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維泉
摘? 要:高校動畫專業(yè)教學體系中,定格動畫一直是一門非常重要且獨具特色的課程,以凸顯材料審美意蘊見長的定格動畫藝術似乎與非遺民間美術有著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這一因素促使課題組對非遺民間美術如何在當代傳承與創(chuàng)新、定格動畫創(chuàng)作如何彰顯民族特質、如何結合教學改革實際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們的熱情與興趣、如何構建定格動畫“三步走”教學模式等相關問題展開思考,文章將基于此展開淺顯探討。
關鍵詞:非遺民間美術;定格動畫;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32-0080-04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animation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op-motion Animation has always been a very important and unique course. The stop-motion animation art, which is good at highlighting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materials, seems to have a natural and inseparable "bl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folk ar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is factor prompted the research group to think about how to inherit and innovat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lk art in contemporary time, how to highlight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top-motion animation creation, how to cultivate and enhanc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reform, and how to build a "three-step" teaching mode of stop-motion animation, and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lk art; Stop-motion Animation; teaching mode
眾所周知,我國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和勞動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泥塑、剪紙、皮影、年畫、木偶、磚刻、刺繡、竹漆器、編織等民間工藝美術樣式,它以美化環(huán)境,陶冶情操,豐富民俗活動,充實業(yè)余文化生活為目的,深受大眾喜愛。但隨著生產方式的革新,傳統創(chuàng)作觀念、方式以及手藝人傳承等問題成為當前制約和影響創(chuàng)新非遺民間美術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教改研究以動畫專業(yè)定格動畫課程為例,從定格動畫本體屬性、藝術特征、審美內涵等層面著重分析其與非遺民間美術融合的可行性,通過“三步走”教學模式的構建,以非遺民間美術為實訓內容,引導學生從“靜態(tài)”美術思維轉化為“動態(tài)”影視思維,助力動畫專業(yè)教學及非遺藝術的互惠共融。
一、研究意義
第一,將傳統“非遺民間美術”融入定格動畫課程教學,既是探索教學模式的有效路徑,亦是中國動畫自身發(fā)展的必然使命。上世紀,我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曾創(chuàng)作出一大批具有濃郁中國特質的定格動畫藝術精品,如木偶動畫《阿凡提》《神筆馬良》《東郭先生》,剪紙動畫《漁童》《葫蘆兄弟》《豬八戒吃西瓜》,拉毛剪紙動畫《猴子撈月》《鷸蚌相爭》等,不勝枚舉。這些作品將木偶、剪紙、皮影、泥塑等藝術元素運用得漓盡致,讓作品飽含強烈的民族符號特征,中國動畫學派蜚聲世界。時下,我國動畫藝術形態(tài)日漸單一,院線鮮見定格動畫類型作品是不爭的事實。滿屏皆是數字三維動畫的現狀下,定格動畫逐漸失聲失語。慶幸的是,高校是傳承和創(chuàng)新定格動畫的前沿陣地之一,近年來涌現出一批有口皆碑的優(yōu)秀作品。當我們在過去與現在兩個時空維度反思之際,會發(fā)現老一輩動畫藝術家取得昔日成就的原因之一便是在作品中植入了豐富的民間美術元素即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第一任廠長特偉提出的“探民族風格之路”。中華各民族有著豐饒的民間美術資源,如何擅用優(yōu)秀的傳統非遺藝術創(chuàng)新藝術形式,發(fā)覺潛在魅力,借助數碼技術,讓其成為定格動畫(教學)的助推器,這既是探索教學模式的有效路徑,亦是中國動畫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與時代使命。
第二,在定格動畫課程中植入非遺民間美術,是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活態(tài)傳承與創(chuàng)新策略。用發(fā)展的眼光重構適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fā)展的文化生態(tài)系統,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方針政策,維護其穩(wěn)定、平衡,是目前非遺保護與開發(fā)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以民間美術中的泥塑與剪紙等為例,鑒于傳統歷史因素,泥塑、剪紙等主要存在這樣幾個特征:一是展示形式單一,多為靜態(tài);二是傳播渠道狹窄,場地固定,受眾有限;三是制作周期長;四是易破損。定格動畫恰好彌補了泥塑與剪紙的這些不足,其顯著特征就在于周期短、傳播快,受眾廣、應用寬。非遺民間美術要想傳承,就必須摒棄固有的觀念思維,借助動畫媒介,如泥塑可以轉化為泥偶(黏土)動畫,剪紙可以轉化為剪紙動畫。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民間手工作坊到動漫創(chuàng)作的廣闊平臺,從博物館、美術館到互聯網,從固化的物質存在到數字數據化的存儲。應該說,在定格動畫課程中植入非遺民間美術,是數字科技時代帶來的新契機、新理念、新方向,也是新時期非遺文化活態(tài)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有效策略之一。
第三,“三步走”訓練法有助于激發(f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教法的能力,有助于引導學生轉化思維,促進師生共同進步。所謂“三步走”訓練法即訓練學生從“靜態(tài)”模式到“動態(tài)”模式的思維轉化。動畫專業(yè)學生都是美術招考入校,通過授課教師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們在角色設計、制作、著色、場景搭建等方面均能展現出一定的特長與能力。但定格動畫不是場景秀,亦不是角色秀,而是要賦予這些角色以生命,也就是說要在美術基礎作為前提的條件下,還應具備影視甚至計算機的能力。要讓角色在背景之前表演,它的功能與實際意義等同于片場的真人演員。因此,如何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以“靜”制“動”,引導學生從靜態(tài)的美術思維過渡到動態(tài)的影視思維正是本課改著力探索與實踐的。
二、現狀分析
定格動畫這門課程在國內起步始于本世紀初,在動畫產業(yè)發(fā)展及高校動畫專業(yè)設立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中國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等高校是我國較早設立該課程的院校之一。該課程以定格動畫制作的工藝流程為依托,強調動手能力(如人偶制作、剪紙模型、骨架設計、表情制作等),影視能力(如燈光設計、視聽語言調度、鏡頭技巧等)以及計算機能力(如修正圖片、特效制作、輔助音效等),是一門對綜合藝術修養(yǎng)要求較高的課程。通過十多年的授課教學,在授課主體、對象,課程設計與實施等方面存在一些現狀問題:
第一,學生文化藝術綜合素養(yǎng)有待提高。受美、日部分糟粕文化及互聯網部分低劣短視頻的影響,學生作品格調不高,多為惡搞與無厘頭。雖然也有一些不乏創(chuàng)意的作品,但也僅有皮毛,沒有內涵。此外,很少有學生在作品中去主動地融合或借鑒我國傳統文化如民間非遺藝術,缺乏對文化的思考與認知,更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能動性較差。這或許不單單僅僅是定格動畫課程的現狀,這種現象也普遍地存在于動畫專業(yè)其他課程甚至其他藝術類專業(yè)。
第二,學生基礎知識儲備不夠。學生為美術專業(yè)招生入校,在創(chuàng)作中暴露出除了影視視聽語言等知識的欠缺外,部分同學甚至在動畫本體運動規(guī)律等基礎問題層面依然存在掌握和運用的不夠熟練等情況。對于動畫專業(yè)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融會貫通方面做的不夠到位,所以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經常會因為這些因素成為創(chuàng)作的阻礙。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因此,學生必須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大量的充電與鞏固,彌補短板與不足之處。
第三,產學結合不夠緊密,可供教學參考的產業(yè)資源案例匱乏。放眼當前國際,無論是技術還是藝術層面,毋庸諱言,三維動畫都非常成熟與完善,所以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供參考的案例資源非常豐富,國內外的交流合作也很頻繁。與之相比,定格動畫起步較晚,國內有影響力的定格動畫公司鳳毛麟角,遠不及三維動畫產業(yè)的規(guī)模與體系。定格動畫的“產”與“學”脫節(jié)現象較為明顯,可供教學參考的資源(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自然相對匱乏。不過,客觀地講,這一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需要產業(yè)自身成熟與完善,從而指導實踐教學。
三、改革內容、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內容(見表1)
第一,改革后的定格動畫課程教學模式內容采用“三步走”即“由靜到動”的訓練模式。以往教學中,學生們在角色設計制作環(huán)節(jié)占據了大量的時間,所以在讓這些角色“活”起來的時間分配上顯得異常緊張。改革后的模式,在角色制作與角色運動之間加入了GIF格式的動態(tài)訓練并規(guī)定時間,用最少的“幀”創(chuàng)作角色的微動畫(微表情、微動作),既銜接了第一階段,又為第三階段鋪墊了前期基礎,以此承上啟下,彌補不足。
第二,規(guī)定性地融入非遺民間美術元素,使學生創(chuàng)作的素材相對集中且有針對性。過往學生創(chuàng)作都是自由發(fā)揮,缺少規(guī)范性的引導,部分作品格調較低,缺乏應有的對文化深層思考的品質。通過課堂實訓“規(guī)定動作”的訓練,讓學生重新認識民間美術的精粹,陶冶情操,提升個人綜合修養(yǎng)。
第三,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漫創(chuàng)作”“經典民間文學動漫改編”“公益廣告”等限定性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培育與踐行,增強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意識,以及借助動漫形式拓展和提升非遺藝術的社會應用與傳播影響。
(二)目標
本教改以傳承與創(chuàng)新非遺民間美術作為指導思想,通過“三步走”的訓練方法,將民間美術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中,讓定格動畫課程成為新時期創(chuàng)新與傳承傳統非遺藝術的助推器與實驗平臺。以民間文化藝術資源作為素材庫,豐富現有教學內容,擴充知識體系,增強學生動漫文化自信,構建動漫與非遺互惠共生的互促體系,助力高校動畫教育教學的改善與提高,最終助力整個動畫產業(yè)的全面、協調、健康發(fā)展。
(三)關鍵問題
第一,通過“三步走”教學法,循序漸進,由靜到動,解決學生美術思維的限制,用影視思維重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改變學生認為定格動畫就是做個漂亮的人偶,搭建個令朋友圈點贊的場景而沾沾自喜的創(chuàng)作誤區(qū)。不然,動畫專業(yè)的學生與舞臺美術(戲美)專業(yè)的學生有何區(qū)別呢?力求引導學生努力追求自己制作的角色在鏡頭前呈現出的藝術語言,場景調度,蒙太奇手法組接等才是更為重要的,才是動畫應有的語境。
第二,以非遺民間美術為形式上的取材范疇,由過去創(chuàng)作上的自由發(fā)揮轉化為規(guī)定動作??此苿?chuàng)作半徑在縮小,實則大有可為。用非遺藝術增強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興趣,同步思考如何在作品中進行巧妙地移植,以解決學生獨立研究問題的能力。換言之,在作品中融入非遺民間美術,使定格動畫創(chuàng)作的材料愈加豐富,同時,參考美影廠老藝術家的經典作品,有助于青年學子承襲傳統,改變浮躁的學風,在數碼技術的嵌入下,思考傳統藝術在數字技術語境中的新契機與新發(fā)展。
第三,從角色設計制作到賦予角色生命,使之鮮活“運動”。二者之間用GIF動畫貫穿,有利于加強對定格動畫創(chuàng)作原理(逐格做加法)的認知,解決學生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無的放矢的窘境。從獨立完成到2人一組再到至多3人的分組安排,可以使學生充分理解和體會獨立創(chuàng)作與團隊合作之間的區(qū)別,有助于合作意識的養(yǎng)成,助力于學生個體后續(xù)的發(fā)展。以課堂實踐練習為鋪墊,為后續(xù)畢業(yè)設計與創(chuàng)作打基礎,以解決畢業(yè)創(chuàng)作時的無所適從,對學生個體明確專業(yè)方向分流亦有較強的指導性。
四、實施方案、計劃、方法
(一)方案(見表2)
(二)計劃
具體如下:
1. 2019年10月-12月,項目組會議,研討教改。
2. 2020年1月-3月,以學院2017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為指導,對課程教學大綱、實驗大綱、實訓指導書等進行梳理與革新,補充新的知識,擴充更新相關教學內容。
3. 2020年4月-12月,以2016、2017、2018級動畫專業(yè)本科班作為項目實施的試點班,采用“三步走”訓練方法,將非遺民間美術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記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況反饋,形成資料。
4. 2021年1月-5月,總結教學成果,通過課件或階段論文小結的方式梳理,以作品匯報展、動漫賽事等形式進行實踐總結,將本教學模式作為常態(tài)推廣。
5. 2021年6月-12月,項目結題與收尾工作。
(三)方法(見表3)
五、結束語
非遺文化視閾下的民間美術是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如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真正地做到“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如何借助新媒介讓傳統藝術煥發(fā)新的生機始終是身處新時代的從業(yè)者應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教改始終基于此理念,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專業(yè)實踐的創(chuàng)作加強對祖國璀璨文化藝術的認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構建課程創(chuàng)新改革的指導思想與教學宗旨,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優(yōu)秀行業(yè)人才,服務地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德勇.定格動畫聯合作業(yè)教學改革初探[J].高教學刊,2021(6):152-155.
[2]嚴琰.如何破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難題[J].人民論壇,2016(22):134-135.
[3]張艷.景觀設計可視化——用GIF動畫形態(tài)表達設計的教學方法研究[J].高教學刊,2019(9):103-105.
[4]謝征.民間藝術在定格動畫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青年記者,2018(2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