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霞
摘要:小學是教育教學的基礎階段,在這一階段,不僅要注重為學生打下夯實的理論基礎,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就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本文對小學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展開探究,以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策略
隨著社會發(fā)展的不斷加快,各種各樣的壓力迎面而來,不僅社會人有壓力,學生也面臨著巨大的學業(yè)壓力。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心智尚不成熟,這種情況極易出現(xiàn)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
一、班主任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素養(yǎng)
班主任自身只有具備了夯實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基礎,具備良好的基礎技能,才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更為順利。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學生,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疏導學生的負面情緒,做好預判工作,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夯實的知識基礎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樹立不斷學習的意識,做好知識準備,結合教學經(jīng)驗,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效率。班主任本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班主任平時和學生交流最多,自身的言行和情緒等對學生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的心理狀況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造成一定的影響。班主任如果自身心理狀況不佳,那么勢必會影響到學生,所以班主任自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的看待工作和生活,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具備良好的自我意識,端正工作的態(tài)度,挖掘自身的潛能,保持自身狀態(tài)的平穩(wěn)。同時在教學管理工作當中,班主任也要樹立起反思意識,一旦發(fā)覺自身出現(xiàn)心理問題,要主動積極的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
二、加強對學生的了解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非常頻繁,班主任只有從內(nèi)心真正的關愛學生,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才能夠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隨時掌控學生的心理動向,對其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班主任要放下身段融入到學生當中,結合教學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心理教育,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愛,樹立起自信心。
三、民主管理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到民主管理。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地位不平等,班主任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和決定權,因此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的交流常常是無效的。而在民主的教學管理中,班主任重視學生的想法和建議,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班主任切忌以自身為主體來開展教學,要結合學生的意見提高學生的接納感。在民主管理中,班主任要掌握好民主的度,萬萬不可過于注重搭建和學生之間的親密關系,而喪失了做班主任的威嚴感。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出班級領導者和管理者的效用,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正確的學生觀
在心理健康教學工作當中,班主任要用合理科學的學生觀指導教學。部分班主任偏愛聽話乖巧的學生,而對于在課堂當中比較調(diào)皮的學生則比較厭惡,班主任自身的想法和觀念也會影響到學生對班主任的看法,因此班主任要用耐心和誠心去教導學生,讓學生能夠認知到自身的問題,并且主動的對其進行改正。班主任要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理解和關愛,取得學生的信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班主任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盡量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學生的學校生活掃清障礙。
五、豐富教學的活動
對于小學生來說,文體活動的趣味性更強,也更能夠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勞逸結合,促進其健康發(fā)展。通過參加文體活動,學生能夠鍛煉自身的身體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可以結合校內(nèi)活動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放松學生的心理壓力,舒緩焦慮的情緒,讓學生多和外界溝通和接觸,提升其人際交往水平,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情緒。除了校內(nèi)的文體活動之外,班主任還可以采用豐富的集體活動來加強生生之間的溝通和合作,讓學生能夠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在集體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fā)展,良好的集體活動氛圍又能夠讓學生放松心情,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結合班會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圍繞某一主題來開展班會,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讓學生能夠在班會中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班主任可以在開班會前收集和整理學生可能或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將其待到班會當中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當中,班主任可以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對于錯誤的認知,班主任要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想法和意識。
六、加強家校共育
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出家長的作用,讓家長能夠了解目前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從而支持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長會的方式促進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讓家長能夠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實際情況,更好的配合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還可以利用微信和QQ,發(fā)布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向家長推送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讓家長能夠掌握更多更新的教學資料,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若有必要,班主任還可以進行家訪,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以及其家庭教育方式,從而開展更加有個性化的教學。特別是對于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家訪更能夠幫助班主任了解學生,采取更為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效果。
一、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原則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班主任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出其主觀能動性,以更好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終是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在教學中,班主任既要注重教學的整體性,又要強調(diào)教學的針對性。班主任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更好的找出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此外班主任還可以讓學生學習相關的心理知識,讓學生掌握處理心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從而進行良好的自我教育。
2、面向整體的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對象是所有學生,因此班主任在教學中要將重點放在每一個學生身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整體教學就是要從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共性問題來進行預防和處理。班主任要以此為核心,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教學計劃以及相應的評價。班主任要正確認知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心理的治療,更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
3、預防為主原則
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相較于解決心理問題,更加有強調(diào)對心理問題的預防。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其共性的心理問題,并且對其進行集中的教育,打好預防針,讓學生能夠規(guī)避這一類問題。班主任如果忽視預防教學,等到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后,其治療和恢復的過程則更加漫長,學生和班主任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修補。因此班主任要主動出擊,盡量減少學生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當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班主任要積極的使用合理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和教學。
結束語
想要充分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用,版贅肉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依據(jù)其身心發(fā)展特點,對其進行合理的教學。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掃清其心理障礙,讓學生能夠形成樂觀向上的價值觀,培養(yǎng)積極的思想態(tài)度,端正自身的認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姚本先.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問題、展望,課程·教材·教法[M].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