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莎莎 岳婷婷
摘要:隨著多媒體課堂深入歷史教學,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影視資料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影視資料運用的現(xiàn)狀:運用影視資料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方法,訓練和發(fā)展歷史思維的力度、高度及深度不夠;受教師個人風格的影響很大。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高中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意把握的對策及要求:糾正運用影視資料的態(tài)度;盡量客觀地選取影視資料,以實現(xiàn)對影視資料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影視資料的運用;高中歷史教學;對策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信息的來源渠道也異常的豐富,相應的,我們的課堂也因此而豐富生動起來,在歷史課堂中對知識點的講解也有了更多的方式。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始終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關注的焦點。
影像的最大特點就是直觀性,學生代入感強烈,視覺沖擊力很強,學生喜聞樂見,但是也絕不能濫用,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影視資料,目前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還沒有形成較統(tǒng)一的看法。在此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影視資料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的現(xiàn)狀
(一)日常教學中使用影視資料的頻率不高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與發(fā)展,課堂中使用影視資料并不是一件難事。但事實情況是,在一線教學中即使有現(xiàn)成的資料教師也很少使用。在日常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基本不會把影視資料的運用作為常態(tài),而是視為一種特殊需要:即在公開課中必不可少,而在日常教學中則會省略。
(二)影視資料使用的效果不理想
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的手段方法簡單,初級,大多數(shù)教師只是為了課堂“笑果”而用,滿足學生的視覺享受,但是這樣做的教學效果卻不理想。于是在實際教學中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課堂上看視頻的時候?qū)W生激情很高,看完之后課堂反而變得沉悶,教師怎么也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鮮明反差。
(三)教師運用影視資料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方法,訓練和發(fā)展歷史思維的力度、高度及深度都不夠
(四)影視資源的運用受教師個人風格的影響很大
在影視資源的節(jié)選中,老師的風格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同樣一部電影,每個教師節(jié)選的片段都不相同,影視資源并不是史料,教師按照自己風格對影像的隨意節(jié)選有可能造成不真實的歷史感受。
二、借助文學作品,揭示歷史本質(zhì)
《歷史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師在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探究歷史本質(zhì)。在引導學生探究歷史本質(zhì)時,要讓學生對歷史事實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文學作品從某種程度來講是人的一種觀念形態(tài),作者通過文學作品來表現(xiàn)自己頭腦中的想法,讀者借助文學作品可以更好地認識社會。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時,要合理地引入文學作品,讓學生通過分析文學作品來了解當時社會的本質(zhì),如此一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就更加深刻。
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正確分析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可以將魯迅的文學作品《藥》引入進來,通過它來幫助學生進行分析。這篇文章有一明一暗兩條線索,用烈士的血做人血饅頭來當成治病的“藥”,以及借助茶客的討論,反映出人民群眾不理解革命的意義,將資產(chǎn)階級的局限性深刻地反映了出來,即辛亥革命缺少群眾基礎。
《藥》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文學作品,通過《藥》來引導學生分析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當時社會的本質(zhì),了解資產(chǎn)階級的局限性,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歷史知識更加具體化。
三、借助文學作品,深化歷史總結(jié)
課堂總結(jié)是用簡練的語言總結(jié)歸納課堂所學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文學名著中的語言一般都非常精煉,引用名著中的經(jīng)典語句進行課堂總結(jié),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加歷史學科的美感。
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一課以后,教師可以利用《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引導學生進行總結(jié),并讓他們在課后對“英雄”“歷史”“人民”三者間的辯證關系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樣,學生就能夠在《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引導下對這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梳理,并且對《三國鼎立》中的相關歷史知識點進行“網(wǎng)絡化”構(gòu)建,形成了系統(tǒng)化的歷史知識體系,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四、有目的地收集各類影視資料
如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大國崛起》專題資料片,這類影視資料在某種程度上是論文或研究課題的直觀顯示,有專家結(jié)論、分析;有文物實景圖片,內(nèi)涵很豐富,有很強的運用價值。這是極富應用價值的寶貴資料,有的部分甚至比我們教材講述的更完整、簡潔、深刻。例如,對羅斯福新政內(nèi)容的解說片段。還有一些電影,例如《辛亥革命》《甘地傳》等。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生活中注意收集和保存,像筆者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過一些抗日戰(zhàn)爭老兵的采訪視頻,可是過很久想用的時候根本就找不到,所以,平時有目的地收集是非常有必要的。
建議建立以課本為中心的影像數(shù)據(jù)庫,在收集的同時分門別類地歸納好,這個工作量比較大,需要較長的時間積累,也需要同行同事的幫助。
五、巧妙運用影視資源進行課堂小結(jié),讓學生加深理解并鞏固所學知識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小結(jié)在歷史教學中非常重要,但小結(jié)不是機械性地對知識進行重復回放,而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學習思路,鞏固所學知識。結(jié)合影視資料的運用,配合教師講解,啟迪和感染學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歷史的感悟和理解。例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一課的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放映國民革命軍的相關影像資料,同時在課堂中適當設置相關的活動環(huán)節(jié)。首先,以北伐時期作為時代背景,讓學生按照自身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畫出北伐勝利的進軍圖。其次,在學生觀看影視資料時,說出影視作品中熟悉的革命歌曲名字,并讓大家一起唱,將教學氛圍向高潮推進。最后,結(jié)束放映影視資源,讓學生思考大革命未能取得勝利的原因,結(jié)合自己的社會經(jīng)歷談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在教學中追求有效性是我們的目標之一,如何科學、充分、有效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影視資料,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和研究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只能寓于創(chuàng)新和改革精神的教學實踐中。
參考文獻
[1]許芳.關于高校歷史教學中有效運用影視資源的幾點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10(10).
[2]王恩妹,許序雅.淺談影視資源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