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致軍,海南省首屆教學能手、骨干教師、美術學科帶頭人、美育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教學比賽獲中南六省一等獎、海南省一等獎,論文、說課講稿獲海南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指導青年教師賽課曾獲中南六省一等獎和多次市一等獎,指導學生曾獲教育部一等獎和省、市級一等獎。曾榮獲教育部指導教師一等獎、海南省指導教師一等獎,連續(xù)多年被評為 “三亞市教育教學質量專業(yè)發(fā)展先進個人”?,F為廣州市白云藝術中學高級教師,廣州市張致軍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敝腥A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蔡元培亦言:“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發(fā)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毕旅妫ㄟ^與張致軍的對話,我們一起從美術學科角度,以“融合教學”理念談談“以美育人”的話題。
通訊員:您認為實施美術跨學科融合教學基于哪些因素?
張致軍:早在1989年美國學者舒梅克就提出“跨學科融合教學”的定義:教學將跨越學科界限,把課程的各個方面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義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在廣闊的領域中學習。事實證明,單一的、孤立化的知識傳授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運用跨學科融合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立體的知識結構,提高運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結合實際教學,我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考量:第一,課程建設的需要。課程改革主張的是給予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希望教師的教學綜合設計能使學生獲得實際生活的能力,而非“背不動的書包”和偏向記憶的知識碎片。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版)》提出:調動各種資源,使課程內容多樣化,營造自主選擇的學習環(huán)境,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而有個性的需求,學會用美術及跨學科的方式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我們也應加強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以順應不同地區(qū)、學校與學生發(fā)展的需求。
第二,素養(yǎng)發(fā)展的訴求。美術活動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元素,與其他學科教育一起承擔著對學生各種素養(yǎng)發(fā)展的任務?,F代課程融合研究,如重視過程傾向、以真實問題解決為導向、綜合調動多方面資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等,有效避免了孤立生硬的知識填塞和單調重復的技能訓練,呈現生命成長的主體價值,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第三,美育工作的發(fā)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全面深化學校美育綜合改革,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加強各學科有機融合,整合美育資源,補齊發(fā)展短板,強化實踐體驗,完善評價機制,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xié)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樹立學科融合理念,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教師通過美術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美、發(fā)現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真正達到美育目的。
第四,教師發(fā)展的需要。首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只注重書本上、學科內的美術知識傳授或技能傳授的現象。如今,教師更像一名組織者、引領者,學生的顧問、導師、學伴,跨學科融合教學可以有效達成這一目標。其次,提升知識建構能力??鐚W科美術融合教學要求具備一定的知識梳理能力和對課程結構的設計能力。除學科本位知識外,還要根據教學主題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全局思維。再次,增強知識全面性。融合教學有學科內的融合特質,美術的范疇很廣,在綜合實踐過程中,會涉及很多學科內的專業(yè)技能,這無形中對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廣州市白云區(qū)美術教研員陳紫帆策劃成立了攝影社、繪畫社、書法社等,就是為了全面提升區(qū)域美術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通訊員:目前,國內外跨學科融合教學有哪些主流依據?
張致軍:就國外而言,美國1994年制定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強調了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藝術與學科、藝術與社會、藝術與實踐活動等的相互聯系,以此來強調藝術教育者在進行藝術教育活動時的輻射和關聯作用。日本在美術教學中也倡導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來展開教學,開發(fā)創(chuàng)建功能復合的文化綜合設施。當下的STEM教育,也是將藝術進行跨學科融合的典型。
國內的話,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王大根教授的《美術教育的跨學科學習》可作為主流依據。王教授指出,美術教育中跨學科的學習與實踐探索,是培養(yǎng)學生從思維、表達手段和認識論的基礎上來發(fā)展綜合能力,并能進一步將該能力運用到其它領域,構建新觀念,發(fā)揮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另外,華東師范大學錢初熹教授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與當代學校美術教育的研究》也可以參考,錢教授肯定了當代學生要學會以跨學科、跨文化的視角看待一切事物,不同領域科目的有機融合,會產生新的可能。在研究的文獻中,列舉了多種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教學案例,以跨學科教學為主要結構體系。從實踐結果來看,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大大提升,在美術實踐活動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創(chuàng)意思維被激發(fā),實現了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通訊員:依據您在美術方面的教學實際,請談談如何實施美術跨學科融合教學,以達到“以美育人”。
張致軍:我個人認為可從三方面著手:一是樹立美術單元化的教學設計觀念。很多時候,備課是備一節(jié),上一節(jié),具有時效性,但易忽視課時之間的關聯,缺乏對整體的把握與調整,缺乏對知識結構的梳理和銜接。在進行美術跨學科融合教學時,進行單元化整體設計備課,可以很好地圍繞本單元的教學主體跨學科融合。學科素養(yǎng)的提出,強調引導學生在接受事實性知識和概念性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實踐智慧。單元化的教學設計可以在有限的課時內,有主題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和實踐舞臺,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也可以尋找各課時之間的共性和個性,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
如何有效地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我認為,首先是整體性原則。美術教學規(guī)劃應將單元放在整個課程中思考,宏觀把握教材,明確單元目標。教師需結合學情,重設單元教學設計各要素(目標、內容、活動、作業(yè)、評價等)的功能,優(yōu)化結構,甚至立足整體課程調整單元的功能及單元之間的關系,在總課程不變的情況下為學生量身定制單元教學計劃,提升教學效益。其次是針對性原則。在規(guī)劃單元主旨時,應結合單元內容,針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從能力形成的角度定位。以美術語言為主要學習內容,側重引導學生對造型元素的認知與對美的規(guī)律的理解;以美術技能為主要學習內容,側重學生的構思創(chuàng)作、技能表現與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以人文主題架構、學科融合為主要學習內容,側重圍繞主題培養(yǎng)學生人文理解、欣賞評論、表達交流等能力。
比如,2019年人美版的高中美術鑒賞教材就將舊教材中多達20章的內容,以單元化進行統(tǒng)整歸類為六個單元,采用“單元——主題——任務——探究”的結構,突出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改革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提出的單元化學習、問題情境導入、問題串構成等要求,將之前教材中的單一的“課”的結構轉化為一個單元中的“主題一、二、三”方式,并最終落實于“學習任務”與“合作探究”中。每個鑒賞主題,作為學生學習鑒賞的探究方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其自主探究與教師引導都需要通過若干課時的持續(xù)性積累方可完成。明確呈現單元化主題的結構,體現課程體系的完整性、課程實施的連續(xù)性、課程架構的嚴謹性,幫助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時不斷提高單元化課程意識和立體化知識教學。
二是樹立全學科教學理念下美術學科的主導性,可圍繞教學的核心目標展開融合:(1)在實行融合教學之前,必須要有全學科教學觀念。全學科教學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從學科教學回歸到人的本身,思考到底什么樣的能力和素養(yǎng)是人們終生學習所需要的,如何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過去,學科之間的界限無意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忘記了大腦本來就具有“融會貫通”的潛能,而“融合教學”打破了學科壁壘,立足于學習的本質,深層次激發(fā)大腦的思考欲望,讓人探索并享受學習。
(2)明確學科的主導性。進行美術融合教學,并不是指讓美術教師在課堂上什么知識都教,而是讓教師由獨立視角轉變到全學科視角,拋開固化的美術學科思維,讓教學目標由平面轉向立體,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由單一走向綜合的思維品質。首先,明確教學目標。美術教師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中,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備課中的知識點、問題的設計、跨學科的知識融合等,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其次,主次分明。美術融合教學不是簡單地將其它學科知識參雜在美術課堂中,而是在堅持主導學科個性和特質的前提下,有統(tǒng)整、有主次、有目的與其它學科知識融合。主導學科是學生認知的目標和方向,其它學科是輔助的方法和手段。
三是挖掘美術與其它學科的內在聯系,找到學科融合的契合點。美術是視覺藝術,相比自然學科,它和人文學科中的其他學科聯系更緊密。比如,美術與音樂,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的緩急、聲音的高低對美術的色彩、線條、作畫的情緒等有直接的聯系。比如,與語文學科,在教學中國畫時,尤其是文人畫,可以有效融合古詩詞。許多文人、畫家們是兼文學、書法、繪畫于一體的佼佼者,講究“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無論是古詩詞還是中國畫,都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所以,我們賞析中國畫時,有同根同源性。美術教學還可以與德育融合,中國美術歷史上不乏有愛國、勤奮、上進的藝術家,比如徐悲鴻、傅抱石、蔣兆和等。在教學美術時,可以適當介紹畫家的生平事跡,激勵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精神。我們在進行美術跨學科融合教學時,要依據主題理清綱目、梳理聯系,依據重“融”,而不是重“合”的原則,在以美術學科內容為主導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點的橫向聯系,融入其他學科知識。
當然,美術教學可以圍繞核心目標多角度地學科融合,比如,筆者在教學高中美術鑒賞《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一課中,講到“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的區(qū)別和中國古典園林的分布時,引導學生從歷史、政治、地理的視角去理解和分析;講到園林的意境形成時,引入園林與繪畫、園林與文學、園林與音樂的關系幫助學生領會其意境的形成。
張致軍從美術跨學科融合教學的原因、國內外主流觀點、美術跨學科融合教學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等方面為我們揭示了美術跨學科教育的重要意義。當下是推動五育并舉、五育融合的新時代,跳出學科本位、實施融合教學也是當前核心素養(yǎng)教學和美育實施的必備策略之一。可見,美術教學的融合是實施五育融合的關鍵,只有堅持在美術課堂中開展行之有效的學科融合,才會實現真正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