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釵黛判詞

2021-11-24 10:12:59魏源唐利平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8期
關(guān)鍵詞:譯者主體性生態(tài)翻譯學

魏源 唐利平

摘要:生態(tài)翻譯學將翻譯視作譯者在“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進行適應選擇的過程。本文以生態(tài)翻譯學為理論基礎,對比分析楊憲益譯本和霍克斯譯本,解讀《紅樓夢》釵黛判詞在生態(tài)翻譯學三維轉(zhuǎn)換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發(fā)現(xiàn),楊譯根據(jù)外文出版社的要求,主要在語言維和文化維進行轉(zhuǎn)換,有意保持原詩的中國文化色彩;霍譯出于個人對作品的喜愛,主要在交際維進行轉(zhuǎn)換,滿足西方讀者的期待視野。

關(guān)鍵詞:生態(tài)翻譯學;釵黛判詞;楊、霍譯本;譯者主體性

引言

譯者主體性是指譯者在外部環(huán)境和自身視域等因素影響下,為滿足譯入語文化需要而在翻譯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一種主觀能動性。(屠國元、朱獻瓏,2003)[1]。生態(tài)翻譯學強調(diào)譯者、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文本的和諧統(tǒng)一,認為翻譯活動應該在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進行“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是一種從生態(tài)學視角對翻譯進行綜觀的整體性研究范式,為詩歌翻譯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和啟示。本文選取《紅樓夢》釵黛判詞楊憲益、霍克斯譯本為研究對象,解讀其在三維轉(zhuǎn)換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體現(xiàn)。

1.生態(tài)翻譯學和譯者主體性

生態(tài)翻譯學由清華大學教授胡庚申于2001年提出,他把翻譯活動界定為“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活動”?!胺g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指“語言、交際、文化,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lián)互動的整體”。(胡庚申,2004) [2]。具體來說,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涉及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面對的各個方面,包括原作的寫作風格及語言特色、譯語讀者的審美期待、出版社、意識形態(tài)等[3]。為了達到某種特定的翻譯目的,譯者總要主動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多維轉(zhuǎn)換”,即在多維度適應與選擇的原則下,相對集中于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選擇轉(zhuǎn)換(胡庚申,2011)[4]。譯者主體性是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xiàn)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體現(xiàn)出自覺人格意識和主觀創(chuàng)造意識。譯者受到特定的外部環(huán)境和自身視域的制約,只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三維轉(zhuǎn)換,才能實現(xiàn)原語和譯語生態(tài)環(huán)境間的平衡。 基于此,本文通過生態(tài)翻譯學三維轉(zhuǎn)換視角,對《紅樓夢》金陵判詞兩英譯本譯者主體性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探析。

2.“三維轉(zhuǎn)換”視角下釵黛判詞楊、霍譯本譯者主體性的體現(xiàn)

?據(jù)統(tǒng)計,《紅樓夢》自公開發(fā)行以來,迄今已有九個英文版本,本文選取楊憲益譯本和霍克斯譯本(以下簡稱楊譯和霍譯)進行對比分析。

原文: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楊譯: ? ? ? ? ? ? ? ? ? ? ? ? ? ? ? 霍譯:

Alas for her wifely virtue, ? ?; ? ? ? ? ? ? ? One was a pattern of female virtue,

Her 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poor maid!One a 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eemslow.

Buried in snow the broken goldenhairpin,The jade belt in the greenwood hangs,

And hanging in the wood the belt ofjade.The gold pin is buried beneath thesnow.

2.1語言維的譯者主體性體現(xiàn)

語言維層面的轉(zhuǎn)換適應,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維度進行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包括語言形式、韻律和詞匯等層面。[4]

首先,從語言形式上看,原詩一、二句為兩個短語,三、四句為兩個倒裝句。楊譯將一、二句的兩個短語對應地譯為兩個短語,三、四句的倒裝形式在譯文中同樣以倒裝的形式呈現(xiàn),再現(xiàn)了原詩的語言特色?;糇g則進行語言維度的轉(zhuǎn)換,譯文的四行詩句保留了英語陳述句的形式,且一、二句增加不定代詞“one”作主語,考慮到了譯作在西方讀者中的接受效果。

其次,在韻律方面,原詩的韻律格式是“abcb”。楊譯將原詩第四句順序進行調(diào)整,使第二句句末“maid” 和第四句句末“jade”隔行押“ei”韻,譯文形成“abcb”的韻律格式,再現(xiàn)了原詩的寫作風格。霍譯考慮到中西文化間的差異,不僅采用“abcb”的韻律格式,第二句句末“slow” 和第四句句末“snow”隔行押“o”韻;而且還押頭韻,前兩句以“one”開頭,后兩句以“the”開頭,音韻和諧,符合西方讀者的閱讀習慣。

在詞匯選擇上,“Alas”在韋氏詞典中的解釋為“used to express unhappiness, pity, or concern”。楊譯用“Alas”這一嘆詞直譯“可嘆”,“poor maid!”,即“可憐的少女”和感嘆號組合譯“堪憐”,恰當?shù)貍鬟_了原作者對薛、林兩位少女悲劇命運的惋惜之情。而霍譯則把漢語動態(tài)的表述方法化為相對靜態(tài)的描述,將“可嘆”、“堪憐”這一組動詞短語省略不譯,抓住黛玉才女的特點譯為“a 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eem slow”,采用名詞加定語從句,符合英語的語言表達習慣。霍譯在考慮忠實于原文的同時也兼顧到了讀者的“期待視野”,但這種表達忽略了原文作者的態(tài)度和感情色彩,造成意義上的缺失。

霍譯本的出版商是企鵝出版社,旨在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文學巨著,而霍克斯翻譯的個人目的是和西方讀者分享自己閱讀這部小說的樂趣。楊譯本的出版社是外文出版社,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是外文局和楊憲益的共同任務。從上述分析來看,釵黛判詞兩英譯本語言維度的轉(zhuǎn)換恰好體現(xiàn)了兩個出版社以及楊、霍兩位譯者的翻譯目的。

2.2文化維的譯者主體性體現(xiàn)

文化維轉(zhuǎn)換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guān)注雙語文化內(nèi)涵的傳遞與闡釋” [4]。這種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在于關(guān)注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zhì)和內(nèi)容上存在的差異。

首句的“停機德”典出《后漢書·列女傳》,東漢年間樂羊子妻割斷機上的絹布來勸說中途放棄學業(yè)的丈夫繼續(xù)求學,謀取功名[5]。此處暗指薛寶釵擁有勸諫丈夫讀書上進的封建婦德。對于“停機德”的典故,兩組譯者在翻譯時都舍去漢語中“停機”的動作,進行了文化維度的適應性選擇。楊譯為“wifely virtue”,即妻子這個身份應該具有的美德。霍譯為“pattern of female virtue”,“female”一詞的概念范圍大于“wife”,直接映射了原著時代背景下女性作為“賢妻良母”應具備的品德。楊譯符合中國的文化語境,而霍譯易于西方讀者理解。但兩種譯文均喪失了原文的文化內(nèi)涵和意境,讀者很難看出該判詞是在暗示薛寶釵具有勸夫求學的美德。

“詠絮才”出自《世說新語·言語》,晉代名門才女謝道韞曾妙用“未若柳絮因風起”應對叔父謝安的問句“白雪紛紛何所似?”,而后“柳絮詠雪”成為佳話[5]。因此,該典故喻指林黛玉具有聰敏的詩才。這兩個典故意義隱諱且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特色,譯者在翻譯為英語時,在目的語文化中找不到相同或相似的表達。對于“詠絮才”的典故,楊譯保留了原文中“柳絮”的意象,直譯為“her 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柳絮隨風漂泊,居無定所,正是黛玉在賈府的處境: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鑒于此,詩詞也就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以詩為伴,以詩為友?;糇g則省略“柳絮”這一意象的外延意義,用“a 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eem low”直接傳譯其內(nèi)涵意義。“wit”表示“才智、機智”,能把其他人的才智比下去的人是聰明的;顯然,不具備中國歷史文化背景知識的讀者也能明白這句話在贊賞林黛玉聰敏的才華。楊譯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豐富性,但對于不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 《紅樓夢》的目的語讀者,只能聯(lián)想到黛玉的艱難處境,而無法明白該句深層次的意思是表達她的過人才華?;糇g則把異于本族文化的事物進行省略,盡管喪失了原文典故的含蓄性,但其內(nèi)在的含義顯然更加明晰。

楊憲益是中國學者,深受古典文化熏陶,以讓西方人民了解東方文化為己任,在判詞的翻譯過程中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象以其原初的樣子展示給讀者?;艨怂故俏鞣綕h學家,站在譯語文化立場來解讀《紅樓夢》,將判詞中的文化意象翻譯成符合西方閱讀習慣的意象,滿足了西方讀者的期待視野。

2.3交際維的譯者主體性體現(xiàn)

交際維轉(zhuǎn)換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guān)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 [4]。要求譯者除了進行語言信息的轉(zhuǎn)換和文化內(nèi)涵的傳遞之外,還要把選擇轉(zhuǎn)換的側(cè)重點放在交際層面[6]。

判詞的后兩句運用修辭格較多?!坝駧Я种袙臁敝械摹傲帧弊郑疽馐恰皹淞帧?,實際是指黛玉的姓氏。該句利用諧音雙關(guān)和回文的修辭手法,“玉帶林”倒讀即諧其名“林黛玉”。第四句“金簪雪里埋”則是諧音雙關(guān)與衍義析字相結(jié)合,“雪”諧音“薛”,“金簪”意同“寶釵”,暗藏薛寶釵之名。同時,“林中掛”、“雪里埋”一語雙關(guān),表面上是指實物的狀態(tài),實則暗喻林、薛兩個具有不同思想品格的少女,在封建社會都以悲劇告終。由于在譯入語中沒有與諧音和析字對等的修辭手法,因此很難再現(xiàn)原文的藝術(shù)效果。楊譯把“玉帶”直譯為“the belt of jade”,把“雪”和“金簪”譯為“snow”和“golden hairpin”?;糇g把“玉帶”、“雪”和“金簪”照字面意思分別譯為“jade belt”、“snow”、 “gold pin”,并在譯本的附錄中對林黛玉、薛寶釵名字的雙關(guān)含義加注進行解釋。楊譯因受外文出版社的委托,不能自由發(fā)揮主體性來照顧譯文讀者的接受能力。譯文舍去漢語中諧音的朦朧之趣和析字的模糊之美,沒有完全表達出原文的意蘊,為目的語讀者準確辨識黛釵兩位人物設置了障礙,漢語獨特的含蓄表達方式也在傳譯中造成一定的損失?;糇g為保持譯文的趣味性,在附錄中加注解釋,準確地將原文轉(zhuǎn)換成譯文讀者能理解的“對等物”。這樣的處理使那些對中國文化完全陌生的讀者也能領(lǐng)略漢語文字的特色,進而欣賞原作者駕馭文字的高超技巧,補償了西方讀者的文化缺省,彰顯了在交際維度的譯者主體性特征。

“金簪雪里埋”中的“金簪”是一種古代的高檔飾品,從字面上看有珠光寶氣之意,實則預示了寶釵的道德品行,她是最符合封建禮教的典型婦女形象。楊譯把“金簪”譯為“broken golden hairpin” ,“broken”有“壞掉的”之意,與寶釵受封建禮教毒害失去自我的性格特征相切合;“golden”在韋氏詞典里的解釋為“consisting of, relating to, or containing gold”,本意是“鍍金”,不是真金,也就帶有虛假的成分,這種虛假和寶釵為人的虛偽正好相互呼應。楊譯主要以傳播原文中蘊含的中華古代文化為目的,將原著詩詞中的文化意象和人物性格原汁原味的傳達給讀者。霍譯把“金簪”直譯為“gold pin” ,簡潔明了,符合英語低語境文化的語用表達,滿足了西方讀者的閱讀需要,但是沒有傳譯出寶釵虛偽的性格特點。

3. 結(jié)語

在生態(tài)翻譯學“三維轉(zhuǎn)換”視角下,楊、霍兩位譯者的轉(zhuǎn)換方式、轉(zhuǎn)換程度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偏向都體現(xiàn)了譯者主體性的差異。楊譯受到文化外宣翻譯任務的影響,重視語言和文化維度的選擇性適應,竭力保持原文的中國文化色彩。霍譯基于個人對作品的喜愛,重視交際維度的選擇性適應,滿足西方讀者的期待視野。在未來的翻譯實踐中,譯者既要合理轉(zhuǎn)換維度,傳遞文化作品的內(nèi)涵;又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讓翻譯作品融入譯語文化環(huán)境,符合讀者的審美期待,實現(xiàn)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與和諧。

參考文獻

[1]屠國元,朱獻瓏.譯者主體性:闡釋學的闡釋[J].中國翻譯,2003,(6):8-14.

[2] 胡庚申. 翻譯適應選擇論[M].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3] 劉曉華. 接受美學視角下影響譯者主體性的因素分析[D]. 內(nèi)蒙古大學, 2014.

[4] 胡庚申. 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 中國翻譯, 2011, 32 (02): 5- 9+95.

[5] 周維. 從目的論看《紅樓夢》金陵判詞中典故的英譯[J].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0, 27(03): 132-134.

[6] 胡庚申. 生態(tài)翻譯學解讀[J]. 中國翻譯, 2008 (6): 11-15.

作者簡介:

魏源(1997-),女,漢,四川樂山,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唐利平(1972-),女,漢,重慶梁平,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翻譯認知,外語教學。

猜你喜歡
譯者主體性生態(tài)翻譯學
特定歷史語境下外籍譯者群譯者主體性研究
生態(tài)翻譯學視域下的內(nèi)蒙古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旅游景點翻譯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3:23:51
從譯者主體性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試題
文學翻譯主體的詮釋學研究構(gòu)想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詩歌翻譯
生態(tài)翻譯學視閾下漢語網(wǎng)絡流行語英譯的三維轉(zhuǎn)換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8:04:48
從譯者主體性解讀曾樸的翻譯思想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28:26
目的論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
生態(tài)翻譯學研究簡述
生態(tài)翻譯學角度下的中日影視作品片名翻譯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1:16
荆门市| 海城市| 邵阳县| 武胜县| 岑巩县| 长乐市| 包头市| 望都县| 龙门县| 永年县| 桂阳县| 开化县| 吴堡县| 平谷区| 龙门县| 曲靖市| 观塘区| 来凤县| 咸宁市| 乐昌市| 邵阳县| 上高县| 洞口县| 齐齐哈尔市| 清新县| 富源县| 宁远县| 兴隆县| 潍坊市| 临漳县| 乐业县| 花莲市| 绩溪县| 得荣县| 长子县| 弋阳县| 九寨沟县| 崇礼县| 辽源市| 枣阳市|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