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胤
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目的旨在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推動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乒乓球運動的教育價值,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加積極、自主地投身到乒乓球的學習中,進而強化學生堅韌意志,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真正提升乒乓球教學的有效性。
主觀能動性和興趣是帶領學生展開訓練和學習運動技能最好的老師,而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是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的最佳措施。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乒乓球訓練時,就要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訓練激情。
比如,教師可先將乒乓球競技比賽的音樂進行整理和收集,剪輯成組合音頻帶往課堂中。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先將學生分為兩組,面對面立于乒乓球案臺兩端。兩組成員的學生依次排隊,并正手持握乒乓球進行投擲,兩名學生在投球過程中要保持動作一致,并考慮乒乓球正手擊球的動作要領以及動作的力度和銜接度,對立的兩名同學完成一次標準的投球動作后繼續(xù)練習,直至出現練習偏差后,背后同學進行補位開始投球練習。在學生展開訓練時,教師可為學生持續(xù)性播放“乒乓球競技比賽”的音頻資料,使學生始終處于激情昂揚的課堂氛圍中。在兩組學員依次進行投球練習時,教師要仔細觀察,記錄學生的投球個數,并給予正面的引導和鼓勵,但不以消極的態(tài)度直接指出學生的偏差部分或遺漏部分。最后,教師要以投球個數最多的兩名同學的“練習過程”為載體,帶領學生深入剖析其中包含的重難點知識,以此幫助學生提高擊球角度及方向的控制感。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趣味性強、靈活度高的課堂中獲取豐富的訓練技能,如:強化手臂力量、增強乒乓球控制力度等等,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
趣味體育比賽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化乒乓球技術,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和評價。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就要結合乒乓球體育比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使課堂比賽既能夠滿足課堂需求,又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訓練意識。
比如,教師可根據正規(guī)比賽程序進行簡化,運用“升降臺”的比賽模式。在比賽開始前,教師可先將學生分為4-5人一組,并對組內成員進行編號。接著,教師隨機安排兩小組進行對抗比賽,并采取3分制的循環(huán)賽的規(guī)則。兩組成員一輪對抗賽結束后,分數較高者則向編號更高的球臺轉移,分數較低者則向編號等級更低的球臺轉移,突破最高等級球臺的學生則可和教師展開模擬比賽,以此類推。經過多輪比賽后,教師可重新清點組內成員,并依次接受突破最高等級球臺學生的挑戰(zhàn)。最后,教師要將該次比賽活動中的精彩瞬間以視頻的形式發(fā)布到班級學習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展開反復練習。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切實感知到比賽游戲的趣味性,同時又能夠在認知沖突和競技比賽中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實戰(zhàn)技能,進而真正使小學體育教學中乒乓球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不同的學生會因為各種因素形成較為明顯的差異,如:家長的教育要求和管理方法、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需求和性格特點、課后的練習時間和訓練資源等等。這些差異化的內容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實戰(zhàn)技能、技術水平。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就要充分挖掘不同個體的運動潛能,構建起差異化的指導體系,使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夠在保有共性的同時凸顯個性。
比如,針對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相對欠佳的學生而言,教師則要關注該層次學生的基礎性技能和身體狀況。在指導該層次學生發(fā)展和訓練時,教師要與其共同探究阻礙其該階段乒乓球技術水平發(fā)展的主要原因,如:練習難度較大、運動熱情不高、基礎技能未掌握等等,并根據該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出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調整方針和完善思路。針對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相對較強的學生而言,教師則可為該層次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參與校外實訓、參加校隊選拔、挖掘新穎的練習方式等等,從而讓該層次學生不斷突破自身的極限,向更深遠、更遼闊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在小學乒乓球的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基于學生學習需求,運用趣味化、科學化、新穎化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并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開展教學,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小學生逐步形成終身鍛煉的良好意識,進而切實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身體素質,推動小學生全面發(fā)展,最終使乒乓球運動的教育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