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文選·七哀詩》看魏晉士人的亂世情懷與家國理想

2021-12-01 07:56:33
中州大學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曹植

楊 波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文學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

蕭統(tǒng)《文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影響非常深遠。此書遵循著“凡次文之體,各以匯聚。詩賦體既不一,又以類分;類分之中,各以時代相次”[1]的編纂原則,共分37類文體,對后世文學作品的分類編纂和分體研究起到“導夫先路”的作用。在《文選》所收的各類文體中,“哀傷”類詩歌共收錄了9位作家的13篇作品,其中以《七哀詩》為題的作品有5首,即曹植《七哀詩》1首、王粲《七哀詩》2首、張載《七哀詩》2首。這幾首五言古詩集中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表現(xiàn)出魏晉士人胸中郁積的亂世情懷和家國理想,從一個側(cè)面映射出魏晉時期文學的自覺與繁榮狀況。

一、情兼雅怨:貴族公子的個人感傷

文學作品是時代的一面鏡子。曹丕《典論·自敘》中有段話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的亂世場景:“初平之元,董卓殺主鴆后,蕩覆王室。是時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惡卓之兇逆,家家思亂,人人自?!?,“會黃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勝轉(zhuǎn)攻,席卷而南,鄉(xiāng)邑望煙而奔,城郭睹塵而潰,百姓死亡,暴骨如莽?!碑敃r,整個社會基本處于無序和失范狀態(tài),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都涂上了一抹濃濃的亂世色彩,“傳統(tǒng)文化在建安時期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裂變,呈現(xiàn)出多種文化競相爭奇斗艷、并行不悖的狀態(tài)”[2]38,必然會在文學作品中留下鮮明的時代印記。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是建安文人集團的核心人物,也是建安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中開風氣的人物。陳壽《三國志》中記載有不少關于“三曹”推崇建樹功業(yè)和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史料。據(jù)《魏書》記載,曹操“創(chuàng)造大業(yè),文武并施,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jīng)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3]54。他善于借樂府舊題寫時事,其《短歌行》《蒿里行》《薤露行》等詩作,用洗練的語言表現(xiàn)出雄渾闊大的氣勢和無比深沉的悲憤。清人方東樹《昭昧詹言》稱:“此用樂府題,敘漢末時事。所以然者,以所詠喪亡之哀,足當哀歌也?!掇丁钒Ь?,《蒿里》哀臣,亦有次第。”對曹操詩歌的“詩史”貢獻品評得頗為精到。作為曹操的繼承人,魏文帝曹丕也稱得上“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3]89,并在文學作品中表現(xiàn)出更為深沉的戰(zhàn)爭之思和治國理想。《藝文類聚》卷五九收錄有曹丕作于建安八年的軍旅組詩《黎陽作》,用白描的手法敘述他隨父從征袁譚時由鄴城至黎陽途中的經(jīng)歷與感受,其中詩句“在昔周武,爰暨公旦,載主而征,救民涂炭”(其一),“追思太王徳,胥宇識足臧”(其三),“霜露慘凄宵零,彼桑梓兮傷情”(其四),反映出老百姓久亂思治的樸素愿望,以及作者希望盡快結(jié)束國家動亂分裂的政治局面,以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陳思王曹植少年早慧,“年十歲余,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善屬文”[3]557。這既與曹操的精心培養(yǎng)息息相關,也與當時的審美好尚密不可分。

受時代風氣的熏染,曹植早期同樣渴望建功立業(yè),向往“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軍旅生活,認為“吾雖薄德,位為蕃侯,猶庶幾勠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yè),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勛績、辭賦為君子哉!”(曹植《與楊德祖書》)他善于將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浸潤于文學作品之中,其詩作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后來,由于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jié)”[3]557,加之私自違反禁令,“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3]558,惹得曹操大怒,失去了競爭繼承人的機會,又受到兄長曹丕的嚴加防范,“徙封雍丘王”[3]562。他因遠離政治文化中心而“常自憤怨”,認為自己,只能寄情于文學創(chuàng)作,時常流露出“抱利器而無所施”[3]565的苦悶和悲憤?!段倪x》卷二三收錄的《七哀詩》,就是曹植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錄之如下: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客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歷代關于“七哀”的解釋很多,其中以《文選》六臣注、呂向注和元人李冶《敬齋古今黈》傳播較廣。呂向注文曰:“七哀,謂痛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聞見而哀,口嘆而哀,鼻酸而哀?!痹死钜薄毒待S古今黈》亦有解釋:“人之七情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之殊,今而哀戚太甚,喜、怒、樂、愛、惡、欲皆無有,情之所系惟有一哀而已,故謂之七哀也?!边@兩種解釋都有望文生義之嫌。據(jù)今人余冠英《三曹詩選》闡釋,《七哀》屬于樂府歌辭,“所以名為‘七’哀,也許有音樂上的關系,晉樂于《怨詩行》用這篇詩(指曹植《七哀》)為歌辭,就分為七解”。這種說法比其他解釋更有道理,所以也更能為學界所接受。

曹植《七哀詩》以自問自答的表現(xiàn)形式和獨守空閨的怨婦口吻,生動地表現(xiàn)出曹植在政治上建功無路、生活中苦悶無邊的凄苦心境?!懊髟抡崭邩?,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别嵙鬓D(zhuǎn)的月光,清輝映照的高樓,獨自憑欄的怨婦,愁腸百結(jié)的詩人,身份地位雖然懸殊,人生境遇何其相似。面對此情此景,文才富艷的詩人滿腹哀怨,他將當?shù)勒吆妥约悍謩e比作“清路塵”和“濁水泥”,發(fā)出了“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的深深嘆息。即便如此,詩人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追求,一腔忠君報國之心始終縈繞于心頭,還多次上書兄長文帝曹丕和姪兒明帝曹睿,幻想著“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一展平生抱負。據(jù)《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記載,太和初年,曹植在其封地雍丘時,“常自憤怨,抱利器而無所施,上疏求自試”,稱“臣聞士之生世,入則事父,出則事君;事父尚于榮親,事君貴于興國。故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3]565,認為“夫君之寵臣,欲以除患興利;臣之事君,必以殺身靖亂,以功報主也”,“夫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3]566,其最終目的在于“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獻其忠”[3]568,殷殷報國之情溢于言表。但是,曹植言辭懇切的上疏并未得到皇帝的認可,萬般無奈,只能含蓄委婉地感慨一句“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魏晉以降,世人對曹丕、曹植兄弟的文學創(chuàng)作評價有別。如劉勰認為,曹植“思捷而才雋,詩麗而表逸”,曹丕則“慮詳而力緩,故不競于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迭用短長,亦無懵焉”,并指出世人對曹氏兄弟評價有所傾向的深層原因,正在于“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4]428。鐘嶸《詩品》盛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元末明初文士劉履則認為,“子建與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異勢,不相親與,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慮也”,從不同側(cè)面表現(xiàn)出曹植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和慷慨悲涼的風格。如果曹植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文人雅士,也許他就不會這樣痛苦。但是,歷史無法假設。曹植既是“天才流麗”“譽貫古今”(王世貞評語)的貴族公子,又是上疏求自試,卻不為當政者所用的政治上的失意者,二者極大的反差映射在詩人身上,于是只剩下“情兼雅怨”的個人感傷了。

二、蒼涼悲慨:文學侍臣的痛苦言說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建安七子”之一。他出身于名門望族,早年隨父西遷居長安,為著名學者蔡邕所賞識;初平年間遇關中騷亂,不得已前往荊州依附劉表,過了十多年郁郁寡歡的客居生活;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軍南下,劉表病卒,劉琮投降,王粲歸曹,賜爵關內(nèi)侯,才華始逐漸綻放。王粲善屬文,《登樓賦》《為劉荊州諫議袁譚書》《為劉荊州與袁尚書》等傳誦千古。沈約將其與司馬相如、班固等人相提并論,稱“相如巧為形似之言,班固長于情理之說,子建、仲宣以氣質(zhì)為體,并標能擅美,獨映當時”,可見其文才之高??上觳患倌?,建安二十二年春天,王粲在跟隨曹操南征孫權(quán)的途中病卒,終年41歲。

以詩言志是王粲詩歌作品的顯著特色之一。王粲《七哀詩》共有3首,《文選》卷二三收錄2首,其一“西京亂無象”,其二“荊蠻非我鄉(xiāng)”,主要描寫客居荊州的見聞和壯志難酬的感慨,生動地再現(xiàn)了漢末因戰(zhàn)亂造成的田園荒蕪、滿目瘡痍、民生凋敝的景象,表達了憂國憂民的亂世情懷和亂世思治的儒家理想。

第一首詩開篇交代了詩人背井離鄉(xiāng)、遠赴荊蠻的社會背景:“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背跗皆?190),董卓脅迫漢獻帝西遷長安,王粲曾隨父親徙居長安,是第一次遠離故土。后來,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等人在長安大肆劫掠百姓,王粲為了避難第二次遷徙他鄉(xiāng),離開中原地區(qū)去投奔與祖父王暢有師生之誼的荊州刺史劉表。類似的場景再次出現(xiàn),塵封的往事涌上心頭,敏感細膩的詩人心中充滿了難以言說的凄楚與哀傷。“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得知詩人要遠赴荊蠻地區(qū),親朋好友紛紛相送,依依惜別,詩人心頭平添了幾分生離死別之感。接著,詩人連用四句話來描述自己離開長安之后,一路之上見到的令人觸目驚心的場景,“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那些“豺狼虎豹”留下的累累白骨,那個將親生子女拋棄在荒草之中的饑餓婦人,那個被遺棄的嗷嗷待哺的可憐孩子,那句看似決絕實則無奈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無不讓詩人肝腸寸斷,不忍卒聽,急忙催馬飛奔而去。清人吳淇《六朝選詩定論》卷六對這幾句詩的評論非常精辟:“‘出門’以下,正云‘亂無象’。兵亂之后,其可哀之事,寫不勝寫,但用‘無所見’三字括之,則城郭人民之蕭條,卻已寫盡。復于中單舉婦人棄子而言之者,蓋人當亂離之際,一切皆輕,最難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寫其重者,他可知矣。”[5]最后,當詩人距離西京越來越遠,“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時,禁不住想起長眠霸陵岸邊的漢文帝劉恒,想起劉恒父子輕徭薄賦、與民生息而開創(chuàng)的“文景之治”,又由此聯(lián)想到“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這才突然明白下泉人喟嘆的真正意義。“下泉”一詞,出自《詩經(jīng)·曹風·下泉》:“洌彼下泉,浸彼苞稂。”本是曹人贊美郇伯能勤勞王事之詩?!段倪x》李善注此條云:“《毛詩序》曰: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賢伯也?!狈綎|樹《昭昧詹言》卷二云:“‘南登霸陵岸’二句,思治,以下轉(zhuǎn)換振起,沉痛悲涼,寄哀終古?!眱扇藢Υ嗽娭髦嫉年U釋言簡意賅,含蓄雋永。

第二首詩主要寫詩人雖然長期客居荊蠻,但是常常思念故土的復雜心情?!扒G蠻非我鄉(xiāng),何為久滯淫”,詩人開宗明義,直接將問題拋出。接著,詩人講述自己因為心懷惆悵,所以眼前的一景一物都抹上了一層憂愁之色。乘坐方舟溯流而上,日暮時分更添幾分愁腸,甚至連自然界的動物、植物等都變得愈發(fā)凝重,斜暉、江水、倒影、山巖,無不如此。接著,作者用一排對偶句描摹自己急于回到故土的心情,“狐貍馳赴穴,飛鳥翔故林。流波激清響,猴猿臨岸吟”,作者不顧“迅風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獨自一人夜不能寐,于是披著衣服起來撫琴,可是樂器演奏的曲子也因為演奏者的心情抑郁而發(fā)出悲苦的聲音。最后,作者用“羈旅無終極,憂思壯難任”來總結(jié)全詩,反映出漢末社會動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深重災難,同時也深化了故國憂思這一主題。

第三首詩“邊城使心悲”收錄于《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生動地描繪出詩人為了生存漂泊至邊城那一時期真實而又痛苦的生活。錄之如下:

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冰雪截肌膚,風飄無止期。

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

行者不顧反,出門與家辭。子弟多俘虜,哭泣無已時。

天下盡樂土,何為久留茲。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諮。

這首詩開篇即以“邊城使心悲”定下了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接著詳細敘述了詩人目之所見的種種悲慘場景,刺骨的冰雪和怒號的寒風在百里之內(nèi)荒無人煙的曠野上飄蕩,登樓遠眺只見烽煙四起、戍旗獵獵,連年戰(zhàn)亂造成了殘酷的后果:出征之人一去不返,留守之人多被俘虜,無論是出征還是留守家園,同樣都逃不脫凄苦悲情的命運。作者還繼承了先秦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在詩作最后化用《詩經(jīng)·魏風·碩鼠》中的詩句“逝將去汝,適彼樂土”,用一個表達強烈哀怨情緒的反詰句“天下盡樂土,何為久留茲”,與“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諮”這句凝聚著無限辛酸和悲哀的詩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刻地表現(xiàn)了東漢末年連年的戰(zhàn)亂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深重災難,抒發(fā)了哀傷而不沉淪、痛苦而又無可奈何、惆悵卻仍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復雜情感。

王粲少有才名,博聞強記,有過目不忘之說,并幽贊微言之能。這三首詩悲壯凄涼,意境幽遠,場景闊大,跌宕起伏,發(fā)人深省,詩人憂國憂民的拳拳深情現(xiàn)于筆端,溢于言表,讀來令人驚心動魄。建安十三年,王粲被曹操“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nèi)侯”[3]598。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王粲傳》時,征引了《文士傳》中一段王粲力勸劉琮投降曹操的精彩辭令,從側(cè)面反襯出曹操一代人杰之風采。文曰:

粲說琮曰:“仆有愚計,愿進之于將軍,可乎?”琮曰:“吾所愿聞也?!濒釉唬骸疤煜麓髞y,英雄并起,在倉卒之際,強弱未分,故人各各有心耳。當此之時,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欲為公侯。觀古今之成敗,能先見事機者,則恒受其福。今將軍自度,何如曹公邪?”琮不能對。粲復曰:“如粲所聞,曹公故人杰也。雄略冠時,智謀出世,摧袁氏于官渡,驅(qū)孫權(quán)于江外,逐劉備于隴右,破烏丸于白登,其余梟夷蕩定者,往往如神,不可勝計。今日之事,去就可知也。將軍能聽粲計,卷甲倒戈,應天順命,以歸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保己全宗,長享福祚,垂之后嗣,此萬全之策也。粲遭亂流離,托命此州,蒙將軍父子重顧,敢不盡言!”琮納其言。[3]598

王粲憑借其敏捷的才思和卓著的辯才,縱論當時的天下大勢,詳細分析了曹操作為一代人杰的雄才大略和順天應時的歷史趨勢,成功說服劉琮歸降曹操,為曹魏政權(quán)走向統(tǒng)一立下一大功勞。王粲著有詩、賦、論、議等各種文體近六十篇,尤善辭賦,所謂“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gòu)”[3]599,甚至達到時人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也無法再增減字句的地步。據(jù)《典略》記載,“粲才既高,辯論應機。鍾繇、王朗等雖名為魏卿相,至于朝廷奏議,皆閣筆不能措手”[3]599,名重一時。曹丕《典論》中有關于“建安七子”文風的評價,其文對王粲尤為推崇,文曰:“今之文人,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干、陳留阮瑀、汝南應玚、東平劉楨,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自以騁騏驥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干之《玄猨》《漏卮》《團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盵3]602張衡和蔡邕都是東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大家,曹丕卻認為王粲的上述賦作“雖張、蔡不過也”,能夠與張衡、蔡邕的賦作相提并論,可見時人對王粲之推崇。無怪乎劉勰在《文心雕龍·才略》中盛贊王粲說:“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4]428曹植稱贊其“文若春華,思若泉涌。發(fā)言可詠,下筆成篇”,方東樹稱贊其詩作“蒼涼悲慨,才力豪健,陳思而下,一人而已”,確為千古至論。

三、亂世悲歌:仁人志士的生命體驗

張載字孟陽,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張載性情閑雅,博學多聞,西晉時期曾任佐著作郎、記室督、中書侍郎等職,后因世亂而托病告歸?!稌x書》卷五五有小傳。張載原有文集七卷,早已散佚。明人張溥將張載和張協(xié)兄弟二人的作品輯為《張孟陽景陽集》,收錄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其作品現(xiàn)存《七哀詩》《擬四愁詩》《劍閣銘》等篇,分別收錄在蕭統(tǒng)《文選》卷二三、卷三〇、卷五六?,F(xiàn)將《七哀詩》二首錄之如下:

(一)

北芒何壘壘,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云漢世主。

恭文遙相望,原陵郁膴膴。季世喪亂起,賊盜如豺虎。

毀壤過一抔,便房啟幽戶。珠柙離玉體,珍寶見剽虜。

園寢化為墟,周墉無遺堵。蒙籠荊棘生,蹊徑登童豎。

狐兔窟其中,蕪穢不復掃。頹隴并墾發(fā),萌隸營農(nóng)圃。

昔為萬乘君,今為丘山土。感彼雍門言,凄愴哀今古。

(二)

秋風吐商氣,蕭瑟掃前林。陽鳥收和響,寒蟬無余音。

白露中夜結(jié),木落柯條森。朱光馳北陸,浮景忽西沉。

顧望無所見,唯睹松柏陰。肅肅高桐枝,翩翩棲孤禽。

仰聽離鴻鳴,俯聞蜻蛚吟。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

丘隴日已遠,纏綿彌思深。憂來令發(fā)白,誰云愁可任。

徘徊向長風,淚下沾衣襟。

漢代末期長時間的社會動亂,不僅給普通民眾帶來深重的災難,同時也給最高統(tǒng)治者帶來滅頂之災,甚至連尊貴無比的劉漢王朝陵寢也遭受到空前的破壞。

第一首詩由遠及近,托物起興,大量用典,訴說著仁人志士的慷慨悲歌。詩作前六句首先描繪出一幅蒼茫悲涼的漢陵丘山圖:“北芒何壘壘,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云漢世主。恭文遙相望,原陵郁膴膴?!痹诟叽笪《氲穆尻柋泵⑸缴希娙藰O目遠眺,看著經(jīng)歷了漢末大動亂的壘壘青冢,心中起伏萬千。據(jù)曹丕《典論》所載:“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fā)掘?!边@簡簡單單的幾句話,既是對帝王陵寢慘遭破壞的深沉感慨,又是對張載《七哀詩》相關內(nèi)容的準確注解,更將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直接付諸筆端,其中“壘壘”一詞力透紙背,一股蒼涼之感撲面而來?!敖鑶栒l家墳,皆云漢世主?!泵鎸雍瞻倌陞s雜草叢生的帝王陵墓,作者以“借問”一詞總領下文,自然而然地引起人們對歷史往事的回顧與思考。中間十四句,詩人再次回顧漢陵被掘的歷史事件,從最初的遠觀慢慢變成近觀,審視事物的視角發(fā)生了變化,但表現(xiàn)漢陵荒敗、人世滄桑的目的卻更加清醒?!凹臼绬蕘y起,賊盜如豺虎”“珠柙離玉體,珍寶見剽虜”,生動的比喻隨處可見;“園寢化為墟,周墉無遺堵。蒙籠荊棘生,蹊徑登童豎”,“狐兔窟其中,蕪穢不復掃。頹隴并墾發(fā),萌隸營農(nóng)圃”,客觀的寫實言簡意賅,一串串典故內(nèi)涵豐富,一聲聲嘆息讓人感傷。文章中的“一抔”意為“一捧土”,語出《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當時有人盜走了高廟座前的玉環(huán),漢文帝大怒,想要株連其族。張釋之則根據(jù)律法為嫌犯力爭說:“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6]2755長陵是漢高祖劉邦的陵墓,這里“取一抔土”即是盜墓的含蓄說法。再如“珠柙”兩句,主要寫陵內(nèi)的珍寶被掠,語出《西京雜記》:“漢帝及王侯送死,皆珠襦玉匣。玉匣形如鎧甲,連以金鏤?!边@些帝王生前不可一世,死后隨葬品多不勝數(shù),但仍逃不脫季世大動亂的命運,往日的一切很快成為過眼煙云,古今盛衰的反差令人唏噓不已。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慨嘆那些帝王“昔為萬乘君,今為丘中土。感彼雍門言,凄愴哀今古”,將歷史之哀和現(xiàn)實之思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揭示了“盛衰無常、富貴難永”的人生哲理。這里“雍門言”又是一個典故,出自桓譚《新論》:“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曰:‘臣竊悲千秋萬歲后,墳墓生荊棘,狐兔穴其中,樵兒牧豎躑躅而歌其上,行人見之凄愴,孟嘗君之尊貴,如何成此乎!’孟嘗君喟然嘆息,淚下承睫。”詩人借雍門周與孟嘗君之間的一次談話,來表達自己的憤慨。

張載才華橫溢,官至中書侍郎,職掌著作,劉勰稱“孟陽、景陽,才綺而相埒,可謂魯衛(wèi)之政,兄弟之文也”[4]429,對其才略評價甚高。他現(xiàn)存作品不多,但仍體現(xiàn)出鮮明的政治理念和文學思想。太康初年,張載到四川探望任蜀郡太守的父親張收途中所寫的《劍閣銘》,就抒發(fā)自己對朝代更替、世事滄桑的無限感慨。而《晉書》卷五五《張載傳》中節(jié)錄的《榷論》一文,則以“夫賢人君子將立天下之功,成天下之名,非遇其時,曷由致之哉!”[7]1517為切入點,詳細地論述了古往今來那些有大作為、成大功業(yè)者的事例,指出他們“處守平之世,而欲建殊常之勛,居太平之際,而吐違俗之謀,此猶卻步而登山,鬻章甫于越也”[7]1517,認為“有事之世易為功,無為之時難為名”[7]1518,較為直接地闡釋了一個人建功立業(yè)的高度與其所處時代提供的機遇和個人遭際之間的辯證關系。

無論進退仕隱,張載都在追求一種與眾不同的生命體驗方式,這種思想與儒家所倡導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思想暗合。張載對當時的政治形勢看得非常清楚,不愿意在亂世的政壇上蹉跎歲月,于是稱病歸家。他認為,賢人君子能否成就一番大事業(yè),與其人生遭際有著莫大的關系,所謂“時平則才伏,世亂則奇用”,“不能無水而浮”,“不能無云而飛”,“有事之世易為功,無為之時難為名”,否則,即便身懷顏孟之術(shù)或伊管之略,如果缺乏施展才華的機遇和舞臺,也無法成就一番事業(yè)。所以,他在《七哀詩》(其二)中通過擷取大量常見的秋日景象,如“秋風”“商氣”“陽鳥”“寒蟬”“白鹿”“松柏”“桐枝”等,抒發(fā)了“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徘徊向長風,淚下沾衣襟”的感慨之情,表現(xiàn)出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對安靜和平生活的渴望。這些詩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亂世情懷與家國理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與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和家世背景息息相關,是作者經(jīng)過長時間深入細致思考和探索的結(jié)果,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

正如劉勰所說:“文變?nèi)竞跏狼?,興廢系乎時序?!盵4]408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中原地區(qū)瘟疫橫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耳聞目睹了自然災難給百姓生活帶來的痛苦,曹丕發(fā)出了“唯立德?lián)P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的感慨。人們在自然災害面前往往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卻可以通過著書立說來實現(xiàn)不朽于世的人生追求。《文選》中收錄的這幾首《七哀詩》,創(chuàng)作于“自獻帝播遷,文學蓬轉(zhuǎn),建安之末,區(qū)宇方輯”[4]403之時,表現(xiàn)出類似的主題傾向和創(chuàng)作風格,即“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4]404,既抒發(fā)了魏晉士人胸中郁積的亂世情懷,又充溢著積極進取的家國理想,具有較為鮮明的范式特征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無論是曹植貴族公子式的個人感傷,還是王粲等人文學侍臣的痛苦言說,抑或是張載等仁人志士的亂世悲歌,都是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人生的體驗與思考,集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氛圍對文體文風的深刻影響。

猜你喜歡
曹植
流傳千年的“牛詩”
閱讀時代(2023年3期)2023-03-23 05:58:55
曹植與梵唄《睒頌》關系辨析——兼與田青先生商榷
中國音樂學(2021年3期)2021-11-20 05:39:48
曹植《白馬篇》:詠俠詩的經(jīng)典佳作
寫給曹植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20
七步成詩
幼兒100(2020年31期)2020-11-18 03:44:48
論曹植對于形式美的追求
曹操和曹植詩歌中的憂患意識比較
曹植《白馬篇》賞析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51
七步詩
論曹植與《古詩十九首》無關
寻乌县| 南投县| 维西| 安康市| 错那县| 含山县| 静海县| 平乐县| 林口县| 临安市| 五莲县| 张家界市| 容城县| 镇赉县| 南陵县| 临安市| 嘉善县| 金溪县| 富裕县| 肇州县| 陵川县| 榆林市| 尼玛县| 无棣县| 怀柔区| 泸水县| 东宁县| 晋宁县| 扎鲁特旗| 聂荣县| 巴林左旗| 南澳县| 汉中市| 宁武县| 福鼎市| 雷州市| 奉节县| 天祝| 长白| 陵川县|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