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日本高校非遺教育的學科構建及其反思

2021-11-26 16:04
民俗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學藝資格遺產

何 彬 馬 文

2021年3月,中國教育部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進行了更新,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yè)在內的37個新專業(yè)被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對此,人們發(fā)表了很多看法和意見。筆者常年在日本高校從事教育工作,也一直擔任與非遺相關的民俗學教學及文部省審查認可的“學藝員”(1)“學藝員”(gakugeiin/curator),在日本是一種國家資格,在博物館系統正式工作時需要有這個資格,要求有資格者具有高度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資格獲得方式有兩個途徑:一是參加國家考試考取,二是讀大學時履修該大學按照文化廳和文部省要求開設的相關課程和實習后取得學分和資格。資格課程的教學,因此,本文將從概觀日本高校非遺教育及反思的角度出發(fā),綜述日本有關學科的設置、課程內容及其近年的變化(2)日本大學的“學科”規(guī)模大小不同,有的相當于一個獨立的“系”,有的只是一個“專業(yè)”,本文提及的“學科”,多是這兩個意思。本文所有課程資料均來自于相關大學及院系的官網,不再一一加注。,以探討我國高校非遺教育學科和教育課程的構建。

一、《文化財保護法》與《博物館法》

日語漢字的“文化財”多被翻譯成文化遺產,但兩個詞不能完全等同。以下基本用日語漢字文化財表述。負責制定《文化財保護法》的日本文化廳把文化財定義為:“文化財是在漫長歷史中生長、發(fā)育,被保存延續(xù)至今的貴重的國民財產”。《文化財保護法》于1950年5月頒布,屬于世界上較早用法律形式保護文化遺產的國家。這部保護法出臺的契機,是一年前奈良的法隆寺里金堂的一場大火燒毀了被奉為國寶的繪于7世紀末的12面佛教壁畫?!段幕敱Wo法》出臺后不斷根據世情需要修改和補充,2019年6月10日公布的是最新修改版,共有十三章和附則,各章下面還分設若干“節(jié)”、其下設“款”。無形文化財和無形民俗文化財的很多細類接近當下的非遺概念,但由于日本《文化財保護法》制訂的年代較早,其概念和指代對象并不完全等同于日后形成的世界范圍的文化遺產概念和范疇,但仍然可作為重要的參考值。

根據《文化財保護法》各章節(jié)明確指定的對象,可知日本的“文化財”有以下幾個類別:有形文化財(建造物、工藝美術品、繪畫、雕刻、工藝品、筆跡及典籍、古文書、考古資料、歷史資料)、無形文化財(演劇、音樂、工藝技術等)、民俗文化財(包括有形民俗文化財和無形民俗文化財(3)無形民俗文化財指的是與衣食住、生業(yè)、信仰、年中行事相關的風俗習慣、民俗藝能、民俗技術,其所使用的服裝、器具、家屋等屬于有形民俗文化財。兩類)、紀念物(遺跡、名勝、動物、植物、地質礦物)、文化性景觀(當地人們的生活或生業(yè)以及依當地風土而形成的景觀地、梯田、里山、水渠等)、傳統建筑物群(宿場町、城下町、農村漁村等)、文化財保存技術(保存文化財需要的材料或工具的制作、修理、修復技術等)、埋藏文化財(埋藏在地下的文化財)。

與《文化財保護法》緊密銜接的是《博物館法》與“學藝員”制度。在《文化財保護法》頒布之前,1947年制訂的《教育基本法》把博物館定位在社會教育機構。1949年頒布的《社會教育法》也明確規(guī)定“圖書館和博物館是實施社會教育的機構”。各種形式的博物館的責任是把受到保護、認定或指定的文化財通過陳列、演示等方式把文化財的歷史傳統與文化價值講述或展示給現代人,這是博物館承擔的社會教育的意義所在。為了與《社會教育法》配套,培養(yǎng)博物館專門人才,1951年12月頒布了《博物館法》以及博物館職員資格的“學藝員”制度。

《博物館法》在第一章總則中規(guī)定了博物館的教育性質,明確博物館是從事收集并展示歷史、藝術、民俗、產業(yè)和自然科學的相關資料的機構。博物館是將這些資料在確認其教育效果的前提下提供給一般公眾使用的、為提供教養(yǎng)和調查研究等而展開各種事業(yè)的機構?!恫┪镳^法》明確規(guī)定除館長外在博物館工作的專業(yè)職員稱為博物館學藝員。學藝員的工作范圍是負責資料收集、保管、陳列和調查研究及其他博物館相關事業(yè)。博物館在館長、學藝員之外,可以設輔助學藝員及其他職員。在博物館工作的學藝員的工作內容除了設計展覽會、陳列和布展日常展覽之外,還有展覽前期的收集資料的田野作業(yè)和分析相關資料的研究工作。學藝員們負責去國外博物館交流,有進修和參展的機會和責任。學藝員的工作和研究都與文化財的保護、保存和研究等直接、間接相關。

日本的《社會教育法》把博物館置于面向社會的公共教育機構之位,《博物館法》則進一步明確正式職員的學藝員需要有國家資格。成為學藝員需要獲得學藝員資格,博物館法里規(guī)定獲得這個國家級資格的獲得有幾個渠道:一是每年參加文化廳每年一次的學藝員資格國家考試;二是在大學學過2年,修得62學分以上、擔任過三年以上輔助學藝員的人;三是在大學學習期間履修了文部科學省規(guī)定的博物館相關課程和學分、拿到學士學位的人。在大學學完四年,拿到規(guī)定數量的學分并參與一定的實習之后就可以拿到學藝員資格,因而獲得在博物館系統就職機會,被視為一個捷徑。就這樣,文化財保護和陳列、展示的工作與博物館掛鉤,獲得博物館正式職員的資格需要進入高校學習,形成了博物館職員資格與大學有關教育的關系鏈。

日本博物館法頒布之后,很多高校按照學藝員資格的需要調整和配套了相關課程以適應社會需求。據2020年5月統計,日本全國現有高校795所(其中86所國立大學、94所公立大學、615所私立大學),而文化廳官網公布的2020年4月開講學藝員課程的四年制高校有294所,其中國立大學56所,公立大學21所,私立大學217所,設置可以取得學藝員資格課程的大學占現有大學的近半數。而一般大學是多個院系、專業(yè)都可以取得學藝員資格的。如果按可以取得學藝員資格的專業(yè)計算,數量至少是大學數的3-4倍之多。各個院系在宣傳自己時大多會掛一句:考入本校或本院系,可以拿到學藝員資格。足見學藝員資格是一個考生選擇大學或院系的關注點。

據文化廳官網記載,取得學藝員資格的方法之一,是在大學修滿文部省規(guī)定的有關博物館課程的學分,拿到學士學位。具體學科課程和學分規(guī)定為:生涯學習論2學分;博物館論2學分;博物館經營論2學分;博物館資料論2學分;博物館資料保存論2學分;博物館展示論2學分;博物館教育論2學分;博物館信息·媒體論2學分;博物館實習3學分。

各大學遵照國家規(guī)定設置課程,突出本校特色盡量靈活多樣地開設學藝員資格課程。有的設在歷史系或考古學專業(yè),很多設在文學院系但選修課包括數理化和生物、地理等課程。還有的大學直接跨學科,設置特別履修課程,培育學藝員的形式和專業(yè)多種多樣。具體擔任學藝員資格課程講課的教員各自的研究課題不相同,講課題目也因而各有特色?;蛲怀龅赜蜓芯炕驀庋芯康奶卣?,或偏重美術、雕刻或側重民俗、演劇、口承文藝或考古、建筑史等。

例如東京都立大學文科開設的學藝員課程里,有民俗調查和民俗學特殊講義課,授課內容包括外出田野調研、采訪傳承人、觀察文化的傳承變遷等。東京都立大學具體的學藝員資格需要履修的課程如下:必修課包括博物館論A、B、博物館資料論、自然博物館學、美術館資料論、博物館經營論、博物館信息論、博物館資料保存論、博物館展示論、博物館教育論、終生學習概論Ⅰ、Ⅱ、博物館實習Ⅰ、Ⅱ;選擇必修課(4)日本高校的一種課程履修制度。不同于一般選修課程的可選可不選,“選擇必修課”是學生選擇自由度較高的履修方式,又是必須拿到一定學分的課程。在大學提供的每個“課程群”里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需要的或是獲得某些資格必須的課程。有些課程群提供有的課程群提供七八門或十幾門課,學生則一般需要選取其中的兩門或三門。包括文化史、美術史、考古學、自然科學史、民俗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學;實習選修課包括美術博物館實習、民俗學實習、歷史調查法、考古學實習、動物系統學野外實習、系統分類學實習、植物系統學野外實習、地理環(huán)境科學調查法Ⅰ、Ⅱ、Ⅲ、Ⅳ、Ⅴ。

自從1951年12月頒布的《博物館法》里規(guī)定了“學藝員”制度和學藝員資格之后,高校陸續(xù)開設了學藝員資格的配套課程。整體上看已開設課程明顯側重收集、保存各種文化傳統相關的物質資料或文字、或繪畫、雕刻等形式的資料以及展示等博物館的工作。

還要指出一點,日本的大學生有“資格履修”“資格儲蓄”的傾向,以作為今后走入社會時的資本或改變生活方向時的備用資本??既氪髮W,在履修學分的同時可以取得多種資格,是該高?;驅I(yè)的魅力之一。學藝員資格也是大學生們努力獲取的資格之一。據資料統計和分析,每年拿到學藝員資格的人數不少,但是在博物館類機構就職工作的人數并不多,除部分人用這個資格去行政部門教育機構就職外,很多是資格儲備了。很多學生都表示把學藝員資格考下后作為資格資本儲蓄,留待日后需要時再用。學到的知識和取得的資格可以儲蓄備用,也許這是學藝員課程常年履修學生不減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文化財學科與課程建構

前面指出,學藝員的工作接觸的大多是文化財,學藝員資格課程講授的內容很多也是與文化財收集、保護或研究相關。學藝員的系統教育課程為后來高校建構文化財學科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方面和教學課程、教材和授課教員多角度的保障。也是日本高校在上個世紀末向開設文化財、文化遺產學科轉向能夠平穩(wěn)實現的基礎。

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第一所大學里設置文化財專業(yè)(奈良大學,1976年),是應大學所在地古都奈良保護古寺院、古墓、古雕像等的人才需求。而后,1992年日本正式加入《世界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日本各地的遺產檢索遺產申報熱潮急需懂得世界遺產登錄、遺產保護和管理、運營的高層次人才。現有的學藝員資格課程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式的新需求。于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陸續(xù)有十幾所四年制大學迅速開設了文化財或文化遺產專業(yè),形成高校設置文化財專業(yè)熱。

自1979年日本第一個文化財學科在奈良大學開設,至90年代后期,為適應社會和行政對能夠承擔申報、登錄遺產、保護遺產的人才的需求,很多大學陸續(xù)追加開設文化財學科,很多大學學藝員資格課程被包容進新的學科。以下簡要瀏覽日本高校文化財專業(yè)設置的歷史和設置課程。

奈良大學1976年開設博物館學藝員資格課程,1979年率先在文學部之下增設了文化財學科。奈良大學的官網上醒目地標識著本校擁有日本第一個文化財學科。據說這是日本第一個在高校設立的以文化財命名的專業(yè)。如果追溯日本高校建立文化財學科的歷史從這里算,那已有45年歷程了。這所第一個在四年制大學設立本科文化財課程的大學,要求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目標是能夠理解文化財的基礎,二年級要學習如何處理文化財資料和文化財專業(yè)知識,三年級學生需要確定自己的具體研究題目進入專業(yè)研究小組深入學習,四年級學生除了進一步深入調查和分析研究外,要完成一部畢業(yè)論文。具體設置課程如下:必修科目,其中一年級有學問與社會、基礎演習、文化財學研究法;二年級有考古學讀講、美術史讀講、史料學讀講、保存科學讀講、文化財演習;三年級有考古學實習、美術史實習、保存科學實習、考古學演習、美術史演習、史料學演習、保存科學演習;四年級主要是完成畢業(yè)論文。選修科目的年級組合比較復雜,這里統一排列在下面:A群有考古學概論、美術史概論、史料學概論、保存科學概論;B群有考古學特殊講義、美術史特殊講義、史料學特殊講義、保存科學特殊講義;C群有文化財信息學、文化財修景學、文化財分析學、文化財環(huán)境學、文化財修復學、先史考古學、歷史考古學、世界考古學、東洋美術史、日本雕刻史、日本繪畫史、文獻史料學、建筑史;D有法學概論、政治學概論、社會學概論、經濟學概論、哲學概論、倫理學概論、宗教學概論、日本史、外國史。(5)A、B、C、D是奈良大學的選修課程群,各個大學的名稱有所不同。

京都橘大學1997年在文學部下設除歷史學科之外,專門設立了歷史遺產學科,2002年研究生院歷史學專業(yè)更名為歷史學·文化財學專業(yè)。該大學明確該專業(yè)的設置目的:以日本和世界的物質遺產為對象,理解其歷史背景和被傳承的意義,學習正確傳達給后世的知識和保存方法,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分析能力和陳述講解才能。該專業(yè)畢業(yè)后,可以獲取博物館學藝員的資格。

該大學歷史學科下設三個專業(yè):歷史遺產學專業(yè)、考古學專業(yè)、美術工藝史專業(yè)??丛摯髮W網站公布的2021年4月開始的教程,可知歷史學科的教程結構。首先有考入歷史學科的學生無論哪個專業(yè)都可以通修的必修課、通識課,此外還有為三個專業(yè)各自的一年級到四年級學生設置的對口履修課程。其中歷史遺產學專業(yè)課程設置的重點是培養(yǎng)從事遺產事業(yè)的專業(yè)人才。這個專業(yè)一年級有研究入門和歷史遺產綜合演習;二年級有歷史遺產學基礎和歷史遺產學實習;三年級有歷史遺產學演習和歷史遺產學實習;四年級有歷史遺產學演習和畢業(yè)研究。而所有學生不分專業(yè)的前三年學的通識課,一年級有法學概論、政治學概論、哲學概論、倫理學概論、地理學概論、日本史概說、東洋史概說、西洋史概說、京都產業(yè)文化論、社會學概論、京都歷史文化遺產等課程;二年級有經濟學概論、宗教學概論、自然地理學、地志、人文地理學、近現代史特講(日本)、日本史特講、世界史特講(東亞史、中亞史、西亞史)等課程;三年級有世界史特講(歐洲史、美國史)近現代史特講、京都觀光論、京都產業(yè)文化論、京都綜合演習。

而歷史遺產學專業(yè)的選擇必修課,一年級有日本美術史、東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文化財行政論、民俗學、文化遺產學、世界遺產論;二年級有考古學研究、建筑遺產研究、歷史遺產研究、文獻史料學、文化交流史特講、歷史遺產調查實習、工藝美術史研究;三年級有遺產信息演習、古文書學、出土文字資料論、古都學、保存科學、木簡·金石文學、考古學研究;四年級有遺產信息演習、地域文化論、建筑遺產研究、遺產環(huán)境論。

廣島大學是日本第一家在一個專業(yè)里可同時履修佛教美術、工藝品、建筑、史跡、名勝等課程的大學。該大學1997年在文學部下新設了“文化財學”專業(yè),學生在這里可以學習古建筑、佛教美術(繪畫、雕刻)、繪卷、工藝品(金工、漆工、織染、陶瓷、刀劍、甲胄)、史跡名勝等課程。

鶴見大學文學部文化財學科設立于1998年4月。文化財學科除了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之外,還有設有實習科目。本科生必修課程有基礎概論、文化財研究法、地理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博物館概論、博物館經營論、歷史資料講讀。專業(yè)選修課程有文化財系列、文化財科學、文化財論1(遺跡、史跡)、文化財論2(日本的金工史、鏡、刀劍等)、文化財論3(佛像的技法、材料與佛師)、文化財論4(博物館的展示和保存史料)、文化財論5(漆工藝概說、從繩文時代到修復)、文化財論6(文化財保護現場人的講述、校外博物館實習)。2002年開始,鶴見大學又開設了文化財學專業(yè)的研究生碩士課程和博士課程。

德島文理大學文學部只有三個學科:文化財學科、日本文學科、英語英美文化學科。文化財學科設置于1998年,主要課程有考古學、建筑史、地理學、美術史和文化財演習、博物館實習等。

大正大學的文化財及考古學專業(yè)設在文學部的歷史學科之下,具體設置時間沒有明示,按文學部設置歷史推測,可能是在2003年文學部改組重建之后。進入該專業(yè)的學生主要學習文化財、考古學和博物館學并可取得學藝員資格。據該大學網站介紹,文化財及考古學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去向是博物館、美術館、資料館的學藝員,文化財修復和調查機構,相關專業(yè)的大學教員或相關教育機構,文化財保護方面的公務員,觀光旅游機構或媒體、出版社等。

花園大學2008年4月在文學部里面新設了文化遺產學科,在這個學科里開設了考古學、美術史學、民俗學、地域文化、日本史和世界史、信息史學、博物館學等課程。文化遺產學科專業(yè)的學生必修課需要修滿40學分,選修課需要獲得36學分才能畢業(yè)。該大學的課程強調與日本史學科的關聯,可以考取博物館學藝員、圖書館司書資格。該大學網站顯示2016年以后不再招生。文學部(佛教學科、日本史學科、日本文學科)和福祉學部(社會福祉學科、臨床心理學科、兒童福祉學科)各個專業(yè)都可以取得學藝員資格——也說明學藝員需要多學科知識。具體課程如下:必修科目有文化遺產學總論、文化遺產學基礎演習、文化遺產學研究入門演習、文化遺產學演習A、文化遺產學演習B、畢業(yè)論文;必修選學科目有考古學概論、考古學研究、考古學實習、民俗學概論、民俗學研究、民俗學實習、美術史學概論、美術史學研究、美術史實習、信息史學概論、信息史學研究、信息史學實習、佛教考古學、佛教民俗學、佛教美術史、京都學概論;選修課有博物館概論、博物館經營論、博物館資料論、日本禪宗史等。該大學的課程強調與日本史學科的關聯,可以考取博物館學藝員、圖書館司書資格。

別府大學2009年增設文化財學科,設在文學部下。文化財學科學生們一、二年級學習文學部其他課程,從三年級開始學習有關文化遺產的專業(yè)課程。三年級課程包括環(huán)境歷史學專門演習、博物館實習、美術工藝論、歷史地理、人類學總論的、博物館資料論、博物館信息論、博物館經營論、環(huán)境歷史學文化遺產學實習(村落遺跡調查法、民俗學調查法)、民俗學特講、環(huán)境史學特講。四年級課程包括地方行政論、地方自治論、畢業(yè)演習(環(huán)境歷史學、文化遺產學、傳統修復方法)、觀光地理學和畢業(yè)論文。

關西大學文學部的文化遺產學與日本史共同構成一個專業(yè)。這個專業(yè)以培養(yǎng)學生對出土文物、歷史遺跡以及傳承至今的傳統儀禮和習俗的發(fā)掘、調查、研究的能力為主要目標。文化遺產學科講授日高本和世界的文化遺產,學習各地保存至今的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產。

龍谷大學文學部的歷史學科2016年4月新設了文化遺產學專業(yè),目的是培養(yǎng)可以承擔寺院及佛像等文化財的調研并能參與保護保存事業(yè)的專業(yè)人才,學生畢業(yè)去向是博物館就職做學藝員或行政部門的教育委員會等。開設的課程有:文化財行政特論、文化遺產學演習、博物館實習等。此外還有考古發(fā)掘、博物館學、美術史學等課程。作為設在京都的大學,課程關注寺院佛像保護等。

東北工藝工科大學是日本少見的開設歷史遺產學科的工科大學。除了考古、歷史和民俗學知識和實習之外,還設有文化遺產運營課程。該課程以“學自地域,支援地域”為目標,一年級要理解該地域狀況,二年級要學會調研,三年級擔當調查研究的主體,四年級深化研究并用畢業(yè)論文、畢業(yè)展覽的方式表述各自的研究結果。

以上例舉的是設置文化財或文化遺產本科生課程的大學之事例,有些大學在開設本科文化遺產類專業(yè)數年后,接著又增設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課程。以下幾所大學直接開設文化遺產專業(yè)研究生課程:

2000年東京大學研究生院人文社會系開設了“文化資源學專業(yè)”碩士課程,2015年整合為文化資源學和文化經營學兩個學科。東京大學不用“文化財”“文化遺產”等固定概念、固語詞匯,而用“文化資源學”(Cultural Resources Studies)命名該專業(yè),意義在于著眼未來,面向世界拓展自己的視野和研究范圍。碩士生畢業(yè)后或繼續(xù)攻讀博士課程或就職。就職方向有財團、基金會、各地的美術館、藝術中心、博物館、地方公務員等。此外,該專業(yè)還接受對口機構或組織的在職人員考研。據該專業(yè)的官網介紹,所謂已經入學的由對口的在職人員考入的“社會人碩士”來自東京國立博物館,國會圖書館,橫濱美術館,奈良縣立美術館,高知縣立美術館,橫濱市役所,東京都廳,鐮倉市役所,藤岡市役所,小學館、凸版印刷、集英社等出版社,等等。這顯示出研究生層次專業(yè)人員的培養(yǎng)和需求具有高度對口性。

筑波大學人間綜合研究科于2003年開設了“世界文化遺產學”碩士課程和博士課程,目的是通過實施與保護遺產相關的眾多領域的課程教育,培養(yǎng)一批能擔當保護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專業(yè)人士。世界文化遺產學專業(yè)下分設“國際遺產學”“遺產評價與保存”“遺產運營與規(guī)劃”三個小專業(yè)。擔當這個專業(yè)教學的教員們本身的研究題目包括自然遺產、文化景觀、世界考古、美術史、觀光地理學、景觀生態(tài)保存、旅游開發(fā)等。2020年度(6)日本的行政、財政和大學新學期入學都按照“年度”推進,具體為每年4月1日到次年的3月31日。世界文化遺產學碩士課程包括世界遺產論、世界遺產特別演習、世界遺產特別研究、文化遺產論、文化遺產演習、自然遺產論、世界遺產特別講義、世界遺產學實習、國際遺產論、教科文組織與世界遺產、世界遺產與國際合作、世界遺產與市民參加、世界遺產與持續(xù)可能性、國際機構的作用、國際條約論、世界遺產演習、建筑遺產論、建筑遺產演習、美術遺產論、美術遺產演習、保存科學概論、保存科學演習、遺產整理計劃論、遺產整理計劃演習、文化景觀論、遺產觀光論、規(guī)劃演習、解說概論。2020年度世界文化遺產學博士課程在上述所有碩士課程相同名稱的課程外,還添加了宗教論、無形遺產論、遺產保護行政論、世界遺產學實習課程。

帝京大學文學研究科與日本史并列設置了文化財學科。除史學課程之外設地理學、民俗學、地域比較史等課程,然后還有實習科目。2020年的具體課程包括歷史和文化財學的方法論、綜合研究、比較地域學方法論、多摩地域學序說(7)帝京大學校址在東京西部郊區(qū),位于被稱作“多摩地域”的地區(qū),說明該大學的文化財專業(yè)課程設置關注校園周邊地域的研究。、日本古代中世史研究、日本近世近代史研究、日本現代史研究、日本古代資料學演習、日本古文書學演習、日本近現代史料論演習、美術史研究、美術史演習、先史考古學研究、歷史考古學研究、比較考古學研究、文化財科學、先古考古學演習、歷史考古學演習、外國考古學演習、文化財科學演習、考古學綜合演習、文化財科學實習、地理學研究、民俗學研究、亞洲地域比較史研究、美洲地域比較史研究、比較思想史論、日本思想史演習。

設置于上世紀50年代初并實施了幾十年的日本高校學藝員資格課程的結果,是日本高校培養(yǎng)出既掌握相關知識和資格,又具備一定實際操作技能的博物館或其他保存保護各類文化遺產技能的人員。系統化的教學課程的設置,成為20世紀90年代大批建構文化財學科的堅實的高校的教學基礎。政府《社會教育法》《博物館法》《文化財保護法》的連續(xù)制定和實施,使保護傳統文化、傳統美術、藝術以及培育專業(yè)人才這些重要事項在法規(guī)和構建教育學科的層次上相互銜接,當下日本高校的學藝員資格課程和文化遺產教育也仍然呈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鏈接之勢,與上述幾個法令相關。

三、日本高校文化財學科建構的特點及反思

以下,對上述日本高校的學藝員教程和非遺專業(yè)課程設置的歷史做簡要回顧并做若干反思。

(一)文化財保護與高校教育結合,注重與博物館和在地的關聯

日本高校教育隨時根據社會需求調節(jié)課程設置或學科的建構,這從前述博物館法頒布后各個高校的學藝員資格課程建構的歷史可以獲知。20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對本國各類遺產的保護和申報的關注度加大,對相關的專業(yè)人員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度相應提高。高校又在學藝員課程的基礎上擴展出文化財專業(yè)教育,大學生們在文化財學科里學習各類文化財保護現場需要的知識、能力和技能,同時取得學藝員資格。

日本高校文化財學科的設置,最初出現在留存大量古寺院、古建筑、各類遺跡和雕刻、典籍類較多的奈良的大學并非偶然,社會的需求促進了高校調整學科和課程構建。位于京都的幾所公立、私立大學在90年代先后成立了文化財學科或文化遺產專業(yè)。繼1979年奈良大學之后,1997年京都橘大學設立歷史遺產學科,同樣位于京都的花園大學2008年4月在文學部里新設了文化遺產學科。選修課程的佛教考古學、佛教民俗學、佛教美術史以及京都學概論,都是密切結合所在地對專業(yè)人才的需求而開設的。位于京都市的龍谷大學于2016年新設歷史學科文化遺產學專業(yè),目的是培養(yǎng)可以承擔寺院及佛像等文化財的調研并能參與文化財保護、保存事業(yè)的專業(yè)人才。作為設在古都的大學,這些大學的學藝員課程和文化財專業(yè)都十分注重學以致用,課程設置上除一般歷史課程之外,偏重關注古跡保存、寺院佛像保護等。重視有形文化財即物質文化遺產的傾向,與京都的古跡、遺跡多、需要更多的專業(yè)化知識技能人員有關。奈良、京都的高校建立的文化財、文化遺產學科較多,反映了該地區(qū)對這類人員的需求度高。

雖然中日兩國國情不同,但文化遺產的陳列與展演的技能無疑是從事非遺研究人員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日本的高校文化財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可以作為我國非遺保護以多種形式回歸社會服務社會的參考。高校的非遺教學課程可以導入部分博物館展示等知識,筆者認為或許我國的大學非遺課程暫不需要太多的博物館論課程。

高校對口培養(yǎng)當地和周邊地區(qū)需要的人才,保證專業(yè)人員畢業(yè)后的出路,是高等教育與在地需求結合的可參考做法。順應社會需求及時調節(jié)大學學科建構,以資培養(yǎng)出的學生可以滿足時代和社會所需。高校培育非遺人才,課程設置應具有靈活的應對性和可調整、補充或者置換的機制。

京都橘大學1997年設置的歷史遺產學科的課程中,有京都產業(yè)文化論,京都歷史文化遺產、京都觀光論以及京都綜合演習課程,而京都的花園大學開設京都學概論課,這都表現出課程設置對大學所在地古文化的關注和為當地培養(yǎng)人才的明確目標??梢詤⒄站┒紝W等有關的課程,設置大學文化遺產專業(yè)的“地方學”課程,以資遺產保護理論與在地文化的保護或研究實踐結合。

(二)課程設置著眼于培養(yǎng)多元化知識和技能的人才

日本的博物館有各種形式和形態(tài),綜合性的如歷史博物館、某省某市博物館;單項的如自行車博物館、茶葉博物館、醬油博物館、拉面博物館、,建筑博物館、民居博物館、天文博物館,或某某類藝術館、某某個人或財團美術館、某某個人文學館等等。不同主題的博物館對學藝員的知識結構和擅長的研究課題的要求也多種多樣,需要學藝員具備文科、理科、工科等各種不同的能力和知識?!段幕敱Wo法》的對象包括極廣,對人才的知識、技能要求也是多角度、多學科的。對大學文科專業(yè)學藝員進行的文化財課程教育,史學和民俗學科的課程都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但又不是唯一的教育課程。工科或理科出身的學藝員更多在文物管理和實施具體文化遺產保護時發(fā)揮其理科或工科知識和技能的重要作用。美術院系學生的美術史、藝術史知識和保護藝術遺產的技能也會在古雕像等工藝類、美術類遺產的研究和保護時發(fā)揮作用,這也是理科工科學生也可取得學藝員資格的理由之一。

遺產保護需要擁有廣泛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教育不是某一個固有的專業(yè)或學科可以完全包容的,大學的非遺專業(yè)的課程設置需要考慮多樣性,如同一名稱的課程每期開講不同小題目,實施靈活多樣的非遺教育等。

社會要求非遺人才具有多方面知識和一定的實際處理問題、修改或制定政策的能力,因此本科生階段不宜過于單獨深入學習某一個專業(yè)。根據國情和學科特長可調節(jié)偏重度,以某一學科為主導入其他學科課程,實施綜合教育,以培育多功能型人才。如果課程設置分主科、副科,或課程多樣化、復層建構,本科生在各自的專業(yè)里(如物理、化學、歷史、藝術、宗教、民俗等)學習兩年,三、四年級專攻文化遺產專業(yè)。這樣可以保證生源來自多種學科和專業(yè),以培養(yǎng)擁有不同基礎技能和知識的人才,回答社會的廣視角的遺產保護人才需求。

(三)非遺人才培養(yǎng)的多學科化、高層次化

前述的許多設置了本科文化財專業(yè)的大學,日后多增設了研究生院。如奈良大學1976年第一個開設大學的學藝員資格課程,1979年在文學部之下增設文化財學科即本科生文化財專業(yè)課程。15年后的1993年,在前述日本正式加入公約的第二年增設了“文化財史料學”專業(yè)碩士課程,1995又增設“文化財史料學“專業(yè)博士課程。鶴見大學文學部文化財本科課程設立于1998年4月,四年后2002年開設了文化財學專業(yè)研究生碩士課程和博士課程。大阪大谷大學2000年在文學部內設置了文化財學科的本科課程,四年后增設了文化財學科碩士課程、博士課程。此外,別府大學文學部2009年增設的文化財學科,于10年后的2019年改為文化遺產學專業(yè),用名稱更直接表現該專業(yè)的現代化性質。

也有發(fā)生逆向變化的事例。如花園大學的文化遺產學科設立于2008年,而現在該大學官網上不加任何解釋地標著“2016年文化遺產學科停止招生”一行字。大阪大谷大學2000年在文學部設置了文化財學科,2004年增設文學科文化財碩士課程、博士課程之后,2014年本科文化財專業(yè)改稱為歷史文化學科,2018年研究生文化財專業(yè)改名為歷史文化學專業(yè)。曾經獨立的文化財專業(yè)重新回歸到歷史學科之內。類似的文化財專業(yè)獨立設置數年之后再次編入文學或歷史等專業(yè)內的事例還有一些,這里不一一例舉。

從某種意義看,這說明單純的文化遺產本科教育潛藏著生源不足、對畢業(yè)生需求量不高等負性因素。日本高校的文化財和非遺專業(yè)的獨立或轉型的成功和失敗事例也告訴我們,高校的某個專業(yè)完全單獨承擔培養(yǎng)非遺人才似乎不是最佳形式,社會更多需要的是復合型多功能的非遺人才。

筑波大學和東京大學、帝京大學直接構建研究生層次文化遺產教育課程,以新思維培養(yǎng)新一代遺產研究人才,這樣的回應社會新需求而開拓更高教育層次、逐步提升培養(yǎng)水準的嘗試,提示了今后的方向。筑波大學世界文化遺產專業(yè)只開設碩士、博士課程,用英語日語雙語教學,“國際遺產學”“遺產評價與保存”“遺產運營與規(guī)劃”的專業(yè)名稱直接道明學習的目的和成為什么人才。前面羅列的筑波大學世界遺產專業(yè)的具體課程設置,也多是接軌世界遺產保護和研究的,感覺直接培養(yǎng)把握世界遺產登錄、保護動向的高層次人才應該是今后的優(yōu)先目標。

東京大學文化資源學專業(yè)沒有本科課程,只設碩士生和博士生課程。該專業(yè)的生源,來自“社會人”學生即在職的社會人。碩士研究生來自的工作單位有各類圖書館、各地市役所、博物館、美術館,出版社等。這里培養(yǎng)的高層次專業(yè)人員和需求單位具有高度對口性。參考東京大學的做法,對口培養(yǎng)從事非遺保護保存和研究的在職人員也是一個可行方向,即保證生源,也保證學生畢業(yè)后回到第一線,及時地學能所用。

高校設置文化遺產相關專業(yè),參與培養(yǎng)文化遺產專業(yè)人才,是社會所需、形勢所求、勢在必行。但如何“行”才能符合社會的需求,還需要縝密的探討。當然,在實行過程中參考他國的經驗教訓,邊“行”邊修改或調整也不失是一種方法。希望本文給我國“且行且完善”地構建非遺教育的過程提供一些參照。

猜你喜歡
學藝資格遺產
資格、應得還是權利?——評諾奇克的資格正義
遺產怎么分
小熊學藝
千萬遺產
鄭人學藝
第二道 川菜資格人
老虎學藝
背叛的資格
遺產之謎
遺產
靖江市| 额济纳旗| 台江县| 邻水| 安图县| 武威市| 潼关县| 龙口市| 青海省| 泗阳县| 增城市| 黄骅市| 阳新县| 鲁山县| 平度市| 新蔡县| 安义县| 邵阳市| 遂平县| 文登市| 讷河市| 黔南| 色达县| 界首市| 彩票| 英山县| 双鸭山市| 景泰县| 瑞金市| 普兰店市| 酉阳| 定远县| 新竹县| 舞钢市| 丘北县| 闽侯县| 芦山县| 兴海县| 页游| 玉龙|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