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寶磊
(山東國欣頤養(yǎng)集團新汶中心醫(yī)院放射科 山東 泰安 271219)
所謂的早期肺癌主要指的是腫瘤還未發(fā)展的病變早期,臨床治愈率較高。肺癌屬于極為常見且多發(fā)的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fā)病率、病死率均呈現(xiàn)出顯著性升高趨勢[1]。肺癌早期患者通常無明顯的自覺癥狀,尤其是處于周圍肺野的小癌腫更加難以發(fā)現(xiàn)。一旦患者有胸痛、咯血、刺激性咳嗽癥狀出現(xiàn),此時病情已發(fā)展至中晚期,盡管給予積極對癥的治療可有效緩解和改善臨床癥狀,但5年存活率并不高。鑒于此,為有效控制和降低病死率,需要早發(fā)現(xiàn)病情,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2]。CT檢查作為臨床新型影像學診斷手段,其具有方便、快捷、定位準確以及分辨率高、掃描清晰等優(yōu)勢,患者依從性良好,可獲得理想的診斷效果。本文選擇于2019年4月—2020年10月在本院經過病理確診的168例早期肺癌患者作為觀察樣本,現(xiàn)進行以下具體報道。
選擇2019年4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168例早期肺癌患者作為觀察樣本,依照雙盲法平均分為X線組(84例)與CT組(84例)兩組。X線組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齡在42~74歲,平均年齡(58.2±3.6)歲;病程在6個月~4年,平均病程(1.8±0.4)年。CT組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齡在43~75歲,平均年齡(58.4±3.5)歲;病程在5個月~3年,平均病程(1.7±0.2)年。組間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作均衡比較。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經病理確診,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試驗。排除標準:①其他類型性質嚴重的病癥患者;②臨床資料不完善者;③不適宜進行X線或CT檢查者。
X線組胸部X線檢查的具體操作如下:要求患者保持站立位,充分暴露胸部,通過X線檢查胸部側面與正面,曝光條件要適宜,確保獲得清晰的圖像與良好的對比度。
CT組CT[采用聯(lián)影128層螺旋CT(uCT760)]檢查的具體操作如下:要求患者檢查前保持空腹狀態(tài),將胸前金屬物去除,指導其正確屏氣及吸氣,以免掃描期間有呼吸運動偽影出現(xiàn)。檢查時借助多層螺旋CT機,協(xié)助患者選擇仰臥位,經過常規(guī)掃描得到容積數(shù)據后,確定胸廓入口直至肺底為掃描范圍,設定掃描參數(shù)如下:管電壓、管電流分別為120 kV、110 mAs,螺距、容積劑量指數(shù)、掃描層厚、重組層厚、間隔分別為1、7.41 mGy、6.0 mm、0.75 mm、0.6 mm。平掃后給予靜脈團注造影劑,再進行增強掃描,通過高壓注射器于肘前靜脈給藥,設定注射速率為3 mL/s,注射總量為90~100 mL,對比劑選擇碘海醇。向ADW4.6工作站上傳掃描得到的圖像,利用曲面重建、容積重建、多平面重建等技術對圖像進行處理,得到最終的二維與三維圖像,安排副主任醫(yī)師2名判讀CT掃描結果。
統(tǒng)計兩組經不同診斷方法后得到的準確率、特異度、靈敏度,同時記錄檢查費用、檢查時間。其中準確率=(真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靈敏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表示為(±s),組間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率(%),組間用χ2檢驗,P<0.05則表明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病理結果為,早期肺癌患者82例,誤診2例。組間進行比較,CT組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均顯著高于X線組(P<0.05),見表1、表2。
表1 診斷結果 單位:例
表2 對比兩組診斷準確率、特異度、靈敏度的不同[%(n/m)]
CT組檢查時間長于X線組,檢查費用高于X線組,組間各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檢查時間、檢查費用的不同(±s)
表3 對比兩組檢查時間、檢查費用的不同(±s)
組別 例數(shù) 檢查時間/min 檢查費用/元CT組 848.53±1.11644.33±13.98 X線組 842.39±0.34109.94±7.85 t 48.4743305.4768 P<0.05 <0.05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的逐年改變,患有肺癌的病例越來越多,其作為臨床中發(fā)病率極高的惡性腫瘤,對廣大民眾生命安全構成的威脅可想而知[3]。截至目前臨床,臨床方面尚未明確肺癌的發(fā)病機制,≥40歲的中老年群體患病率較高,且男性居多,相比于正常人群,有肺炎家族遺傳史、吸煙史群體更容易發(fā)病,因為腫瘤位置、耐受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多數(shù)患者發(fā)病初期臨床癥狀不典型,待有癥狀出現(xiàn)時病情往往已至中晚期,治愈率低,病死率高[4]。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在經濟層面實現(xiàn)了大發(fā)展大繁榮,醫(yī)學領域也因此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因而關于肺癌的診斷方式也日漸豐富起來。隨著肺癌發(fā)病率的逐年提高,臨床上對于肺癌這一疾病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臨床上對于肺癌這一疾病始終秉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觀點[5]?,F(xiàn)階段臨床用于肺癌診斷的方式有免疫組織生化、分子腫瘤學檢查、X線胸片、痰細胞學檢查、螺旋CT檢查等,其中最為常用的兩種即為X線胸片、螺旋CT檢查,前者屬于肺癌的傳統(tǒng)篩查方法,雖然具有較高的檢出率,且可對肺癌病灶的具體大小、位置、周圍型肺癌的某些基本特征進行清楚顯示,但對于隱秘部位的病灶和組織不能準確地進行觀察和判斷,臨床診斷時容易有漏診、誤診的情況出現(xiàn),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偏低,無法對細微征象進行顯示[6-7]。螺旋CT的優(yōu)勢在于直觀性、快捷性、大容積可復性以及薄層掃描、快速等,相比于胸部X線,其得到的圖像更加清晰,顯示出更高的密度、空間和分辨率,能夠清晰顯示機體精細化的解剖結構,提供出病變位置的詳細信息,從而準確評估預后[8]。不僅如此,螺旋CT具有較強的穿透性,可以實現(xiàn)曲面重建、平面重建、三維重建,清晰顯示出肺部局部信息,提高確診率,且診斷過程中不會造成任何創(chuàng)傷,患者進行1次屏氣即可將整個胸部掃描工作完成,有效減少呼吸運動偽影,連續(xù)進行數(shù)字化圖像采集,能夠實現(xiàn)靶重建與圖像后處理,對腫瘤大小、位置、磨玻璃影類型、邊緣征象等進行清晰顯示,明確腫瘤性質,將準確的病變信息提供給臨床。最近幾年,螺旋CT這一診斷方式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得以證明,且這一診斷方式得到了患者以及家屬極為廣泛的認可。需要注意的是,螺旋CT診斷費用比較高,時間較長,臨床為早期肺癌患者進行這項檢查時需要結合其具體情況。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CT組患者診斷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均顯著比X線組更高(P<0.05);CT組檢查時間長于X線組,檢查費用高于X線組,組間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而表明,CT用于早期肺癌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能夠對肺部病變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將有效依據提供給后續(xù)治療,適宜在臨床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