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東方 張美琴 付鈺 胡易虓 王一凡
湖北工業(yè)大學校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 項目編號:X202110500129
摘要:PBL教學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亦稱PBL教學法,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是指問題式學習或者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界50年代的醫(yī)學教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通過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圍繞問題獨立收集資料,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模式。PBL教學法在于發(fā)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鑒于PBL模式在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及優(yōu)勢,作者將其運用于大學英語課堂中以便于更好地學習外國優(yōu)秀文化同時深入理解中英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該文章詳細闡述了PBL模式的運用過程、在中英文化對比中的優(yōu)勢及對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
關鍵詞:PBL 中英對比 文化自信
引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fā)展,我國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信息的獲取也借由網絡的發(fā)展而變得簡單,對于西方世界的文化的學習也不僅限于課本,音頻,視頻等工具也使得不少大學生對西方文化產生了興趣。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現偏差,例如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以及對自己國家文化的排斥與抵觸。本文旨在基于PBL模式下的《新一代大學英語》中英文化對比學習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研究以及探索提升文化自信的背后意義。
一、PBL模式于《新一代大學英語》中英文化對比研究過程的應用
(一)PBL模式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中英文化對比。
《新一代大學英語》一書中有大量關于對中英文化介紹的文章,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采用PBL模式引導學生對中英文化的異同提出簡潔與思考,不斷的提出問題并嘗試著自我解答。
(二)PBL模式推動學生不斷翻閱資料來對比中英文化,追根溯源,解決困惑。
學生以問題為基礎,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圍繞著問題查閱資料、對比中英文化差異、展開激烈討論。在此過程中,溯源中西方文化,探究文化異同背后的宗教信仰、歷史地理環(huán)境、人文因素等原因,使學生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在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同時,逐步解決問題,于文化差異中發(fā)掘蘊含其中的深刻背景。
二、PBL模式對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優(yōu)勢
PBL,也稱基于問題學習,是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學科知識,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其相較于傳統(tǒng)學習模式而言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PBL模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一般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的學習只能跟隨老師的思路為知識而學習,不能發(fā)揮學生的探索性和主動性,這對于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成果都會大打折扣,而PBL教學則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學生通過討論,查資料等多種方式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成主動。在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上,如果只是單純的老師講授,學生不會有那么大的感觸,但使用PBL教學法的話,學生能主動的搜集資料,文化自信并不一定是很宏大的方面,其就存在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學生討論等各種渠道,其實有助于學生更加了解我們的國家和文化,這比傳統(tǒng)的教學效果要好很多。
(二)PBL模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PBL教學法是課程的開始就提出了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有興趣解決這些問題,就會變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參與和探索,學生要經過對知識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及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通過多種思維和認知方式才能獲得問題的解訣,其實就是學生逐步獲得綜合思考和解訣問題能力的過程。這種方式對大學生了解并且認識我們的文化優(yōu)勢也非常重要,并不一定從非常宏觀的方面入手,可以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文化,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文化自信的一方面,然后通過小組進行交流和展示,還能事半功倍,相較于傳統(tǒng)的只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或者一個影片帶過,PBL模式確實會有效得多。
三、PBL模式對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
(一)PBL教學法使學生學習具有問題性和參與性。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來組織學生學習的,它要求學生通過或圍繞問題進行學習,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培養(yǎng)綜合思考能力及解訣問題能力的材料;學生通過一個個問題的探索、解決不但獲得了知識,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解決問題的探索又成為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要求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使學生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及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二)PBL教學法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民族自豪感,促進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PBL 模式下,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圍繞“中英對比”問題就《新一代大學英語》中的實?清楚地認識到中英文在表達符號、語言對譯、?學、思想等多方?存在著差異,從差異中凸顯中國文化的特殊性和優(yōu)越性,鼓勵正確認識“母語文化”,在借鑒國外文化的同時融入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價值觀,為提升?化?信起到積極推動作?。
參考文獻:[1]劉書菡.信息時代PBL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西安外事學院
[2]呂學松,姜有為.淺談PBL模式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