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峰 王 東 彭興東
(1.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冷軋廠,江蘇 南京 210039; 2.遼寧科技大學(xué)材料與冶金學(xué)院,遼寧 鞍山 114051)
某冷軋廠生產(chǎn)0.17~0.20 mm厚的MR T-4鋼鍍錫原板時,板面嚴重劃傷,導(dǎo)致頻繁更換軋輥,嚴重影響生產(chǎn)效率和板面質(zhì)量,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shù)難題。冷軋板表面劃傷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0.17~0.20 mm厚MR T-4鋼鍍錫原板由2 mm厚熱軋板經(jīng)過5道次軋制而成,總壓下率不小于90%,軋制速率V5不小于22.5 m/s,屬于大壓下量高速軋制,易發(fā)生因輥縫區(qū)潤滑不充分而導(dǎo)致板面劃傷。石全強等[1]認為這種板面劃傷與軋機乳化液、軋輥表面粗糙度和壓下量等因素有關(guān)。白金波等[2]采取提高軋制油的極壓性等措施來控制板面劃傷。王靜等[3]認為軋制時鋼板溫度也會導(dǎo)致板面劃傷。胡祺等[4]通過優(yōu)化軋制油的配方來提高板面的抗劃傷性能。齊海峰等[5]通過將軋制工藝與輥縫潤滑相結(jié)合的方法控制板面劃傷。李洪翠等[6]提出了優(yōu)化軋制工藝參數(shù)、提高軋輥加工質(zhì)量和改進乳化液技術(shù)條件等控制板面劃傷的措施。金佳偉等[7]認為板面劃傷與軋制乳化液的綜合性能有關(guān)。
本文檢測了冷軋MR T-4鋼鍍錫原板表面劃傷的微觀形貌,找到了板面劃傷的原因,在不改變熱軋板規(guī)格、生產(chǎn)工藝和設(shè)備的條件下,通過選用油膜高溫強度高的軋制油,調(diào)整現(xiàn)場使用的乳化液技術(shù)條件,采用軋機之間鋼板冷卻系統(tǒng)來控制冷軋輥縫潤滑不充分導(dǎo)致的板面劃傷,可為現(xiàn)場生產(chǎn)提供指導(dǎo)。
劃傷主要發(fā)生在以V5不小于22.5 m/s的速率軋制的0.17~0.20 mm厚的MR T-4鋼鍍錫原板的上或下表面,其宏觀形貌如圖1所示。側(cè)光可見1條或多條、寬度約1 mm,呈細條狀。
圖1 冷軋的MR T-4鍍錫原板表面的劃傷Fig.1 Scratch on the cold-rolled uncoated tinplate base of MR T-4 steel
在板面缺陷處和正常處各取2 mm×2 mm試樣,采用VHX5000型超景深三維輪廓顯微鏡觀察劃傷的微觀形貌,如圖2所示。
由圖2(a)可見板面缺陷處有明顯的沿軋制方向的擦痕。板面三維形貌圖中擦痕從深到淺用由藍到紅色標識,如圖2(c)所示,可見板面缺陷處的擦痕區(qū)域呈藍色,擦痕較深,摩擦較嚴重。從截面輪廓線可見板面擦痕處截面輪廓凹陷,如圖2(e)所示,也說明板面缺陷處摩擦較嚴重。
由圖2(b)可見,板面正常處擦痕的寬度、深度沿軋制方向的分布較均勻。從板面三維形貌圖可見,擦痕較淺且分布均勻,板面正常處摩擦較輕微,如圖2(d)所示。從截面輪廓線可見,擦痕處截面輪廓凹陷較淺,也說明板面正常處摩擦較輕微,如圖2(e)所示。
圖2 鍍錫原板表面缺陷處(a,c,e)和正常處(b,d,f)的微觀形貌Fig.2 Micrographs of defective area(a,c,e) and normal area(b,d,f) on the cold-rolled uncoated tinplate base
為了更清晰地觀察板面缺陷處和正常處的微觀形貌,在缺陷處和正常處各取2 mm×2 mm試樣,采用Sigma 5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板面形貌,結(jié)果見圖3(a,b)。
圖3(a,b)清晰地表明板面缺陷處和正常處的擦痕均沿軋制方向分布,是典型的軋制摩擦痕。板面缺陷處擦痕較深、較寬,說明冷軋時摩擦較嚴重。
板面缺陷處和正常處的能譜分析結(jié)果見圖3(c,d)。由圖3(c,d)可知,板面缺陷處和正常處的成分主要是C和Fe,且元素含量基本相同,說明冷軋MR T-4鍍錫原板劃傷不是板面成分差異所致。
圖3 鍍錫原板表面缺陷處(a,c)和正常處(b,d)的微觀形貌(a,b)和能譜分析(c,d)Fig.3 Micrographs(a,b) and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c,d) of defective area(a,c) and normal area(b,d) on the cold-rolled uncoated tinplate base
從上述結(jié)果可知,板面劃傷是冷軋時輥縫區(qū)潤滑不充分造成的。軋制0.17~0.20 mm厚的MR T-4鍍錫原板且軋制速率V5不小于22.5 m/s,變形量大,五機架冷連軋輥縫區(qū)金屬變形熱和軋制摩擦熱可使板面溫度達到100~200 ℃。冷軋時鍍錫原板表面附著的軋制油黏度將隨板面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板面油膜厚度減薄;同時冷軋時板面油膜也承受很大的軋制壓力,一旦板面油膜承受的壓力超過油膜強度,油膜將破裂,軋輥表面局部較硬的微凸峰與鍍錫原板表面接觸,會在較軟的鍍錫原板表面產(chǎn)生較明顯的軋制摩擦痕,即板面劃傷。
由圖4可知,插絲率與巖棉板傳熱系數(shù)K之間近似呈一次線性關(guān)系,隨著插絲率的提高,巖棉保溫板的傳熱系數(shù)K呈上升趨勢。當插絲率由0提高至0.2%時,巖棉板傳熱系數(shù)由0.045 W/(m2·K)提高至0.134 W/(m2·K)。由于傳熱系數(shù)K表示單位時間通過單位面積傳遞的熱量,K值越小,則表示材料的保溫性能越優(yōu)異。因此,提高插絲率會降低巖棉保溫板的保溫性能,但是當傳熱系數(shù)的最大值也僅為0.134 W/(m2·K),傳熱系數(shù)仍相對較低,插絲對巖棉保溫板的保溫性能的負面影響程度較低。
冷軋鍍錫原板的示意如圖4所示,ABDC區(qū)為軋制變形區(qū),長度為l,板厚H經(jīng)過一道次軋制(工作輥半徑為R,咬入角為α),道次壓下量為△h,軋制后板厚為h。冷軋時軋輥與鋼板的接觸面是AB弧面和CD弧面,接觸面存在一定厚度的潤滑油膜。冷軋時板面油膜也承受很大的軋制壓力,要求有一定的強度,即油膜強度。
圖4 冷軋鍍錫原板的示意[8]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ld-rolled uncoated tinplate base[8]
軋制油的潤滑性是指其在軋制變形區(qū)接觸弧表面的減摩性能,與油膜的厚度和強度有關(guān)。
3.1.1 軋制油的黏度-溫度特性
軋制油的黏度是確保其潤滑性的要素之一,受溫度影響較大。本文采用SVM3000運動黏度測定儀檢測40、100 ℃下兩種軋制油的運動黏度,結(jié)果見表1。再采用黏度-溫度模型[9]計算其他溫度下兩種軋制油的運動黏度,分析兩種軋制油黏度隨溫度的變化,結(jié)果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軋制油分子運動加劇、內(nèi)聚力減小,運動黏度減小。兩種軋制油運動黏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相同,可見兩種軋制油黏度對油膜厚度和潤滑效果的影響基本相同。
圖5 兩種軋制油的運動黏度隨溫度的變化Fig.5 Kinematic viscosity of the two kinds of rolling oil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軋制油的運動黏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冷軋變形區(qū)接觸弧表面油膜厚度與軋制油的運動黏度有關(guān)。因金屬變形熱的積累和接觸弧表面摩擦熱的積累,五機架冷連軋輥縫區(qū)的溫度會逐漸升高,板面軋制油的運動黏度減小、油膜厚度減薄,油膜較易破裂。
軋制油黏度隨溫度的變化特性可用黏度指數(shù)表示。黏度指數(shù)越大,表示軋制油運動黏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軋制油的黏度指數(shù)通過實測油品40和100 ℃的運動黏度和采用黏度指數(shù)模型[10]計算,結(jié)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兩種軋制油的黏度指數(shù)均較大,為169,說明兩種軋制油的運動黏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
表1 兩種軋制油的運動黏度和黏度指數(shù) Table 1 Kinematic viscosity and viscosity index of the two kinds of rolling oil
油膜強度也稱作最大無卡咬負荷,用PB表示,有多個級別,可通過試驗測定并用來表征潤滑劑的承載性能。
本文按GB/T 3412—2019《潤滑劑承載性能的測定 四球法》,采用四球極壓試驗機測定油膜強度。上摩擦副為1個φ12.7 mm的軸承鋼球,試驗時旋轉(zhuǎn);下摩擦副為3個φ12.7 mm的軸承鋼球,試驗時固定。測定室溫下兩種軋制油的油膜強度,并用顯微鏡觀察試驗后下鋼球表面的磨斑直徑。
測定的1號軋制油的油膜強度為170 kg,2號軋制油的油膜強度為153 kg,室溫下1號軋制油的極壓性較好。由圖6可知,使用1號和2號軋制油四球試驗后,下摩擦副鋼球表面的磨斑平均直徑分別為0.525、0.499 mm,可見室溫下2號軋制油的抗磨性較好。
圖6 用1號(a)和2號(b)軋制油四球試驗后鋼球表面的磨斑Fig.6 Wear spots on the steel balls after four-ball test with rolling oils No.1(a) and No.2(b)
3.1.3 油膜的高溫強度
關(guān)小軍[11]認為,大壓下量、高速冷連軋的變形熱和摩擦熱可使輥縫區(qū)瞬時溫度達到100~200 ℃,將影響輥縫區(qū)軋制油的黏度、吸附性,并加速其氧化、分解、揮發(fā)等,對其潤滑性有不利影響。軋制0.17~0.2 mm厚的MR T-4鍍錫原板且軋制速率V5不小于22.5 m/s,要能高速穩(wěn)定地軋制,冷軋變形區(qū)接觸弧表面需形成強度足夠高的穩(wěn)定油膜。油膜高溫強度可為評定軋制油在冷軋輥縫區(qū)一定溫度和壓力下的潤滑效果提供參考。如果軋制油的油膜高溫強度不夠高,可能導(dǎo)致冷軋變形區(qū)接觸弧表面局部油膜破裂,使輥縫接觸弧表面摩擦因數(shù)驟變,使軋制力增大,導(dǎo)致板面劃傷。
采用四球極壓試驗機參照測定潤滑劑承載性能的四球法(GB/T 3412—2019)測定軋制油油膜的高溫強度,軋制油溫度為75、100、125、150、175、200和225 ℃,結(jié)果如圖7所示。
圖7 兩種軋制油的油膜強度隨溫度的變化Fig.7 Variation of strength of oil film of the two kinds of rolling oil with temperature
由圖7可知,從75 ℃開始,隨著溫度的升高,1號軋制油的油膜強度顯著減??;在125~200 ℃,1號油的油膜強度不變,為94 kg;高于200 ℃,1號油的油膜強度顯著降低。在75~225 ℃,隨著溫度的升高,2號軋制油的油膜強度顯著降低。
在175~200 ℃,1號軋制油的油膜強度顯著高于2號軋制油,可見1號軋制油的抗極壓性較好,更適用于鍍錫原板的冷軋。
付金柱等[12]認為,納米級鐵粉能增加乳化液的黏度,增加冷軋變形區(qū)接觸弧表面的油膜厚度,改善軋制潤滑狀態(tài)。本文采用復(fù)式摩擦磨損儀和1號軋制油(乳化液濃度為4.5%,質(zhì)量分數(shù),下同)檢測了摩擦副表面的室溫摩擦因數(shù)。上摩擦副為軸承鋼球,試驗時滑動,下摩擦副為經(jīng)過酸洗的MR T-4鋼板(36 mm×36 mm×2 mm),試驗時固定。試驗結(jié)果如圖8所示。由圖8可知,隨著乳化液中鐵粉含量的增加,開始時板面摩擦因數(shù)減??;乳化液中鐵粉含量從200×10-6增加到300×10-6,板面摩擦因數(shù)顯著增大;乳化液中鐵粉含量從300×10-6增加到800×10-6,板面摩擦因數(shù)顯著減小;從乳化液中鐵粉含量大于400×10-6開始,板面摩擦因數(shù)逐漸減小。這說明鐵粉含量對乳化液潤滑性的影響沒有規(guī)律性。其原因是,納米級鐵粉能增加乳化液的黏度[12],且具有較強的吸附性,使乳化液的粒度增大、潤滑性改善。但只有乳化液中鐵粉含量達到一定量后,其潤滑性才會改善。
圖8 鍍錫原板的摩擦因數(shù)隨乳化液中鐵粉含量的變化Fig.8 Variation of friction factor of the uncoated tinplate base with iron powder content in the emulsion
采用激光粒徑測試儀和1號軋制油(乳化液濃度為4.5%)檢測乳化液的粒度,結(jié)果如圖9所示。由圖9可知,隨著鐵粉含量的增加,乳化液粒度緩慢增大,當鐵粉含量大于200×10-6時,其粒度顯著增大;當鐵粉含量為(400~500)×10-6時,乳化液粒度小幅減??;鐵粉含量大于500×10-6時,乳化液粒度顯著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納米級鐵粉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吸附乳化液中的油珠,導(dǎo)致其粒度增大。粒度大的乳化液潤滑性較好,這與圖8所示的乳化液鐵粉含量大于500×10-6時鍍錫原板摩擦因數(shù)減小基本一致。但乳化液鐵粉含量過高會影響板面清潔度,應(yīng)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
圖9 乳化液粒度隨其鐵粉含量的變化Fig.9 Particle size versus iron powder content for the emulsion
乳化液潤滑效果主要取決于油品配方,也與乳化液的技術(shù)條件相關(guān)[13-14]?,F(xiàn)場使用的乳化液的技術(shù)條件見表2。
表2 乳化液的技術(shù)條件Table 2 Specification of the emulsion
生產(chǎn)中發(fā)現(xiàn),提高乳化液的濃度能顯著減小軋制壓力。為了提高現(xiàn)場使用的乳化液的潤滑效果,將1號槽的乳化液濃度從(2.0±0.2)%調(diào)整為(2.3±0.2)%,3號槽的乳化液濃度從(4.0±0.2)%調(diào)整為(4.5±0.2)%。溫度升高,乳化液粒度增大,潤滑性提高。為降低加熱乳化液的能耗,將乳化液溫度從54~60 ℃調(diào)整為56~58 ℃。乳化液的流量對其潤滑和冷卻性能影響很大,第1~4架軋機乳化液流量為5 472 L/min,第5架軋機為6 637 L/min。采用第2~5架軋機之間的3套鋼板冷卻系統(tǒng),每套冷卻系統(tǒng)的乳化液流量為1 629 L/min,可降低軋制時鋼板和板面油膜的溫度,減緩板面軋制油黏度和油膜厚度的減小,減少板面軋制油的氧化、分解和揮發(fā)等組分變化對其潤滑性的影響,有利于控制因冷軋時輥縫區(qū)潤滑不充分而導(dǎo)致的板面劃傷。乳化液鐵粉含量過多會發(fā)生團聚,導(dǎo)致工作輥與板面之間發(fā)生磨粒磨損,可能劃傷板面、損壞軋輥表面,因此將乳化液的鐵粉含量從(400~600)×10-6調(diào)整為(200~380)×10-6。乳化液中的氯離子遇水會生成微量鹽酸,使局部乳化劑失效,影響乳化液的潤滑性,將乳化液的氯離子含量從30×10-6調(diào)整為25×10-6。乳化液的穩(wěn)定性與其潤滑性密切相關(guān),乳化液的穩(wěn)定性用穩(wěn)定性指數(shù)表示。乳化液的穩(wěn)定性指數(shù)小,冷軋時易析出油并附著在板面形成油膜,其潤滑性好。將乳化液的穩(wěn)定性指數(shù)從35%~43%調(diào)整為30%~38%,乳化液狀態(tài)穩(wěn)定,潤滑效果良好。
采用油膜高溫強度較高的1號軋制油,調(diào)整現(xiàn)場使用的乳化液技術(shù)條件和采用第2~5架軋機之間的3套鋼板冷卻系統(tǒng)后,冷軋MR T-4鋼鍍錫原板表面劃傷已明顯減少,達到了用戶要求。
(1)冷軋MR T-4鋼鍍錫原板表面劃傷是冷軋時輥縫區(qū)潤滑不充分所致;采用油膜高溫強度大于94 kg的1號軋制油有效減少了鍍錫原板的表面劃傷。
(2)現(xiàn)場使用的乳化液技術(shù)條件為:1號槽的乳化液濃度為(2.3±0.2)%,3號槽的乳化液濃度為(4.5±0.2)%;乳化液溫度為56~58 ℃,鐵粉含量為(200~380)×10-6,氯離子含量不大于25×10-6,穩(wěn)定性指數(shù)為30%~38%。
(3)采用第2~5架軋機之間鋼板冷卻系統(tǒng),每個系統(tǒng)的乳化液流量達到1 629 L/min,有利于減少因冷軋輥縫區(qū)潤滑不充分而導(dǎo)致的板面劃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