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彤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要志同道合,抱有一致的信念。”毫無疑問,家校共育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與家庭之間,應該是一種互幫互助、戮力同心的關系。目前,通過何種途徑能夠有效促進家校協(xié)同育人,是一項研討價值很高的課題。電影作為集文學、戲劇、語言、情感、音樂、舞蹈、攝影、繪畫、雕塑、設計等于一身的綜合教育載體,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在德育、智育和美育方面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電影可以通過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走進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對兒童的成長起到正面引導作用,對建筑家校共育的橋梁呈現(xiàn)出十分顯著的黏合效果。
【關鍵詞】電影課程;家校共育;課程開發(fā)
正文
一、研究意義
電影作為一種重要的大眾傳播媒介,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少年兒童群體人格發(fā)育和知識體系建構的重要來源,對兒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深刻影響。
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國一直重視電影的教育功能,優(yōu)秀電影在加強學校美育,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方面起著積極作用。2018年11月21日,教育部、中央宣傳部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影片在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將影視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使觀看影片成為每名中小學生的必修內容。
從教育層面來看,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新課程結構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兒童而言,在他們的讀寫算等基礎教育之外,需要優(yōu)質的影像信息來開拓眼界、提升審美能力、獲得情感體驗、形成完善人格。
從研究領域來看,目前,世界上的電影基礎教育基本分為三種模式:大眾素養(yǎng)、校本課程、地方課程和國家課程。歐洲國家對電影基礎教育的探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三種模式均非常發(fā)達。相比之下,我國的相關研究仍在初級階段。
辦好教育事業(y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優(yōu)秀的電影資源包羅萬象,在教育引導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將電影課程與家校共育相結合,開發(fā)家校電影課程作為家校協(xié)同育人課程體系的落實課程,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
家校電影課程即在家校共育的基礎上利用現(xiàn)有信息技術條件,探索一種新媒體閱讀教育模式——電影課程。為學生和家長設計一套完整的電影課程,按照學生情感需求、主題教育、學科教育、父母教育組建課程體系,建立電影課程資源庫。家校電影課程依托于農村小學家校共育,以開發(fā)和實踐為切入點,面向農村小學的學生及家長,通過設計一套完整的電影課程,建立課程資源庫,幫助家長建立密切健康的親子關系,充實學生的課外時間,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為實現(xiàn)家校協(xié)同育人提供切實可行的課程資源,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是一項親子接受度高、條件受限低、實施難度低的活動。
二、課程開發(fā)
(一)選片原則
如今電影資源數(shù)量龐雜,面對現(xiàn)今泥沙俱下的影像信息,成年人都難以篩選,遑論懵懂幼童。如何在海量的電影中選取優(yōu)秀電影并進行分類,是開發(fā)電影課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對小學生來說,通過電影來拓寬眼界,獲得知識和體驗情感是非常適宜的。在電影的選擇上,第一,要慎重考慮影片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導向問題,不可選取對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有損害的和價值觀取向扭曲的影片。這就要求教師在篩選電影時認真審片,調查主創(chuàng)團隊的理念,檢查臺詞、翻譯、情節(jié)是否有不當之處。第二,遵循由淺至深的原則。一開始要激發(fā)孩子的觀影興趣,選擇內容淺顯、情節(jié)歡快的影片。在后續(xù)的觀影中可以根據(jù)兒童情感需求選擇內容較深刻的影片,兒童逐漸沉浸到電影世界中,自發(fā)被情節(jié)吸引,甚至生發(fā)出自己的思考,自覺辨別是非,分清黑白。比較理想的效果是兒童會在潛意識里同化他人的經驗,在未來的現(xiàn)實生活中面臨選擇、經受考驗的時候參考電影人物的人生經歷,做出適合自己的抉擇。第三,選擇影片在內容上盡量適合所有性別的孩子觀看,并考慮此年齡段的兒童對影片的接受度。在觀影時,以集體觀影為主,在家看建議父母雙方一起陪同,觀看中要有適度的交流。第四,盡量選擇有品質和口碑保障、經過大眾檢驗的影片,本課程在資源選擇時,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動畫片、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迪士尼動畫電影、吉力卜工作室動漫電影、自然紀錄片為主要篩選對象。
(二)課程目標
1.制定家校觀影策略,形成電影課程體系。
2.建立電影課程資源庫,分主題篩選和整理適合小學階段的兒童觀看的電影目錄。
3.關注學生情感需求,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通過欣賞各類優(yōu)秀影片,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豐富情感世界;開拓視野,培養(yǎng)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樹立高遠志向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鍛煉學生獨立審美、獨立判斷、獨立思考的能力。
4.密切家校聯(lián)系,轉變家長教育方式,幫助家長與學生建立密切健康的親子關系;通過親子同看一部影片,為親子交流提供話題,家長可在觀影過程中相機進行教育和引導,以寓教于樂的方式代替以往的枯燥說教。借鑒電影課程中優(yōu)秀的父母言行,在輕松的觀影中學習家庭教育方法。
(三)課程內容
1.搜集國內外兒童電影,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動畫片、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BBC紀錄片、迪士尼動畫電影、吉力卜工作室動漫電影為主要篩選對象。
2.按照影片類型、學生情感發(fā)展需求、主題教育、學科教育、父母成長需求分類,建立影集資源庫。
3.設置在校集體觀影和家庭親子觀影兩部分內容,制定電影課程安排表,師生觀影帶動親子觀影。
4.通過欣賞各類優(yōu)秀影片,為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豐富情感世界;開拓視野,培養(yǎng)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樹立高遠志向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鍛煉學生獨立審美、獨立判斷、獨立思考的能力。
5.通過案例分析和調查問卷追蹤對比實施電影課程前后的學生情況和親子關系轉變。
在籌備家庭觀影活動時,需要根據(jù)相應的主題和影片的內容設計3-4個親子交流話題,以防家長和孩子在觀影時“無話可說”,這里的“話”是指與電影包含的積極內涵有關的引導性問題,將孩子從單純的娛樂型影狀態(tài)向思考型觀影做適度引導。另外,電影主創(chuàng)信息、內容簡介和推薦理由可以為觀影提供更好的支持,可制作包含以上信息的觀影海報,先在學校以精美的海報、充滿懸念的電影簡介激發(fā)兒童的觀影興趣,再將電影和親子互動話題推送到家庭一端,觀看后填寫觀影記錄,返校后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師生交流,形成學?!獙W生——家庭——學校的閉環(huán)觀影流程。
(四)課程體系
1.校內集體觀影
(1)依托學校禮堂作為放映場地,利用原有電教放映設備或購置設備,為學生觀影提供良好環(huán)境。
(2)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篩選優(yōu)秀影片,提取交流話題,在網站點播或下載后,組織學生分級部在禮堂進行集體觀看。
(3)每月組織一次集體觀影,由課后輔導老師負責組織到大禮堂按照座次表就坐。主持人在觀影前提醒學生觀影禮儀,課后輔導老師負責維持秩序。
(4)觀影活動設置一名主持人,主持人負責開場,并對電影進行介紹,激發(fā)學生的觀影興趣,并在觀影過程中與學生就電影內容進行現(xiàn)場交流。
(5)校內觀影主題主要設置的主題有:愛國主題、節(jié)日主題、學科主題,以輔助學校對于學生德育、智育、美育的需求。
2.親子觀影
親子觀影按照兒童成長需要生成的情感需求劃分觀影專題。
(1)“我的小情緒”電影課程。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激勵兒童生成正面情緒的專題,例如以友誼為主題的《獅子王》,辛巴在逃亡中遇到了機智的丁滿,善良的彭彭和少年時的玩伴娜娜,他們見證了辛巴長成雄壯的大獅子,在接下來的斗爭中,辛巴領會了責任的真諦,并在朋友的幫助下獲得勝利。以勇敢為主題的《勇敢傳說》,講述了梅莉達為了爭取自主獲得真愛的權利,尋獲勇氣的真諦。為了拯救家園、讓生活重歸美好,受到詛咒的梅莉達將書寫屬于自己的“勇敢傳說”,領悟出愛的真諦和古老傳說中勇敢的雄心。以夢想為主題的《心靈奇旅》,主角加德納是一個生活毫無新意的音樂老師,而他真正的夢想是彈鋼琴。當他終于拿到人生第一份音樂人的工作,卻不小心掉進了下水道“死”了,并在一個黑洞中醒來,成為了一個孤獨的靈魂,與另一個外號叫22的靈魂相遇,一起回到現(xiàn)實世界。加德納將找回夢想,學會什么是真正的“擁有靈魂”。
第二部分是引導兒童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負面情緒的專題,如以親人離別為主題的《尋夢環(huán)游記》,12歲墨西哥小男孩米格,自幼有一個音樂夢,在米格秘密追尋音樂夢時,因為觸碰了一把吉他而踏上了亡靈土地。米格被多彩絢麗的亡靈世界所震撼,并且重逢了逝去的太爺爺和祖輩們。引導兒童認識負面情緒的《頭腦特工隊》,該片講述了小女孩萊莉因為父親工作的因素舉家搬遷至舊金山,要準備適應新環(huán)境,但在此時,萊莉腦中控制歡樂與憂傷的兩位腦內大臣樂樂與憂憂迷失在茫茫腦海中,大腦總部只剩下掌管憤怒、害怕與厭惡的三位干部負責,導致本來樂觀的萊莉變成情緒失控的少女。
(2)“好爸爸好媽媽”電影課程。為解決家庭教育中父親教育角色缺失現(xiàn)狀和家庭教育中母親價值被忽視的問題提供一些思路。選擇家庭教育影片如《奇跡男孩》,該片講述了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如何進入普通學校,并重拾自信、積極面對生活的勵志故事,其父母的做法非常優(yōu)秀,其母雖然對奧吉關懷無微不至,但也理智地放手讓奧吉面對復雜的社會,而且不斷地鼓勵奧吉。其父在奧吉挫折的成長環(huán)境中總是抓準時機鼓勵、贊揚他,使奧吉真正融入家庭、走上社會。又如《摔跤吧!爸爸》,本片的父親看到自己女兒展現(xiàn)出的天賦,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再三考慮之后,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并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讓女兒成為激勵千千萬萬女性的榜樣。
(五)時間安排
在電影課程的開發(fā)中,時間的設置應該遵循科學、適度原則。小學生的課時長度為35分鐘,電影的時長適宜選擇80分鐘——100分鐘,校內觀影不可影響正常的教學計劃,利用活動時間每月集體觀影一次,一學年8至10次;親子觀影選擇在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時間充足。每個節(jié)日觀看一部電影,寒暑假期間可每周觀影一次,一學年至少組織15次親子觀影。
(六)考核形式
電影課程的考核方式比較活潑多樣,每次觀影前教師制作觀影記錄,兒童和家長共同填寫,留住觀影時光;親子配音秀,兒童與家長為電影經典片段配音,進行親子互動;電影模仿秀,節(jié)選經典電影,兒童、家長、教師都可以作為演員,共同演出;制作電影人物簡報、制作粘土電影主角、繪制電影經典場景等,兒童可以將自身的各種才藝都發(fā)揮出來,因為電影本身就是海納百川、包羅萬象的。
結語
農村小學的兒童相對來說缺少接觸世界的機會,作為啟蒙教育階段的老師,我們只教給孩子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幸在這個信息技術發(fā)達的時代,當他們不能用雙腳去丈量世界的時候,還可以通過電影觀大千世界,嘗百味人生,去欣賞繽紛世界里的美景,感受人生面臨的抉擇時刻,探討生老病死的沉重話題。家校電影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是一項有研究價值、有實踐可行性的研究。科學遵循課程的各方面原則,通過電影教育課程體系的綜合實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兒童對電影藝術的長久興趣,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豐富兒童情感世界,樹立高遠志向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鍛煉學生獨立審美、獨立判斷、獨立思考的能力,轉變家長教育方式,幫助家長與學生建立密切健康的親子關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