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斌,龍明忠
(1.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2.中共湖南省煙草專賣局黨校培訓部,湖南湘潭 411100)
習近平強軍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風云變幻的世界大勢,提出要建立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人民軍隊[1](P24),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戰(zhàn)略支撐。在不斷推進人民軍隊建設的過程中,以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為核心內涵的習近平強軍思想逐步形成。[2]尋本探源,可以發(fā)現(xiàn),習近平強軍思想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軍事思想、馬克思恩格斯軍事理論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軍事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探析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源泉,梳理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形成脈絡,厘清其與歷史上相關軍事理論的聯(lián)系,對于加強新時代我國軍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融入了國人的血脈,對于國人的影響既全面而又深刻,已達到“日用而不知”的程度。習近平強軍思想作為黨和國家在致力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背景下所提出的軍隊建設思想,吸收和借鑒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軍事思想的合理成分。這主要表現(xiàn)在對以《孫子兵法》等為代表的優(yōu)秀兵法的繼承與發(fā)展上。
《孫子兵法》云:“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盵3](P24)其意是說古代善于用兵的人,總是把精力放在訓練自己的軍隊,使自己的軍隊盡量達到或接近不可戰(zhàn)勝的程度,而后靜觀其變,等敵人露出破綻便抓住時機去與之交戰(zhàn),進而取得勝利。其主要思想精髓可總結為四個關鍵的字,即“先勝后戰(zhàn)”。何謂先勝后戰(zhàn)?先勝后戰(zhàn),是把自己的力量變得盡可能強大,在輸贏的問題上穩(wěn)操勝券,而后再去與敵人爭鋒。我們通常所理解的軍隊打仗,都是直奔“要打得贏”的主題,而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即能贏再打,沒有能贏的勝算便不打。一個善于治理軍隊的人,他所能夠發(fā)揮的才能主要是訓練自己的軍隊達到或者接近不可戰(zhàn)勝的程度,但是他無論如何也做不到讓敵人一定可以被戰(zhàn)勝。總之,治理軍隊應把精力放在如何提升己方實力的問題上,敵人如果沒有露出破綻,便不可與之交戰(zhàn)。
習近平強軍思想對“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這一治軍思想做了很好的繼承與發(fā)展。“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zhàn)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1](P54),這便是對“先為不可勝”原則的最好詮釋。為了達到“不可勝”這一目標,習近平強調軍隊作風建設、軍隊思想政治建設、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軍隊體制改革,這就發(fā)展了《孫子兵法》的思想,把兵法里只有方向性指導而無具體操作步驟的思想發(fā)展為既有指導性原則又有操作性步驟的思想。具體而言,在軍隊作風建設上,習近平主張開展反“四風”、反腐敗建設,宣傳群眾路線教育,堅決實施依法治軍,堅定不移貫徹從嚴治軍;在軍隊思想政治上,強調政治工作永遠是生命線、積極弘揚光榮傳統(tǒng);在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上,突出戰(zhàn)略化管理、培養(yǎng)軍事人才、發(fā)展武器裝備、加強實戰(zhàn)化訓練;在軍隊體制改革上,改革體制編制、優(yōu)化兵種結構、深化制度改革、注重新型作戰(zhàn)力量建設。
《孫子兵法》曰:“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國之寶也?!盵3](P74)其意是說一個國家的軍官、將領,要時刻以百姓的利益為重、以君主的利益為重,做到進不是為了能夠獲得勝利的名聲,退不回避違抗命令的罪責,始終把維護百姓與君主的利益作為行動的根本指南。一個國家的軍官、將領只有達到這個要求,才是國家的寶貴之材。
無疑,習近平強軍思想對“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的治軍理念做到了很好的繼承與發(fā)展。一方面,習近平強調,軍隊要絕對服從黨的領導。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么服從黨的絕對領導的軍隊必然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軍隊,人民軍隊必然是為了人民?!奥狘h指揮”是人民軍隊的靈魂所在,是人民軍隊為人民利益而存在、而奮斗、而發(fā)展的標志性所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把握住了“聽黨指揮”這一治軍的關鍵點,便可保證軍隊建設永不迷途,故而繼承了“唯人是?!钡闹诬娎砟?,并且通過“聽黨指揮”對“唯人是?!弊隽诉M一步發(fā)展,即為軍隊如何做到“唯人是?!闭业搅岁P鍵性的方法——“聽黨指揮”。另一方面,習近平強調要“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fā)展格局”,從而做到了把軍隊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融合于一處。同時,習近平強軍思想還把“利合于主”中的“主”的含義發(fā)展拓寬為人民,即人民是國家真正的主人,從而拓寬了“主”的范疇。因此,習近平強軍思想繼承且發(fā)展了《孫子兵法》中的“利合于主”的思想,真正做到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
馬克思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導師。通過對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原則與方法的運用,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造了無產階級的軍事理論。馬克思恩格斯的軍事理論是無產階級軍隊建設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的重要理論源泉。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便是:生產力的發(fā)展是軍隊得以存在與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闡述生產力發(fā)展為軍事斗爭提供物質基礎的觀點時指出:“沒有什么東西比陸軍和海軍更依賴于經濟前提。裝備、編成、編制、戰(zhàn)術和戰(zhàn)略,首先依賴于當時的生產水平和交通狀況?!盵4](P174)在《步兵戰(zhàn)術及其物質基礎(1700-1870)一文中,恩格斯從近兩百年的歷史中分析火器火藥的純技術進步對作戰(zhàn)產生的影響,揭示了生產力發(fā)展為軍隊發(fā)展提供物質基礎的規(guī)律。[4](P375-381)按照歷史唯物主義中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理論,可以得出生產力的發(fā)展情況間接地決定了軍隊的發(fā)展情況的結論。所以,一支軍隊是否能夠生存,是否能夠打贏戰(zhàn)爭,是否能夠完成保家衛(wèi)國的使命,其根本的決定因素并不在于這支軍隊本身,而在于擁有這支軍隊的國家或者組織是否能夠給其軍隊提供良好的物質生產力基礎。在治理軍隊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夯實軍隊存在與發(fā)展的物質生產力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軍隊的發(fā)展問題,而不是在其他方面做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
習近平強軍思想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生產力是軍隊存在的物質基礎”思想做了很好的繼承,并予以發(fā)展。習近平強軍思想提出了“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tǒng)一”的要求,一方面是對馬克思恩格斯軍事理論的繼承,即強調物質生產力對于軍隊建設的重要性。只有富國,才能強軍,把富國作為強軍的一個重要方面。故而,黨和國家一直堅持改革開放,努力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把“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要素引入軍隊建設之中,提出“科技興軍”口號,積極夯實強軍的物質生產力基礎。另一方面是對馬克思恩格斯軍事理論的發(fā)展,即強調軍隊建設對生產力發(fā)展的反作用。只有強軍,才能為富國找到堅實的戰(zhàn)略支撐,從而才能更好地做到富國,把強軍作為富國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當下,國與國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存在無限商機的同時也存在著無限的危機,各種國際政治沖突、貿易摩擦頻頻發(fā)生,只有做到強軍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的利益,才能為富國提供堅實可靠的保障,富國進而反過來又為強軍提供了物質生產力支撐。故而,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導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軍隊的建設,提出強軍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支撐”[1](P24)的主張。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馬克思恩格斯軍事理論強調人民群眾在戰(zhàn)爭中的主體地位,是唯物史觀在軍事領域內的生動體現(xiàn)。例如,在談論拿破侖的杰出軍事成就時,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士兵和群眾的主體作用,“拿破侖的不朽功績在于:他發(fā)現(xiàn)了在戰(zhàn)術和戰(zhàn)略上唯一正確使用廣大的武裝群眾的方法?!盵5](P187)在充分肯定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同時,馬克思恩格斯也承認杰出人物可以對歷史發(fā)展產生一定的影響。歷史杰出人物常常是他那個時代的驕子,是某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故而常常能影響歷史的走向,對歷史發(fā)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促進或者阻礙的作用。
恩格斯強調:“所有關乎社會體制變革的問題,人民都會自覺地參與進去,自己就應該明白為什么進行斗爭,他們?yōu)槭裁戳餮獱奚!盵6](P518)只有讓人民群眾明白為什么“進行斗爭”,才能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進而讓人民群眾成為軍隊的主人,充分地參與到創(chuàng)造歷史的活動中。在肯定人民群眾在戰(zhàn)爭與軍隊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時,馬克思恩格斯也肯定了統(tǒng)帥的作用。英明的軍隊統(tǒng)帥常常能夠看清歷史的發(fā)展趨勢,充分利用新的社會客觀條件,使得自己所指揮的軍隊能夠做到順勢而為,取得勝利。
習近平強軍思想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民群眾與統(tǒng)帥的作用”思想做了很好的繼承,并予以發(fā)展。一方面,習近平強軍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的作用,讓軍隊向人民群眾“靠攏”,提出“軍隊是人民軍隊”、“國防是全民國防”,同時,也肯定了軍隊的重要價值,讓人民群眾向軍隊“靠攏”,提出“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yè)?!盵1](P54)所以,習近平強軍思想是從兩個方向(軍隊向人民群眾“靠攏”與人民群眾向軍隊“靠攏”)來加強軍民的融合,進而達到凝聚人民力量的目的,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軍事思想。另一方面,習近平強軍思想十分注重對軍事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加強軍事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的主張,這便是對馬克思恩格斯重視軍隊統(tǒng)帥作用的軍事思想的繼承,同時,還通過一系列的軍隊制度建設來加強對軍事人才的培養(yǎng),積極為杰出軍事統(tǒng)帥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這便是對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思想的發(fā)展。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革命先輩們在長期革命戰(zhàn)爭的錘煉下所總結出的智慧,是指導中華民族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悲慘境遇的重要軍事思想,是帶領中國人民當家做主,實現(xiàn)“站起來”的重要理論。時至當下,雖然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硝煙已經遠去,但在新時代背景下所誕生的習近平強軍思想,其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毛澤東軍事思想。
由于受到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的影響,早期的中國共產黨嘗試過領導工人罷工、農民運動,然后在中心城市奪取政權,但事實證明,在當時中國的國情下“以城市為中心”的道路行不通。一個典型例子就是1927 年5 月發(fā)生的“馬日事變”,當時我黨發(fā)動了10 萬多工人、農民武裝集聚長沙城,但卻被國民黨許克祥一個團的兵力打敗,最終一哄而散。同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的相繼失敗,也證明“以城市為中心”的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吸取失敗的教訓,毛澤東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觀點。在第一次國內大革命失敗后,黨選擇創(chuàng)建自己的軍隊,南昌起義的爆發(fā)便是標志。中國共產黨建立自己的軍隊,這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創(chuàng)新,不僅歐洲的共產黨沒有自己的正規(guī)軍隊,就連布爾什維克在領導十月革命時也沒有自己的軍隊(布爾什維克是靠領導工人以及聯(lián)合一些同情革命的沙俄軍人,奪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在創(chuàng)建好軍隊后,黨就面對著如何管理軍隊的問題。毛澤東對此做出了回答,即“黨指揮槍”。毛澤東領導經受了秋收起義考驗的軍隊,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三灣改編”,確立了黨支部建立在連隊上的原則,之后便提出“黨指揮槍”的思想,至此,人民軍隊就形成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原則。
習近平強軍思想對“黨對軍隊的領導”思想做了很好的繼承并予以發(fā)展。習近平強軍思想強調,要建立一支“聽黨指揮”的軍隊,“必須全面貫徹黨領導人民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1](P24),把“聽黨指揮”作為軍隊的靈魂,作為軍隊的口號,并通過一系列制度措施逐級貫徹到每一個士兵的心間,同時運用強硬手段來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從而使得黨更具有能力、更科學地指揮軍隊,這是習近平強軍思想對毛澤東“黨對軍隊的領導”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思想是一個人做出行動的基礎,有什么樣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有什么樣的作為。軍隊作為一個需要行動高度一致的社會組織,必須具有高度統(tǒng)一的思想,只有具備這個條件,軍隊才能擁有強大的執(zhí)行力,無數(shù)的士兵才能統(tǒng)一步調,進而保證軍隊行動的效率。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傳統(tǒng)的做法是實行“愚兵”政策,即盡量使士兵變得愚蠢,使軍官變得聰明。故而,產生“兵貴愚,將貴智”這樣的傳統(tǒng)建軍理念。到了近代,這種傳統(tǒng)的建軍理念依然盛行,蔣介石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蔣介石自己總結出了一句名言,即“打仗就是打將”,重視軍官,卻忽視了士兵,懼怕士兵頭腦靈活、思想開化。
與傳統(tǒng)“兵貴愚,將貴智”的建軍理念不同,毛澤東認為,兵民是勝利之本。軍隊是由士兵組成的,只要重視士兵的政治思想教育,從軍隊的基層起統(tǒng)一思想,就可達到使軍隊保持統(tǒng)一行動的目的。毛澤東認為,“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在革命的早期,他就強調:“要從政治教育去提高紅軍的自覺的紀律。”[7](P80)正因為毛澤東號召重視士兵的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從革命時期起,我軍就十分重視對剛入伍士兵的掃盲工作,因為只有識字,士兵才能更好地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當時工農群眾參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知識,在行軍路途上的一個任務便是看識字板。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大部分原來是文盲的士兵也就具有基本的讀寫能力。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雖然我軍被稱為“土八路”,但實際上我軍的士兵并不“土”,因為大部分士兵都脫離了“文盲”狀態(tài),具有基本的讀寫能力,在軍隊的整體文化素質上遠超國民黨的部隊,這也正是我軍能夠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習近平強軍思想對毛澤東重視軍隊“政治思想教育”的建軍思想做了繼承與發(fā)展。黨的十八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全球化、信息化的特點,強調要在軍隊中大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的主題教育,加強軍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培養(yǎng)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盵1](P53)由此可見習近平強軍思想繼承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同時又為“政治思想教育”注入新內容,故而又發(fā)展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作風是指人們在長期從事某種社會活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具有穩(wěn)定狀態(tài)的行為風格或態(tài)度。作風形成于人們的社會活動之中,但作風一旦形成之后就會對社會活動產生反作用,良好作風會對人們的社會活動起到促進作用,而不良的作風則產生阻礙作用。毛澤東深知作風在軍隊建設中的重要性,早在井岡山斗爭時期,他就對軍隊提出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要求。長征時期,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毛澤東仍然不忘軍隊的作風建設,對軍隊提出了“不拿群眾一點東西,借群眾的東西要還,買賣按照市價”[8](P75)的要求。正是在這種良好作風的作用下,紅軍在長征途中受到當?shù)厝罕姷臒崃覛g迎,故而使得長征產生了“宣傳隊”、“播種機”、“宣言書”的作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又一次強調軍隊的作風建設問題,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思想。正因為有著一貫的良好作風建設,人民軍隊從弱小走向了強大,最后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在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強軍思想提出建立一支“作風優(yōu)良”的人民軍隊,把軍隊作風建設當做治軍的原則、強軍的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西柏坡時所說的“我們正在征程中”,“長征”仍在繼續(xù),軍隊唯有守住優(yōu)良作風,方能提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在繼承毛澤東“作風建設”的軍事思想的同時,習近平強軍思想注重加強軍隊黨的建設,加強對軍人軍屬合法權益的保護,提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為軍隊的作風建設提供政治與物質保障,從而發(fā)展了毛澤東“作風建設”的軍事思想。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軍事思想是黨的軍事思想在改革開放時期的新發(fā)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與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的兩大主題,改革開放仍然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故而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軍事思想便構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直接思想源泉。
改革開放之后,鄧小平以世界的眼光來審視我國的軍隊建設,為改變我軍現(xiàn)代化建設起步晚、水平低的狀況,他提出了關于我軍現(xiàn)代化建設的軍事思想,強調“必須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的革命軍隊。”[9](P159)世紀交替之際,世界各國在軍事領域高速發(fā)展,面對如此局勢,江澤民提出“千方百計把我軍的武器裝備搞上去”[10](P86)的要求。物質的力量,終究要從物質的層面來摧毀,軍事上的斗爭,終究要體現(xiàn)為武器裝備層面上的較量。只有努力發(fā)展武器裝備,補足我軍武器裝備方面的短板,才能讓我軍在日益激烈的軍事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面對世界軍事競爭日益激烈,信息化的軍事斗爭日益常態(tài)化的趨勢,胡錦濤在總結我軍傳統(tǒng)的治軍理論基礎上,把科學發(fā)展觀的理念融入軍隊建設中,提出了軍隊建設要“更加注重從思想政治上建設部隊,更加注重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準備,更加注重改革創(chuàng)新,更加注重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更加注重提高軍隊建設質量和效益”[11]的要求。
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強軍思想堅持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推動黨的軍事思想不斷發(fā)展。一是繼承與發(fā)展鄧小平軍事思想。強調要從軍事理論、軍隊的組織形態(tài)、軍事人員、武器裝備這四個方面來全面推進軍隊的現(xiàn)代化建設,力爭到21 世紀中葉的時候把我國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在推進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同時,習近平強軍思想注重傳承“紅色基因”,保持優(yōu)良傳統(tǒng),強調國防科技工業(yè)改革,形成軍民深度融合格局,使得軍隊現(xiàn)代化的“果實”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從而發(fā)展了鄧小平軍事思想。二是繼承與發(fā)展江澤民軍事思想。聚焦軍隊“能打勝仗”的本領,提出全面推進軍隊武器裝備的現(xiàn)代化建設,以確保軍隊機械化基本實現(xiàn),信息化取得大的發(fā)展,戰(zhàn)略能力取得大的提升。在注重武器裝備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同時,習近平強軍思想強調軍事理論、軍隊組織形態(tài)、軍事人員的現(xiàn)代化建設,“統(tǒng)籌推進傳統(tǒng)安全領域和新型安全領域軍事斗爭準備”[1](P69),推動軍隊的智能化發(fā)展,從而發(fā)展了江澤民軍事思想。三是繼承與發(fā)展胡錦濤軍事思想。強調“充分發(fā)揮政治工作對強軍興軍的生命線作用”;[12](P401)提出“軍隊是用來打仗的”[1](P69)重要論斷,聚焦能打仗、打勝仗;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快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zhàn)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xiàn)代軍事力量體系”;[12](P417)夯實強軍之基,“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構建嚴密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12](P408)注重鑄軍魂、打勝仗、強作風、抓改革、擔使命,以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要求來促進軍隊建設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習近平強軍思想,既吸收借鑒了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又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軍事思想,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對于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進而從容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