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慕佳
品讀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時也是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水平的核心所在。當學生掌握品讀的方法,當學生具備品讀的能力,既能讀出語文之美,還能讀出字里行間的“弦外之聲”。
賞析字詞是品讀教學的基礎(chǔ),因為字詞是構(gòu)成一篇文本的基礎(chǔ)單位。當學生品讀文章中的關(guān)鍵詞語,就能更加準確、深入地理解文本內(nèi)涵,感受文章的意蘊。在文本中的核心段落里,有些詞語看似“微不足道”,卻對展現(xiàn)主題思想作用較大。因此,教師應(yīng)當幫助學生發(fā)掘文本中的核心詞并展開具體的賞析,這樣才能由點及面、統(tǒng)攝全篇,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例如,在教學《掌聲》一文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第三自然段的奧妙,教師將這一段進行了適當?shù)奶幚恚⒏木庍^后的段落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讓學生和原文進行對比。在對比過后,學生發(fā)現(xiàn)教師去掉了很多詞語,導(dǎo)致這一段讀起來干巴巴的。于是,教師引導(dǎo)學生重點品讀這一段中的詞語,尤其是其中的動詞、形容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相繼提出了很多觀點。比如,有的學生表示,“作者在描繪英子被老師點名以后,她不是立刻站起來,而是猶豫了一會,再慢吞吞地站起來。這個‘猶豫’和‘慢吞吞’,將英子的局促不安形容得淋漓盡致?!痹俦热?,有的學生注意到,作者在描繪英子的走路姿勢時,用了一個詞語“一搖一晃”,這個詞語仿佛向讀者揭露了英子之所以自卑的根本原因,因為身負殘疾,所以她才會如此抗拒出現(xiàn)在其他同學面前。通過對關(guān)鍵詞語的品讀,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英子的心理世界,也學習到非常好的寫作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品讀關(guān)鍵詞語是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內(nèi)涵的重要途徑。而且,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也將學習到作者運用的特殊寫作手法,而這對學生今后的寫作也將產(chǎn)生一定的啟示作用。
在小學階段,閱讀教學的重點不只在于讓學生理解一個段落以及一篇課文的意思,而是讓學生讀出文本背后幽微的情感,而這恰恰是閱讀教學的難點所在。因為情感太過抽象,往往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又因為情感太過深刻,對猶如“白紙一張”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稍顯困難。正因如此,對文本情感的體會與感知,應(yīng)當成為教師指導(dǎo)的重點。只有讓學生在反復(fù)品讀中領(lǐng)悟文章中的情感,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精髓。
例如,在教學《麻雀》一文時,在品讀中,教師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wù):用波浪線畫出這一篇課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者段落,并思考具體的原因、寫下相關(guān)的理由。有的學生非常喜歡原文中第四以及第五自然段,他給出的理由是,“這一段將老麻雀面對獵犬的神態(tài)描繪得淋漓盡致”。這樣的觀點引起了廣泛的認同,卻沒有其他同學從情感的角度提出質(zhì)疑。因此,教師讓學生放慢節(jié)奏、放緩語速,將自己帶入到老麻雀面對的危機中。有學生提出問題:明明獵犬的身體、力量要遠遠強于老麻雀,為什么老麻雀還能從枝頭勇敢地飛躍而下,并且毫不畏懼地擋在它和小麻雀面前呢?難道它不害怕嗎?這個問題同樣引起很多學生的思考。此時,教師提示學生思考老麻雀和小麻雀的關(guān)系。在教師的點撥下,聰明的學生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關(guān)鍵:為了保護小麻雀,老麻雀不惜和獵犬對抗,試圖用自己弱小的身軀保護小麻雀,而這才是這篇文章的精彩所在,因為它贊揚了深刻的母愛,即使再弱小的動物身上也有這樣的母愛精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理解一篇課文不難,但難的是理解一篇課文中的情感。有些文章相對抽象,對學生的理解構(gòu)成難度。如果教師可以及時指導(dǎo)、適時點撥,就能為學生撥云見日,助學生讀出文章中的情感。
品讀,意味著仔細、認真地讀,而思考正是其中的關(guān)鍵所在。和一般閱讀不同的是,品讀更強調(diào)學生的主觀參與,只有學生反復(fù)思考文章中的幽深細節(jié),反復(fù)思量那些易被忽略的重要描寫,才能讀出文本的意義。如果沒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學生將無法解答這些問題。因此,教師應(yīng)當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沉浸思考,品讀意義,這樣的語文教學活動才更有價值。
例如,在教學《母雞》一文時,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對母雞的態(tài)度前后不一?是什么引起了這種態(tài)度上的轉(zhuǎn)變?學生認為作者討厭母雞的叫聲,因為這種叫聲“沒完沒了” “顫顫巍巍”甚至是“如怨如訴”,讓人討厭。還有的同學列舉出作者討厭母雞的另一個理由,那就是母雞“欺弱怕惡”,它害怕公雞,最喜歡欺負鴨子。在反復(fù)品讀中,學生發(fā)現(xiàn)母雞遇到危險,同樣挺身而出,還會警戒雞雛,集合到自己的身邊;同樣的,母雞遇到可吃的東西,也會讓兒女先吃,倘若有別的雞來搶食,它也會立刻沖上去,把它們趕出老遠。不僅如此,母雞還會教雞雛洗澡、掘土、啄食,而且一聲都不哼。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思考、品讀,學生逐漸了解了作者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根本原因:因為母雞雖然有很多缺點,但是一旦它有了雞雛,就會化身為一個最勇敢、勤勞、無私的母親,而這是值得尊敬的地方。
在品讀文本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閱讀,這樣的品讀行為才是值得推廣的。通過深度思考,學生才能讀出文本中蘊藏的內(nèi)涵和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品讀是走向深刻的關(guān)鍵,因為品讀意味著仔細、認真地讀,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主觀參與,更注重學生的深度思考。只有通過品讀,學生才能讀出文章的精彩,讀出文章的情感,讀出文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