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學本教學”理念下的教育,主要堅持教學以學生的學習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基本主張,教師應把學習與發(fā)展的自由還給學生,以學生自學、互學、展學為主要路徑。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強調:小學科學課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質疑、調查、探究。在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由“指導者”向“引導者”轉變; 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多采用賞識性、鼓勵性教育;要由“權威型”向“非權威型”轉變。在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習(自學)、同桌交流、小組合作(互學)、組織交流、全班交流、質疑(展學)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多種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課堂,要求教師把功夫下在課前和課下,教師要提前設計出主問題,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彩的課來。將課堂變成學生展示、交流的舞臺,讓學生把課上、課下研究的成果充分地展示、交流、質疑,使課堂變得更加精彩,讓課堂真正變成學生自己的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習自主性,動手進行科學實驗。
龔雄飛學本教學理念指出:學本教學主張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因學活教。在學本教學課堂中有四種學習方式,即自學、互學、展學、助學。前面的“三學”主要靠學生,后面的“一學”主要靠教師。這樣就把過去單一的只有教師講授的課堂變成學習方式更為豐富、更為多樣化的課堂。四種學習方式是分層次和有著不同要求的。小組是學生合作互學開展的基本組織和單位,是小組成員心心相印組合而成的一個學習共同體。因此,如何優(yōu)化小組建設是提高學生合作互學實效性的必要前提條件。那么,學本教學理念下小學科學課堂的學生合作小組應該如何有效組建呢?
一、小組規(guī)模,人數3~4人為宜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究竟把多少個學生組成一個合作學習小組,才能讓他們進行最有效的科學探究合作呢?
目前,我國中小學合作學習的小組一般都是6~8人的規(guī)模。但是六至八人的小組人數規(guī)模,是不是開展合作學習最理想的單位呢?通過對學本教學的學習和科學課堂教學的嘗試,我覺得,6~8人規(guī)模并不是小學科學合作學習小組最理想的人數,3~4人更適合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小組規(guī)模小的優(yōu)勢:第一,小組規(guī)模小,學生在小組中努力的可見度就清晰,就難以逃避責任,從而促進學生在小組中做出自己的貢獻,個體合作的責任感會得到增強。第二,小組的人數較少,教學過程中就無須花太多時間來組織小組,小組活動進行更快,每個小組成員就有更多的時間來表達自己的意見。第三,小組規(guī)模較小,就更方便暴露學生一起學習時遇到的困惑。
以我執(zhí)教的觀摩課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6課《果實和種子》一課為例,課前3分鐘,我設計的小組展示內容是:科學詞匯復習。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既復習了科學詞匯知識,又活躍了課前氣氛??茖W課堂,我劃分的小組人數是4人一組。4個人分擔不同的組長任務(學科組長、行政組長、衛(wèi)生組長、文明組長),4個人可以輕松做到實驗環(huán)節(jié)分工合作,邊觀察邊記錄。教學中,小組人數較少,方便我及時對小組和學生個人表現進行表揚、獎勵。
二、確立原則,科學劃分
學本教學理論主張,學生小組的分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既要考慮學生知識差異的互補,也要考慮學生小組成員之間的情感相融。學生分組時教師要考慮三方面的注意事項:一、學生自選同伴意向調查。二、合理分配最受歡迎學生。三、動員接納不受歡迎學生。
我在科學教學實踐中發(fā)現:4人學生合作小組通過一段時間的組建,大家共同學習、交流、互助,小組成員之間慢慢地具有了和諧的人際關系、積極的心理互賴。小組成員能夠互相欣賞、互相認同、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是一個學習、活動的共同體。
三、小組分工,組織合理
學本教學主張:小組成員分工多數情況下是基于合作任務進行的,需要由教師進行分工設計,然后再由小組長具體安排到每個成員,具有臨時性和任務性特點。其中只有兩個角色是相對固定的:一是行政小組長,一般由小組內部協調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二是學科小組長,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學科小組長可以由不同的學生承擔。管理上由行政小組長負責,學習上由學科小組長組織,從而實現小組管理的優(yōu)化。
在我的科學課堂及班級管理中,學生合作小組既是學習的共同體,也是管理的共同體。小組長負責,組員們一起做到態(tài)度認真、動作一致、團結努力。這樣不但利于科學課堂和班級管理,更有利于學校管理。
四、座位改變,科學考慮
構建學本教學,勢必要求教師對學生座位進行一定的調整。教師是否需調整學生座位,應重點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是否有利于教師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二是是否有利于學生自由展學。
科學課以動手實驗為基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要進行實驗探究及展學活動。有些活動實驗器材較多,不管是組內自學、互學,還是上臺展學,更需要科學考慮座位安排,方便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實驗探究的進行。我在教學中采用的是“圍桌式布局”,這種座位布局的特點是將3~4張桌子進行拼合,學生不再一律面朝黑板就座,而是圍坐在拼合之后的桌旁形成團狀。這樣做既有利于開展組內互學、實驗探究,更有利于增強小組成員之間的凝聚力,有利于培養(yǎng)小組合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