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冬
【摘要】計算能力是每一位學生解決數(shù)學學習任務的首要之本,而培養(yǎng)一個人的計算能力最為關鍵的時期莫過于小學學習時期,在這個時期,計算能力強的學生普遍伴有很強的思考邏輯性,因此,小學時期是一個人數(shù)學學習模式形成之根基階段,故而在這一時期數(shù)學教學也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計算能力,口算;筆算;估算;練習;方法
引言:
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計算類題目占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不單純只是所給題目簡單計算,有些書本上的定理、公式、定則等概念性的知識的引入也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與此同時,數(shù)學應用題更是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以口算訓練為根基,利用競賽鼓勵形式提高學生口算激情
口算能力是學生計算能力之基礎,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較強的口算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暴露自己的口算能力,因此,為了使更多學生參與口算能力的鍛煉,可以采用競賽鼓勵模式,使口算能力的鍛煉成為一件令他們光榮的事。競賽形式、時間可以根據(jù)每天課程進度及內容而定,題目數(shù)量每日逐增,當然,也可以以一種固定的形式來進行。例如,每天采用課前五分鐘或十分鐘的時間來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從簡單題目開始。具體題目,我會采用設計卡紙、演示PPT等模式給出,然后隨機抽取一組學生進行口算競賽,每組結束時,會選擇答題正確率高的學生以飛紙飛機的形式抽取下次課堂要參加口算競賽的一組。每周結算一次當周中每天的最高正確率選手給予獎勵。
2、筆算計算做保證,以作業(yè)形式嚴格要求正確率
筆算是答題計算之關鍵,小學階段絕大部分數(shù)學題目需要用到列豎式的方法,這一計算方法,對于很多已經(jīng)學過了的同學來講顯然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卻也是很容易丟分的一種計算方法。很多學生在試卷發(fā)下來后不斷懊惱的原因多是因為筆算丟分嚴重,很多學生都是因為計算時粗心,丟了不該丟的分數(shù)。目前我所教的五年級教材中——小數(shù)的乘、除法這方面知識,對于很多學生來講,都是很頭大的計算題目類型,尤其小數(shù)、分數(shù)題目的計算,稍一馬虎,也許就錯打一個小數(shù)點、多添或漏掉一個零等這些馬虎錯誤,總體來講,學生在這一單元的計算正確率普遍不高。
因此,對于這一方面的培養(yǎng),可以根據(jù)具體課堂安排實際切體的活動。配合學生課表時間爭取每周一次的時間訓練學生的筆算能力。訓練時間定為一小時每周任務是完成二十道筆算題目(題目分布為:五道小數(shù)乘法題,五道小數(shù)除法題,十道四則運算題題目交叉分布)。學生們被要求在半小時內完成累計五次全對且速度最快者會得到相應獎勵。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的計算正確率有大幅度提升,同時,其計算速度也有明顯提高。
3、深化學生簡算意識、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提高計算靈敏度
簡算,顧名思義,簡化運算的意思,要求學生靈活、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所學定義、法則等,變換原來的運算次序進行計算,通過簡便運算大幅度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使復雜的計算變得簡單。不只是小學階段,在學習數(shù)學的整個時期,各種定理、性質,是學生進行簡便計算的“通行證”。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尤其注重幫助學生對于運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我還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簡算練習,使學生在實際簡算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運算定則的理解,同時提高運算的靈活運用程度。
估算,顧名思義,就是大概推算。在數(shù)學教學中反復強調并在課堂實際運用估算,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深度,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聯(lián)系梳理,從而多方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及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1、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播種估算思想,讓學生用估算對數(shù)學規(guī)律進行大致總結,檢驗題目結果等,將估算貫穿于整個解題過程,從而整體提高做題效率,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將估算能力歷練到爐“爐火純青”的地步。2、鼓勵學生主動用估算解決一些與生活實際緊密關聯(lián)的問題,對生活中實際問題進行估算。例如:圍欄面積最大問題(現(xiàn)用一長為360米的籬笆和一面墻圍成一個長方形菜地,怎樣圍面積最大?)與裝水問題(一個水桶裝18.9kg,有56.2kg水,需要幾個水桶?)。通過在實際生活例子中計算,增強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聯(lián)系之間的認識。
4、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計算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出現(xiàn)失誤的原因各個方面,大致歸納總結來說就是:
1、由于對某些基本知識理解得不透徹,學生在計算時沒有意識到是錯誤的。2.基本口算不熟練,并伴隨著長期計算過程中積累的計算壞習慣在某種題目中反復跌倒。3、由于學習習慣不好,態(tài)度不夠端正,造成大意丟分。例如抄錯、看錯題目,書寫格式不符合要求,沒有檢算的習慣等等。對此,我做了以下方法總結:
(1)從平時作業(yè)練習嚴抓,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工整、格式規(guī)范的好習慣。首先,在課堂上明令要求答題格式,并做示范。在平時課堂中重點強調并鍛煉學生,使之養(yǎng)成認真答題的態(tài)度,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2)教導學生養(yǎng)成建立錯題卡的習慣,同樣的題目不能被絆倒兩次。在課堂設立了錯題研究小組,每個學生被要求定期到小組內討論自己的題目病因。該小組由我作為組長,組員由不固定學生組成,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幫助并監(jiān)督別的同學切實“治愈”自己的病題。這種方式比較新穎,贏得了學生一致好評也取得了較好成效。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嚴謹分析的習慣,并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平常的授課過程中面對每一道題目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解題思路、答題技巧、答題方法,同時也會不定時抽取學生進行獨立分析,以培養(yǎng)其獨立分析的方法。在意識到某些同學產生錯誤的學習態(tài)度時,及時給予糾正。
結束語
總而言之,身為數(shù)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數(shù)學教學中尤為重要,在教學中在這部分內容要給予高度重視,嚴格要求學生。數(shù)學這一學科本身就要求有認真謹慎的學習態(tài)度、靈活貫通的思維邏輯以及嚴謹科學的分析態(tài)度,在這方面更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
參考文獻:
[1]曹攀.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