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 慧 張鶴凡
新中國成立初期,鑒于嚴峻的國際形勢,新中國確定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20世紀50年代,為快速建設統(tǒng)一正規(guī)的現代化強大國防軍,實現軍隊建設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根本轉變,人民解放軍確立了向蘇軍學習的指導思想,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學習蘇軍活動。但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不學”“怎樣學”等問題產生了一些爭論,出現了一些偏差和問題。梳理回顧這段歷史,對于新時代人民解放軍如何更好地學習借鑒外軍經驗,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毛澤東就提出了“一邊倒”戰(zhàn)略和向蘇聯(lián)學習的問題。他指出,“蘇聯(lián)共產黨就是我們最好的先生,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要“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①《毛澤東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81 頁。新中國成立后僅兩個多月,毛澤東便前往蘇聯(lián)進行友好訪問,并于1950年2月14日與蘇聯(lián)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結束訪問的臨別演說中,他講到,蘇聯(lián)經濟文化及其他各項重要的建設經驗將成為新中國建設的榜樣。②《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 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年,第266 頁。之后,毛澤東等軍隊領導對人民解放軍學習蘇軍作了一系列指示,推動了學習蘇軍活動的蓬勃開展。
1950年5月,朱德在全軍參謀會議開幕式上指出,“我們的編制要向蘇聯(lián)學習”,“要與蘇聯(lián)的編制接近,學習他們的經驗”,學習他們打仗的經驗,學習他們軍隊建設的經驗。③參見《朱德軍事文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第731、732 頁。會議決定:人民解放軍編制的發(fā)展方向應以向蘇軍看齊為目標。
1951年1月,中央軍委在給軍事學院開學的祝詞中指出:“望全體同志努力學習,總結我軍作戰(zhàn)經驗,發(fā)揚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學習蘇聯(lián)的建軍經驗,掌握正規(guī)化的軍事科學與指揮藝術,根據馬列主義的建軍原則與毛澤東同志的建軍思想,從我軍現有基礎上,為建設更強大的中國人民的國防軍而奮斗!”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4 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301 頁。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彭德懷深刻認識到蘇聯(lián)武器裝備的先進,也逐漸認識到志愿軍戰(zhàn)術理論的相對滯后。1951年8月,彭德懷指出:“我們要學習要研究蘇聯(lián)步兵戰(zhàn)斗條令,野外勤務條令。各兵種操典兵器學,軍事地形和筑城學,這些文獻是蘇軍從戰(zhàn)爭中總結起來的重要經驗(理論),應當學習?!雹佟杜淼聭衍娛挛倪x》,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第429 頁。1952年8月1日,《人民日報》刊載了由時任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撰寫的《向著現代化邁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文中指出:“蘇聯(lián)軍隊的今天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明天……我們應該根據中國的條件,有步驟地向蘇聯(lián)軍隊看齊。”②蕭華:《向著現代化邁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人民日報》1952年8月1日。
1952年,人民解放軍參考蘇軍編制進行了精簡整編,同時裝備了大量蘇式武器。蘇聯(lián)的軍事科學,即蘇軍的戰(zhàn)略、戰(zhàn)役和戰(zhàn)術理論等,成為人民解放軍學習研究的必修課程。大量蘇式武器裝備部隊后,官兵嚴格按照蘇聯(lián)的說明書、操作規(guī)章和有關條令操作使用。在軍事技術上,以蘇軍的標準為標準。如:裝甲兵的編配問題,蘇軍總結蘇德戰(zhàn)場經驗,每2—3 輛坦克編配1 輛履帶式自行火炮,參照此標準,人民解放軍在改裝師的坦克自行火炮團時則編制24 輛T34 型坦克和16 輛76 毫米自行火炮。
人民解放軍還聘請了大量蘇聯(lián)軍事專家和顧問,至1950年8月,在中國服務的蘇聯(lián)軍事顧問就有約1000 人。③齊德學:《20世紀50年代人民解放軍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淺探》,《軍事歷史》2004年第4 期。1952年11月11日,毛澤東在中央軍委關于蘇聯(lián)顧問參加部隊各級黨委會議問題給楊成武并告各大軍區(qū)等的電報稿中,特意加上了這樣一段話:“凡有蘇聯(lián)顧問之單位,務必徹底解決干部中是否全心全意向蘇聯(lián)專家學習的問題,凡不虛心學習者應受到批評?!雹堋督▏詠砻珴蓶|文稿》第3 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年,第607 ~608 頁。
1952年12月召開的全軍參謀長、政治部主任聯(lián)席會議上,聶榮臻在報告中專門講了“向蘇聯(lián)學習”的問題;彭德懷作了題為《學習蘇聯(lián)先進經驗建設現代化的國防軍》的總結講話,闡述學習蘇聯(lián)先進經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批判在學習蘇軍問題上存在的“我們自己經驗已經夠用了”,“蘇聯(lián)的軍事科學不適合中國情況”等思想障礙。⑤王焰:《彭德懷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39 頁。這次會議對學習蘇軍經驗的必要性、學習內容、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等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進一步明確了把向蘇軍學習作為人民解放軍正規(guī)化、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
1953年1月1日,毛澤東就如何處理好與蘇聯(lián)軍事顧問的關系和學習蘇軍經驗問題作出批示,指出:“繼續(xù)團結所有顧問,認真地向他們學習,永遠不要驕傲自滿,一定要將蘇聯(lián)的一切先進經驗都學到手,改變我軍的落后狀態(tài),建設我軍為世界上第二支最優(yōu)良的現代化的軍隊,以利于在將來有把握地戰(zhàn)勝帝國主義軍隊的侵略。”⑥《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106 頁。該指示進一步消除了官兵尤其是許多有作戰(zhàn)經驗的高級干部,對于學習蘇軍存在著的抵觸情緒。隨后,人民解放軍學習蘇軍先進經驗的活動得到進一步展開。
在這一階段,人民解放軍建軍的指導思想是“以蘇為師”,大力倡導向蘇軍學習,“向蘇軍看齊”。應該說,這對于剛剛從革命戰(zhàn)爭狀態(tài)轉入進行正規(guī)化、現代化建設初期的人民解放軍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節(jié)省大量時間、少走許多彎路。通過學習蘇軍,人民解放軍統(tǒng)一了編制,迅速掌握了新的軍事技術,提高了諸兵種協(xié)同作戰(zhàn)能力,較快地推動了人民解放軍的正規(guī)化、現代化建設。
隨著學習蘇軍的深入開展,蘇軍的建軍理念、管理體制、條令條例在中國表現出“水土不服”,各類矛盾逐步凸顯,尤其是“五照”現象,即“照搬、照翻、照印、照發(fā)、照行”,給軍隊建設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是“照著樣子學”還是“本土化”成為矛盾和爭論的焦點。由于認識上的差異,在學習過程中甚至出現了一些不正確乃至過激的做法,特別是中蘇兩軍在戰(zhàn)略思想和戰(zhàn)略方針上的重大分歧,直接影響到戰(zhàn)爭準備和戰(zhàn)略部署問題。例如,當時構筑的一批海岸炮陣地,被彭德懷批評是照搬蘇軍火炮陣地的設計,完全脫離了中國實際的戰(zhàn)術思想。這批海岸炮,是抗美援朝開始后,為加強沿海防務,我國從蘇聯(lián)進口的幾十個連的火炮,并按蘇軍顧問設計構筑了陣地。但其中沒有考慮到人民解放軍沒有制空權,也沒有大、中型口徑火炮的海岸防御火力配備的實際情況。彭德懷認為,到了戰(zhàn)時,在敵人飛機轟炸和艦炮射擊下,這“不待發(fā)揮作用就可能被敵火力摧毀”①《彭德懷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第324 頁。。此外,蘇軍的“一長制”也給官兵思想認識帶來一定沖擊,當時不少軍隊高級干部贊成“一長制”,甚至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在一次和蘇軍總顧問的談話中說“準備十年之后實行‘一長制’”,在部隊中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亂。②《彭德懷傳》,第325 頁。這些問題逐漸引起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關注和擔憂。
毛澤東提出,學習蘇軍經驗是必要的,但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tǒng)也要發(fā)揚。為此,在1953年底1954年初召開的全國軍事系統(tǒng)黨的高級干部會議上,毛澤東同意彭德懷在總結發(fā)言中提出的學習蘇軍要和實際相結合的觀點。③《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 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442 頁。在會議閉幕前,毛澤東在給朱德的電報中提出:“在說黨軍關系及學習蘇聯(lián)的地方增加幾句話”,即羅瑞卿建議的“拒絕學習蘇聯(lián)的態(tài)度是完全錯誤的,必須加以反對。但脫離我軍的實際去高談學習蘇聯(lián),也是一種不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因而就一定會是學不好的”。④《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 冊,第443 ~444 頁。這表明,毛澤東不但要求人民解放軍要向蘇聯(lián)軍隊學習,還強調要和中國國情、軍情相結合。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精神,彭德懷在這次高干會議上提出,要建設世界上第二支最優(yōu)良的現代化的革命軍隊,就要向現代化的蘇聯(lián)軍隊學習,就要學習蘇聯(lián)先進的軍事科學,這是一條捷徑。同時,對于怎樣學習蘇聯(lián)軍隊經驗,彭德懷在會議總結報告中提出四條要求:一是要學,向蘇聯(lián)顧問學習;二是要親自去摸,到實踐中去下一番苦功夫;三是要發(fā)展,把蘇聯(lián)軍事科學與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使其條理化,變成自己的東西,提高干部軍事理論水平;四是要克服驕傲自滿、墨守成規(guī)和防止機械搬運。⑤《彭德懷傳》,第322 ~323 頁。此外,他在會上還強調“我軍必須采取黨委統(tǒng)一(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⑥王焰:《彭德懷年譜》,第564 頁。,并對“一長制”進行了批判。這次會議明確了人民解放軍學習蘇軍的方式方法,規(guī)范了學習蘇軍的具體問題。此后,全軍統(tǒng)一調整了學習蘇軍的思想認識,進一步加強以調整編制、改革軍事制度、改善武器裝備、加強軍事訓練為基本內容的正規(guī)化、現代化建設。
蘇共二十大后,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開始反思蘇共的消極面,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號召在學習蘇聯(lián)經驗上采取分析、鑒別、批判的態(tài)度。1956年2月,在聽取重工業(yè)口各部門匯報時,毛澤東指出:學習蘇聯(lián)不要迷信。對的就學,不對的就不學。蘇聯(lián)內務部不受黨的領導,軍隊和企業(yè)實行一長制,我們就不學。⑦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484 頁。這是毛澤東首次明確提出要“以蘇為鑒”的問題。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強調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學習外國經驗,“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我們的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⑧《毛澤東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1 ~42 頁。1956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全黨要克服實際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克服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外國經驗中的教條主義傾向。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人民解放軍開始在高層領導機關、軍事院校等逐步檢查和糾正學習蘇軍中的某些偏差。1956年3月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首次明確了我國實行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為和平時期進行反侵略戰(zhàn)爭準備和國防與軍隊建設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基本依據,統(tǒng)一了全軍官兵思想,并對消除學習蘇軍過程中產生的消極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彭德懷在報告中指出:“確定軍事上的戰(zhàn)略方針,必須根據軍事服從政治的原則,從政治方面以及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考慮”,“人民解放軍必須進行持久作戰(zhàn)的準備,實施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會議還提出“必須積極地有計劃地逐步開展人民解放軍自己的軍事科學研究工作,著重研究戰(zhàn)略、戰(zhàn)役、戰(zhàn)術、戰(zhàn)史和軍事技術”。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5 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106 ~112 頁。在會議的閉幕式上,彭德懷在總結發(fā)言中特別強調了軍隊領導工作的幾個問題:一是加強黨委統(tǒng)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二是軍隊中的民主問題,這是解放軍的基本特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因為現代化、正規(guī)化而削弱;三是表揚與批評的問題;四是我軍實施新的制度和規(guī)定中,個別地方表現有形式主義,應注意防止。基本精神是抵制蘇軍模式對解放軍的消極影響。②王焰:《彭德懷年譜》,第618 頁。9月彭德懷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關于軍事工作的發(fā)言中也強調,要堅持黨委集體領導和首長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這是我軍長期行之有效的領導制度”;學習蘇軍經驗要“糾正機械搬運、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缺點”,“并把這些經驗與我軍的歷史經驗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逐步形成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現代軍事科學”。③《彭德懷軍事文選》,第560、569 頁。
1956年6月,中央軍委取消了軍校中實行的“六小時一貫制”④“六小時一貫制”,是指軍事院校的學員每天上午上課六小時,下午自習三小時。這是蘇軍顧問介紹的所謂蘇軍的“先進”經驗。,執(zhí)行新的學習日制度。7月24日,《解放軍報》發(fā)表社論,認為“不管我們部隊當前的具體情況如何,機械地搬用外國的經驗,不能把學習外國經驗與我軍實際情況緊密地結合起來,這種學習外國經驗的教條主義態(tài)度,對我軍現代化建設是非常不利的”。鑒于當時軍隊受到蘇聯(lián)專家的干擾較多,總干部部副部長宋任窮向羅榮桓建議,總干部部蘇軍顧問到期后不再續(xù)聘。羅榮桓采納了這個意見,并表示既要向蘇聯(lián)學習,又要保持我們自己的優(yōu)良作風。⑤《宋任窮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第282 頁。5月31日,彭德懷與蘇聯(lián)軍事總顧問商定了軍隊系統(tǒng)的蘇聯(lián)顧問和專家的編制,即從當時的592 名減至422 人。⑥王焰:《彭德懷年譜》,第623 頁。根據蕭向榮工作筆記的記錄,其中軍委各總部的蘇聯(lián)顧問由54 人減為15 人,海軍由145 人減為93 人,空軍由120 人減為78 人,各軍區(qū)由53 人減為19 人。⑦沈志華:《蘇聯(lián)專家在中國(1948~196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第217 頁。
中央軍委還對軍隊總員額、領導指揮體制以及軍兵種編制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改革。1957年,鑒于“八總部”領導體制暴露出的機構龐大、部門重疊、分工過細、政出多門,導致部隊工作忙亂等問題,中央軍委決定恢復原先的三總部領導體制。將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公安軍五個軍種調整為陸、海、空三個軍種,防空軍和空軍合并,撤銷公安軍軍種番號及其領導機構。經過精簡整編,1958年年底全軍總員額減至240 萬,海軍、空軍以及陸軍技術兵種比重增加,在編制體制上初步達到戰(zhàn)略合成要求,各軍兵種比例進一步趨于合理。另外,1958年成立了軍事科學院,其主要任務是“研究出適合我軍在未來戰(zhàn)爭中所需要的戰(zhàn)術、戰(zhàn)役的指導思想及作戰(zhàn)方法”,“編寫出我軍的作戰(zhàn)條令和我軍戰(zhàn)史”。⑧《葉劍英軍事文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第356 頁。
這一階段,學習蘇軍活動逐步從“以蘇為師”轉向“以蘇為鑒”,“有分析有批判地學”,強調要結合自己的國情軍情,發(fā)揚自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合理做法,糾正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偏差,人民解放軍正規(guī)化現代化建設得到快速發(fā)展。
全國開展反右派斗爭后,中共中央認為,經濟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可以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建設,力圖在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中打開一個新局面。1958年3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成都工作會議上講到:“1950年至1957年……軍事工作中搬了一部分教條,但基本原則堅持了,還不能說是教條主義?!雹佟睹珴蓶|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68 頁。毛澤東認為軍隊落后于形勢,落后于地方,建議軍委召開一次整風會。但隨之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卻錯誤地開展了反“教條主義”斗爭,并把學習蘇軍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并已基本糾正的一些偏差和軍隊管理、軍事訓練、院校教育中出現的一些缺點,夸大為嚴重的“教條主義”;把本屬于工作上、思想認識上的分歧,夸大為兩條軍事路線的斗爭。
在這次軍委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指出:“學習蘇聯(lián)的方針是堅定不移的,因為它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一定要有選擇地學”。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5 卷,第171 頁。他強調:“我們打敗過蔣介石、日本帝國主義、美帝國主義,有豐富的經驗,把自己的經驗看得那么不值錢,是不對的。要以我為主,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最重要的是學習蘇聯(lián)經驗一定要和自己的獨創(chuàng)相結合,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雹邸督▏詠砻珴蓶|軍事文稿》中卷,第392 ~393 頁。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精神,這次軍委擴大會議提出“以我為主”的軍隊建設方針。彭德懷在會議總結中指出:“為什么要強調以我軍經驗為主呢?這是因為我軍多年積累起來的豐富的作戰(zhàn)、建軍經驗,更適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碑斎?,“對于我軍自己的經驗,也必須采取分析、批判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5 卷,第174 頁。
在“以我為主”方針指導下,1959年全軍開展學習毛澤東軍事著作活動,初步總結了人民解放軍在幾十年中形成的一系列建軍、作戰(zhàn)原則。1961年,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頒發(fā)了人民解放軍第一批戰(zhàn)斗條令。隨后,各種條令、條例、教范、教程陸續(xù)頒發(fā)執(zhí)行,結束了人民解放軍搬用蘇軍條令條例的歷史。但由于受當時黨內“左”的錯誤和全軍錯誤開展反“教條主義”斗爭影響,人民解放軍在貫徹執(zhí)行“以我為主”方針過程中難免矯枉過正,產生過分強調自己經驗而忽視學習外軍經驗的偏差。至20世紀60年代,隨著中蘇關系惡化和蘇聯(lián)單方面撕毀合同、撤回全部蘇聯(lián)專家,人民解放軍學習蘇軍活動也趨于停止。
20世紀50年代開展的大規(guī)模學習蘇軍活動,從以蘇為師,“蘇聯(lián)軍隊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到以蘇為鑒,“有分析有批判地學”,再到“以我為主,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本質上反映了人民解放軍對正規(guī)化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實踐探索過程,實現了對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建設發(fā)展規(guī)律與學習借鑒別國經驗的認識升華。經歷這一過程,最終走出一條科學合理的路子,其核心要義在于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使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一致。對于如何學習蘇聯(lián)經驗,黃克誠在晚年的自述中反思道:“我們還是有自己的考慮,并不一律照搬。我們不會不考慮自己的國情和歷史,決不輕易丟掉自己的好經驗、好傳統(tǒng)。對蘇聯(lián)的經驗我們從實際出發(fā),或采用、或不用、或修改后再采用。我們的方針是:以我為主、學習先進?!雹荨饵S克誠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1 ~292 頁。對于新時代加強軍隊建設發(fā)展,首要的是立足自身實際,堅持以我為主,善于總結和發(fā)揚人民解放軍建軍治軍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成功經驗,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其煥發(fā)新的時代之光。同時又要放眼世界,兼收并蓄,善于借鑒和吸收一切先進經驗為我所用,對于別國經驗要合理地加以鑒別而不是照搬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