的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采用了CHOP進行治療的患者的預后情況并不能達到理想狀態(tài),且患者的癌細胞殺死率比較低,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40%左右[2]。為了提升患者的治療生存率,達到對患者的癌細胞進行靶向消滅的目的,抗B淋巴細胞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成功問世[3]。為了研究利妥昔單抗在DLBCL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和預后實際情況,我院進行了對比研究,取得了相當不錯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資料進行整理后報道如下。
選擇了我院在選擇了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中收治的DLBCL患者48例,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采用單一化療進行治療的對照組和采用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進行治療的觀察組,每組24例。對照組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齡18~78歲,平均(48.67±5.51)歲,其中低危和中低危患者共計16例,中高危和高?;颊?例。觀察組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齡18~79歲,平均(47.37±5.73)歲,其中低危和中低?;颊吖灿?5例,中高危和高?;颊吖灿?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并無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對比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叩呐R床癥狀能夠和《淋巴瘤診斷與治療》[4]中描述的相互印證,患者均在我院采用化療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過程知情,且均為自愿參加。我院已經(jīng)對患者做了所有應盡事宜,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書。
1.2.1 一般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需要采用常規(guī)的化療方式進行治療,第1天選擇使用環(huán)磷酰胺750 mg/m2,多柔比星或者是表柔比星50 mg/m2,以及長春新堿1.4 mg/m2。在第1~5天均選用波尼松100 mg參與化療過程,共化療4~8個療程,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
1.2.2 觀察組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化療的同時,選用利妥昔單抗進行聯(lián)合治療。選擇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美羅華,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注冊證號S20120003)給予患者注射治療。在患者進行化療的前1天,給予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按照患者的身體情況的不同選擇不同比例,一般375 mg/m2。選用和利妥昔單抗體積相等的生理鹽水進行混合,標準治療周期為4個療程。
在患者治療結束后對患者的療效進行判定,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情況、體格檢查、影像學圖像和骨髓檢查結果,通過醫(yī)學影像對患者的淋巴進行掃描:完全緩解(CR):骨髓形態(tài)學或組織學檢測正常且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PR):所有可測量的病灶縮小50%以上;病情穩(wěn)定(SD):病灶增大不到25%或縮小不到50%;病情進展(PD):病灶增大超過25%或者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新病灶。有效緩解率(RR)=(CR+PR)/總例數(shù)×100%。同時使用WHO的不良反應判定標準,對患者出現(xiàn)的皮疹、發(fā)熱、嘔吐和骨髓抑制情況進行對比。
研究數(shù)據(jù)的處理由軟件SPSS 20.0執(zhí)行,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緩釋率為70.9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5.83%,數(shù)據(jù)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對比[n(%)]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83%,低于對照組患者的58.33%,數(shù)據(jù)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DLBCL是一組具備了生物學異質(zhì)性的腫瘤,由于腫瘤的差異較大,因此在患者的預后情況差異也比較明顯[5]。DLBCL也是侵襲性淋巴瘤中最常見的亞型,是成年人非常常見的費霍奇金淋巴瘤類型,約占了30%~40%。根據(jù)研究顯示,DLBCL可以是原發(fā)于淋巴結或胃腸道、中樞神經(jīng)、皮膚等全身幾乎各個部位。也能夠從歐諾個惰性的淋巴瘤轉化而來。對DLBCL的分型主要是通過分子手段進行細分,不同的分型的臨床預后情況完全不同。
大部分患者都采用常規(guī)的CHOP進行治療,CHOP是多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的化療方案,通過環(huán)磷酰胺的代謝物與癌細胞結合的方式來干擾癌細胞自身的分裂和生長。而多柔比星是一種常見的酶阻斷劑,通過對拓撲異構酶2的阻斷來延緩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情況。長春新堿的作用相對簡單,能夠單純的組織患者的細胞分裂,從而延緩細胞分解。潑尼松龍主要是針對于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緩釋。但是在長期化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采用CHOP進行治療的患者,預后情況較差,患者的長久生存率也相對較低[6]。近年來,隨著靶向藥的研究,對于DLBCL的治療有了更多的選擇。利妥昔單抗是一種人鼠嵌合型的單克隆抗體,自1999年在美國開始用于臨床之后,發(fā)現(xiàn)其對腫瘤細胞具有提高敏感性的作用[7]。利妥昔單抗能夠在患者體內(nèi)通過對淋巴瘤腫瘤的細胞表面細胞CD20抗原進行選擇性的結合的方式對CD20陽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進行靶向治療,這也是利妥昔單抗對于DLBCL能夠產(chǎn)生有效性的根源所在[8]。同時,在長久的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利妥昔單抗能夠?qū)颊叩哪[瘤細胞的化療藥物敏感度進行提升,提升化療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9-10]。并且利妥昔單抗還能夠?qū)δ[瘤細胞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通過誘導的方式使腫瘤細胞快速凋亡,這是利妥昔單抗抗腫瘤效果顯著的主要原因[11-1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利妥昔單抗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因為輸液的速度等因素導致炎性反應介質(zhì)產(chǎn)生通過介導方式從而出現(xiàn)多種形式的不良反應癥狀,這種不良犯罪癥狀一般出現(xiàn)在首次輸液過程中。另外,研究顯示在對于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患者額的肝功能損害發(fā)生率會更高,因此對該類病人的利妥昔單抗的使用過程需格外謹慎。不過受益于利妥昔單抗的強效作用,在當前的臨床因此,在當前對于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方案中,一般還是采用R-CHOP的方式進行治療,聯(lián)合利妥昔單抗與多種藥物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能夠在患者對患者的癌細胞分裂進行控制,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的同時對患者的癌細胞進行靶向消除,促使癌細胞的死亡。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通過對患者進行分批次治療的對比研究的方式。在使用了利妥昔單抗進行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緩釋率為70.9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5.83%,且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83%,低于對照組患者的58.33%,以上數(shù)據(jù)對比均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周祺祺等[14]的研究中,對于利妥昔單抗在DLBCL中具體作用進行了闡述,也得出了類似于本文的結論。同時可以預見的是,利妥昔單抗還有更多的利用空間值得我們?nèi)ヌ剿鱗15]。
綜上所述,對于DLBCL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在常規(guī)化療以外可以添加利妥昔單抗進行治療,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患者的癌細胞進行靶向消除的同時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命周期,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