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鳳丹
(東蘭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河池,457400)
近年來,牙外傷發(fā)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口腔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以小兒最為多見。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國5 歲小兒乳牙齲率可達到71.9%,較10 年前上升5.9%,而充填治療率為4.1%[1]。具有40%的牙外傷產生于乳牙列,進而直接危及上頜中切牙。牙外傷、齲壞及其不良癥狀使造成乳切牙牙體組織缺損的關鍵因素,對小兒口腔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干擾[2]。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合理性、針對性乳牙缺損治療,能夠有效規(guī)避齲病的惡化,確保牙髓正常功能,積極改善牙體的外形及咀嚼功能,進而促進小兒顱頜面健康發(fā)育,維持口腔的完整性[3]。但臨床研究發(fā)性,藥物治療雖能夠起到一定作用,控制齲壞惡化,但無法改善牙體外形,只能限制用于早期齲損、繼發(fā)齲的預防[4]。而修復治療則能有效彌補藥物治療局限性,其已成為現(xiàn)階段乳切牙缺損的關鍵治療手段,主要利用化學性、機械性去腐,選擇牙科材料進行針對性、合理性填充,積極改善牙體形態(tài),提高咀嚼功能[5]。而依據(jù)充填方式可歸納為全冠修復、直接充填修復、樁核冠修復。鑒于此,本文選取乳切牙牙體缺損兒童實施修復治療進行分析,現(xiàn)綜述如下:
乳切牙直接充填已在口腔科廣泛應用,其能夠適用于乳切牙各類洞型修復,以玻璃水子門?。╣lass ionomer cement,GIC)、樹脂復合材料為主要材料[6]。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乳牙伴有髓角高、髓室大、釉質薄、牙冠小等特點,若缺損程度較大,且伴有多個面,采納直接充填修復技術,具有極高的敏感度[7]。故在臨床應用中,該類型修復技術只限制用于單面洞,如Ⅰ、Ⅲ、Ⅴ類洞修復。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操作性能佳、美觀性強等優(yōu)勢,但固化期間,伴有聚合收縮等特點,進而誘發(fā)充填體邊緣變色、滲漏等癥狀[8]。因此制作期間,洞形需完善線角的圓鈍,可適宜的作釉質斜面,促進粘結面積增加,且操作期間需嚴格注意隔濕制度。而GIC 與牙齒呈化學粘接,對隔濕要求較低,且熱膨脹系數(shù)與牙體組織較近,邊緣封閉性強,進而降低對牙髓干擾性,具有顯著的抗菌效應,能夠明顯控制繼發(fā)性齲[9]。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其伴有較差的抗壓性、美觀性以及耐磨性[10]。
乳切牙存在大面積缺損時,若予以直接充填,無法確保其療效,且伴有固位形、抗力形以及美觀性較差。故選擇全冠修復則能有效彌補上述缺陷,其能夠完善單個牙面大面積缺損、多個牙面齲壞,特別是環(huán)狀齲,同時能夠應用于鈣化障礙、缺陷所造成的牙體形態(tài)異常[11]。但也伴有不同程度的禁忌癥,如嚴重的根尖周炎,炎癥危及繼承牙胚的患牙[12]。目前臨床選擇全冠修復,依據(jù)其材質可歸納為金屬預成冠、樹脂類冠以及陶瓷類冠。
金屬預成冠屬于最早出現(xiàn)的全冠修復技術,其可追溯于1950年,Humphrey 將該技術廣泛應用于小兒口腔醫(yī)學[13]。目前,以不銹鋼制作而成,故又稱為不銹鋼預成冠(stainless steelcrown,SSC),SSC 具有不同程度的優(yōu)勢,如持久性長、抗力性強、價格適宜、便于制戴等優(yōu)勢,且技術敏感性普遍較低,已在第一恒磨牙、乳磨牙中廣泛應用,且獲得諸多醫(yī)師青睞[14]。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其美學性能較低,乳切牙的SSC修復,在臨床應用期間尚未多見,但在歐美國家成為第三方付費范疇,因此成為部分家屬和牙醫(yī)修復乳切牙的選擇[15]。
聚碳酸酯成形冠,屬于一類由線型芳香族聚碳酸酯,所產生的成品冠。其具有較強的韌度,美學性能顯著,同時伴有易于修剪、彈性強等優(yōu)勢,且制戴時操作時間較短。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該技術抗力性欠佳,留存率較低。而乳前牙樹脂透明,產生冠套于1979 年問世,屬于硝樹脂纖維構成的透明牙型外殼,在內充填樹脂材料后,輔助修復乳牙切體缺損,適用于對前牙美學要求較高病例。相關文獻證實,樹脂透明成形冠套便于試戴就位,修復后“牙體”表面較為光滑,無需實施拋光,且具有美觀性佳,已成為現(xiàn)階段小兒最常用的乳切牙美容修復技術[16]。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該技術敏感性較高,小兒配合程度較差,且唾液、牙體組織剩余量、血液污染及操作規(guī)范性,均可直接干擾其成功率。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乳缺牙具有較佳的美觀性,且伴有留存率高、粘接牢固等優(yōu)勢,表面較為光滑,不易將菌斑擴散,生物相容性強[17]。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冠型號、顏色固定,為伴有彈性,無法卷曲邊緣實施修剪,且對牙齒牙體組織剩余量存在較高要求,價格昂貴。
若乳切牙缺損面積較大,而實施全冠修復無法獲得足夠固位力時,諸多醫(yī)師可放棄美容修復,甚至直接拔除。故學者開始對乳切牙根管樁及樁核冠修復實施分析。乳牙牙根已成為機體唯一能夠生理性吸收的組織,最佳乳牙根管內固定物,需具備較佳的生物學性能,與乳牙牙根吸收,具有同步降解時間,未干擾入乳恒壓正常替換[18]。
該技術屬于最早使用的乳牙內固定,以纖維樁、聚乙烯纖維樁、金屬樁以及復合樹脂樁核為主要成品,在對乳切牙實施牙髓摘除期間,能夠吸收根管,充填材料,至根上1/3,冠方選擇GIG材料實施封閉,預備根管冠方為3mm,進行短樁修復。但研究發(fā)現(xiàn),修復后成品短樁1 年留存率為70—95.3%,缺乏長期留存率報道,且伴有乳前牙根管比較恒牙薄,可誘發(fā)牙根折斷等風險[19]。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以及復合物已成為乳牙可吸收根管樁的熱點。PLA 屬于一類以玉米、甘蔗淀粉為關鍵原料,通過人工合成的高分級聚合物、高精度制作完成,主要利用水解,實施生物降解的熱塑性脂肪族聚酯,已被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歸納為生物醫(yī)用材料。PLA 體外降解可受到PH、溫度的干擾,不同形態(tài)PLA 于機體內降解時間存在一定差異,且PLA 釘半衰期為12—24 個月,而乳牙壓根生理性吸收為2—4 年[20]。
乳切牙牙體缺損具有多類修復技術,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特點及優(yōu)勢。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不斷完善,修復材料也逐漸完善,且朝著兼顧功能及美觀方向完善,而合理性、有效性乳切牙冠修復技術需具備顯著的持久性、美學性功能。但現(xiàn)階段尚未足夠證據(jù)表明某類修復方式的絕對優(yōu)勢,且未具有明顯指南合理指導修復方式的采納,臨床醫(yī)師需依據(jù)經驗、家長接受度實施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