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妹
陳先云先生曾明確提出,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它包含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統(tǒng)編教材把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訓練的“點”,有計劃地分布在不同的年級,巧妙地安排在各個單元之中,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教學梯度。教材在單元導語中集中提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也就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語文基本知識點和著重訓練的能力點;再通過課文后面的習題落實這些語文要素,并貫穿基本學習策略的指導;然后利用交流平臺進一步梳理、提煉一些閱讀與表達的基本方法;最后通過寫作加以實踐運用,形成基本能力并養(yǎng)成學習習慣。
習作單元在統(tǒng)編教材中屬于特殊的單元,它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核心,依次編排“單元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這幾個內容。隨著課堂教學的開展,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也將一步步得以落實。如六年級下冊第3單元就是一個習作單元,在單元導語中直接地提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習作時,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緊接著,編排了《匆匆》《那個星期天》這兩篇“精讀課文”,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表達情感的方法;“交流平臺”對比分析《匆匆》《那個星期天》的情感表達方式的異同,提煉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具體方法。“初試身手”讓學生領悟和運用把情感融入具體的景物描寫中的方法,進行片段的寫作實踐。“習作例文”為學生提供習作范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匯報交流,深入地領會表達真情實感的多種方法,便于在單元寫作中借鑒和模仿。“習作”要求學生從生活中選擇印象深刻的情感經歷,學會運用本單元學到的表達情感的方法,寫出內心真實而獨特的感受。
為了更好地落實教材編排寫作單元的意圖,抓實語文要素的學習訓練,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在習作單元的教學中,可以有以下的簡明路徑。
一、以語文要素為中心,學文習“法”
習作單元的課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要直接指向本單元語文要素——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并通過課文后面的習題加以落實。如在教學《那個星期天》時,根據課后習題可以安排以下教學流程。(一)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課文內容,了解“我”心情變化的大致過程。(二)細讀品味,體會作者是如何真實自然地表達情感的:1.品讀第4自然段,體會作者如何通過具體的事例表達情感;2.品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如何通過內心獨白表達情感;3.讀描寫太陽光線的語句,體會作者如何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達情感;4.細讀第6自然段,體會作者如何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表達情感。(三)結合課后第3題和“交流平臺”,比較分析《那個星期天》和《匆匆》這兩篇課文所采用的情感表達方式的異同,更進一步地了解兩篇課文的相同點:都采用“把情感融入具體的事物中”的表達方法?!洞掖摇酚锰栂笳鲿r光,通過描寫太陽從起床時的“挪移”,到天黑時的“飛走”,表達了作者對時光匆匆流逝的感慨;《那個星期天》則是借助對太陽光線早晨時的“明媚”,到黃昏“漸漸暗下去”“沉郁下去”,來表現我從“焦急又興奮”到黃昏時“委屈、失望”的心情變化。而不同之處是:《匆匆》作者還運用一連串的問句,直接把對時光飛逝的惋惜、惆悵表達出來;《那個星期天》則更多地把情感融入具體的事情中,如借助描寫“我”“跳房子”“看云彩走”“撥弄蟻穴”“翻看畫報”等舉動來表現我等待時的孤獨、無聊、焦急又興奮的真實情感。
這樣緊緊圍繞語文要素來組織閱讀教學,學生才能更好地領會表達真情實感的幾種方法,為單元習作打下基礎。
二、以語文要素為指導,練筆悟“法”
《匆匆》的課后習題第3題是一個仿寫練習,也是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的一個能力訓練點。仿寫前可先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能把司空見慣的時間流逝寫得如此感人?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從中感悟作者是把流逝的時間變成洗手、吃飯、睡覺等具體可感的生活場景,讓我們從這些平常的事中感受到時光的匆匆流逝,并產生共鳴。學生因此進一步領悟到作者“把情感融入具體的事物中”這一表達方法的好處。在此基礎上,再借助關鍵句式“( )時,日子( )……”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平時的日子是這樣過,你的日子又是怎么過的呢?學生在打開了思路,有了自己的感悟時,再模仿課文第3自然段的寫法,把自己對時間流逝的感觸寫下來,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初試身手”的教學也要著眼于單元語文要素。課本里提供的兩個示例正好給學生這樣的提示:處在同一環(huán)境中,當心情“好”或“不好”時,對身邊的事物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如心情好時,“花兒在對我們笑,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心情糟糕時,“花兒擺出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蝴蝶也故意在眼前捉弄我”……像這樣的表達方法就是“把情感融入具體的事物中”。接著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所見所聞,如來到海邊,可能會看到天空、云朵、海浪、礁石、海鷗、漁船……可能會聽到風聲、濤聲、鳥鳴聲、馬達聲……當心情愉快時,在海邊所看到的這些景色和所聽到的這些聲音是怎樣的?當心情不好時,你對這些景色和這些聲音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嘗試運用示例中的方法進行片段練習就不難了。
練筆時要以語文要素為指導,先說后寫,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學生在習作中逐步領悟基本方法,并得到有效訓練。
三、以語文要素為焦點,用“法”評改
學生完成單元習作后,教師也應聚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用已明確的方法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修改。可以先安排學生同桌兩人互評互改。同桌交換著讀一讀對方的習作,關注點放在以下三個方面:1.文章選擇的事例是不是親身經歷和印象深刻的事?2.是否運用了本單元課文所采用的表達情感的方法?3.從哪里能感受到小作者的真實情感?學生根據同桌的反饋,修改自己的習作。接著,教師選擇優(yōu)秀的學生習作進行點評分析,著重圍繞“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這一語文要素進行點評。點評時可用多媒體展示優(yōu)秀習作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朗讀思考:從哪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教師對能真實表達情感的習作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在互動與交流中總結和提升。如有的小作者通過寫自己的內心活動,把希望爸爸媽媽能和好的那份期盼表達出來了;有的小作者通過寫自己對小鳥叫聲不同的感受,表達了從不高興到欣喜若狂的情感變化;有的小作者通過對老師語言、神情的描寫,以及對自己的動作、心理的細致描寫,表達出自己做錯事受批評時內心的愧疚。通過賞析,學生對怎樣表達真情實感有進一步的體會,在修改習作時可以在具體、細致方面多下功夫。
四、以語文要素為歸宿,得“法”提升
語文要素不僅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實,還要拓展延伸至課外的學習生活中。余文森曾說:“如果你指導過作文之后,學生愛上了寫作并養(yǎng)成了練筆的習慣,那么這樣的作文教學就進入了學生的生活和成長。”如《匆匆》的課后習題要求學生仿寫課文第3自然段,以此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悟。在此基礎上,課外可以布置學生以“讀《匆匆》有感”為題進行習作,鼓勵學生學習運用本文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把自己的真實感受描述出來。又如,《那個星期天》描述了這樣一件童年往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母親答應帶“我”出去玩,“我”從早晨一直等到黃昏,心情也從“興奮”變成“失望”。在學完課文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以“盼”為題,寫寫自己曾經有過的關于“盼”的經歷,運用課文所采用的表達情感的方法來寫自己盼的過程及心情的變化。
在完成整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后,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捕捉生活中典型的情感體驗,或是特意創(chuàng)設情感體驗的情境,并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記錄生活。教師通過當面指導與評改,產生符合本單元習作要求的“優(yōu)秀習作”,和全班同學分享,肯定其進步,以此激勵更多的學生在平時主動借鑒本單元的表達方法,真實地記錄生活。如有個學生忘記寫作業(yè),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后,回家寫了一篇以“愧疚”為題的作文;有個學生的父母因吵架而各自摔門而出了,這個學生當晚寫下了《孤獨》;有個學生在假期第一天約同學晨跑,他寫下了《暢快》……一篇篇習作流露出學生一份份真情,不管是愉快也好,傷心也罷,都是學生內心真實情感的表達,是學生真實生活的記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可以把本單元語文要素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學生真實可感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用“我手”寫“我心”,讓語文要素得到真正落實,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升,讓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東山縣銅陵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