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錦平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中學階段,對學生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如何引導,方法多種多樣。本人在道德與法治課中與學生一起講好真實故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思品意識。
一、收集真故事
思品意識是人在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要真正提高學生的思品意識,課堂中呈現(xiàn)給學生的最好是生活中的真事件,在解決真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求知、明知、內(nèi)化、做事。這樣,學生才會認為所學內(nèi)容是有用、能用、管用、實用的,對自己的成長是有幫助、有意義的,才會主動思考、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
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里設計了“運用你的經(jīng)驗”“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拓展空間”“相關鏈接”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列舉了眾多例子,對教學具有啟發(fā)性和教育性。但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感覺存在一絲缺憾,那就是這些資料存在兩大不足之處:一是在時間上,有近些年的,有數(shù)十年前的,也有古代的;二是在空間上,這些材料來自全國各地,也有選自國外的。這對于學生明顯缺乏溫度,從而少了親近感。為彌補這一不足,本人要求學生講好自己的故事。發(fā)生在學生自己身上的事件極富真實感,提升了可信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依據(jù)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可順利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
二、激發(fā)真性情
情感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率的重要媒介。撥動學生情感之基的是富有真情的真實故事。青少年是富于激情、情感最豐富的人群。通過真實而有情感的故事,營造濃濃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真性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極富感情的。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日常故事不失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好素材。在教“不忘父母養(yǎng)育恩”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我事先瞞著學生給幾位家長布置了一個任務,要求他們給自己的孩子寫一封信,敘述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上課時,邊播放《懂你》,邊讓相應的學生讀父母的信,一件件往事浮現(xiàn)在眼前,學生的眼睛濕潤了,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抽噎聲,學生的情感之弦被觸動,自然而然地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善于正引導
一方面,學生知識短缺,社會閱歷不足,理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一些社會事件具有相當?shù)膹碗s性和迷惑性。課堂上一旦分析不透,導向不明,會導致教學事倍功半。所以,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和有效的幫助。
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依靠空洞的說教、抽象的理論分析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如何突破這一教學瓶頸呢?本人通過敘述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幫助學生解決教育難題,進行正確引導。在執(zhí)教八年級上冊“堅持國家利益至上”這一節(jié)時,教材要求學生“用理性、務實、文明的心態(tài),合法有序地表達愛國情感,維護國家利益”。于是,我列舉了2012年我國許多城市示威游行抗議日本“購買”釣魚島的事例,對這次游行進行了具體而又真實的講述,進而與學生對此事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引導了學生。
四、闡明真理論
真理的確立絕非易事,需要遵循思維規(guī)律,將思維可視化,同時,要追根溯源,揭示問題的本質(zhì),使學生真正理解、領悟、信服。
要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必須借用切實可靠、頗具說服力的真實事件來教育學生。在課堂上遇到此類情況,教師通常讓學生聆聽名人、偉人的真實故事。教學九年級上冊“走共同富裕路”部分內(nèi)容時,通過多媒體,讓學生閱讀國家領導人的講話,觀看相關的視頻資料,向?qū)W生提出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通過思考與探究,將隱藏在事實背后的根源挖出來,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我黨的偉大、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我國民主和人權的真實性、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這樣,學生才會將真理深深地印在頭腦中,并逐漸轉(zhuǎn)化為信念。
五、提升真情意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以引導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課程。”這就要求通過教學,把感性認識轉(zhuǎn)化為理性認識,滿足學生內(nèi)心的理性需求,內(nèi)化為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從而不斷指導學生的實踐。
如今,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任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家鄉(xiāng)先賢的真實故事教育學生。例如,南通海門是近代偉人張謇的故鄉(xiāng),學生對張謇的故事并不陌生,課堂上合理使用這些地方資料會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張謇對他的啟蒙塾師邱先生終身感激,每次回家鄉(xiāng),總是先謁邱師墓,然后才進家門。對張謇有重大影響的恩師趙彭淵去世后,張謇特建“趙亭”以示紀念。張謇憑一己之力,辦了300多所學校,創(chuàng)辦了幾十家企業(yè),發(fā)展了許多公益事業(yè),把南通建設成了中國近代第一城,促進了中國當時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利用視頻播放匹配的音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通過語言與聲音的美,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激發(fā)了學生的真性情,從而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高效。
在道德與法治課上,科學運用風趣生動、富含哲理的故事,才能真正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學生會增強家國情懷,學會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