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儉
回首屈辱的近代史,強軍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殷鑒未遠、創(chuàng)痕猶新,飽受屈辱的近代史時刻警示我們,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離不開強軍興軍的支撐,中國再不能走到被動挨打、任人宰割的老路上去,必須堅定不移秉持和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奮發(fā)圖強,以強大的國防和軍事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為億萬人民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應對復雜的新局勢,強軍是我們的“定海神針”。當今國際形勢錯綜復雜,無論是所謂的人權問題、意識形態(tài)之爭,還是外部勢力在臺海局勢、新疆西藏問題上的大做文章,歸根結底都是對崛起中的中國力量的深深忌憚、對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圍追堵截。對此,我們必須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引,把強軍作為應對亂云飛渡、暗礁險灘的“定海神針”,時刻不忘國防力量建設,在切實維護好國家主權和安全發(fā)展利益的同時,為世界和平發(fā)展發(fā)出中國之聲、扛起大國擔當。
回顧光榮的成長史,強軍離不開人民的支持。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能夠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發(fā)展壯大,取得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可以說,沒有人民群眾的深厚土壤,就沒有人民軍隊的茁壯成長。進入新時代,推進強軍興軍偉大事業(yè),需要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憂患意識、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需要不斷實現(xiàn)經(jīng)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的最大化,需要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走好軍民共建之路、融合發(fā)展之路,共同筑就新時代中華民族新的鋼鐵長城。
(作者為泰州市副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