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弘文小學 楊國榮
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中,語文通常是以理論知識為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而忽視了勞動教育的滲透。縱觀人類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看到勞動在其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推動人類在生活、科技、藝術等方面的挖掘、探究、發(fā)展、改進。而教育的意義是將所研究出來的探究方法、解決方法以及理論成果傳授給學生,以便于他們在該領域進行進一步探究,進而推動該領域更高層次上的探究、改進和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性滲透。
在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學的知識輸出總是以課堂上的知識引進和講解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學方式會比較單一沉悶,因而很難推動學生的勞動教育滲透以及勞動觀念、勞動意識等方面的養(yǎng)成。要想在語文的教學課程中很好地向?qū)W生滲透勞動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觀念、勞動意識,教師就要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設計。要在聯(lián)系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進而有效地將勞動教育滲透課堂,很好地推動學生融入輕松愉快的語文教學氛圍,積極地參與勞動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愛好勞動的良好習慣,激勵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做事理念,將語文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踐活動中。
在人教版高一語文(2019年版)必修一的教學課程中,對于第七單元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文章教學,優(yōu)化改進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的單一的知識講解方式,可以在課前播放學生耳熟能詳?shù)母枨P凰傳奇演唱的《荷塘月色》,讓學生體驗、享受此歌曲的美妙旋律,讓教學課堂置于恬靜舒適的氛圍中。在歌曲播放結(jié)束后,教師自然地引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相關介紹,使得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接受語文教學內(nèi)容。在介紹朱自清的生平時,可以適當介紹有關于朱自清的一些趣味小故事,進而激發(fā)學生對于朱自清的好奇心,以增加他們對于文章的閱讀興趣。同時在進行文章欣賞、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對《荷塘月色》中優(yōu)美動人、空靈仙意的句子,進行自我的探究欣賞、仿寫,尤其引導學生對于通感這一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領悟感知和運用,鼓勵他們進行仿寫,讓他們在這一實踐中學習、領悟朱自清文筆的清新俊逸、雅致娟秀。進而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清麗脫俗的文學審美以及感知、欣賞名家大作的優(yōu)秀之處。將理論知識融入滲透到實踐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學習領悟能力,讓他們在課堂實踐中更好地領悟、運用所學到的語文知識,更好地將語文知識靈活運用在實踐中。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不斷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意識,讓他們領悟勞動意義、勞動價值,進而不斷深化學生的勞動教育。在教材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選擇較有意義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知識的滲透。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的勞動教育,不但可以讓他們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一個清楚的認知,還能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動手的能力,以及感悟到勞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意義以及推動性。通過教師組織的小活動,進行實踐活動的展開,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積極參與。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紙的發(fā)明》是有關紙的發(fā)明歷程的介紹的文章。其中介紹了從上古到東漢時期,人們文字記載的方式不斷改進、不斷探究,通過人們勞動過程中的探究,使得文字記載的載體能夠由最初的笨重、不易攜帶的竹片、甲骨以及過于昂貴的絲帛、紙質(zhì)粗糙的麻紙等轉(zhuǎn)化、改進為成本便宜、紙質(zhì)良好的“蔡倫紙”。為了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古時人們在這一漫長的探索、改善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艱辛困難,教師可以準備適量的竹片,在課堂上用小刻刀在竹片上進行刻字,向同學們演示古時人們是怎樣進行篆刻記載的;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嘗試,但要囑咐學生在篆刻過程中,注意安全。通過教師的演示以及學生參與的親身體驗,讓他們知曉勞動的重要性,進而培養(yǎng)他們敬畏勞動成果、尊重勞動的觀念和意識,重視勞動價值。除了課堂上的刻字演示,教師還可以播放有關于我國造紙歷程相關視頻以及現(xiàn)代造紙工藝的相關視頻講解,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到古時人類勞動的重要成果以及智慧結(jié)晶,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國人對于勞動的盡善盡美,對于工匠精神心存敬畏。這正是滲透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之一。
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如果可以將具有教育意義的、有趣的勞動教育滲透學生的實踐活動過程,這對于勞動教育的滲透是極其有效的。沒有進行自我動手的勞動過程是無法在言語上進行描述的。僅僅依靠語言上的鼓舞推動是很難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對勞動價值有所認知的。學生對勞動缺乏認知,對勞動的敬畏之情就不會很深。只有讓學生自己真正地投入實際的勞動中,他們才能夠體驗到勞動這一過程中需要付出的心力,讓他們深知我國一直提倡“勞動最光榮”這一勞動口號的重要意義。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勞動是多么偉大,多么值得稱贊和歌頌,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尊重勞動、愛好勞動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觀念,同時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創(chuàng)造性能力,加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勞動教育在實踐活動中的具體實現(xiàn),能更好地使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意義最大程度得到實現(xiàn)。
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中,可以進行“鄧小平爺爺植樹”的實踐活動。以鄧小平爺爺即使高齡,依舊在種樹過程中認真植樹、注重綠化作為一個知識的出發(fā)點,帶領學生向鄧小平爺爺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校園植樹活動,或者是讓學生自己栽種植物,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勞動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愛護綠化、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意識。進而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知曉勞動在生活中的重要價值,貼切實踐活動,進行勞動教育的有效滲透。
在語文教學中,勞動教育的其中一個重大意義,在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般都是接受理論知識的教育,很少能在課堂上得到機會進行相關課程的具體實踐,因為他們的動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并不是很高。因此,在語文課堂實踐活動進行勞動教育的滲透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動手能力的提高,可以間接推動學生對于“勞動”這一層面的活動有更大的興趣,也會讓他們提高在制作作品過程中的認真程度,對于他們的勞動作品認同感會更強。進而讓他們在整個活動中,對于勞動觀念、勞動意識都有所提高,同時對于他人勞動價值、自我勞動價值更加敬畏。
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在進行《竹節(jié)人》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制作竹節(jié)人的方法,鼓勵學生在課后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竹節(jié)人。在下次課前,讓學生拿出自己制作的竹節(jié)人,在班上進行同學間的互相欣賞。在這一語文課堂實踐活動中,可以鍛煉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養(yǎng)成并提高勞動意識、勞動觀念,增強對于自己勞動作品的認同感,提高他們對勞動價值的敬畏之情。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意識,建立他們勞動價值的觀念??梢宰寣W生在知識的統(tǒng)籌下,兼顧對于勞動教育的學習滲透。這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工作以及生活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引導學生在看到他人勞動過程、成果的同時對于他人的勞動價值進行肯定、尊重,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