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莊?;?,張允,繆英霞,李占肖,錢火紅
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ICC) 現(xiàn)已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但在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運機階段,患者上腔靜脈回心血流加快,對PICC導管尖端有一定的沖擊力,導致PICC導管尖端位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1],是運機階段不宜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重要原因,到目前關于此類穿刺鮮見報道。在三級防護標準中,醫(yī)護人員在隔離狀態(tài)下工作,PICC穿刺因其操作過程復雜、時間久,一般不作為首選。超聲引導下PICC穿刺,借助PICC專用超聲儀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局部損傷率[2-3]。在非標準配置條件下,應用普通超聲儀進行血管評估、精準定位、成功穿刺,為一例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行ECMO患者保障了生命通路。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66歲,因反復發(fā)熱、干咳、伴氣促、氧飽和度持續(xù)下降1個月余,于2020年3月14日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重度)”轉(zhuǎn)至湖北省武漢市某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yī)院由軍隊支援湖北醫(yī)療隊進行治療。入院后嚴密監(jiān)測體溫、呼吸、心率、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以高流量(50 L/min,85%濃度)吸氧,定期復查血氣分析、胸部CT、血常規(guī)、生化、心肌酶譜、凝血功能等,給予血必凈抗炎、沐舒坦化痰、乳酸菌片促進消化,予美羅培南、莫西沙星抗感染等治療。因患者病情需要,在告知家屬并取得知情同意錄音后于3月15日床邊經(jīng)口行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并行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3月16日行ECMO輔助治療,經(jīng)右側股靜脈及右側頸內(nèi)靜脈插管完全排氣后連接ECMO管道,ECMO運轉(zhuǎn)順利。3月25日經(jīng)皮氣管切開連接呼吸機輔助呼吸。3月28日,患者出現(xiàn)低熱,為避免靜脈導管相關血液感染發(fā)生,醫(yī)生建議拔除鎖骨下靜脈導管,改為行PICC置管進行補液治療。
2.1 材料 導管采用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yī)院所配置的類型——美國BARD公司生產(chǎn)的三向瓣膜式4F PICC導管。
2.2 置管方法 經(jīng)超聲引導下輔助改良賽丁格行PICC置管術, B超儀采用常規(guī)超聲儀,顯示屏無中線與刻度、探頭上無靶點標識。
2.3 PICC置管過程 在嚴格評估患者情況后,PICC適宜該患者,告知家屬,取得知情同意并錄音,由持有PICC穿刺資格證的中級專業(yè)護士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遵醫(yī)囑按以下步驟進行:(1)血管與穿刺部位的選擇:ECMO期間患者右側手臂末梢有缺血癥狀,選擇左側手臂穿刺。超聲下見貴要靜脈有分叉,頭靜脈呈節(jié)段狀,選擇肘上肱靜脈,穿刺點選擇在肘橫紋上8 cm。(2)測量長度:左手臂外展90°后從肘橫紋至右胸鎖關節(jié)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4-6]。(3)置管流程:常規(guī)消毒皮膚,建立最大無菌屏障;預沖導管;超聲引導下穿刺針直刺血管,見回血緩緩流出后,送入導絲,適當降低穿刺角度,導絲順利送進,松止血帶,紗布按壓穿刺點,拔出穿刺針,破皮,推進導管鞘,確保導管鞘進入靜脈,退出擴張器,左手固定鞘管,右手緩慢從鞘管中送PICC導管至預測長度,經(jīng)B超探頭檢查左側頸靜脈內(nèi)未見導管影[7],將導管末端妥善固定。
2.4 穿刺中異常情況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 規(guī)范地測量,鋪巾,消毒,穿刺,送導絲,破皮,擴血管,拔出擴張器留下鞘管,送管。在送管15 cm處,明顯有阻力,送管不順利?;爻閷Ч軆?nèi)見回血,超聲儀無法探清,根據(jù)解剖位置推算可能在腋靜脈與頭靜脈會合入鎖骨下靜脈處,此處血管有彎曲且有靜脈瓣膜,瓣膜阻擋導管送入并反折返回入腋靜脈方向,同時血管受刺激出現(xiàn)痙攣,此時予暫停送管并退出導管3 cm,休息10 min后助手將患者術肢外展,同時按摩肩區(qū),導管予生理鹽水20 ml緩慢脈沖式推注,并緩緩送管,助手在肩部進行向心端上擼動作,后送管順利,導管到達預留長度。
經(jīng)左手臂肘上肱靜脈置入PICC長度44 cm,外露6 cm,左、右手臂肘橫紋上方10 cm處臂圍均29 cm,穿刺處予紗布加壓無菌敷料覆蓋。置管成功后常規(guī)行床旁胸片定位,提示導管尖端位于胸骨右側第6后肋下緣。液體滴入通暢,患者使用該PICC導管直至康復出院。
4.1 置管后術肢滲出、腫脹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 置管后,嚴格按照PICC穿刺后常規(guī)護理,患者置管后24 h無異常情況發(fā)生,穿刺區(qū)無滲出無腫脹。置管后48 h發(fā)現(xiàn)患者術肢明顯腫脹,左側術肢肘橫紋上方10 cm處臂圍34 cm,右側手臂肘橫紋上方10 cm處臂圍29 cm,伴穿刺處有少量淡血性液體滲出,當日患者肝功能示白蛋白44 g/L,請后方專家多學科診療(MDT)會診后,綜合意見考慮為ECMO運行期間患者本身水鈉潴留加上凝血機制、纖維蛋白酶原功能機制紊亂,建議采取下列護理措施:(1)術肢整體抬高,軸線翻身,減少醫(yī)源性壓迫。(2)穿刺點無菌敷料加壓覆蓋,同時透明貼膜外給予折疊紗布加厚至1 cm以上加壓包扎,在此基礎上左臂內(nèi)旋并夾墊一小枕,利用患者左手臂的自重壓迫穿刺點達到制止?jié)B液目的。膠帶加壓固定輔料時避免環(huán)狀束縛加重水腫。(3)由專業(yè)護士換藥,尤其是穿刺點處消毒棉棒不能太濕,以免影響傷口愈合。(4)在穿刺處上方5 cm至腋靜脈走向給予地塞米松乳膏外涂,每日2次,預防與治療可能發(fā)生的機械性靜脈炎[8]。經(jīng)以上積極處理,各班次加強護理評估、處置后,患者穿刺點無滲出,術后第3~6天左側術肢肘橫紋上方10 cm處臂圍分別為31.5、31、30、29 cm。通過以上護理措施,患者未再發(fā)生滲出、感染、機械性靜脈炎等并發(fā)癥。
4.2 PICC導管尖端移位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 術后第3天,換藥時發(fā)現(xiàn),患者PICC導管外露4 cm,移位2 cm進入體內(nèi),回抽可見回血,患者竇性心律,心率平穩(wěn)。導管移位是指導管位置移動0.5 cm以上,但功能沒有喪失[9]。導管移位的危害在于可明顯增加PICC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導管相關性感染、血栓、液體滲漏、肢體腫脹、疼痛等,也可發(fā)生一些特殊的危險,如椎旁積液、房顫等[10],通過密切觀察,患者未出現(xiàn)上述并發(fā)癥的癥狀。導管位移進入體內(nèi)的原因可能與ECMO時上腔靜脈回流端血流速對PICC管路的沖擊,該患者ECMO治療期間,ECMO轉(zhuǎn)速維持在2 800~4 000 r/min,ECMO上腔靜脈回血端血流速較非ECMO患者上腔靜脈回心血流速快,而PICC導管也在上腔靜脈,ECOM上腔靜脈回血端對PICC導管尖端有一定的沖擊力,這是導致PICC導管尖端位移的重要原因[1]。其次,持續(xù)給予患者抗凝易導致出血,且置管術后穿刺點有滲出,更易使導管滑進血管內(nèi)。故在應用思樂扣固定導管的固定翼后,其穿刺口至固定翼部分的6 cm導管可采用無菌膠帶先固定防止再次滑出,以S形狀用無菌貼膜覆蓋[11],每小時嚴密觀察記錄導管刻度,隔天進行床邊胸片評估患者肺部情況,跟蹤PICC頭端位置,之后患者PICC尖端未再移位。
5.1 三級防護狀態(tài)下對新冠肺炎患者行PICC置管等精細穿刺手術的注意事項 對于新冠肺炎患者的穿刺,按照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傳染隔離措施要求佩戴適當?shù)?、?jīng)美國國家職業(yè)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IOSH)認證的、經(jīng)適合性檢驗的N95或更高級別的呼吸器,并在標準預防措施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采取空氣傳播的隔離措施[8]。專業(yè)護士身著厚厚的防護服、隔離衣,因為在穿刺過程中需要進行彎腰觀察、操作等動作,建議:(1)專業(yè)護士選擇加大一號防護服,隔離衣系帶寬松,以便于術中動作施展,不受防護服和隔離衣太多束縛;(2)透過護目鏡和面屏,三級防護3層手套加1層無菌操作佩戴的無菌手套,共4層手套進行操作,專業(yè)護士觀察敏銳度有所降低,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由2名中級專業(yè)護士共同配合完成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3)特殊情境下的穿刺,建議1名醫(yī)師現(xiàn)場保障,重點觀察危重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及有無病情變化,確?;颊甙踩?。
5.2 ECMO期間PICC穿刺部位的選擇 既往大部分研究表明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風險低于深靜脈置管(CVC),因此醫(yī)生在評估患者需長時間留置ECMO管路時,會傾向于選擇使用PICC[12-13]。穿刺部位的合理選擇決定了導管的價值和意義。該患者為靜脈-靜脈模式ECMO(V-V ECMO),血小板激活粘附在管道和氧合器的表面形成血栓,血液在體外流轉(zhuǎn),導致血細胞破壞,凝血因子釋放,微血栓形成,隨著血流走向而停留在四肢及腦部等血流緩慢的血管腔內(nèi)形成栓子[14-15]。該患者ECMO入路從右側頸內(nèi)靜脈進入,因壓力高影響右手臂的血液回流致使右手指末梢已經(jīng)出現(xiàn)淤紫、橈動脈搏動減弱等缺血癥狀,因此選擇左手臂進行穿刺。
5.3 ECMO期間患者PICC穿刺點滲血原因 由于ECMO患者治療過程中全身肝素化,凝血功能紊亂、纖維蛋白原機制失衡、體內(nèi)凝血物質(zhì)消耗等原因?qū)е禄颊哂谐鲅獌A向[14]。因此專業(yè)護士要嚴格把握在穿刺中破皮的角度和深度,同時延長傷口按壓時間及力度,確保既不滲血又能防止因穿刺點局部加壓導致肢體水腫。所以,在貼膜外給予敷料加壓包扎,同時利用手臂自身重力加壓,能夠較好地達到預防及控制穿刺點滲血的目的。
5.4 應用常規(guī)B超儀在特殊情境下代替PICC專用超聲儀PICC專用超聲儀顯示屏上有中線與刻度、探頭上有靶點標識,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局部損傷率[2-3]。在特殊情境下,沒有條件時可利用好現(xiàn)有條件,借助普通B超儀,幫助選擇血管并判斷血管走向,是一種及時并可靠的取材方法。但同時也要求中級專業(yè)護士具有更扎實的超聲與置管技能,以應突發(fā)環(huán)境變化[16],對PICC專業(yè)護士分層次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5 ECMO期間注意應對PICC導管移位 由于ECMO時上腔靜脈回流端血流速對PICC管路的沖擊,導致導管向右心房移位,所以專業(yè)護士應有預見性護理。首先,置管前確定置管長度時,導管頭端位置預測水平宜稍淺些,避免因上腔靜脈回流端血流速對PICC管路的沖擊導致導管張力增高,頭端下移。其次,置管過程中應該動作輕柔,尤其是導管送至大概鎖骨下靜脈水平時,送管速度更要緩慢,同時穿刺者捏緊導管體外端,以防導管移位。再次,穿刺成功后應用固定器妥善固定導管,透明敷料固定以便于觀察,穿刺點局部增加敷料按壓,嚴密觀察記錄導管刻度,在患者例行胸片檢查肺部情況時,密切觀察記錄患者PICC導管尖端位置,從而更能及時地預防與判斷PICC是否移位,減少PICC導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7-18]。
PICC專業(yè)護士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培訓與考核,使其具備無論是在普通病房還是呼吸道傳染病特殊環(huán)境下,均能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與條件,選擇正確的方法與部位,采取有效的預防與防護措施,通過敏銳判斷與及時處理,確?;颊咧委熂皶r、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從而挽救生命,為患者康復發(fā)揮專業(yè)護士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