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劉強《論語新識》詮釋特色管窺

2021-11-29 22:09:33惠江南喬芳
關鍵詞:劉強論語

惠江南 喬芳

摘要:《論語新識》是同濟大學劉強教授在借鑒歷代著述得失,融會既往學術成果的基礎上,運用新方法、輔以新思想詮解《論語》的當代詮釋本,呈現出全新的結構體例、詮釋特點與詮釋思想。《論語新識》主要包括“名人論孔子”“讀《論語》法”“例言”“序言”“新注”“新譯”“新識”“今按”八個部分,結構完備,體例周全?!墩撜Z新識》的詮釋特點撮其要有三:充分利用文史典籍與經傳注疏;集文字訓詁與義理闡釋于一體;注重剖析《論語》篇章編排次第與內在肌理?!墩撜Z新識》的詮釋思想概而言之主要為真切的現實憂慮、深厚的人文關懷和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這樣一部當代《論語》詮釋本,對《論語》后學研修進學極富參考價值和引領作用。

關鍵詞:《論語》;劉強;《論語新識》;詮釋特點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1)10-0068-05

《論語新識》(以下簡稱《新識》)是同濟大學劉強教授“有竹居古典今讀”系列中的一部。劉強以朱熹《論語集注》為底本,佐以皇侃《論語集解義疏》、邢咼《論語注疏》、劉寶楠《論語正義》、楊伯峻《論語譯注》諸書,采用新方法,秉持新視角,融文字訓詁與義理闡釋于一體,對《論語》一書做出了全新的注釋、今譯和解析,使《論語》的經典義理呈現出全新面貌。此書貫通古今、窮理盡性、風骨剛健、自成一格,“既可疏通章句文義,使初學者易入,又能辨明義理微言,使深造者自得”,在詮釋體例、詮釋特點和詮釋思想等諸方面獨具特色。本文從以上三方面切入管窺其詮釋成就,就教于學界先進前輩。

一、《論語新識》的結構體例

《新識》主要包括“名人論孔子”“讀《論語》法”“例言”“序言”“新注”“新譯”“新識”“今按”八個部分,結構完備,自成體系。就全書而言,作者先引司馬遷、利瑪竇、伏爾泰、梁啟超等古今中外“名人論孔子”,以使讀者對孔子的地位有所認識;次引班固、程頤、錢穆等人的“讀《論語》法”,以使后學者有門徑可循。《新識》緊接著安排了“例言”,《自序》和“《論語》次第”,“例言”是對《新識》所做的幾點交代;《自序》敘述《新識》的寫作緣由;“《論語》次第”勾勒《論語》全書二十篇之編排次第?!缎伦R》正文的每一篇章均包括“新注”“新譯”“新識”“今按”四個部分,二十篇詮解結束后,又呼應《自序》安排了《跋尾》,繼續(xù)交代此書的寫作緣由以及對有助于本書之出版者的謝意?!靶伦ⅰ薄靶伦g”“新識”“今按”乃《新識》一書篇章的主要架構,故本文詳論以闡明其結構體例。

《新識》之“新注”是對《論語》篇章中部分字詞所做出的注釋,即擇古今注解之精微而錄之,簡潔扼要又不失偏頗。如“其為人也孝弟”(《論語·學而》)中對“為仁之本”的注釋:“行仁道的根本。一說,‘為仁作‘為人,亦可通”,此類注釋僅簡明通俗地注解字詞之意,不做過多的辨析與分析。同一章句之不同注解,“新注”則擇善而從,再于“新識”中詳細辨析。如“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之“習”字,劉強舍棄了通常所謂之“溫習”“復習”意,將其注為“習,實習;踐行”,又在后面的“新識”部分詳細論述,這便糾正了始自中學課本之“溫習”意帶給學生的淺陋理解。

《新識》之“新譯”是在參考諸家注解的基礎上對《論語》二十篇各章所做出的翻譯,既博采眾長,精益求精,又通俗易懂,有所發(fā)明。如“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論語·先進》),對“不及門”一詞,劉強翻譯為“未拜入師門”,這是在梳理了歷代注本的三種解釋并逐一辨析后出以己意的結果:對鄭玄《論語集解》、劉寶楠《論語正義》及孟子所持的“不及仕進之門”之解,劉強認為與夫子晚年心境不符,“蓋夫子晚年,……已不做從政之想?!M有利祿之心,致生弟子未能仕進之憾?”凹對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錢穆《論語新解》所持的“不在門”之解,劉強通過還原歷史現場進行質疑。對楊義《論語還原》所持的“未拜入師門”之解,劉強則持肯定的觀點,并認為其于“皆”字似有未安,“故此一‘皆字,蓋部分而非全稱判斷,有可能特指當年周游列國時追隨夫子師徒,走南闖北,甚至困于陳蔡的那些來自列國的‘孔門粉絲,他們可能星散于孔子返魯之后,故終生未及孔子在魯之家門,即‘丘之門?!?/p>

《新識》之“新識”是從各個方面對《論語》二十篇各章節(jié)做出的細致詮釋,“舉凡《論語》之編撰細節(jié)、篇章結構、義理脈絡、人物關系、歷史現場及生命情境諸方面,皆予以不同程度的開掘、尋繹、還原、勾連、透析與闡釋。”例言“其為人也孝弟”章,“新識”首先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和《孟子·滕文公上》還原歷史現場,揭示出有若被諸弟子尊為師乃是因為相貌氣質與夫子相似,后又被哄下師座則是因為不能如孔子那般回答眾人的疑問。其次從編撰細節(jié)的角度闡明有若的言論何以被置于孔子之后、曾子之前,即有若的弟子或許參與了《論語》一書的編撰,為發(fā)揚師門才讓有若言論僅次于孔子之后。再次從儒家修、齊、治、平之術開掘此章的孝悌之道:

“為人孝弟”,是講“修身”;“不好犯上”,是講“齊家”;不犯上則不作亂,是講“治國”;君子務本,孝悌仁本,則是講“平天下”。這是一由近及遠、由內而外、由一己之小以至天下之大的動態(tài)推理過程。故末一句“為仁”二字當作“行仁”解,即推行仁道于天下也。

并進一步深掘有若此說義理之流弊,“‘以孝治天下未必真能‘以孝平天下,……有若畢竟未臻圣域,其發(fā)言遣論,難免千慮一失?!弊詈?,“新識”通過論述孔子“道尊于勢”“君子從道不從君”的君臣觀,以及孟子“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不聽,則易位”的君臣觀糾正有若君臣關系之流弊。

《新識》之“今按”是對“新識”的補充強調與發(fā)揮延伸,或是在“新識”的基礎上聯系實際針砭時弊,糾正偏見撥亂反正。如“公叔文子之臣大夫饌”章,“新識”部分引《四書章句集注》中朱熹與洪氏之語論述公叔文子之賢,其中涉及《周書·謚法》,“今按”則引《周書·謚法》原文補充說明孔子取“錫民爵位”之意故謂公叔文子為“文”,并由此推斷孔門的尚文之風,此乃“今按”對“新識”的補充強調。又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新識”部分闡明了“忠恕”之內涵外延,“今按”則沿波討源,將其延伸至為己之學與心性之學:“盡己之心以待人,是為忠;推己之心以及人,是為恕。忠恕皆關乎心,故孔子之學,既是為己之學,亦心性之學也。”此乃“今按”對“新識”的發(fā)揮延伸。再如“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章,“新識”部分闡明夫子的“再,斯可矣”乃因材施教,亦頗具普遍性,夫子的“思”乃世故之思,利害之思,因為通常情況下“三思則算計利害,裹足不行,此時已淪為小人矣”,“今按”則聯系廣東小悅悅事件,一針見血地指出十七人對小悅悅的冷漠正是“三思而后不行之過也”。還如“吾未見剛者”章,“新識”部分闡明孔子此說是導人戒貪戒欲,“今按”部分則重新解讀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認為:“朱子不過要‘存天理之公,去人欲之私,其言至簡,其理至明”,可謂引人深思,此乃“今按”中糾正偏見撥亂反正的部分。此外,部分篇章中,“今按”之外還有“又按”,“又按”與“今按”順承相接,是對“今按”的補充說明。

《新識》之“新注”“新譯”“新識”“今按”既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相互發(fā)明,共同構成邏輯嚴密、論證充分、義理俱然、自成一格之經典詮釋文本?!靶伦ⅰ薄靶伦g”力求對《論語》的每一篇章做出簡明準確又通俗易懂的注釋和翻譯,是“新識”部分闡發(fā)明辨的基礎:“新識”一則引經據典,深入論證,闡明義理;一則抉幽發(fā)微,有所發(fā)明,并多聯系實際,知行合一,是此書最有價值的部分:“今按”和“又按”則承續(xù)“新識”,畫龍點睛,收結全文。

二、《論語新識》的詮釋特點

《新識》既融匯既往學術成果,又出以己意,匠心獨具,即“在融會古今眾多《論語》注疏、詮解及研究之基礎上,瞻前顧后,遠紹旁搜,疏通窒礙,溯源引流,并試圖有所發(fā)明,翻出新意”例言,在以下三方面特色鮮明:充分參引文史典籍與經傳注疏;集文字訓詁與義理闡釋于一體;注重剖析《論語》篇章編排次第與內在肌理。此外,還原《論語》時代的歷史現場和孔門師徒論道問學的真實語境、通過中正的心性激發(fā)《論語》文本的生命活力等亦為《新識》的詮釋特點,下面僅就其主要詮解特點詳論之。

首先,《新識》詮解《論語》時充分參引古往今來的文史典籍與經傳注疏,既可見劉強為學功夫之深與誠,又讓讀者讀來自覺客觀精微,包蘊廣大?!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劉強引“建安七子”之劉楨《贈從弟》詩、李白《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詩、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挖掘孔子此言的詩意與對后世托物言志詩歌的影響,此屬引“文”范疇。《新識》反復引用司馬遷的《史記》,或為還原夫子與門弟子講學論道的歷史場景,或為論證其義理闡釋,或為補充說明夫子之道。據筆者統(tǒng)計,《新識》前五篇中共有九處引用《史記》,此屬引“史”范疇。此外,劉強幾乎引用了全部儒家經典來論證說理,《詩經》《尚書》《禮記》《孝經》《孟子》《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等經典皆任其發(fā)揮,其中又以引用《禮記》和《孟子》為最多。據筆者統(tǒng)計,僅“學而”篇便引用《禮記》十九次,《孟子》十一次,此屬引“經”范疇。至于會通古今注疏,則可由此書的參考書目窺其一二,筆者略錄如下:何晏《論語集解》、邢咼《論語注疏》、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劉寶楠《論語正義》、程樹德《論語集釋》、楊伯峻《論語譯注》、錢穆《論語新解》。如“為政以德”章劉強先參考諸家注解闡述學界對“為政以德”的兩派意見:以何晏《論語集解》、朱熹《論語集注》為代表的“無為而治”說,與以毛奇齡《論語稽求篇》和程樹德《論語集釋》為代表的“有為而治”說,然后在此基礎上指出應聯合兩派意見并重新考察儒道思想之淵源。要而言之,《新識》的每一篇章,無論是對經文語義的注疏,還是對經文義理的闡釋,皆能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古往今來之文史典籍,經傳注疏,亦皆為其所用聽其調遣。

其次,《新識》詮解《論語》時融文字訓詁與義理闡釋于一體。經學研究漢學與宋學之分野顯豁,“漢學重訓詁,宋學重義理,這是漢學、宋學經典詮釋方法上的主要不同?!眲娫忈尅墩撜Z》各篇章時集漢學與宋學之長,既注重探究字義,又深入挖掘義理?!暗啦恍?,乘桴浮于?!闭拢靶伦R”首先從訓詁的角度探究歷來歧解紛出之“材”字,并分別論其可否:

其一,謂無所取桴材。此解鄭玄、錢穆主之,然夫子本為假設之語,若以為真要尋找造桴之木材,則失之迂執(zhí),韻味盡失。

其二,材可通“裁”,即裁度義。謂夫子譏子路唯知好勇,而不懂裁度己身,言行合義。此雖有理,然材之通“裁”,未見其他用例,亦似未安。

其三,謂感嘆子路有勇,只是沒機會來發(fā)揮。此解過于隨意,今亦不取。

“今按”中又言:

李炳南以為:“孔子乃曰,由也勇過于我,不合中道,然而,再取如子路此種人材亦無矣?!贝私膺^于迂曲,亦不可從。于省吾先生以為,此處“材”通“哉”,《尚書》、金文皆有用例。無所取材,即不足取哉。此說于文義損失最小。故可信從。

劉強認同“材”通“哉”,基于此,又充分深掘此章義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乃孔子行道不達,嗟傷感嘆之語,與‘朝聞道,夕死可矣“子欲居九夷“鳳鳥不至,河不出圖諸章,同其感慨,固非真欲有所行動耳”,并引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程子所言:“浮海之嘆,傷天下之無賢君也。子路勇于義,故謂其能從己,皆假設之言耳”證明之。此章恰到好處的彰顯了作者詮解《論語》時融文字訓詁與義理闡釋于一體的特點,其余諸章亦如是,此處不再贅述。

最后,《新識》詮解《論語》時注重剖析《論語》篇章的編排次第與內在肌理,既逐章解讀,又通體分析,前后兼顧一體貫通,以期從整體上闡明《論語》篇章之系統(tǒng)性,正如作者曾言:“《論語》絕非雜亂無章之大雜燴,而實為一綱舉目張、首尾一貫、次第清晰、張弛有度的精心結撰之書,甚至是一‘牽一發(fā)動全身的‘學術生命體?!弊孕蛑?,《新識》引錄了“《論語》次第”,從整體上介紹《論語》二十篇之編排次第:學也者,所以學為圣人也,故《學而》居首。學優(yōu)則仕,故《為政》次之。政之衰僭,樂者為之也,故《八佾》次之?!t人雖隱,仍講學以延道脈,故《子張》次之。由堯舜至孔子,皆一脈相承,故以《堯曰》終焉。

具體到每一篇之內部,《新識》亦皆有次第的揭示:“學而”篇開篇第一章便點明“學而時習之”章是《論語》全書的總綱;“慎終追遠”章總體論述“學而”篇之篇章結構,即“第一章談為學修身,第二章談孝悌乃為仁之本,第三、四、五、六章談忠信仁愛;自本章開始則談禮”:“君子食無求飽”章又點明本章乃呼應“弟子”章、“賢賢易色”章,如此一來,“學而”全篇之內在肌理便通透明晰,一目了然。此外,作者也注重剖析具體章節(jié)之內在肌理,對于“其為人也孝弟”章,有子之言論為何被置于孔子之后這一問題,劉強解釋道:“或以為有若之弟子一定參與了《論語》的編訂,為張大其師門計,乃將有子言論置于孔子之后。其說可從”?;诖耍x者不僅可從整體上把握《論語》一書的篇章結構與內在肌理,亦可逐篇逐章理解《論語》之編纂義理。

三、《論語新識》的詮釋思想

《新識》在闡釋經文義理時始終秉持熟讀深思矻矻孳孳、抉幽發(fā)微因勢利導的理念,時時體貼入微,處處覃思深念。具體來說,每一篇章的“新識”和“今按”部分都展現出真切的現實憂慮、深厚的人文關懷和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使其對《論語》的詮解獨具特色。概而論之,此書的詮釋思想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新識》闡述儒家思想時非常注重聯系實際生活,憂時憂世,或針砭時弊,或反躬自身,或提出治世良方,體現作者“知行合一”的為學追求。如“學而時習之”章,劉強一針見血地指出今之學童之所以“苦學”甚至“厭學”“廢學”,乃是因為當今社會的應試教育忽略了學習本身的實踐意義,抽離了學問本身的學在己身、道在行中的含義,使學習過程偏重于枯燥的記問與作業(yè),此即“知行脫節(jié),不能行其所知、習其所學,則不僅無法享受學之喜悅,甚至會讓人心思散漫,馳騖外求,投機取巧,走向諂妄邪曲一途”。又如“子禽問于子貢”章,劉強對今之“新青年”不懂禮、不行禮甚至將“禮”作為人的對立面進行言辭懇切的批判:

近世以來,西學東漸,禮樂盡失,“新青年”們動輒以“等級制度”“奴性人格”“禮教吃人”等厚誣之辭曲解禮,無異于郢書燕說,倒果為因,正是禮崩樂壞、顢頇無禮的表現。今人追求個性,?!白宰鸲叭恕?,“自是而非人”,不懂禮讓,言行粗鄙,任性乖張,不積口德,深察細思,不過是披著“現代”外衣的“野蠻人”罷了。

關于這一點,劉強在“四書通講”中有更深入的思考:“我們不能因為傳統(tǒng)禮制后來出現不少流弊,便釜底抽薪地認為,人類早期的禮制設定本來就是腐朽、荒謬甚至是‘吃人的!基于這種孟浪荒唐的想法看問題,則整個人類文明恐怕都要被徹底顛覆”。凡此種種,皆為作者立足現實的發(fā)人深省的思考。任何學問,只有融入百姓的實際生活之中,服務于廣大群眾,服務于現實社會,才能成為源頭活水,才能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成為中華民族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劉強此書無疑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其次,《新識》詮解《論語》始終飽含人文關懷,以同情和善意的眼光去透視和解說夫子立言、立道、立德的苦心孤詣。楊海文曾說:“今天,現代化的產業(yè)和觀念越來越消解并顛覆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生態(tài)和心態(tài),越是如此,同情地理解中國古典和中華元典的人文姿態(tài)也就顯得越重要?!薄缎伦R》所體現出的人文關懷正與楊海文的持論不謀而合?!爸腥艘陨稀闭屡c“民可使由之”章,劉強既不回避夫子所謂人有“高下”之別,也不為夫子曲意回護強為解說,而是正面直言善意直論。在劉強看來,孔子此言正大光明,顛撲不破,蓋所謂“人之根性有差別,智力有高低,故不可躐等而教,越位而語”者也,此乃因材施教,為學次第,更是立足于人之本性的事實判斷,絕非價值判斷,與別有用心者所謂的愚民政策了不相關,與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更不相同。此外,作者指出《論語》中夫子之所以一方面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鞭策著志士仁人:另一方面又贊同諸弟子“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等用行舍藏、明哲保身的做法并非圓滑世故長袖善舞,乃是:

為亂世之中人的基本生命尊嚴和價值,保留了一道“生門”。亂世無道?!皹尨虺鲱^鳥”,適當的明哲保身,不僅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權利!那種動輒振臂一揮,用正義、道德、自由甚至革命之名,綁架大多數人放棄生命的人,常常是最為可疑的野心家、陰謀家。故孔子力行中道,不偏不倚,無道而佯愚,乃權宜之計,合乎道義,無可厚非。凡此種種,劉強皆為《論語》做出了合乎中道又善意真誠的詮釋,足以彰顯作者是一位深具人文關懷的學者。

最后,《新識》詮解《論語》時始終秉持嚴謹科學的學術態(tài)度,不說一字空言,不發(fā)一句閑調。在《自序》中,劉強自云其沉潛十年,“讀之,學之,講之,注之,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曲徑通幽,樂此不疲。”自序因“《論語》非一般文學經典,稍有‘玩賞甚至‘賞析之心,便有可能亂其肌理、泄其元陽、散其真氣!”自序故劉強十年沉潛,出入文史經傳,會通古今注疏,終成無一句空話,無絲毫賞析之《新識》。本文僅以“學而時習之”一章的寫作思路論述之?!皩W而時習之”章中,劉強采用總分總的論述模式,“新識”首先總括孔子之學既是悅樂之學,又是君子之學;其次引《禮記》《孟子》《說文解字》《四書章句集注》和左思《詠史》詩來解釋關鍵字“學”和“習”,以正訛誤:然后聯系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解釋“學”與“習”,強調“知行合一”才能成大學問;接著引用錢穆的話語來論證“學習”的“樂”,并指出當下學界存在的功利心過重及“苦學”“厭學”“廢學”等弊病,再次點明“樂”的重要性,這亦是一種“行”:最后則著重解釋“樂”,并歸納為“三樂”,與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的“三說”異曲同工?!敖癜础敝惺紫日J為此章所言應放在開學典禮上,此亦踐行劉強自己所強調的“行”:然后談君子成德之道是為“不慍”:最后用《周易·象傳》中的“君子以朋友講習”一句將孔子的三句話貫穿起來進行總結。整篇闡釋集文獻佐證、科學驗證、邏輯辯證、心性體證于一體,不亂肌理、不散真氣,儼然如一篇科學嚴謹的學術論文,無一句空言,又多神來之筆,意外之思?!缎伦R》其余諸篇,亦復如是。

自古至今,詮解《論語》者代不乏人,相關著述浩如煙海。《論語》詮釋萌芽于孟子,兩漢時期訓詁為主,蔚為大觀;魏晉之際援道入儒,產生新變;隋唐兩代注本平平,漸趨冷落;兩宋之時尊崇義理,登峰造極;降及清代,諸派激蕩,異彩紛呈。每一時代的《論語》詮釋者皆立足文獻資料,既探究原始儒學真義,更與時俱進,對《論語》文本做出契合時代需要的闡釋,發(fā)揮儒學“修齊治平”之功能,從而使儒學的思想內涵永葆生命力。在提倡“回歸經典”、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新時代,《新識》作為當代《論語》詮釋本,既與歷代《論語》詮釋之內在思路一脈相承,又展現出全新風貌,其與時俱進、深究義理、怨刺時弊之“新識”,乃儒家優(yōu)秀思想文化在當代的生動闡釋。這樣一部當代《論語》詮釋本,對《論語》后學研修進學極富參考價值和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 徐陽)

猜你喜歡
劉強論語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劉強畫廊
如何讀懂《論語》?
劉強作品
劉強作品
劉強作品
劉強作品
劉強作品
論語
《論語·學而第一》
石林| 灵宝市| 灵武市| 游戏| 绥德县| 宜丰县| 雷山县| 嘉荫县| 保山市| 漯河市| 勐海县| 二手房| 晋州市| 辛集市| 山阴县| 讷河市| 永康市| 会同县| 翁源县| 瑞昌市| 安丘市| 玉环县| 安溪县| 本溪| 岑溪市| 定南县| 庆阳市| 花垣县| 阳原县| 垦利县| 通道| 延津县| 屯门区| 阜宁县| 叙永县| 五家渠市| 安岳县| 渝中区| 永福县| 保山市|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