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芳,李志剛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湘東醫(yī)院骨科,湖南 醴陵 412200)
骨結核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在所有結核病患者中,骨結核患者的占比高達5%~19%[1]。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慢性特異性骨骼炎性病變,其病灶多位于負重較大、供血豐富的部位。免疫力較差、體質(zhì)較弱的人群易發(fā)生此病。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此病,但效果不夠理想。有研究指出,長期使用抗結核藥物會對患者的肝臟功能、血脂造成不良影響[2]。本文對我院收治的80 例骨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分析用手術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治療骨結核的療效及對患者血脂指標、肝功能指標的影響。
回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湘東醫(yī)院收治的80 例骨結核患者(入院時肝功能正常)的臨床資料。其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臨床診療指南》[3]中關于骨結核的診斷標準;2)經(jīng)細菌學檢查和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骨結核;3)存在低熱、患處疼痛、壓痛、肌肉痙攣、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癥狀;4)結核分枝桿菌核酸檢測的結果呈陽性。其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免疫系統(tǒng)疾??;2)對抗結核藥物過敏;3)存在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疾病史;4)臨床資料不完整。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參考組與研究組,每組40 例患者。參考組患者中有男性19 例、女性21 例;其年齡為24~58 歲,平均年齡(41.00±4.12)歲;其中病灶部位為脊柱的患者有15 例、為膝關節(jié)的患者有8 例、為髖關節(jié)的患者有6 例、為踝關節(jié)的患者有5 例、為其他部位的患者有6 例。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其年齡為24~59 歲,平均年齡(41.50±4.13)歲;其中病灶部位為脊柱的患者有17 例、為膝關節(jié)的患者有9 例、為髖關節(jié)的患者有4 例、為踝關節(jié)的患者有5 例、為其他部位的患者有5 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知情并同意將其臨床資料納入本研究。
為參考組患者采用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所用的藥物和用法是:異煙肼(生產(chǎn)廠家:廣東華南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699),300 mg/ 次,1 次/d;利福平(生產(chǎn)廠家: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771),450 mg/ 次,1 次/d ;吡嗪酰胺(生產(chǎn)廠家:臺山市新寧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158),1500 mg/ 次,1 次/d ;乙胺丁醇(生產(chǎn)廠家:紹興民生醫(yī)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6555),750 mg/ 次,1 次/d。根據(jù)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調(diào)整用藥量,持續(xù)治療3 個月。為研究組患者采用手術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方法是:抗結核藥物的用法同參考組患者。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病灶進行手術清除,對其關節(jié)囊及周圍韌帶損傷進行修復,解除其脊髓受到的壓迫。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后其病情緩解的時間、血脂指標和肝功能指標。血脂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4]。肝功能指標包括:谷草轉(zhuǎn)氨酶(AST)、谷丙轉(zhuǎn)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和直接膽紅素(DBIL)[5]。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低熱、患處疼痛、壓痛、肌肉痙攣、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癥狀完全消失,其血液沉降率<20 mm/h ;有效:治療后,患者的低熱、患處疼痛、壓痛、肌肉痙攣、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癥狀顯著改善,其血液沉降率為20~30 mm/h ;無效:治療后,患者的低熱、患處疼痛、壓痛、肌肉痙攣、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癥狀未改善。(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6]。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 分析本文中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參考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例(%)]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病情緩解的時間短于參考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病情緩解的時間(d,)
表2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病情緩解的時間(d,)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TC、TG、HDL-C、LDL-C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清TC、TG的水平均低于參考組患者,其血清HDL-C的水平高于參考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血清LDL-C的水平相比,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mmol/L,)
表3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mmol/L,)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ALT、AST、TBIL、DBIL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清ALT、AST、TBIL的水平均低于參考組患者,P<0.05 ;兩組患者血清DBIL的水平相比,P>0.05。詳見表4。
表4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
表4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
脊柱結核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骨結核。此病患者的人數(shù)占骨結核患者總人數(shù)的67%[7]。骨關節(jié)結核多分布于松質(zhì)骨、終板下骨、軟骨下骨、滑膜及腰椎間盤處。骨結核患者可出現(xiàn)低熱、患處疼痛、壓痛、肌肉痙攣、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癥狀。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此病,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控制其病情的進展。但有研究指出,長期使用抗結核藥物會對患者的肝臟功能、血脂造成不良影響[8]。對于部分病情較為嚴重的骨結核患者,單純采用常規(guī)抗結核藥物對其進行治療無法完全殺滅其病灶中的結核分枝桿菌。相關的研究表明,骨結核患者采用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易發(fā)生脂質(zhì)代謝紊亂。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參考組患者,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病情緩解的時間短于參考組患者,P<0.05。這表明,用手術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治療骨結核的效果顯著,可快速地緩解患者的病情。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清TC、TG的水平均低于參考組患者,其血清HDL-C的水平高于參考組患者,P<0.05 ;兩組患者血清LDL-C的水平相比,P>0.05。這表明,用手術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治療骨結核對患者血脂指標的影響較小。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清ALT、AST、TBIL的水平均低于參考組患者,P<0.05 ;兩組患者血清DBIL的水平相比,P>0.05。這表明,用手術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治療骨結核對患者肝功能指標的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用手術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治療骨結核的效果顯著,可快速地緩解患者的病情,且對其血脂指標、肝功能指標的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