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聊齋志異》滿蒙譯本比較研究

2021-10-29 09:43:44
民族翻譯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藏本蒙古文滿文

⊙ 圓 圓 聚 寶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蒙古學(xué)學(xué)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引言

清末民初以來,《聊齋志異》曾被譯成滿文、蒙古文廣為流傳。扎拉嘎先生在探討漢族古代小說滿蒙譯本時曾提出“滿族和蒙古族,在歷史上還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中,翻譯漢文古舊小說最多的兩個民族。這使得研究漢文小說的蒙古文和滿文古舊譯本,成為蒙滿漢民族文學(xué)關(guān)系研究,乃至中國各民族文學(xué)關(guān)系研究的重要方面?!盵1]109故古代小說滿蒙譯本研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有些漢文小說,如《三國演義》《平山冷燕》《金瓶梅》等,既有滿文譯本,也有蒙古文譯本。今存清末民初翻譯的《聊齋志異》蒙譯本中既有譯自漢文原著的譯本,也有轉(zhuǎn)譯自滿文的譯本。本文探討的《聊齋志異》兩種蒙古文譯本并非譯自漢文原著,而是轉(zhuǎn)譯自滿文譯本。

《聊齋志異》滿文和蒙古文譯本的研究,目前基本停留在書目文獻(xiàn)整理階段。雖有王麗娜等人提出《聊齋志異》蒙古文譯本是由滿文本《聊齋志異》翻譯的結(jié)論,但《聊齋志異》滿蒙譯本與漢文原著之間的關(guān)系尚未得到充分考證。因此,本文以國內(nèi)外公開出版的蒙古文古籍目錄和滿文書籍相關(guān)目錄為依據(jù),對國內(nèi)外現(xiàn)存《聊齋志異》滿蒙譯本版本及其研究概況進(jìn)行梳理的同時,對滿譯本,其中兩種蒙譯本以及漢文原著進(jìn)行跨語言比較研究。通過對以上幾種文本具體內(nèi)容的參互比較,從而推斷出《聊齋志異》兩種蒙譯本均譯自滿譯本且兩者之間不存在相互傳抄的情形。

一、《聊齋志異》滿蒙譯本版本概況

降及清代,諸多漢籍小說被翻譯成滿文和蒙古文,這些譯作不僅在滿族和蒙古族文學(xué)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滿蒙漢文化交流方面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明清小說在蒙古地區(qū)譯介傳播研究得到了學(xué)界的關(guān)注,相關(guān)成果相繼問世。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將《聊齋志異》滿蒙譯本版本整理歸納如下:

(一)《聊齋志異》滿文譯本

滿文刻本《聊齋志異》。現(xiàn)已蒐羅到的《聊齋志異》滿譯本只有滿洲正紅旗人扎克丹翻譯的譯本。滿文本《聊齋志異》是扎克丹心血所萃之作。據(jù)筆者掌握的資料,《聊齋志異》滿譯本沒有純滿文本,只有滿漢合璧本,其原稿現(xiàn)藏于美國紐約博物館。滿譯本《聊齋志異》最初刊刻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此本是選譯本,共24卷,選譯原著之129篇。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二酉書坊重印了一次原稿,定名為《擇翻聊齋志異》,卷數(shù)、篇數(shù)皆與原稿一致。據(jù)秀云《蒙古國國立圖書館所藏滿譯明清小說版本述略》[2]介紹,蒙古國國立圖書館藏有5種滿文本《聊齋志異》刻本,但均為殘本。遺憾的是,筆者尚未見到這5種滿文《聊齋志異》殘本。扎拉嘎先生在《比較文學(xué):文學(xué)平行本質(zhì)的比較研究——清代蒙漢文學(xué)關(guān)系論稿》一書中提道:“滿漢合璧《合璧聊齋志異》,扎克丹譯,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清代小說?!盵1]121據(jù)筆者查閱,藏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即內(nèi)蒙古圖書館)的滿漢合璧《聊齋志異》現(xiàn)已破損嚴(yán)重?zé)o法閱讀。2019年夏,筆者有幸讀到了美國舊金山資料中心于1975年出版的《聊齋志異滿文本》[3]。此本亦是滿漢合璧本,該書封面題滿文書名為《sonjofi ubaliyam buha liyoo jai jyi i bithe》,漢文書名為《聊齋志異滿文本》。次頁豎題滿文書名,其后豎題“光緒丁未年合璧聊齋琉璃廠路南二酉齋藏版”字樣。該書共7冊24卷,擇譯原著之129篇,在卷數(shù)和篇數(shù)上與滿譯原稿相同。各冊篇數(shù)不等,多則8篇,少則4篇。第一冊書前有序文一則,末無跋。

(二)《聊齋志異》蒙古文譯本

蒙古文本《聊齋志異》的版本有轉(zhuǎn)譯自滿文本的蒙譯本和直接譯自漢文原著的蒙譯本兩種。其中譯自漢文原著的蒙譯本流傳較為廣泛,轉(zhuǎn)譯自滿文本的蒙譯本的流傳情況較之譯自漢文原著的蒙譯本稍有褊狹。轉(zhuǎn)譯自滿文本《聊齋志異》的蒙譯本現(xiàn)有5種,下面簡稱“藏本一”“藏本二”“藏本三”“藏本四”和“藏本五”;譯自漢文原著的蒙譯本《聊齋志異》有一種,即特睦格圖譯印的鉛印本。

1.轉(zhuǎn)譯自滿文本的蒙譯本《聊齋志異》

藏本一:蒙古國國立圖書館所藏蒙古文手抄本《聊齋志異》①,索號為6720/96—6731/96。毛筆楷體,書高29cm,寬30cm,封面題書名 《Liyou Jai Zhi Yi bicig》,冊葉式線裝本。每冊封面鈐蒙古國國立圖書館藏印和蒙古國社會科學(xué)院藏印各一枚。書共24冊,兩冊裝訂為一本,共12本,129篇。各冊篇數(shù)不等,多則8篇,少則4篇。正文無葉碼,人名、地名、官號等漢語名詞均用滿文書寫。第一冊書前有序文一則,末無跋。

藏本二:蘇克德爾等譯《聊齋志異》蒙譯本[4],此本為民國戊辰年(1928年)于沈陽東蒙書社出版的鉛印本。國內(nèi)多地藏有此本,如中央民族大學(xué)圖書館(2-8本)、內(nèi)蒙古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xué)院圖書館信息中心等?,F(xiàn)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xué)院圖書館所藏本為例進(jìn)行版本介紹。該本索書號44.79-100:1,書高21.2cm,寬15.2cm,有版框,版高16.8cm,寬12.4cm。封面題書名“songGoju orciGuluGsan Liyou Jai Zhi Yi bicig”,顧名思義此本亦是選譯本。分卷分冊方式為共4卷,一卷3冊,每3冊合訂為一卷。可是彼館殘存3卷,即1-3冊、4-6冊、10-12冊。書前列有該冊所屬各則目次,內(nèi)文半葉12行,每行字?jǐn)?shù)不等。

藏本三:內(nèi)蒙古圖書館藏蒙古文手抄本②。此本是清末時期毛筆楷體手抄本,書高26.4cm,寬23.2cm,冊頁式線裝本。該書共兩函,24冊,現(xiàn)存20冊,即1-3、5-10、13、15-24冊。書右上角有粉色浮簽,上題蒙古文“songGoju orciGuluGsan Liyou Jai Zhi Yi bicig××duGar/dUger debter”,漢譯為“擇譯聊齋志異第××冊”。扉頁鈐內(nèi)蒙古圖書館蒙古文藏書印一枚。每冊書前列有該冊所屬各則目次,內(nèi)文半葉13行。

藏本四:內(nèi)蒙古圖書館藏蒙古文手抄本③。該本藍(lán)色函套,藍(lán)色封皮。殘存3冊,即1-2冊和第4冊。四孔線裝,書高25.8 cm,寬23.1cm,民國時期手抄本。書右上角有黃色浮簽,上題蒙古文書名“m ongGolcilan orciGuluGsan Liyou Jai Zhi Yi bicig××duGar/dUger debter”,漢譯為“擇譯聊齋志異第××冊”。扉頁有一枚朱印,印文漫漶,不易識讀。第一冊有序文一篇。每冊書前列有該冊所屬各則目次,內(nèi)文半頁12行。

藏本五:內(nèi)蒙古圖書館藏蒙古文手抄本④。書名“songGoju orciGuluGsan Liyou Jai Zhi Yi bicig”,民國時期毛筆楷體手抄本,書高26cm,寬13.5cm。該書殘存一冊,即第十冊。扉頁鈐內(nèi)蒙古圖書館蒙文藏書印一枚。每冊書前列有該冊所屬各則目次,內(nèi)文半葉7行。

2.譯自漢文原著的蒙譯本《聊齋志異》

特睦格圖譯《聊齋志異》蒙譯本[5],民國戊辰年(1928年)由北京蒙文書社出版。書共8冊,有插圖,線裝鉛印刊行。目前國內(nèi)中央民族大學(xué)圖書館(2-8本)、內(nèi)蒙古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xué)院圖書館信息中心等地都藏有此本。在國外,蒙古國策·達(dá)木丁蘇倫私人博物館還收藏有一部。該本封面題書名“songGoju orciGuluGsan Liyou Jai Zhi Yi bicig”。彩色封面,次頁是彩色“聊齋著書圖”一副,并題漢文詩詞一首:“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yīng)厭作人間雨,愛聽秋墳鬼唱詩”。書共8冊,擇譯原著111篇。該書各冊篇數(shù)不等,多則16篇,少則12篇。每冊書前列有該冊所屬各則目次,每冊譯文前附有本冊各篇的木刻插圖。第一冊書名葉有序文一篇,末有跋文一則。

二、《聊齋志異》滿蒙譯本文獻(xiàn)研究概況

隨著《聊齋志異》書面?zhèn)鞑ズ涂陬^流傳日益廣泛,《聊齋志異》滿蒙譯本也引起了學(xué)人的廣泛關(guān)注。據(jù)目前公開發(fā)表的研究成果,涉獵《聊齋志異》滿譯本的研究論著有:王麗娜的《〈聊齋志異〉的民族語文版本和外文譯本》[6]《中國古典戲曲小說名著在國外》[7],黃潤華的《滿文翻譯小說述略》[8]《滿文譯本〈唐人小說〉〈聊齋志異〉等序言及譯印〈三國演義〉諭旨》[9],季永海的《清代滿譯漢籍研究》[10],秀云的《蒙古國國立圖書館所藏滿譯明清小說版本述略》[2],周健強(qiáng)的《中國古典小說滿、蒙、朝譯本研究述略》[11],曉春先后發(fā)表的《與笑、哭有關(guān)滿語擬聲擬態(tài)詞研究——以〈擇翻聊齋志異〉為例》[12]《“?”詞首的滿語擬聲、擬態(tài)詞研究——以〈擇翻聊齋志異〉為例》[13]《〈擇翻聊齋志異〉滿語擬聲詞研究——以sar/ser/sir/sor/sur為例》[14]《滿語b開頭的擬聲擬態(tài)詞探究——以〈擇翻聊齋志異〉》[15]等,均談及到了《聊齋志異》滿譯本,為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獻(xiàn)信息。

涉獵《聊齋志異》蒙譯本的研究論著有:由李清福撰寫、田大畏譯的《中國章回小說與話本的蒙文譯本》[16],聚寶發(fā)表的《蒙古國所藏明清小說蒙譯本及其學(xué)術(shù)價值》[17],烏云娜的《清代蒙譯漢小說版本述略》[18],德柱的《〈聊齋志異〉中短篇小說〈畫馬〉的象征意境和蒲松齡的民族從屬問題》[19],曙光的《〈聊齋志異〉兩個版本中的漢語典故的蒙譯》[20]和《從〈聊齋志異〉兩種蒙譯本的比較看作品風(fēng)格的再現(xiàn)》[21],娜松琪琪格、秋喜的《特睦格圖譯〈聊齋志異〉和其他譯本的名字翻譯比較》[22],圓圓的《〈聊齋志異〉蒙古文譯本二種論略》[23]和《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所藏〈聊齋志異〉蒙譯本初探》[24],歐麗婷的《聊齋志異的傳播研究》[25],等等。

就上列諸文所涉獵的內(nèi)容而言,大多以著錄滿蒙譯本的庋藏數(shù)量、作者、卷數(shù)、篇數(shù)等問題居多。這些成果有助于了解現(xiàn)存滿蒙譯本《聊齋志異》的內(nèi)容和特點(diǎn),也對漢族文學(xué)經(jīng)典《聊齋志異》在蒙古地區(qū)的譯介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研究思路。然而從上列諸研究成果又能夠看出,目前庋藏于國內(nèi)外官私書館的《聊齋志異》滿蒙古舊譯本尚未引起國內(nèi)外學(xué)界足夠關(guān)注和重視。因此,下面搜集相關(guān)滿蒙漢文獻(xiàn),對筆者所見諸滿蒙譯本進(jìn)行較為翔實(shí)的比較研究,以期學(xué)界對今存《聊齋志異》滿蒙譯本間的文獻(xiàn)淵源關(guān)系有一定的了解。

三、《聊齋志異》滿蒙譯本之比較研究

本文在文本比較中,滿文本《聊齋志異》選取了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二酉齋重刻本之1975年影印本滿漢合璧《聊齋志異》[3]。因《聊齋志異》蒙譯本的手抄本和鉛印本之間的關(guān)系會直接影響到鉛印本的文獻(xiàn)淵源,故蒙古文譯本選取了目前為止筆者搜集到的最完整的一部手抄本——蒙古國國家圖書館藏手抄本《聊齋志異》①,即上文所述“藏本一”,鉛印本選擇的是上述5種藏本中唯一的鉛印本——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xué)院所藏《擇譯聊齋志異》[4],即“藏本二”。漢文原著則選取了仁篤行輯?!度⒓u聊齋志異》[26]。文本之間的比較主要從上述幾種版本中具體內(nèi)容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細(xì)節(jié)描寫及名詞量詞的翻譯三個方面進(jìn)行對比分析,考察了漢文原著與滿蒙譯本之間的文字對應(yīng)關(guān)系及其相關(guān)譯法問題。具體內(nèi)容則選取了以上4種版本所共有的《成仙》《王成》《青蛙神》等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內(nèi)容。下面撮取數(shù)例,制表論證如下:

(一)《聊齋志異》滿蒙譯本具體內(nèi)容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比較

篇目序號全校會注集評聊齋志異滿譯本藏本一藏本二《成仙》以齒則周為長,呼周妻以嫂[] , ū , []- - -- ①- , -- , - -- []節(jié)序登堂,如一家焉[] , [] - ① - , - []周妻生子,產(chǎn)后暴卒。繼聘王氏。[] , ū , [] - -, - .- - - . ① - - - -, , - . []《王成》“釵值幾何,先夫之遺澤也?!盵] , . [] , - -- . ① - , -- []“吾祖也,何以相遇?”[] . [] , ① , []君祖歿,老身遂隱[] ū [] - - ① - , - []《青蛙神》江漢之間[] [] - ① - - []祠中[] []-- ①- - -[]此家當(dāng)兇[] [] ① []蛙游幾榻[] [] , - ① []

第1條:漢文原著“呼周妻以嫂”一句,滿文本對應(yīng)譯文為“jeo seng ni sargan”。藏本一直接譯為“em-e-yi bergen kem en ergUjU”,意為“呼妻以嫂”,并沒有譯出“周生”二字;而藏本二對應(yīng)譯文為“jwuu Sweng-yin em-e-yi bergen kem en ergUjU”,隨滿文譯本譯出了“周妻”二字。

第2條:漢文原著中的“節(jié)序登堂”一句,滿文譯本對應(yīng)文字為“aniya hacin ineggi tanggin de tafafi”?!癮niya”是“年”的意思,“hacin ineggi”是“節(jié)日、節(jié)令”之意,“tanggin de tafafi”是“聚于一堂”的意思,整合起來是“全年節(jié)日匯聚一堂”的意思。藏本一翻譯為“UljiitU edUr Gool ger-dUr saGulcan”,“hacin”蒙古語意為“UljiitU”是正確的,其他字詞翻譯成“Gool ger-dUr saGulcan”并不是滿語的直接翻譯,沒有譯出“ineggi”的意思。藏本二譯為“sinelekU ba caGalaqu edUr tangGim-dur abariju”,前半句“sinelekU ba caGalaqu edUr”不是滿語“hacin”的直接翻譯,而是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翻譯,后半句“tangGim-dur abariju”是直接譯自滿語的。

第3條:漢文原著“繼聘王氏”一句,滿文譯本對應(yīng)譯文為“siram e wang halangga be gaiha”?!皊iram e”意為“接繼的”,“wang halangga”意為“王氏”,“gaiha”意為“聘娶”,連起來就是“續(xù)聘王氏為妻”。藏本一翻譯為“jalaG-a em-e wang oboGtu-yi abubai”,“娶了繼室王氏”的意思。藏本二翻譯為“jalGaju wang oboGtu-yi abuba”,是“續(xù)聘王氏為妻”的意思。藏本一和藏本二均能表達(dá)“繼聘王氏”的意思,但藏本一的“jalaG-a em-e”是名詞,藏本二“jalGaju”是動詞。由此看來在此句中藏本二與滿文本吻合,藏本一是自由發(fā)揮編寫的。

第4條:漢文原著中的“釵值幾何”一詞滿文譯本的對應(yīng)譯文為“caise kiyanahu ude salim bi”。“ude”意為“幾個/雖然”,蒙古語意為“kedUi”;“salim bi”意為“值”,蒙古語意為“taGacam oi”。藏本一翻譯為“caisi teOkentU kedUi jolim oi”,藏本二翻譯為“caisa teOken-dU kedUi Une taGacam oi”,兩種蒙譯本對“salim bi”一詞的翻譯,藏本二相對更為準(zhǔn)確。

第5條:漢文原著之“何以相遇?”一句滿文譯本中的對應(yīng)譯文為“aide ucaraha ni”?!癮ide”一詞有“何處/因什么”兩種意思,藏本一翻譯為“yaGaqin ucaraGsan ajai”,藏本二翻譯為“qam iGa ucaraGsan aji”, 就原文所表達(dá)的意思而言, 藏本一的翻譯 “yaGaqin ucaraGsan ajai” 較為準(zhǔn)確。

第6條:漢文原著“君祖歿,老身遂隱”一句,滿文譯本中的對應(yīng)譯文為“sini m afa akū oho am ala sakada beye utuhai som ihabi”。“akū”意為“沒有”,蒙古語意為“Ugei”。藏本一正確的翻譯為“Ugei”,藏本二卻翻譯成“Unggeregsen”。相對而言藏本一的譯法更接近滿文譯本。

第7條:漢文原著之“江漢之間”一詞,滿文譯本對應(yīng)譯文為“ula han sui m ukei ba i tacin”。“ula”即“江”,“han sui m ukei”即“漢水”,“ba”意為“地方、里數(shù)”,“tacin”即“習(xí)俗”的意思,整合起來大致意思為“漢江地方的習(xí)俗”。藏本一譯為“yeke Gool han sui usun-u Gajarun suralGa”,較之滿文本多了“yeke”,“yeke”是“大”的意思。滿文譯本中的“m ukei”對應(yīng)為“Gool”,蒙古語的“Gool”指的是“河”,并非是“江”。藏本二譯為“urtu m uren han sui usun-u qoGurundu Gajar-un yosun”,較之滿文本多了“urtu”,意為“長”;又將“m ukei”正確地譯為“江”;在這句中蒙古文又多了“qoGurundu”一詞,意思是“之間”。由此來看,藏本二可能對照過漢文原著。

第8條:漢文原著中的“祠中”一詞,滿文譯本對應(yīng)譯文為“jukten i booi”。據(jù)《滿蒙漢詞典》,“jukten i booi”蒙古語意為“taqil-yin ger”[27]558。藏本一譯為“sUm-e-yin gerUn”,藏本二譯作“taqil-yin ger”。很明顯,藏本二的翻譯是與滿文譯本一致的。

第9條:漢文原著中的“此家當(dāng)兇”一句,滿文譯本對應(yīng)譯文為“ere boo suisire giyan”?!癳re”意為“這個”,“boo”意為“房子、房舍”,“suisire”意為“受罪、遭報應(yīng)、受到惡報”,“giyan”意為“理、道理”,整合起來就是“這個家受罪是有道理”的意思。藏本一翻譯為“ene ger kilincileqU jUi”,意為“這個家受罪是有理的”,與滿文譯本基本吻合。藏本二翻譯為“ene anu ger tUr kilince kUrkU tem teg-un tula”,即“這個家是有受罪的征兆”。由此可知,藏本二沒有據(jù)滿文譯本逐字逐句翻譯,而是譯者按照自己的語句組織習(xí)慣自由翻譯的。

第10條:漢文原著中的“蛙游幾榻”一句,滿文譯本對應(yīng)譯文為“juwali dere besergen de fekum bi”。“juwali”即“青蛙”,“dere”即“桌子”,“besergen”即“床、榻”,“fekum bi”即“跳、跳躍”的意思,整合起來是“青蛙在桌子和床榻上跳躍”。藏本一譯為“noGuGan m elekei sirege,yeke siregen-dUr qaraim oi”,漢義為“青蛙在桌子和大桌子上跳躍”;藏本二譯為“noGuGan m elekei sirege ba oru dur qaraim oi”,漢義為“青蛙在桌子和床榻上跳躍”。兩者區(qū)別在于藏本一將“besergen”一詞譯為“yeke siregen”,藏本二譯為“oru”。藏本一較為忠實(shí)地翻譯了滿文譯本,保留了滿文譯本的生硬翻譯。很明顯藏本二的翻譯較為恰當(dāng)。

通過以上一番對應(yīng)文字的對勘,可以看出藏本一譯文中保留了大量的滿文譯本中的翻譯特點(diǎn),但沒有與漢文原著核實(shí),故出現(xiàn)了較多與蒙古族讀者審美趣味相悖的語句。藏本二所展現(xiàn)的蒙古文詞語之豐富、文字之華麗,透露了其在翻譯過程中在主要保留滿文譯本基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或?qū)φ諠h文原著進(jìn)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編譯。

(二)《聊齋志異》滿蒙譯本細(xì)節(jié)描寫比對

序號漢文原著滿譯本藏本一藏本二公思此物可以持驗(yàn)同人,陰內(nèi)袖中。偽醉隱幾,頹然而寢。皆曰:“相公醉矣?!盵] ū ū, ūū ū ,ū ū ū ū, ū ,ū ū .[] ū -- - - .① -- - - - -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ū ? , . [] - , ,- . ① - , - . []生以是掄魁。明年,舉進(jìn)士,授詞林。[]ū ? ū, ū , ū ū.[]ū - ? , - ū . ① - - . []

第1條,該段是《狐嫁女》一文中殷公進(jìn)入宅院遇見老翁嫁女,在入席后想著拿個金爵當(dāng)做證明時的描寫。滿譯本在翻譯過程中按照漢文原著進(jìn)行了忠實(shí)的翻譯。藏本一卻沒有翻譯殷公假裝醉酒的細(xì)節(jié)描寫和眾人說的話,即“holtom e soktofi dere de nikam e gūwaidafi am akara arara jakade,gemū siyang gūng soktoho sehe”一句。藏本二中有與之對應(yīng)的譯文,對其進(jìn)行了很準(zhǔn)確的翻譯。

第2條,該句是《嶗山道士》一文的開篇段。滿譯本敘“emū hiyan i wang ?eng nadancingge,fujuri booi enen”。藏本一也隨滿譯本譯為“nigen hiyan-u wang Seng,doluduGar inu,udum-tu gerUn Ure”。藏本二對應(yīng)的譯文為“nigen siyan-u wang Swng kem egci,sorbuljitu ger-Un doluduGar kObekUn boyu”。藏本一和藏本二的區(qū)別在于藏本一按照滿譯本的語句順序翻譯,有些許不符合蒙古族讀者的閱讀習(xí)慣。而藏本二在翻譯時調(diào)換了滿譯本的“nadancingge,fujuri booi enen”,使其在語句上更具邏輯性和整體性。

第3條,該段是《阿寶》一文篇末敘述孫子楚中了鄉(xiāng)試頭名又中進(jìn)士一句。滿譯本敘“sūn ?eng erei turgunde bongho tukiyasi sim nem e dūsikan,jai aniya dūsikasi sim nem e dusifi,bithei sūngsi obūhan”。藏本一隨滿譯本譯為“Sūn Seng egUnU ucir-tur m anglai gioi ?an silGan orubai,jici on gin Si silGan oruGad bicig-Un Sūsai bolGabai”。但藏本二翻譯時漏掉“jai aniya dūsikasi sim nem e dusifi,bithei sūngsi obūhan”一句,直接譯為“sUn Swng egUn-U ucir-tur erkim ergUgsed silGaju oruba”。

從上述3個實(shí)例中看出在細(xì)節(jié)描寫方面藏本一和藏本二均有漏譯的現(xiàn)象。顯然,上述被漏譯掉的所有內(nèi)容的共同點(diǎn)是其與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并無多大關(guān)系。但在翻譯策略上藏本一的翻譯更忠實(shí)于滿譯本,藏本二的翻譯更具有民族特色。此類句子極為普遍,由于篇幅有限不再贅舉。

(三)《聊齋志異》滿蒙譯本名詞量詞翻譯比對

漢文原著滿譯本藏本一藏本二蘭花 ū ū 蓮花 ū 女郎 - 姝麗 阿哥、郎君燈燈籠ūū- 尺寸?ūū畝ūū

《聊齋志異》漢文原著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名詞和量詞。從上表可知,滿譯本翻譯這些名詞和量詞時按照漢文原著直接音譯為“l(fā)an hūwa、ilanhi、hehei lang、hojo gege、ake、dengjan、denglūo、cyi、?ūn、mū”等。藏本一也隨滿譯本譯為“l(fā)an hūwa、lan hūwa、ekener-Un lang、quwa gege、age、deng、denglūo、cyi、Sūn、mū”。而藏本二在翻譯的時候結(jié)合本民族讀者的閱讀習(xí)慣意譯為“cakirm a ceceg、lingwa ceceg、ekener、Gubei abai、abuGai、jula、jula-yin gerel、toqui、im aqu、Ure”等。

由此可知,在名詞和量詞的翻譯上藏本一隨滿譯本直接音譯或直接用滿蒙文混合交叉書寫,而藏本二將這些名詞和量詞都用蒙古語恰當(dāng)?shù)匾庾g出來。顯然,藏本一和藏本二在名詞和量詞的翻譯方法上不同。此類例子不勝枚舉,不一一列舉。

通過以上《聊齋志異》滿蒙譯本之具體內(nèi)容文字對應(yīng)關(guān)系、細(xì)節(jié)描寫及名詞量詞的翻譯等三個方面的跨語言比較,可得知以下結(jié)論:

其一,《聊齋志異》兩種蒙譯本之間不存在相互傳抄的情形,二者均是譯自滿譯本的譯作。藏本一更忠實(shí)于滿譯本,藏本二在翻譯的時候雖沒有對原著進(jìn)行較大幅度的改寫和編譯,但細(xì)節(jié)的編譯和創(chuàng)造性改編足以證明其翻譯時迎合了蒙古族讀者的審美和閱讀習(xí)慣。

其二,藏本一的翻譯較為嚴(yán)謹(jǐn),自始至終堅持忠實(shí)于滿譯本,多用音譯的方法保留原文的語句順序。藏本二的翻譯較為自由,在能夠表達(dá)出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多采用意譯或編譯的方法,對譯文進(jìn)行語句順序的調(diào)整。

結(jié)語

中國的文言文小說源遠(yuǎn)流長,《聊齋志異》是其扛鼎之作?!读凝S志異》自成書以來不僅在中原地區(qū)讀者中廣為流傳,在國內(nèi)少數(shù)民族群眾中也深受歡迎。《聊齋志異》自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譯印成滿文后,在滿族和蒙古族讀者當(dāng)中廣為流傳。滿文譯本不僅是滿族接受漢族經(jīng)典小說《聊齋志異》的主要媒介,還作為《聊齋志異》清代蒙古文譯本的底本為它在蒙古族讀者中的傳播起到了中介作用。據(jù)筆者初步查閱,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譯印的3種當(dāng)代譯本,《聊齋志異》曾6次被譯成不同的蒙古文譯本廣泛流傳。這充分體現(xiàn)出了《聊齋志異》深受滿、蒙古族人民的喜愛,亦是對其文學(xué)價值的肯定。

民族文學(xué)的產(chǎn)生與繁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離不開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交往與交融。所有的民族文學(xué)在不斷地交流與彼此砥礪之下才會繁榮起來,沒有哪一種可以在不接受其他民族文學(xué)的情況下自我壯大。就滿蒙漢《聊齋志異》而言,其漢文原著促成了滿文譯本的產(chǎn)生,滿文譯本又為蒙譯本的誕生提供了前提條件。滿蒙古文《聊齋志異》諸多版本豐富了《聊齋志異》版本體系。三者之間相輔相成,使得中華民族文學(xué)更加多彩絢麗。

迄今為止,以抄本形式流傳下來的《聊齋志異》蒙譯本中,未曾發(fā)現(xiàn)注明譯者和譯成年代的序跋題識。故何人何時將《聊齋志異》滿文譯本轉(zhuǎn)譯成蒙古文的問題有待進(jìn)一步深入研究。

注 釋:

①蒙古文抄本.Liyou Jai Zhi Yi bicig,佚名譯.烏蘭巴托:蒙古國國立圖書館藏,索書號6720/96—6731/96.

②蒙古文抄本.songGoju orciGuluGsan Liyou Jai Zhi Yi bicig,佚名譯.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圖書館藏,索書號00685-00704.I62-1.

③蒙古文抄本.m ongGolcilan orciGuluGsan Liyou Jai Zhi Yi bicig,佚名譯.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圖書館藏,索書號03203-03205.I62-2.

③蒙古文抄本.songGoju orciGuluGsan Liyou Jai Zhi Yi bicig,佚名譯.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圖書館藏,索書號02746.I62-3.

猜你喜歡
藏本蒙古文滿文
英藏西夏文《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卷六殘片考論——兼與俄藏、國圖藏本之比較
西夏學(xué)(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6
關(guān)于新發(fā)現(xiàn)的《字母匯編》(蒙古文)
《韭花帖》兩個藏本之筆法比較
關(guān)于蒙古文在各種瀏覽器上顯示方法的探討
略論Khandjamts夫人(基里爾蒙古文)
滿文檔案所見厄魯特源流
三田渡漢文滿文蒙古文碑文對比研究
清代審理哈密和吐魯番回人案件的兩份滿文題本譯釋
北京地區(qū)滿文古籍縱橫談
抗日戰(zhàn)爭前夕南京“犒狼事件”
文史天地(2012年5期)2012-05-26 11:32:06
慈利县| 临澧县| 陆丰市| 蒙山县| 阳谷县| 鸡泽县| 鲁山县| 鱼台县| 彭州市| 虎林市| 武威市| 山西省| 渝北区| 镇坪县| 辽阳市| 枣庄市| 安龙县| 沙湾县| 陆良县| 山丹县| 微博| 新巴尔虎左旗| 崇信县| 托里县| 台湾省| 镇坪县| 色达县| 华安县| 乌审旗| 花莲市| 隆昌县| 锡林郭勒盟| 海安县| 定结县| 鄄城县| 屯门区| 合肥市| 株洲市| 漳平市| 青田县| 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