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華
2021年是廣東省新高考文理合卷的第一年,立體幾何大題與往年相比,分值不變,題序后移至二十. 試題以三棱錐為載體,先要對空間位置關系進行定性論證,后要利用二面角進行體積的定量計算. 考查數(shù)形結合、直觀想象及運算三大能力. 緊抓基礎與核心,融合往年文理考查熱點,雖平淡常規(guī),卻細思巧構,寓意深遠. 仔細品味,意味深長,概括如下:
推證樂章,取自“五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建系與否,高效為標;文理合一,證算并舉.
以上僅個人觀點,為拋磚引玉而已. 下面對試題略作分析.
一、試題與簡解
【試題】(2021年新高考全國Ⅰ卷數(shù)學第20題,12分)
如圖1,在三棱錐A-BCD中,平面ABD⊥平面BCD,AB=AD,O是BD的中點.
(1)證明:OA⊥CD;
(2)若△OCD是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點E在棱AD上,DE=2EA,且二面角E-BC-D的大小為45°,求三棱錐A-BCD的體積.
【簡解】(1)∵ AB=AD,O為BD中點,
∴ AO⊥BD,
∵ AO?奐面ABD,面ABD⊥面BCD,面ABD∩面BCD=BD,
∴ AO⊥面BCD,
∵ CD?奐面BCD,
∴ AO⊥CD.
(2)解法一,幾何法:
過點E作EF⊥BD交BD于F,再過點F作FG⊥BC交BC于G,連接EG,如圖2. 設AO=m.
由(1)可得EF⊥面BCD,故AO∥EF.
根據(jù)三垂線定理可知:∠EGF即為二面角E-BC-D的平面角,故∠EGF=45°,
∵ DE=2EA,
∴ EF=m,OF=.
∵△ OCD是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O為BD中點,
∴ BC⊥CD,BC=.
故GF∥CD.
由=得,GF=.
在Rt△EFG中,∠EGF=45°,故m=,即m=1.
∴ S△BCD=×CD×BC=×1×=,
三棱錐A-BCD的體積VA-BCD=·S△BCD·AO=.
解法二,坐標法:
以O為坐標原點,OD為y軸,OA為z軸,在平面BCD內過C且垂直O(jiān)D的直線為x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如圖3. 設AO=m. 則C(,,0),D(0,1,0),B(0,-1,0),A(0,0,m),E(0,,m),
故=(0,-,-m),=(,,0),
設平面EBC的法向量為=(x1,y1,z1),則
·=-y1-mz1=0,·=x1+y1=0,即2y1+mz1=0,x1+y1=0,令y1=-1,∴ z1=,x1=,∴ =(,-1,).
由于平面BCD的法向量為=(0,0,m),
故cos〈,〉==,解得m=1,∴OA=1,
∴S△BCD=×CD×BC=×1×=,
三棱錐A-BCD的體積VA-BCD=·S△BCD·AO=.
二、試題分析
(一)解答分析
解答前要先思考以下問題:
在第(1)問中,
①試題給出面面垂(平面ABD⊥平面BCD),你將怎樣用好這一條件?會想到什么?
②有解題思路后,能把推理論證的過程完整表達出來嗎?
③第(1)問的證明能用坐標法來證嗎?
第(2)中,
①題目給的二面角E-BC-D的大小為45°,將如何使用?
②已知條件△OCD是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你對這一條件能生成的結果有感覺嗎?有什么結論產(chǎn)生?
③選擇什么方法做第(2)問?是幾何法?還是坐標法?
(二)解答點睛
1. 推證樂章,取自“五音”
題目首先給你一個面與面垂直的條件,你能否熟練想到面面垂的性質定理?接下來如何用好這一定理?若要回答好這些問題,關鍵在基礎!即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這一基礎知識(本文戲稱“五音”). 另外,值得特別提醒的是,不光要會,而且要全面熟練地掌握!否則,本題解答時將犯“會而不全”的錯誤,導致丟分!比如:在得出AO⊥面BCD之前,若①AO⊥BD,②AO?奐面ABD,③面ABD⊥面BCD,④面ABD∩面BCD=BD這四個必須滿足的條件沒有寫全而被高考閱卷人扣分.
所謂“五音”要全,即需熟練掌握下面圖4~圖6的推證內容.
高考中,立體幾何大題第(1)問的作答一般都需要用“五音”對空間幾何體的位置作出定性的推理論證,用“五音”點燃“心燈”,照亮前行,譜寫出動聽的“樂章”,有時,也為第(2)問的建系作答提早作好了準備. 試想,若某考生“五音”不全,能奏出美妙動聽的“樂章”嗎?
2.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初中的平面幾何知識也是解好立體幾何大題的基礎知識,不容小視!在第(2)問中,已知△OCD是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加上O是BD的中點,圖7,你能否快速得出BC⊥CD、BC=這一結論呢?根據(jù)對往年這道題的分析,題目一般都會鉤連初中的平面幾何核心知識,給出一些聚集了豐富幾何特點與條件的特殊圖形,如正方形、正三角形或60°角的菱形等,經(jīng)常交替出現(xiàn),已成為構建高考數(shù)學試題中的重要元素. 在下面的常見圖形中,請理解熟記其幾何特性,做到一眼便知.
①在圖8中,當AD=BD=CD(ADB三點共線)時,三角形ABC是Rt△;
②在圖9中,有一角為60°的菱形,除四邊相等且對角線互相垂直外,還需注意圖中線段的比例關系,如DO ∶ AD ∶ AO=1 ∶ 2 ∶;
③在圖10中,有一角為60°且下底長是上底長的兩倍的等腰梯形,請注意圖中有三個等邊三角形,要關注圖中的垂直關系與線段的比例關系,若H為AE的中點,則HD⊥AB,AH ∶ AD ∶ DH=1 ∶ 2 ∶,AH ∶ HB=1 ∶ 3.
另外,本題中用到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在圖11中,由AO∥EF,DE=2EA,可得EF=OA,OF=OD;在圖11中,由GF∥CD,F(xiàn)D=2OF,OB=OD=CD=1,則FG=.
再者,理解記住一些常見的結論.
如圖12,菱形ABCD中以BD為折痕把三角形ABD折起的過程中,一個明顯結論是:BD⊥AC、BD⊥A1C、BD⊥A2C……
又如,課本必修2P79B組第2題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如圖13,有以下常用結論:
①DB1⊥平面A1BC1,DB1⊥平面ACD1;
②H為三角形A1BC1的中心,且HB1三等分DB1;
③ 平面A1BC1∥平面ACD1,且距離為DB1的;
④ 三棱錐B1-A1BC1的體積=·.
3. 建系與否,高效為標
當你權衡了幾何法與坐標法的優(yōu)劣,舍去幾何法,選用坐標法來解答立體幾何問題時,為方便施展,建好空間直角坐標系將是重要的第一步.
建系時首先需對底面與側面有清楚的認識,考慮坐標系如何最大程度依附好指定的空間圖形,形成最直接、最明顯的位置與數(shù)(度)量關系,產(chǎn)生二維與三維、局部與整體相互聯(lián)系的便利通道,這樣才能突破建系難點.下面選取一些建系慣例,以供參考.
(1)含60°角的菱形,如圖14.
(2)正方形、矩形、直角三角形,如圖15.
(3)梯形(由三個正三角形拼成),如圖16.
在本題中,較好的建系方法是,以點O為原點,在平面BCD內過點O作BD的垂線為橫軸,以OD方向為縱軸,OA方向為豎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 如圖17.
第二步,寫對所需點的坐標. 在本題中,寫對點C的坐標是難點,也是關鍵一步,此步一錯,后續(xù)皆錯!
一般地,難寫的點可體中取面單獨畫圖分析. 如圖18,點C(,,0)的坐標就一目了然. 另外,求平面的法向量時,若某點的坐標不易寫出,看是否能繞過不寫,而從圖形中通過向量運算求出所需向量,效果也很好. 比如,在圖三中,若你感覺求點E的坐標有困難時,可繞過不寫,而考慮求出,即=+=(0,m,m),這樣,同樣為求該平面的法向量提供了有利條件.
當做好一些基礎性的準備工作后,下面就看你是否熟記了空間三(個)角公式了. 請看下表.
第(2)問到底用什么辦法更省時省力,高效作答,就今年這道題來說,前面用的幾何法既省時又省力,顯然好過坐標法.
若選擇用幾何法處理三(個)角問題時,一般需遵循“作、指、證、算” 這四個步驟,熟練于心,不可或缺. 在這里,重點介紹用三垂線定理作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開頭第一步“作”字訣.
如圖19中,左圖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圖,右圖是用三垂線定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效果圖. 步驟如下:
①選取半平面?琢內(非公共棱)一點P,作另一半平面?茁的垂線PH,垂足為H;
②過點H作公共棱l的垂線HG,垂足為G;
③連接PG.
根據(jù)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義,可證∠PGH即為二面角的平面角.這時,解好此Rt△PHG就可以知道二面角的大小了.
例如,圖20中,AB⊥平面BCD,BC⊥CD,AB=BC=CD,試問二面角C—AD—B的大小是多少?
若用幾何法處理,第一步“作”很重要,操作如下:取BD的中點E,易知CE⊥平面ABD,作EF⊥AD交AD于F,連接FC,則二面角C—AD—B的平面角?茲就是圖中∠CFE的大小,可求得?茲=60°. 其證明與計算請自己完成.
當然,還有其它方法如面積射影法等,在這里就不作詳細介紹,僅把結論陳述如下.
如圖20中,PC⊥平面ABC,三角形ABC是三角形PAB在面ABC上的射影三角形,設二面角P—AB—C的大小為?茲,則cos?茲=,請對結論進行思考并作證明.
對于偏愛幾何法作答的考生,建議切實掌握常見的“三角”(線線角、線面角、面面角)的定義及相應的作圖方法,其中利用三垂線定理(或逆定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尤其要熟練掌握. 在解答過程中把“作、指、證、算”這四步必要過程寫清楚,確保勝券在握.
平時練習中,建議兩法都要練,兩法都過硬. 這樣,在臨場發(fā)揮中才能左右逢源,擇優(yōu)而行.
三、文理合一,證算并舉
今年是立體幾何文理合卷的第一年,試題應有一定的導向定調功能. 從試題考查目標來看,把過去文科的體積運算與理科的角度運算加以融合,保留了文理共同的推理證明. 在第(2)問的處理辦法中,既可以用偏重推理論證的幾何法作答,又可以用愛好運算的坐標法求解. 或許,這種設計將是未來高考立體幾何大題的走向?
『例1(變式一)』
如圖21,在三棱錐A-BCD中,OA⊥CD,AB=AD,O是BD的中點.
(1)證明:平面ABD平面BCD;
(2)若三棱錐A-BCD的體積為,且△OCD是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點E在棱AD上,DE=2EA,求二面角E-BC-D的大小.
【簡解】(1)∵AB=AD,O為BD中點,
∴ AO⊥BD,
∵ OA⊥CD,BD∩CD=D,BD?奐面BCD,CD?奐面BCD,
∴ AO⊥面BCD,
∵ AO?奐面ABD,
∴ 面ABD⊥面BCD
(2)解法一,幾何法:
過點E作EF⊥BD交BD于F,再過點F作FG⊥BC交BC于G,連接EG,如圖22. 設AO=m.
由(1)可得EF⊥面BCD,故AO∥EF.
根據(jù)三垂線定理可知:∠EGF即為二面角E-BC-D的平面角,
∵ DE=2EA,
∴ EF=m,OF=.
∵ △OCD是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O是BD中點,
∴ BC⊥CD,BC=.
∴ S△BCD =×CD×BC=×1×=.
∵ VA-BCD =·S△BCD· AO=,
故m=.
由GF∥CD得=,故GF=,
在Rt△EFG中,tan∠EGF==,
∴ ∠EGF=60°.
即二面角E-BC-D的大小60°.
解法二,坐標法:
以O為坐標原點,OD為y軸,OA為z軸,過O且垂直O(jiān)D的直線為x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如圖23. 同解法一可得AO=.
則C(,,0),D(0,1,0),B(0,-1,0),A(0,0,),E(0,,),
故=(0,-,-),=(,,0),
設平面EBC的法向量為=(x1,y1,z1),則
· =-y1-z1=0,· =x1+y1=0,即2y1+z1=0,x1+y1=0,令y1=-,∴ =(3,-,2).
由于平面BCD的法向量為 =(0,0,1),設二面角E-BC-D的大小為?茲,則?茲=〈 ,〉.
故cos?茲=cos〈 ,〉==,∴?茲=60°,即所求二面角E-BC-D的大小為60°.
『例2(新情景)』
如圖24,棱長都相等的正四棱錐P-ABCD中,E為底面ABCD的中心,F(xiàn)為側面PAD的重心.
(1)證明:EF⊥平面PAD;
(2)若此棱錐的側面積與體積的比值為,點G在棱PC上,求直線BG與平面PA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圍.
【解析】(1)(方法一):
如圖25,連接PF并延長交AD于H,連接EH,連接PE.
∵ 正四棱錐棱P-ABCD長都相等,F(xiàn)為側面PAD的重心,
∴ PE⊥平面ABCD,H為AD的中點,
∴ PH⊥AD,HE⊥AD,
∵ HE∩PH=H,PH?奐平面PEH,HE?奐平面PEH,
∴? AD⊥平面PEH,
∵ EF?奐平面PEH,
∴ AD⊥EF.
設棱長為2m,則在Rt△PEH中,F(xiàn)H=,HE=m,
cos∠EHF==,
故在△EFH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EF==,
∵ FH2+EF 2=(m)+(m)=m2=EH2,
故EF⊥PH.
∵ AD∩PH=H,AD?奐平面PAD,PH?奐平面PAD,
∴ EF⊥平面PAD.
(方法二):
如圖26,以E為原點,以AB中點、CD中點所在的直線為x軸,以BC中點、AD中點所在的直線為y軸,以EP所在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E-xyz. 設棱長為2m,則PE=m.
∴ A(m,-m,0),D(-m,-m,0),P(0,0,m),由三角形重心公式得F(0,-m,m),
∵ =(-2m,0,0),=(-m,m,m), =(0,-m,m),
且·=(-2m,0,0)·(0,-m,m)=0,·=(-m,m,m)·(0,-m,m)=0,
故⊥,⊥,即AD⊥EF,AP⊥EF,又AD∩AP =A,
∴ EF⊥平面PAD.
(2)(方法一):設此棱錐的棱長為2m,則PE=m.
∵ 側面積與體積的比值為,
故==,解得m=1,∴ PE=.
以E為原點,以AB中點、CD中點所在的直線為x軸,以BC中點、AD中點所在的直線為y軸,以EP所在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E-xyz,如圖27.
∴ B(1,1,0),設G(-?姿,?姿,(1-?姿))(0≤?姿≤1),直線BG與平面PAD所成角為?茲.
則=(-?姿-1,?姿-1,(1-?姿)),由(1)知:=(0,-,)為平面PAD的法向量,
故sin?茲=cos〈,〉
==·.
令f(?姿)=(0≤?姿≤1),則
f ′(?姿)=<0,故f(?姿)在[0,1]上單調遞減,故f(?姿)∈[0,1],所以sin?茲∈[0,].
(方法二):如圖28,連接DB,由(1)中方法一知:EF=,
故點B到平面ADP的距離為dB-ADP=2EF=.
當點G與點P重合時,設直線PB與平面PAD所成角為?茲1,則sin?茲1==;
當點G與點C重合時,BG∥平面PAD,線面角的正弦值為0.
因點G由點P移至點C時,直線PB與平面PAD所成角由大變小,直至變?yōu)?. 故sin?茲∈[0,].
『練習(好題重做,江門市2021年一模試題)』
如圖29,四邊形ABCD為菱形,四邊形BDEF為平行四邊形,F(xiàn)A=FC,AB=2,∠DAB=60°.
(1)求證:AC⊥BF;
(2)若FB=FD,且二面角E-AF-B為135°,求多面體ABCDEF的體積.
【答案】(1)略;(2)2.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具體的空間事物的情境認知并進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考中主要通過立體幾何這道大題來考查. 在高三進行完一輪復習后,重點應抓住平行與垂直的推理論證及三角一積的計算求解,練就熟知解題思路,把握關鍵圖形,透析位數(shù)(位置與數(shù)量)關系,選擇高效方法,準確快速作答. 總而言之,那就是夯基熟五音三角,擇法奏證算樂章.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