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婉昱
(沈陽大學師范學院,遼寧沈陽110044)
為了使學校和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及管理職責有法可依,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及全面發(fā)展為宗旨,2021年3月起,《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以下簡稱《規(guī)則》)正式施行,《規(guī)則》首次將“教育懲戒”界定為“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guī)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guī)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保?],并明確了一些教師可運用懲戒權的情境。盡管懲戒已然“入法”,但懲戒的主要實施者——教師與學校似乎依然對此心有疑慮,加之外部輿論傳播負面信息帶來壓力等諸多原因,導致“教師不敢用”與“教師不會用”兩個問題廣泛存在。
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教育懲戒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它是規(guī)范學生行為的一劑良藥,能夠為學生的長久發(fā)展奠定基礎。縱觀世界諸國,許多教育家都在反對體罰的同時對必要的懲戒表示肯定。恰如馬卡連柯所說:“合理的懲戒既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2]
首先,從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基本處于自律道德階段,開始用自己內(nèi)心的道德標準來判定是非。因此,在該階段利用教育懲戒使學生因其失范行為而承擔后果,以幫助其內(nèi)心中判定是非的標準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是教育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合理的懲戒既能使學生逐步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會使其因“不愿意再次被懲戒”而獲得自我克制與約束的重要品質(zhì),即在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基礎上以內(nèi)心的道德來約束自己,成為品行兼優(yōu)的人。
其次,教育懲戒是保證學校紀律、維持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手段。在《大教學論》中,夸美紐斯提到,學校紀律與教育懲戒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懲戒是維持學校紀律的重要手段,學校紀律是懲戒合法性的重要來源。[3]這一點從英國教育懲戒的立法實踐中也可以略窺一二。在尚未立法前,英國的學校中亂象頻出,教育教學秩序受到嚴重損害,而在英國對此進行立法之后,這樣的現(xiàn)象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緩解。[4]
最后,適度運用懲戒權有助于良性師生關系的形成。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學生對教師的言語乃至肢體上的反抗行為屢屢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教育本身都是一種傷害。因此,要重塑教師權威,讓師生關系向良性方向發(fā)展,教育懲戒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師并不是要用手中的懲戒權讓學生感到畏懼,而是讓學生建立規(guī)則意識,避免對教師的攻擊行為。尤其是教師在運用懲戒時若對學生采取一種關愛的態(tài)度,則學生在感受到教師關愛后自然而然地會尊重和喜愛教師,形成良性的師生關系。
2019 年,教育部發(fā)布了有關《規(guī)則》的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有關教育懲戒條例的意見。但這份能夠為教師提供詳細操作指南的意見稿卻并沒有獲得正向反饋,相反,有關新聞的評論區(qū)中出現(xiàn)了很多“這個懲戒權我們不要”“多做多錯,不如不做”的聲音。為了調(diào)查小學教師對于教育懲戒“入法”和使用懲戒的態(tài)度,筆者首先對劉老師進行了訪談。
問:“國家現(xiàn)在也明確了懲戒權將要入法,請問您對此事有什么期待么?”
劉老師:“上半年也聽說了,但我覺得實際很難辦,比如之前一些南方學校在教室懸掛戒尺,輿論對此也是褒貶不一。我們老師有時候就說在學校一定管住手和嘴,畢竟普通老師首先是要保住自己的工作,如果真的遇到比較極端的學生和家長,那就一定要考慮輿論的問題?!?/p>
作為已有近二十年從業(yè)經(jīng)驗的教師,劉老師對“懲戒立法”后的懲戒權運用依然未抱有樂觀的態(tài)度,其擔憂不減反增,而對一些尚無過多經(jīng)驗的年輕教師而言,合理運用懲戒權顯然是一項挑戰(zhàn)。
秦老師:“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會有很多突發(fā)情況,法律不可能將所有情況收錄其中,這個時候教師的處理機制很重要,一旦超過法律所限,那么懲戒的就不僅是學生,還有你自己?!?/p>
顯而易見的,缺乏經(jīng)驗的年輕教師在運用懲戒權時的尺度把控方面的擔憂尤甚,來自社會輿論或教育管理部門對教師的“反懲戒”成為他們小心謹慎的首要原因。
來自各方的壓力并不只存在于一線教師身上,相比之下,學校管理者對于教育懲戒的態(tài)度更是諱莫如深。
白校長:“像我們各級教委會開一些座談會,從來沒有人敢提出這個話題。這就是一條高壓線,沒有人愿意去碰?!?/p>
從訪談中可見,自“不允許體罰”進入法律、賞識教育的地位被過度吹捧以來,懲戒權的運用對于教師、管理者甚至是教育當局而言都成為了一條能避則避的“高壓線”,這種態(tài)度上的小心謹慎導致懲戒權落實到教師手中的工作上難上加難。
教師運用懲戒權時所選擇的方法手段直接影響到懲戒的效果,如果未能針對學生的錯誤給予適當?shù)膽徒?,則會使懲戒“事倍功半”,效果大打折扣。
1.“家校聯(lián)合”與小學教師的高舉輕放觀察筆記1
觀察對象:私自調(diào)換獎品的同學
觀察時間:2019年10月30日
觀察內(nèi)容:由于學生們在公開課時表現(xiàn)出色,所以劉老師在課后向同學發(fā)放了尺子作為獎勵,但放學后,有三名女生(以下簡稱“小陳”“小袁”“小遇”)卻利用值日的機會,悄悄到老師的柜子里翻出了自己喜歡的修正帶來替換作為獎勵的小尺,小陳和小袁走得比較快,而小遇則因動作太慢被劉老師抓了個現(xiàn)行,劉老師當場對她加以批評,并要求她回家后向另兩名同學的家長發(fā)微信,告知她們歸還獎品。
為了維護學生自尊,劉老師并沒有大張旗鼓地懲戒她們,而是試圖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實施懲戒,但該方式的效果卻未能盡如人意。
事件后續(xù):第二天,小陳和小袁到校后,并未主動歸還獎品,而是經(jīng)由劉老師的提醒才換回了獎品,劉老師對她們也沒有再進行過多的批評,僅僅說了一句“怎么能私自換獎品呢?”
“換獎品”事件中,“家校聯(lián)合式”教育懲戒收效甚微,學生并未主動歸還獎品,而老師發(fā)現(xiàn)家長的教育無效后卻未再加以指正,可以稱得上是高舉輕放,教師對懲戒采取了一種“只要學生這一次改正就行”的態(tài)度,既沒有進行后續(xù)的鞏固和樹立良好行為的措施,也沒有警示其他學生。
2.“四罰”與缺乏創(chuàng)新的手段
教師所選擇的手段直接影響教育懲戒的效果,而尺度的把控則是保證學生身心不受損害的重要措施,為了調(diào)查小學教師比較常用的懲戒手段,筆者先對劉老師進行了訪談。
問:“您經(jīng)常用到的懲戒方式有哪些?”
劉老師:“首先是表揚同學來刺激他,如果他沒有反應,則提出一些班級要求,如果孩子做不到,可能會有一些口頭批評,這是第一個層面。如果無用,則給出一些“打掃衛(wèi)生”或者“為班級同學做服務”一類的懲戒。如果是屢教不改,我可能會讓他背課文,這對他來說也是有好處的?!?/p>
分層懲戒的方式的確是一種針對學生不同層級的失范行為做出懲戒的有效方式,而“勞動”“為集體服務”這一類的懲戒方式與馬卡連柯的“懲罰要圍繞集體勞動展開”的思想也不謀而合。
基于與劉老師的訪談,筆者隨機與班級中的幾名學生進行了對話。
問:“你們平時犯錯后,老師會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對你們進行懲戒?”
學生1:如果是第一次,就眼神警告;如果是第二次,老師會直接到你面前去警告你。
學生2:如果錯誤比較大的話會寫說明
學生3:老師會讓你去后面罰站。
學生4:如果是非常大老師就會罰值日,讓你掃除。
從對話中可以看到,劉老師的確會采用“分層懲戒”的方式來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懲戒,說明教師能夠準確把握懲戒尺度,但是過度把控是否會造成懲戒方式的受限?對此,筆者又采訪了其他班級的學生。
問:“你們平時犯錯后,老師會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對你們進行懲戒?”
學生5:默寫幾首古詩。
學生6:抄道理名言。
學生7:我在操場上玩兒冰,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老師罰我默寫古詩。
學生8:我上課回頭,警告之后我還回頭,就讓我默寫古詩。
學生9:有一次我被主任批評了,老師讓我抄了一遍詞單。
從上述訪談與觀察中可以看到,小學教師在運用懲戒權時也時刻秉持著謹慎的態(tài)度,或?qū)徒錂啻蟛糠忠平唤o家長而未及時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加以處理,或選用一些常見的、對學生身心無傷害、不會遭到家長異議但同時也缺乏針對性的手段,導致懲戒的效果大打折扣,學生只是當時接受了因失范行為而帶來的后果,卻并沒有真正明白自己為什么會受到懲戒,也沒有建立起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致使一些失范行為反復發(fā)生。
小學教師合理運用懲戒權的一個重要前提即需具備一定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最直接表現(xiàn)在小學教師對懲戒內(nèi)涵的明晰并能明辨其與體罰之間的區(qū)別上。但在訪談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教師對“懲戒”內(nèi)涵的認識來源于其工作實踐,比如秦老師認為,懲戒即是一個孩子犯了錯誤,需要用一些方法來讓他知道這事兒做錯了,還需要一些輔助手法讓他知道下次不能這么做。這種解釋雖然看起來通俗易懂,但卻并未觸及懲戒的本質(zhì)。認識上的缺陷極有可能讓教師走入“只要學生改正失范行為、而無需促進良好行為的生成與鞏固”的誤區(qū)。
在教師運用懲戒權后,若想使教育懲戒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則少不了家長對此的支持與理解。但是,由于一些家長出現(xiàn)了“只要把孩子安全管好別的都無所謂”、“成績好就行了,行為習慣不重要”的錯誤觀念,小學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變得更為困難。
白校長:“現(xiàn)在班級里大部分都是行為習慣的問題,但是家長并不是很認同老師去管。她覺得,老師給我孩子看好了,別出事兒就行。至于孩子考試考一位數(shù),跟別的小孩打架了,他都不是很在意,也不認為孩子的行為需要家庭、學校一起來矯正。”
通過與白校長的訪談,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對于教師在規(guī)范學生行為時運用懲戒權保有一種并不支持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使家長在面對學生的失范行為時往往輕描淡寫地呵斥幾句,而沒有進行更深層的教育。這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使得學生對自己的失范行為也變得不以為然,懲戒自然也就后繼無力,無法呈現(xiàn)應有的效果。
近些年來,大眾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度日漸提高,“敏銳”的新聞媒體自然也就把報道的重點放在了教師體罰學生事件上,有的媒體甚至捕風捉影,憑借幾張照片、一些模糊的視頻音頻就大肆宣揚教師體罰學生,且標題用詞往往能引起人的憤怒。比如曾有以“騰訊新聞”為代表的多家著名媒體集中轉(zhuǎn)發(fā)一條以“12歲女孩在學校墜樓身亡爸爸看完監(jiān)控后崩潰了”為標題的報道,聲稱某校12 歲的女生疑因遭到老師體罰而跳樓輕生,而后續(xù)調(diào)查結(jié)果卻無人跟進。在該新聞的評論區(qū),大量的指責教師的言辭隨處可見,聲稱“老師體罰很普遍”的人比比皆是。這種對體罰的集中式大量報道與添油加醋直接影響了公眾對于懲戒的態(tài)度,使家長只要聽到與“懲戒”有關的內(nèi)容就會立刻緊張起來,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教師的體罰。在國家明確表示懲戒入法后,有民意調(diào)查顯示,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表示自己擔心教師會因有了懲戒權而過度體罰學生,這充分表現(xiàn)了家長對于教師運用懲戒權的不信任。而教師也在這樣的不實報道中對懲戒產(chǎn)生了畏懼,寧愿不管也不能讓自己陷入輿論的漩渦中,這對于教師合理運用懲戒權而言是極為不利的。
上文中提到,小學教師對于教育懲戒的概念、界定、方法與相關政策并不夠了解,這樣的情況從認識上導致了小學教師在使用懲戒的時候一是不知道該如何使用,二是不敢用的現(xiàn)狀。因此,小學教師一是應當主動學習教育懲戒的相關知識,閱讀教育懲戒的相關文獻,明晰懲戒的概念,在結(jié)合自己日常實踐的基礎上,學習但并不完全照搬他人所采用過的有效措施,即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與精神,拓展思路,利用“以舊換新”、“強強聯(lián)合”等方式讓懲戒既有尺度又有效果。
以罰抄名人名言的方法為例。這種方法因不能針對學生不同的錯誤而變成“無用功”。此時,若教師讓學生抄寫一些與所犯錯誤相關的名言并要求學生了解其中的意思,之后再采用“寫說明”等方式讓學生反思,則學生因了解名言時領悟了相關道理而更易于找出自己的錯誤之處,罰抄由“數(shù)量的懲罰”變?yōu)榭珊饬康摹百|(zhì)量的懲罰”,即將學生之后是否有相似的失范行為作為懲戒是否有效的最終標準。這不僅是提升教育懲戒有效性的途徑,也符合皮亞杰對于“自律道德階段”的描述,能夠幫助兒童具有真正的道德,可謂一舉多得。
由于媒體對體罰的過度報道等原因,家長一是對教育懲戒的信任度下降,二是出現(xiàn)了孩子只能表揚不能批評的錯誤觀念。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教師實施懲戒權后與家長溝通無效,則會引發(fā)更深層次的信任危機,在這種家長并不理解為何要進行懲戒的情況下,家校共育的實現(xiàn)變得遙遙無期。因此,教師在運用懲戒權后,應及時且有技巧地與家長進行溝通。
秦老師:“我在放學的時候,會在犯錯孩子的家長面前跟孩子說你應該怎么樣做,三兩次后他家長就會意識到孩子這方面做得不夠好,需要配合老師教育。”
迂回式的溝通與正向激勵的句式一方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讓學生覺得我這樣做老師就會喜歡我而進行自發(fā)改正。另一方面,相比于直接的批評而言,這樣的方式也能夠不引起家長的反感,從而理解和配合老師的教育工作。
社會輿論是教師運用懲戒權主要壓力的來源之一,而媒體在引導社會輿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若想恢復懲戒的“名譽”,媒體則應持身公正,基于事實真相來報道懲戒與體罰的相關新聞,且避免故意使用引發(fā)公眾憤怒的詞語,更不能私自揣測分析。引導社會輿論的媒體公正了,家長對教育的信任度也會有所提升,不再因孩子放學后說自己被懲戒了就立刻警鈴大作。懲戒“名譽”的恢復也會反向促進教師實施懲戒時不再戰(zhàn)戰(zhàn)兢兢,最終促使懲戒向正常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