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宋代詩歌選本的多元叢生與傳播效應弱化

2021-10-27 21:52鄧建
江漢論壇 2021年10期
關鍵詞:宋代

摘要:與宋代文章選本所表現(xiàn)出的“共識”不同,宋代詩歌選本呈現(xiàn)出多元叢生、眾聲喧嘩的態(tài)勢。較之文章選本,宋代詩歌選本與理學的關系相對松散,與文學思潮、審美趣尚的聯(lián)系則更為緊密,選家的主觀意識與門戶之見也更為突出。受此影響,宋代詩歌選本的入選對象各自迥異、少有交會,這使得宋代詩歌選本對詩人詩作的整體彰顯功能不可避免地相對弱化,進而造成宋代詩歌選本整體傳播效應的相對弱化。

關鍵詞:宋代;詩歌選本;多元叢生;彰顯功能;傳播效應

中圖分類號:I206.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21)10-0094-05

宋代文章選本在傳播功能與效應方面的優(yōu)異表現(xiàn)之一,是遴選與推出了一批散文名家。雖然宋代文章選本的選編者包含了古文家與理學家兩類人,但他們在“誰是最優(yōu)秀的散文作者”這個問題上形成了某種默契,達成了某種共識。宋代古文之“道”與理學之“道”存在某種同源關系,理學對古文存在一定程度的容納與默許。正如方孝岳先生所指出,一方面,宋代“古文家本近于理學家”,“歐陽修等是古文家,固非純然理學家,而且像蘇東坡,尤其與理學相反,所謂洛、蜀二黨的爭論,是很顯然的;但像歐陽修這種取法韓愈,比較多注重道的一方面的人,就與理學家更為接近了”①;另一方面,理學家選文,大都是“理學家和古文家兩層眼光混合一起”,“所選的那些散文,其去取標準,和其他古文家,并沒有什么大異”②。與宋代文章選本所表現(xiàn)出的“共識”不同,宋代詩歌選本呈現(xiàn)出多元叢生、眾聲喧嘩的態(tài)勢。較之文章選本,宋代詩歌選本與理學的關系相對松散,與文學思潮、審美趣尚的聯(lián)系則更為緊密,選家的主觀意識與門戶之見也更為突出。受此影響,宋代詩歌選本的入選對象各自迥異、彼此背離、少有交會,這使得宋代詩歌選本對詩人詩作的整體彰顯功能不可避免地相對弱化,進而造成宋代詩歌選本整體傳播效應的相對弱化。

一、宋代詩歌選本的多元叢生現(xiàn)象

宋代文章選本之“共識”的形成是因為有“道”作為紐帶,無論選家是文學家還是理學家,無論選家是主張“文以明道”“文與道俱”“文以貫道”,還是主張“文以載道”“文從道中流出”“文便是道”,文與道皆密切相關,選家與選家也就有了對話和溝通的基礎,選本與選本也就有了產生“共識”的可能。而對于詩歌而言,宋人并沒有賦予其太多“道”的承載職能。雖然宋人也像前人一樣強調詩歌的政教美刺功用,如范仲淹認為詩歌應該“羽翰乎教化之聲,獻酬乎仁義之醇”③,歐陽修也曾說過詩人若能“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則可“追商、周、魯《頌》之作者”。④ 但同時,宋人更多談到的是詩歌的審美功能,如蘇軾在人生遭遇坎坷之際,輒以詩歌自娛自勵,進而達于對現(xiàn)實苦難之藝術化超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載:“子由云:‘東坡謫居儋耳,獨喜為詩,精煉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雹?劉克莊在談到時人作詩的情況時也曾經說:“近時詩人竭心思搜索,極筆力雕鐫……皆輕清華艷,如露蟬之鳴木杪,翡翠之戲苕上,非不娛耳而悅目也?!雹?從“輕清華艷”“娛耳而悅目”等語不難見出,時人之作詩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娛情悅性,而與義理關涉不多。正如吳建民先生所總結的:“至宋代,‘美刺說雖然仍是理論家們關注的重要問題,但理論上沒有多少創(chuàng)見。”⑦ “如果說鐘嶸之前的詩歌功用論是以孔子、《毛詩序》所倡導的政教功用論為主導的話,那么,鐘嶸之后,一直到明清,詩歌功用論則是以審美功用論為主導了。雖然提倡政教功用論者亦時常出現(xiàn),但不占主流?!雹?關于此點,周裕鍇先生亦有精到的論述,他指出:“(宋人)關于詩之為用的認識,已非漢儒的政教說所能拘囿,不僅蘊含著復興重建儒家文化的時代精神,而且顯示出士大夫對人生存在困境的自覺超越”,“宋人對詩歌功能的認識,大致經歷了由政治層面漸向道德心理層面的傾斜。北宋詩歌復古運動的政治關懷,在理學家那里化為道德規(guī)范和義理闡發(fā),在江西詩派那里化為人格陶養(yǎng)甚至美學追求,在四靈、江湖詩派那里更蛻變?yōu)椤鹈赖挠鋹偂?。?/p>

由于宋人對詩歌功用的認識總體來看比較通脫,故而宋人作詩風貌各異,流派迭現(xiàn),各逞其才。雖然宋詩中亦有理學詩一派,但其在宋詩整體發(fā)展歷程中的位置并不十分顯赫,因為對理學家而言,君子之學重在潤身務本、涵養(yǎng)心性,作詩之事不可多為,偶一為之也只能是“余事”而已。理學對宋詩的影響,遠不及理學對宋文的影響那樣深遠。方回在《送羅壽可詩序》中對宋代詩歌體派有較為詳盡系統(tǒng)的論析,他說:“宋刬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白體如李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漢謀;昆體則有楊、劉《西昆集》傳世,二宋、張乖崖、錢僖公、丁崖州皆是;晚唐體則九僧最逼真,寇萊公、魯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遙、趙清獻之父,凡數(shù)十家,深涵茂育,氣極勢盛。歐陽公出焉,一變?yōu)槔钐?、韓昌黎之詩,蘇子美二難相為頡頏,梅圣俞則唐體之出類者也,晚唐于是退舍。蘇長公踵歐陽公而起。王半山備眾體,精絕句,古五言或三謝。獨黃雙井專尚少陵,秦、晁莫窺其藩。張文潛自然有唐風,別成一宗,惟呂居仁克肖。陳后山棄所學學雙井,黃致廣大,陳極精微,天下詩人北面矣。立為江西派之說者,銓取或不盡然,胡致堂詆之。乃后陳簡齋、曾文清為渡江之巨擘。乾、淳以來,尤、范、楊、陸、蕭其尤也。道學宗師,于書無所不通,于文無所不能,詩其余事,而高古清勁,盡掃余子,又有一朱文公。嘉定而降,稍厭江西,永嘉四靈復為九僧舊晚唐體,非始于此四人也。后生晚進,不知顛末,靡然宗之,涉其波而不究其源,日淺日下。然尚有余杭二趙、上饒二泉,典刑未泯?!雹?/p>

與宋詩發(fā)展演進所呈現(xiàn)出的生動景觀相適應,與宋代文學思潮、審美趣尚的風云遞變相聯(lián)系,宋代詩歌選本呈現(xiàn)出多元叢生、眾聲喧嘩的態(tài)勢。宋初的詩歌選本,與“宋初三體”相互關聯(lián),相互生發(fā),詩歌現(xiàn)象、創(chuàng)作風尚與詩歌選本之間呈現(xiàn)出一種循環(huán)互動的關系:一方面,詩歌選本的傳布,對創(chuàng)作風尚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另一方面,創(chuàng)作風尚的流行又促成了更多詩歌選本的生產與流播。隨后詩壇革新之風興起,出現(xiàn)了力矯西昆、獨出機杼的《唐百家詩選》。南宋以降,理學隆興,由于理學對文學的滲透,出現(xiàn)了以理學標準選詩者,如《詩準·詩翼》與《濂洛風雅》。南宋后期,有宋一代最具影響力的江西詩派開始衰微,楊萬里、陸游等人率先突破江西法門,轉學晚唐,最終自成風調,卓然名家。受此影響,“四靈”、江湖詩人皆宗晚唐,于是宗唐詩學思潮蔚然成風。伴隨宗唐詩學思潮的興起,出現(xiàn)了一批專選唐詩之選本,如《二妙集》《眾妙集》《萬首唐人絕句》《三體唐詩》《注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唐僧弘秀集》《分門纂類唐歌詩》等。而宋末元初之方回,于宋亡之后,回顧南宋中后期的詩歌發(fā)展歷程,頗為不平,于是編選《瀛奎律髓》,以選本的形式對南宋中后期之宗唐思潮進行反撥與矯正,肯定并張揚江西詩風,進而確立宋詩之特質。

宋代詩歌選本的門戶之見與主觀意識亦極為鮮明,如《二李唱和集》《九僧詩集》《西昆酬唱集》《坡門酬唱集》等酬唱類選本與群體性選本之自設門限,又如《眾妙集》之偏重大歷、晚唐,《三體唐詩》之獨喜大歷、中唐,《詩家鼎臠》之側重于江湖一派,等等。而其中,尤以《濂洛風雅》為甚?!跺ヂ屣L雅》是一部典型的理學詩歌選本,但它并未全面反映宋代理學家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而是“在確定選錄對象時體現(xiàn)出了強烈的門派意識”{11},嚴立門派,絕無旁雜。該集所取,正如其名,特為濂洛一系理學家之詩,非濂洛一系的其他各理學流派的理學家詩歌,絕不擇取。而所謂濂洛一系,亦即周、程理學,或曰程、朱理學。選家金履祥為朱熹之四傳弟子,《四庫全書總目》卷165《仁山集》提要謂:“履祥受學于王柏,柏受學于何基,基受學于黃干,號為得朱子之傳?!眥12} 朱熹所傳乃二程之學。二程曾從周敦頤“南安問道”。周敦頤之學號為“濂學”,二程之學號為“洛學”,金履祥以周、程為宋代理學之宗,故名其集曰《濂洛風雅》。

二、彰顯對象的背離與傳播效應的相對弱化

由于宋代詩歌選本或隨文學思潮、審美趣尚的流變而迎合變化,或因選家的門戶之見和主觀意識而嚴守門限、各自為政,故而其彰顯對象彼此迥異,呈現(xiàn)出一種相互背離的態(tài)勢,并進而造成了選本彰顯功能的弱化。以下?lián)袢∷未姼柽x本之影響較著者,略述其選詩情況:

《二李唱和集》,李昉編。選錄李昉與同僚李至往來唱和、緣情遣興之作。收詩數(shù)量,卷首序稱123首,而清代羅振玉《二李唱和集跋》曰:“卷首李昉序稱得詩一百二十三首,今數(shù)之,除已佚之第十三頁外,尚得詩一百五十六首,序所記之數(shù)殆有誤也?!?/p>

《九僧詩集》,陳充編。選錄宋初以詩鳴世之九位僧人希晝、保暹、文兆、行肇、簡長、惟鳳、惠崇、宇昭、懷古的詩作。收詩數(shù)量,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謂110首,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謂107首,清代毛扆則謂134首。

《西昆酬唱集》,楊億編。選錄楊億與劉筠、錢惟演等人的唱和詩。所收詩人詩作的具體數(shù)目,祝尚書先生在《〈西昆酬唱集〉二考》一文中作了詳盡考辨,考證出原本《西昆酬唱集》中的酬唱人數(shù)為18人,傳本《西昆酬唱集》脫去卷末之王曾,故只17人;《西昆酬唱集》原本收詩247首,后世傳本脫王曾1首,應為246首,收詩250首之傳本中有4首為羼入的贗品。

《四家詩選》,王安石編。選錄杜甫、韓愈、歐陽修、李白4家之詩。

《唐百家詩選》,王安石編。據(jù)黃永年、陳楓校點本統(tǒng)計,該集共選唐詩104家,1262首,入選詩作最多的是王建(92首),其次為皇甫冉(85首)、岑參(81首)、高適(71首)、韓偓(59首)、戴叔倫(47首)、楊巨源(46首)、李涉(37首)、盧綸(36首)、孟浩然(33首)、許渾(33首)等人。而王維、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元稹、白居易、李商隱等世人公認的大家、名家一首未選。

《古今絕句》,吳說編。選錄杜甫、王安石2人之詩,其中杜甫132首,王安石613首,共計745首。

《坡門酬唱集》,邵浩編。收錄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及其他蘇門文人相與唱和之詩,共660首。

《中興群公吟稿》,陳起編。全集凡48卷,錄153人之詩;今存其殘帙,名《中興群公吟稿戊集》,共7卷,卷1—3錄戴復古詩141首,卷4—5錄高九萬詩114首,卷6錄姜夔詩49首,卷7錄嚴坦叔詩118首。

《增廣圣宋高僧詩選》,陳起編。選錄宋代僧人之詩,分前集、后集、續(xù)集三部分,其前集即《九僧詩集》。

《萬首唐人絕句》,洪邁編。專選唐人五、七言絕句,其中七言絕句75卷,五言絕句25卷,共100卷,每卷100首,共10000首。

《二妙集》,趙師秀編。專選賈島、姚合2人之詩。

《眾妙集》,趙師秀編。專選唐人五、七言律詩,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五言律詩。所選詩人多為晚唐詩人和大歷詩人,初、盛唐詩人只有沈佺期、王維、孟浩然、岑參等擅長律詩者入選。

《三體唐詩》,周弼編。專選唐人七絕、七律、五律。所選詩人共140人,其中初唐6人、盛唐16人、中唐66人、晚唐52人。選詩在5首以上(含5首)者共14人,依次為劉長卿、王維、杜牧、岑參、許渾、李商隱、雍陶、姚合、鄭谷、劉禹錫、韓翃、王建、司空圖、張籍(據(jù)張智華《南宋的詩文選本研究》統(tǒng)計),多為大歷、中唐詩人。

《注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趙蕃、韓淲編,謝枋得注。專選唐人七言絕句。共選54人101首詩,入選詩人自韋應物至呂洞賓,其中劉禹錫入選詩作最多,達14首,其他詩人皆寥寥數(shù)首,而李白、杜甫、韓愈、元稹等人皆未入選。

《唐僧弘秀集》,李■編。選唐代名僧之詩,凡52人500首。

《分門纂類唐歌詩》,趙孟奎編。該集之編纂乃在求全求備,共收詩人1353家,詩歌40791首。原書100卷,今存《宛委別藏》殘本,僅余11卷。

《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佚名編。選錄唐、宋詩人之作,共35卷。舊傳為劉克莊編,實為書商射利而作。該集收錄作品較為隨意,且經常肆意刪節(jié)作品;集名為“唐宋時賢”,而實唐人中羼入宋人、宋人中雜入唐人,甚至混入不屬唐宋之人,雜湊之跡甚明;署名則草率紊亂,訛誤錯漏、張冠李戴之處觸目可見。以上種種,李更、陳新《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校證》中多有考述,這表明該集編者學識十分有限,本無明確之審美趣尚與去取標準。

《詩家鼎臠》,佚名編。收錄南宋詩人趙師秀、徐照、翁卷、戴復古、劉克莊、魏了翁、嚴羽、阮秀實、林洪、孫季蕃、高九萬等人之詩,共96人179首,其中卷上王顯世之《金沙夏》有目無詩,故實收178首。所選詩人詩作,多者十余首,少者僅一二首,蓋取“嘗鼎一臠”之意。所選詩人范圍不廣,偏于江湖詩人,尤以小家為多,卷首署名“倦叟”者批評說:“宋季江湖詩派,以尤、楊、范、陸為大家,茲選均不及,稍推服紫芝、石屏、后村、儀卿,其余人各一二詩,止隘矣?!眥13}

《詩準·詩翼》,何無適、倪希程編。該集由《詩準》《詩翼》兩部分組成,《詩準》4卷,其中古謠歌詞1卷,附錄1卷,漢、魏、晉、宋詩2卷;《詩翼》4卷,雜取唐宋詩人之詩。

《瀛奎律髓》,方回編。專選唐宋兩代之五、七言律詩。據(jù)李慶甲集評校點本“前言”,該集共選詩3014首(重出22首,實為2992首),385家。其中,宋詩入選1765首,221家,比重明顯超過唐詩。入選作品在20首以上(含20首)者有36人,其中,唐代12人:杜甫(221首)、白居易(127首)、賈島(67首)、劉禹錫(52首)、張籍(47首)、姚合(42首)、韓偓(36首)、岑參(31首)、李商隱(24首)、劉長卿(21首)、吳融(21首)、王建(20首);宋代24人:陸游(188首)、梅堯臣(127首)、陳師道(111首)、王安石(81首)、張耒(79首)、陳與義(68首)、曾幾(63首)、蘇軾(41首)、劉克莊(40首)、宋祁(36首)、張澤民(36首)、黃庭堅(35首)、楊萬里(31首)、尤袤(31首)、呂本中(28首)、范成大(28首)、王安國(25首)、韓琦(24首)、翁卷(24首)、趙師秀(24首)、林逋(23首)、趙蕃(23首)、韓淲(22首)、朱熹(22首)。

《月泉吟社》,吳渭編。所錄皆宋遺民之詩,共60人(重出7人,實為53人),74首。作者名下大多注有籍貫或所寓之地,以月泉所在之浙江浦江縣及其附近之義烏、東陽、建德、桐江、分水等地的作者最多,另有部分作者來自杭州、福建三山、江蘇昆山等地。這些作者,可考知姓名者46人。46人中,連文鳳、白珽、仇遠身世稍顯,梁相、劉應龜、魏新之、楊本然、楊舜舉、金璧、劉汝鈞、林子明、周暕、黃景昌、陳希聲、陳堯道、陳舜道、許元發(fā)、陳君用、陳養(yǎng)直、吳思齊等人行跡約略見于元代有關載籍。歐陽光《宋元詩社研究叢稿》一書中有專文考述。

《濂洛風雅》,金履祥編。選錄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游酢、楊時、呂大臨、尹焞、張繹、胡安國、羅從彥、陳瓘、鄒浩、徐叟、呂居仁、魯幾、胡寅、胡宏、劉彥沖、李侗、朱松、林之奇、朱熹、呂祖謙、張栻、黃干、陳淳、徐僑、楊與立、劉炎、趙蕃、方士繇、范念德、魯極、真德秀、鞏豐、時瀾、蔡淵、葉采、劉圻、何基、王柏、王偘、程端蒙45人之詩,皆濂洛一系理學家。

從以上述列不難看出,宋代詩歌選本個性鮮明、特色迥異,各自為政、少有交會。以選本所收詩歌的范圍進行劃分,宋代詩歌選本可大致歸為專選唐詩、專選宋詩、兼選唐宋、通選各代4種類型,每一種類型都各自呈現(xiàn)出不同的選編景觀。

專選唐詩之選本,雖皆出于宗唐之意,然選家趣尚各異,具體所取亦自不同。從選詩的廣度來看,既有廣收博取、求全求備之《分門纂類唐歌詩》,更多各選所愛、專取偏嗜、獨具面目者,如避熟就新、“殊不可解”之《唐百家詩選》,專選賈島、姚合詩之《二妙集》,專選方外僧侶詩之《唐僧弘秀集》;從所選詩歌的體式來看,有專選絕句之《萬首唐人絕句》,有專選律詩之《眾妙集》,有專選七絕、七律、五律“三體”之《三體唐詩》,有專選七絕之《注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從所選時段來看,有偏重大歷、晚唐之《眾妙集》,亦有獨好大歷、中唐之《三體唐詩》。

專選宋詩之選本,好尚各異。上文所列之9種宋詩選本,除《九僧詩集》與《增廣圣宋高僧詩選》因選編上的承繼關系而存在交叉外,竟再無疊合者:《二李唱和集》專錄李昉與同僚李至往來唱和之作,《西昆酬唱集》選錄楊億與劉筠、錢惟演等人的唱和詩,《坡門酬唱集》選錄蘇門文人相與酬唱之詩,《中興群公吟稿》偏取“中興”詩人之作,《詩家鼎臠》以選取宋末“江湖”之詩為主,《月泉吟社》專錄宋末月泉吟社中遺民之詩,《濂洛風雅》專選濂洛一系理學家之詩。

兼選唐宋詩之選本,選家所好亦各不同。《四家詩選》專選杜甫、韓愈、歐陽修、李白4家之詩;《古今絕句》名曰“古今”,實只選杜甫、王安石2人之詩;《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舛誤紛紜,淆亂異常,本無明確宗尚;《瀛奎律髓》則以宋比唐,力挺江西詩派,為江西詩派張目、為宋詩正名之意甚明。

通選各代之選本,上文所列僅《詩準·詩翼》1種,其中《詩翼》所選皆唐宋詩人之作。雖然《詩準·詩翼》全編之選編標準與《濂洛風雅》同為理學標準,但《詩準·詩翼》較之《濂洛風雅》取徑為寬,所選并不限于理學家之詩,更非《濂洛風雅》之非濂洛一系不取,而且其將所選之詩區(qū)分等次,《詩翼》所選不過是“羽翼輿衛(wèi)”之作,并非純正理學之詩,故而檢視其集,無一人一詩與《濂洛風雅》重出。

宋代詩歌選本之所以呈現(xiàn)出這種彼此背離、少有交會的景觀,是與宋代詩人的特異處境和宋代詩歌發(fā)展的特異歷程密切相關的。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巔峰,到了宋代,宋人面對唐詩這座宏偉壯觀的高峰,在景仰、贊嘆之余,很快就發(fā)現(xiàn)他們處于一種超越與變通的困蹇境地,以至于數(shù)百年以下,清人蔣士銓尚不無同感地慨嘆:“宋人生唐后,開辟真難為。”(《辯詩》)最終,宋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尋摸索后,放棄超越而選擇了變通,他們從學習、模擬到圖變、創(chuàng)新,最終形成了與“唐音”并譽而殊異的“宋調”。返觀這一段詩史,宋詩獨特風貌的形成,是在對唐詩的規(guī)摹與變化中完成的。宋代詩歌選本中專選唐詩者眾多,乃是宋人以唐詩作為參照、范本的生動寫照;這些唐詩選本在選詩時段、體式及具體對象上的不同,則表明宋人曾經分別選取各自所好之唐詩群體作為賞鑒、學習和參照的對象。宋代詩歌選本中專選宋詩者好尚各異,則表現(xiàn)了宋人對宋詩質素具體認識與評價的差異。宋代詩歌選本中兼選唐、宋詩之選本的存在,以及《瀛奎律髓》等選本重宋甚于重唐的現(xiàn)象,則表明宋人有意將宋詩與唐詩進行比較,并認為宋詩不遜于唐詩。

由于宋代詩歌選本的彼此背離、少有交會,使得宋代詩歌選本對詩人詩作的整體彰顯功能不可避免地相對弱化,進而造成宋代詩歌選本整體傳播效應的部分削減,這也是宋代詩人中沒有出現(xiàn)如宋代散文作家之“六大家”的部分原因所在。宋代雖然也有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黃庭堅、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等一批享譽當世的著名詩人,但在這批著名詩人的成名因素中,選本的彰顯作用相對較弱,詩人群體、詩歌流派的推舉作用更為突出。宋代的詩人群體、詩歌流派聲勢之盛超過前代,他們“以日常交游為基礎,以詩酒唱酬為紐帶”,“既促進文學創(chuàng)作,同時也發(fā)揮聯(lián)系政治盟友、儲備人際資源的功能”。{14} 如歐陽修、蘇軾乃是北宋兩代文壇宗主,歐陽修、蘇軾、王安石分別是歐門舉子群、蘇門學士群、新黨作家群的領袖人物,胡應麟云:“宋世人才之盛,亡出慶歷、熙寧間,大都盡入歐、蘇、王三氏門下?!眥15} 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盟主,當江西詩派隆盛之時,學士文人皆以廁身其中而倍感榮耀,時人孫覿曾對當時之情形有生動記述:“元祐中,豫章黃魯直獨以詩鳴。當是時,江右人學詩者皆自黃氏。至靖康、建炎間,魯直之甥徐師川、二洪駒父玉父皆以詩人進,居從官大臣之列,一時學士大夫向慕,作為江西宗派。如佛氏傳心,推次甲乙,繪而為圖。凡掛一名其中,有榮輝焉?!眥16} 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則在當時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方回云:“宋中興以來,言治必曰乾、淳,言詩必曰尤、楊、范、陸?!眥17}由于群體交游、流派活動的推舉功能與彰揚效應,群體、流派中的領袖人物無疑會為世人所矚目,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

注釋:

①② 方孝岳:《中國文學批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版,第166、168頁。

③ 范仲淹:《唐異詩序》,《范文正公集》卷6,《四部叢刊》本。

④ 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歐陽修全集》第2冊,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612頁。

⑤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30,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226頁。

⑥ 劉克莊:《晚覺翁稿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97,《四部叢刊》本。

⑦⑧ 吳建民:《中國古代詩學原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59、370頁。

⑨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頁。

⑩ 方回:《送羅壽可詩序》,《桐江續(xù)集》卷32,《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1} 王友勝:《唐宋詩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頁。

{12}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165,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419頁。

{13} 倦叟:《詩家鼎臠序》,佚名:《詩家鼎臠》卷首,《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69頁。

{15} 胡應麟:《詩藪》雜編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11頁。

{16} 孫覿:《西山老文集序》,《鴻慶居士集》卷30,《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 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書詩》,《桐江集》卷1,《宛委別藏》本。

作者簡介:鄧建,廣東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廣東湛江,524088。

(責任編輯? 劉保昌)

猜你喜歡
宋代
生熟無界:羈縻政策視域下的族群互融
淺談宋代哥窯“金絲鐵線”之美
宋代女子纏足的特點及其成因探析
探究宋代翻異別勘制度的現(xiàn)代司法借鑒
宋代民間社團對基層社會治理影響幾何
宋代工筆花鳥用線
宋代浦城吳氏家族與王安石新法
宋代的義利思想的法律影響
宋代官員履歷造假緣何屢禁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