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化缺省和翻譯補償視角下字幕漢譯

2021-11-24 05:08:43謝佩蕓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8期
關鍵詞:字幕翻譯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中西方的交流在文化層面上的交流不斷加深。外文影視作品以其多元化的內容、發(fā)人深省的劇情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深受中國觀眾歡迎,電影字幕的翻譯越來越受重視。然而,各個國家或民族之間的文化存在差異性,使得影視字幕翻譯經常出現(xiàn)文化缺省現(xiàn)象,造成觀眾理解困難,從而影響觀眾的觀賞體驗。本論文以《三塊廣告牌》為分析對象,分析影片中出現(xiàn)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并在翻譯補償策略下針對其采用的翻譯進行相應的分析,以此進一步將原字幕所承載的文化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達給讀者。

關鍵詞:字幕翻譯;文化缺省;翻譯補償;《三塊廣告牌》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互聯(lián)網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各國之間的跨文化交流也越發(fā)頻繁,越來越多的國外優(yōu)秀電影在中國電影院陸續(xù)展出。電影字幕作為觀眾欣賞電影的重要形式,無疑在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傳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然而,國外優(yōu)秀電影制造者為了提高交際效率和引起觀眾共鳴,通常采用文化缺省策略,電影劇情往往都承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因而使得電影字幕常常出現(xiàn)文化缺省現(xiàn)象,這對譯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挑戰(zhàn)。電影字幕作為傳遞文化信息的一種方式,需忠實地再現(xiàn)原文信息,填補電影中出現(xiàn)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完善觀眾的觀賞效果,促進各國之間的跨文化交流。因此,電影作品中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必須受到字幕譯者的重視,只有譯者對其進行了有效的翻譯補償處理,才能使文化成功地傳遞。

本文主要探討美國優(yōu)秀電影作品中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選取《三塊廣告牌》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分析影片中出現(xiàn)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和其提供相應的翻譯補償是如何在不影響觀眾觀感的情況下,準確傳遞文化信息,使觀眾快速地理解劇情,欣賞西方的文化魅力。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文化缺省

文化缺省這一概念的來源,首先可以追溯到布朗和于勒(Brown & Yule)的《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一書中。在此書中,他們提出:

“這一認識是人們解讀話語的基礎……在展示人們對世界的知識是,某個場景在通常情況下所包含的一些……可以被認為是缺省成分。在讀者或是觀眾沒有得到特殊說明或告知的情況下,人們假設這些缺省成分是顯而易見,不言而喻的。”

因此,“缺省”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約定俗成的一類知識。1997年,國內語言學者王東風(1997:55)從語用學的角度正式提出“文化缺省”概念。他認為:

“這種被交際雙方作為共享的背景知識加以省略的部分叫做‘情境缺省’(situational default)。如果被缺省的部分與語篇內信息有關,就叫做‘語境缺省’(contextual default),而與語篇外的文化背景有關的,便就是‘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p>

王大來(2004)認為缺省有三種類型:情境缺省、語篇缺省和文化缺省。文化缺省是指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對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識的省略。在此基礎上他還總結了文化缺省補償原則:要讓譯文讀者能夠獲得文化探索的享受。譯者在翻譯文化作品時,其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適度地將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傳遞給讀者或觀眾,在進行文化信息補償的過程中也不能使讀者失去探索文化的機會。

同時,文化缺省現(xiàn)象是以文化負載詞(culture-loaded words)為依托呈現(xiàn)的,貝克(Baker 1992)認為文化負載詞是一種可抽象亦可具體的概念。當源語詞匯表達的概念在目的語文化中完全不存在時,這種概念對于目的語文化來說是一種“文化特色”。奈達(Nida 1993)提出可以分為五種子文化,即:生態(tài)文化(ecological culture);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社會文化(social culture);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語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這些詞匯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通過歸類分析英語電影里面的文化負載詞,譯者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其背后包含的意義,從而提出有效的翻譯補償。

(二)翻譯補償

中外翻譯歷史上,對于翻譯補償(compensation)的研究比較有限。國外研究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對翻譯補償問題進行了研究。奈達和塔伯(Nida & Taber 1969)合著的《翻譯理論與實踐》(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書中開始涉及對翻譯補償問題的探討。斯坦納(Steiner 1975)提出翻譯是由四個步驟組成的一個闡釋過程,這四個步驟分別是信賴、侵入、吸收以及補償。紐馬克(Newmark 1991)對翻譯補償理論的研究非常注重文本類型和功能。他提出了交際翻譯(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和語義翻譯(semantic translation)的概念。紐馬克的翻譯補償思想實質上是以文本功能為基礎,其后再按照文本類型以及其主要功能分別采取不同的翻譯補償手段。哈蒂姆和梅森(B.Hatim & I.Mason 1990)認為翻譯補償指譯者在進行翻譯轉換的過程中遇到難以直接傳譯的詞句時,借助譯入語特有的語言表現(xiàn)手段彌補譯文語言效果方面的失真與缺失,以使譯文達到與原文大體相同的效果。他們把翻譯概念看作是交際性話語,由此,他們將翻譯補償視為在翻譯行為中,通過使用等效替代的手段對某種交際性損失進行彌補的翻譯手段。

中國翻譯補償研究則相對滯后,直到20世紀80年代之后才出現(xiàn)翻譯補償研究。王恩冕是最早涉足翻譯補償領域研究的學者之一。王恩冕(1988:12)對補償的界定是:“用譯入語語言形式補足在轉化原文語言形式時造成的語義損失”??缕降姆g補償理論則以現(xiàn)代符號學和語言學為基礎??缕剑?988)認為,導致翻譯損失的原因主要是源語文化和譯入語文化之間差異。他提出,翻譯補償的目的是按譯語規(guī)范在特定語境中確保最重要意義的最大等值。同時,柯平對一些翻譯補償手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進行了探索。屠國元(1996)認為,由于各民族文化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物質、社會、宗教和語言存在著差異,因此,各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信息有所不同,這些文化差異給起著交流媒介作用的翻譯構成了障礙。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處理文化個性時必須兼顧目的語語言規(guī)范和源語文化信息的傳達。

三、案例分析

電影《三塊廣告牌》因影片中因時代背景的特殊性,美國小鎮(zhèn)文化程度的局限性衍生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并以習語、俗語等形式呈現(xiàn),構成文化缺省現(xiàn)象,為本文的研究分析提供了豐富的語料。本節(jié)將結合電影劇情、英語字幕的翻譯特點和三個翻譯策略方法分析電影中出現(xiàn)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并對其作出翻譯補償,有效地傳遞文化信息。

(一)《三塊廣告牌》故事簡介

電影《三塊廣告牌》的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南部密蘇里州的一個虛構的小鎮(zhèn),描寫了一位受害者母親因女兒被強奸焚燒致死后仍未尋得真兇,立起了三塊廣告牌,隔空喊話質問警局局長,事情逐漸失控,走向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此影片戲劇張力十足,劇情連貫,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推動著三位主線人物之間的沖突。導演巧妙地運用大量黑色幽默和一些隱喻來暗示主線人物內心的轉變,其中的文化負載詞涉及大量美國獨有的文化背景,例如暴力問題、宗教問題、地域問題、政治正確問題、同性戀問題、女性權益問題、種族和少數族裔問題等。因此在翻譯《三塊廣告牌》電影字幕時,要注意語義背后的文化背景,及其構成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從而選擇相應的翻譯補償手段進行翻譯,做到譯文和原文風格一致的情況下,讓讀者能迅速讀懂其中劇情。

(二)英文字幕翻譯特點和方法

電影字幕翻譯由于以上三個語言特點的存在,相比于其他的文字翻譯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由于字幕只能呈現(xiàn)在屏幕底部狹小的空間里,使得字幕翻譯勢必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是時間限制,二是空間限制。因此在原文信息內容復雜的情況下,譯文仍需要控制在一定字數范圍內以確保最佳的觀賞效果。在文化缺省現(xiàn)象下,電影字幕有以下三個常見的方法對其進行翻譯補償:

1. 注釋法

注釋法是文學作品翻譯中非常常用的手法,主要以尾注或腳注的形式出現(xiàn)。然而在電影字幕中,為了不覆蓋主要畫面,影響觀眾欣賞影片,注釋通常位于屏幕上方、屏幕下方以及字幕上方等位置。它主要用于解釋某些專業(yè)術語、背景知識,以及字幕分析等,來幫助補償字幕翻譯中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使觀眾欣賞西方獨有的文化魅力。

2.釋義法

釋義是一種直接向目標語觀眾解釋原詞語句在上下文中意味的一種手段。英文電影中有大量對白,其往往引用西方典故、習語、俚語以及俗語等文化負載詞。這類負載詞承載著西方國家歷史、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心理思維方式等。由于有些負載詞其中牽涉的故事情節(jié)較為復雜,采用直譯法很難重現(xiàn)原文文化信息,并且直譯加注釋會過于繁雜,一兩句話將很難解釋清楚具體意思。因此,釋義法雖然可能造成譯文信息與原文信息不盡相符,但卻能夠有效地向譯語觀眾解釋原詞語在上下文的意味,以求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

3.增譯法

增譯法是為了補足譯文中語義空缺的部分和已與觀眾不了解的信息而在翻譯過程中適當增詞的一種翻譯手段。這意味著譯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譯出在原語觀眾覺得理所當然,然而譯語觀眾不明所以的文化信息。由于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語系的不同,各自特點也不盡相同,因此增譯可以應用于英語電影字幕中語義、語法以及語義銜接等范圍上的增補,以此快速有效地傳遞原字幕所承載的文化信息,使觀眾迅速理解劇情。

(三)文化缺省視角下翻譯補償案例分析

1. 注釋法(物質文化負載詞)

例(1):

原文:

Mildred:I thought these here billboards might concentrate their minds some.

Mildred:I don’t know what the police are doing, to be honest with you.

Mildred:I do know my daughter’s burnt body is lying six feet under the ground while they are eating Krispy Kremes?

譯文:

米爾德麗德:我想這些廣告牌可能會讓他們集中精神破案。

米爾德麗德:跟你說實話,我都不知道警察們到底在干什么。

米爾德麗德:我只知道,我女兒已火化的遺體躺在地下六英尺的地方而他們卻在吃卡卡圈坊的甜點?

注釋:Krispy Kremes:卡卡圈坊,是美國一間甜甜圈大型連鎖店,也是美國第二大甜甜圈食品店。

劇情:女主米爾德麗德正在接受電視臺的采訪,她站在她立起的三塊廣告牌面前控訴警察的無能,希望以此喚起警察和小鎮(zhèn)人民的對此案件的重視,幫女兒討回一個公道,故而出現(xiàn)以上獨白。

分析:以上獨白中,米爾德麗德認為警察辦案不力,沒有投入全部精力尋找真兇,而是每日在警察局毆打有色人種,亦或是無所事事吃著甜甜圈。此處出現(xiàn)的Krispy Kremes,中文名為卡卡圈坊,是美國有名的甜品店,是一個物質文化負載詞。對于譯語觀眾而言,卡卡圈坊是個空白概念,看到這個單詞時,觀眾可能會好奇為什么會提及。但對于原語觀眾而言,他們對此是十分熟悉的,不用多加解釋,就能迅速理解其代表的意義。因此譯者對“卡卡圈坊”進行翻譯的補償,才能更好地使劇情連貫,從而成功傳遞“卡卡圈坊”所代表的文化信息。

2. 釋義法(社會文化負載詞)

例(2):

原文:

Dixon:Do you know what they do to fagots down in Cuba, Welby?

Welby:Wow, that’s left-field...

Welby:No, what they do to fagots down in Cuba, Dixon?

Dixon:They kill them! Which, it might surprise you to learn, I am against.

Welby:I’m not sure if they do kill fagots down in Cuba, Dixon

Welby:I know Cuba’s human rights record is pretty deplorable when it comes to homosexuality, but killing them?

Welby:Are you sure you ain’t thinking of Wyoming

譯文:

狄克森:韋爾比,你知道古巴人他們怎么對付基佬嗎?

韋爾比:天啊,這個問題可犯規(guī)了。

韋爾比:狄克森,我不知道,他們怎么對付基佬?

狄克森:殺了他們。但我是反對這么做的,沒想到吧。

韋爾比:狄克森,我不清楚他們是不是真的殺害基佬。

韋爾比:我只知道在古巴同性戀者的確很沒人權,但是因此殺了他們?

韋爾比:你確定你說的不是懷俄明州?

劇情:警員狄克森和廣告公司老板韋爾比正在打桌球。因為韋爾比將廣告牌租給女主米爾德麗德,因此在狄克森眼里韋爾比是在公然和警察作對,他故意挑釁韋爾比,與其談論同性戀話題(極可能因為韋爾比是一名同性戀者)。由此產生了以上的對話。

分析:上述的對話生動地體現(xiàn)了韋爾比和狄克森之間緊張的關系。狄克森因為韋爾比出租廣告牌的事情而懷恨在心,他自身對少數族裔和同性戀帶有歧視,他講話字里行間的囂張跋扈,引得很多人不滿。首先,文中的“fagot”一詞作為同性戀的一種稱謂,并不僅僅是代表同性戀的意思,而是對同性戀的一種蔑稱,在這里fagot是一個社會文化負載詞。與下文中韋爾比正經回答狄克森所使用的“homosexuality”形成對比,在這里如果僅僅將“fagot”譯成“同性戀”并不能體現(xiàn)原文傳遞的文化信息和對比手法。因此結合上下文語境和劇情需要,在這里可以采用釋義法,將中文當中的“基佬”一詞來表達對狄克森的歧視和對韋爾比戲謔地挑釁,這樣的翻譯手法既能保留原文的信息,又能有效地傳達文化信息。

其次,文中的“l(fā)eft-field”是體育術語,指的是美國棒球中的“左外野”,從而引申出站在局外的位置,具有非傳統(tǒng)的、獨特和奇怪的思想等意思,在這里同樣是一個社會文化負載詞。根據上下文,“l(fā)eft-field”在文中可能表示狄克森提出的問題不是常規(guī)、主流的談話內容,甚至可能對韋爾比來說有點冒犯的意味。因此結合實際的語境和“l(fā)eft-field”原本帶有的體育用語色彩,在這里譯者選擇了釋義法作為翻譯補償,將“l(fā)eft-field”譯為“犯規(guī)”。盡管在此目的語并不能保留源語言的語言特色,但卻能夠快速有效地傳達“l(fā)eft-field”所蘊含的文化信息,相比注釋法能夠更快捷迅速地讓譯語觀眾了解劇情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信息。

3. 增譯法(社會文化負載詞)

例3:

原文:

Dixon:Hey! What the hell is this?

Mexican:Que?

Dixon: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What?

Mexican:What?

Dixon:How come what? What?

Mexican:What?

Dixon:Listen, you fucking beaner, I better start getting straight answers outta you.

譯文:

狄克森:喂!這是什么鬼?

墨西哥人:啥?

狄克森:威洛比警長怎么回事?什么怎么回事?

墨西哥人:什么?

狄克森:什么怎么回事?

墨西哥人:啥?

狄克森:聽好了,你這個墨西哥雜種,最好快點給我講清楚是怎么回事。

劇情:警員狄克森發(fā)現(xiàn)女主米爾德麗德掛出的廣告牌,上面寫著:“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長?”進而向刷廣告牌的墨西哥人詢問這是怎么回事。從而出現(xiàn)了以上對話。

分析:以上對話中,墨西哥人回答不出所以然,進而狄克森說了“beaner”。首先,“bearner”這個詞本身表示的是墨西哥人或者墨西哥口音。但在此情景下,根據狄克森的所說的“beaner”是帶有貶義的,羞辱人的。根據對白,原語觀眾能立即反應出狄克森想表達的意思,但假如漢語只是譯成“墨西哥人”,可能觀眾會無法理解這個詞背后的意思。因此在譯文中,譯者采用增譯法補足了對白中的意思,使觀眾直觀地了解狄克森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結語

英文電影制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往往為了提高交際效率,推進故事情節(jié),埋下劇情伏筆,采用文化缺省策略。而由于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缺省信息對于原語觀眾是可以直接傳遞的,而對于譯語觀眾則會造成理解上的缺失甚至誤解。電影字幕作為欣賞英文電影的重要形式,其任務就是忠實地傳遞原文信息,填補對話之中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缺省現(xiàn)象,使觀眾理解劇情。本文以此為研究方向,以電影《三塊廣告牌》為案例,討論了在不同文化缺省現(xiàn)象下,使用不同的翻譯手段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使觀眾欣賞到“原汁原味”的電影作品。本文著重分析注釋、釋義和增譯三種翻譯手段是如何在電影《三塊廣告牌》中補償缺失的文化信息。筆者在分析過程中發(fā)現(xiàn),想要完善文化信息必須了解電影中文化負載詞的含義和引申義,應依據上下文判斷該詞在此情境之中的含義并選擇相應的翻譯手段進行文化信息補償。在此過程中,不僅要基于原文信息,也要判斷譯語觀眾的接受能力。作為譯語觀眾的譯者,有時必須進行權衡,例如選擇放棄部分原文意思,旨在轉播對等的文化信息。綜上所述,譯者需要靈活地運用翻譯補償,填補文化缺省現(xiàn)象,從而使西方獨有的文化更有效地傳播。

參考文獻

[1]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2]Brown, G. & Yule.G. Discourse Analysi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Hatim, Basil & Mason, Ia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90.

[4]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0.

[5]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6]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7]陳青.電影字幕翻譯特點及策略分析[J].電影文學,2008.456(3):123-124.

[8]柯平.文化差異和語義的非對應[J].中國翻譯,1988(01):9-15.

[9]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4):38-40.

[10]麻爭旗.論影視翻譯的基本原則[J].現(xiàn)代傳播,1997,(5):81-84.

[11]屠國元.翻譯中的文化移植——妥協(xié)與補償[J].中國翻譯,1996(02):10-13.

[12]王東風.1997.文化缺省與翻譯中的連貫重構[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06):55-61.

[13]王大來.2004.從翻譯的文化功能看翻譯中文化缺省補償的原則[J].外語研究(06):68-77.

[14]王恩冕.翻譯補償法初探[J].中國翻譯,1988(02):11-15.

[15]楊森.華語電影的英文字幕翻譯──以電影《風聲》為例[J].濱州學院學報,2011,(2):113-116.

[16]張春柏.影視翻譯初探[J].中國翻譯,1998,(2):50-53.

作者簡介

謝佩蕓(1996年2月2日),女,漢,廣西百色,研究生在讀,外國語言文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541006

猜你喜歡
字幕翻譯
目的論視角下的《納尼亞傳奇:凱斯賓王子》字幕翻譯
從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看影視劇字幕翻譯的娛樂化傾向
青年時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6:52:33
直譯與意譯在英劇Townton Abbey字幕翻譯中的相關思考
目的論指導下的電影字幕翻譯
奈達動態(tài)對等理論下看美版《甄嬛傳》的字幕翻譯
東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0:12:01
從《破產姐妹》看美劇字幕翻譯者的限制與選擇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29:30
英語電影字幕翻譯策略研究
從語境維度理論的角度探討電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譯
接受美學視角下Mulan的翻譯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48
字幕翻譯中幽默元素的翻譯
考試周刊(2016年36期)2016-05-28 23:50:00
岱山县| 商洛市| 新沂市| 会昌县| 方城县| 嫩江县| 宝鸡市| 农安县| 巢湖市| 巍山| 金寨县| 荆州市| 涿鹿县| 清丰县| 聊城市| 镇平县| 芒康县| 承德市| 恭城| 改则县| 绥中县| 曲周县| 洮南市| 宁国市| 临西县| 台中市| 平谷区| 揭东县| 武清区| 深圳市| 溧水县| 织金县| 南通市| 桐梓县| 连南| 中阳县| 林口县| 芦山县| 安仁县| 衡山县|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