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芬,廖小琳,白忠彬
(云南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云南昆明 650201)
線上教學以打破空間距離和時間限制的優(yōu)勢,已成為除面授課程外最重要的大規(guī)模教學模式[1-2]。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大學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已引起國內教育界的高度重視[3-5],但其落地常態(tài)化實踐案例較少。自2020學年春季學期開始,云南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制定線上教學方案、組織課程教學模式、實施遠程線上教學,探索出一條常態(tài)化線上教學之路。
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以來,為有效保障本科教學的正常進行,食品學院本著“未返校,不停學”的宗旨,減少師生不能返校帶來的影響,除實驗課程和實踐類課程外,全院所有課程均開啟線上教學授課模式。通過整合利用優(yōu)質線上課程教學資源和擴展線上直播課程教學,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做到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確保本科教學工作正常有序進行。
線上教學前的“模擬試運行周”(2020年2月24日~3月1日),全部課程按照線上教學進行“試講”和“試聽”,針對“試講”出現(xiàn)的問題一一進行解決。第一教學周(3月2日~3月8日),食品學院開設線上課程共98個教學班,實際線上授課率達到100%;第二教學周(3月9日~3月13日) 和第三周教學周(3月14日~3月20日),學院開設線上課程分為為104和113個教學班,實際線上授課率均保持100%。此后,線上授課保持到學期末,實驗實習課程延后至學生返校后進行?!澳M試運行周”之后,線上課程學生到課率穩(wěn)定在95%以上,考勤情況良好。學生通過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3種設備進行學習,調查顯示在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3種常用學習工具中,67%的學生選擇了使用手機APP進行在線學習課程,30%的學生使用電腦完成在線課程學習,僅有3%的學生使用平板電腦進行線上學習。其中,多數(shù)學生使用多款手機APP學習。
食品學院的線上課程中有75%采用“在線直播”的授課模式,有18%的課程則采用“在線直播+推送幕課”的線上“混合式”教學,還有6%的課程則采用“在線直播+教師自錄制網課”的授課模式,僅有1%的課程采用“教師自錄制網課+推送幕課視頻資源”的模式教學。線上課程選用的教學平臺呈現(xiàn)多樣化,包括雨課堂、智慧樹、超星泛雅、騰訊樂享、鴻合直播、騰訊課堂、企業(yè)微信、騰訊會議、釘釘、中國大學MOOCs、QQ群或微信群等。其中,騰訊課程和雨課堂使用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有72%的課程采用了單一的網絡平臺進行教學,而另有28%的課程則使用了多平臺“混合式”教學。其中,以“騰訊課堂+雨課堂”的教學模式最多,占多平臺教學課程數(shù)的35.71%,通過騰訊課堂進行直播授課,雨課堂發(fā)布習題和測試。其次,使用“騰訊課堂+QQ群互動”的模式也較多,占多平臺教學課程總數(shù)的14.29%。
線上課程的授課模式統(tǒng)計見圖1。
圖1 線上課程的授課模式統(tǒng)計
最受學生歡迎的線上教學模式為教師“直播授課”(46%),“錄播授課+教師輔導”(34%) 也相對受到學生的歡迎,之后依次為“自學網課+教師在線輔導”(11%)、“自學教材+教師輔導”(6%)、“教學自制課+輔導”(3%)。調查表明,雖然線上課程的花樣繁多,但學生依然對直播課程有較高的認可度,反映了學生更需要“真實的教師”來呵護和關心,而非類似“AI智能式”的自學模式。此外,網絡學習平臺中,學生端使用體驗最好的是騰訊課堂,因其流暢度最佳、穩(wěn)定性好,可以實現(xiàn)多種模式的切換并有準確的考勤記錄和“回放”功能。
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見圖2。
圖2 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
對課堂互動的調查顯示,80%的線上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互動頻繁,課堂氣氛活躍。與傳統(tǒng)面授課程相比,線上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溝通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學生更愿意與教師通過網絡溝通、交流,互動增加可能是由于學生更愿意在不“面對面”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的學習感受,避免了其他學生的圍觀和審視。學生作業(yè)情況調查表明,89%的課程有作業(yè)或測試,以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75.9%的課程作業(yè)和練習有及時反饋和指導;30%的課程推送了拓展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料,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作業(yè)量,85.9%的學生認為課后作業(yè)量適中,僅有8.8%和2.1%的學生認為作業(yè)很少或沒有作業(yè),3.2%的學生則認為作業(yè)過多。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按時提交作業(yè),與面授課堂相比沒有明顯的區(qū)別。
線上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調查顯示,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良好”,能按時上課并積極與教師互動,但也存在積極性和自我約束能力“一般”“學習不主動”的情況,需要教師及時督促和鼓勵。經過半學期的線上教學,學院856名學生線上課堂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調查顯示,758名學生的有效反饋中,46.7%的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有時會走神”,34.6%的學生“偶爾會走神”,16.9%的學生“經常會走神”,只有1.8%的學生表示上課過程中“從不”走神。說明線上教學缺乏對學生足夠的監(jiān)督,普遍會出現(xiàn)“有時或偶爾”的精神不集中。
采取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學院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抽樣教學效果反饋和自我評價。
856名學生“線上教學工作的總體滿意度”調查中,共收到804名學生的有效反饋。其中,78.4%的學生表示“滿意”,12.6%表示“非常滿意”,8%表示“一般”,只有1.1%表示“不滿意”,主要由于包括不適應線上課程的節(jié)奏、擔心自己沒有學習動力等。
學生對線上教學的總體滿意度見圖3。
圖3 學生對線上教學的總體滿意度
班級中“學生對教師在線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與之相似,85%的學生對線上教學效果表示“滿意”,15%表示“非常滿意”,沒有學生對學院開設在線教學課程表示“基本滿意”或“不滿意”,體現(xiàn)出學生對線上教學的理解和支持。對比學期初的調查結果,學期末的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非常滿意”的占比從12.6%上升至49.3%,即從“較滿意”大幅遷移提升至“非常滿意”,也有小部分從“較滿意”遷移下滑至“基本滿意”。說明在學院領導與任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線上教學已經步入正軌,多數(shù)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滿意度得到提升。此外,學生對線上教學的適應性也逐漸提高,有64.5%的學生在期中教學調查中表示“非常適應”或“較適應”線上教學活動,反映出多數(shù)學生已接受線上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在逐漸適應線上授課,并根據實際情況實時調整和改進。期中教學調查顯示,85%的學生認為“任課教師對線上教學活動的具體指導和說明方面做得好”,只有14.4%的學生認為教師這方面做得“一般”。
在線上學習中,影響學生學習效率排名前三的因素分別為:①硬件設備的支持程度,如網絡速度慢、穩(wěn)定性和流暢性差等問題;②學習過程的情緒與狀態(tài);③線上課程的趣味性和外界干擾因素,干擾因素包括游戲、其他學習環(huán)境等。由此可見,硬件設施和網絡速度保障是線上教學“模擬教學周”暴露出的最大問題。學院教師對雨課堂較熟悉并有豐富實踐經驗,故多數(shù)教師都首先選用雨課堂授課。工作日上午10點網絡易擁堵,少量課程在“試講”中發(fā)現(xiàn)登陸雨課堂困難、講授不流暢、存在卡頓。教師及時換用騰訊課堂、釘釘課堂后運行效果較好,偶有教師或學生斷線,學生整體反饋比較滿意。針對模擬授課存在網絡卡頓現(xiàn)象,學院教師采取2種方式應對:①每一門課程都有“備用直播平臺”,如釘釘課堂、騰訊課堂、嗶哩嗶哩等,遇到運行不良時,在線直播課程轉至“備用直播平臺”教學,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運行;②以學生熟悉的“智慧樹”平臺為例,課件視頻采用錄播形式結合慕課資源上傳至“智慧樹”平臺,教師發(fā)布網絡作業(yè),學生可在線上或下載學習,也可在線提問。目前學生反映學習效果較好,不會受網絡穩(wěn)定性影響。
開啟線上教學后,學生的出勤情況記錄也成為一個難點。教師和學生沒有了面對面的接觸,學生是否真正在上課?學生是否真正在學習?學習時長能否保證?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離開、是否受到外界環(huán)境干擾?特別是自我控制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很難掌握學生真實出勤情況。針對這些問題,學院討論提出應對措施:①直播式授課課程:教師授課過程以“舉手”功能和“討論”模塊等加強與學生互動,不定時抽查學生課堂表現(xiàn),并在課后結合平臺自帶的考勤功能輔助監(jiān)控學生學習時長,記錄考勤。以學院使用最多的平臺——騰訊課堂為例,教師端在授課結束后選擇“歷史課程”查找已授課程,選擇“考勤”導出學生出勤表,查看學生進入課堂時間、學習時長和離開課堂時間等信息,準確掌握學生考勤;②非直播類課程:考勤要以學生學習教學資源和測試題完成情況作為主要考勤依據。以“幕課+QQ群”線上授課模式為例,以學生自主學習在線資源為主,教師使用QQ群或微信群進行答疑,課后教師通過“云農考勤”或“雨課堂”小程序發(fā)布學習任務或測試試題,并按照每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參與程度和完成任務情況記錄考勤,同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完成情況也為考核學生“平時成績”提供了豐富的依據。
線上教學中上課節(jié)奏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調查顯示,66%的學生表示面對電子屏幕,感覺枯燥乏味難以堅持。52%的學生擔心教師不了解自己的真實學習情況。為應對這種變化,學院教師調整上課節(jié)奏采用了以下措施:①學院要求教師以直播形式完成的課程要按照課程表上的時間進行,不占用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時間;②錄播類課程錄制的教學視頻以知識點為單位,控制在15 min以內,分段分解,并給學生預留充足的學習時間,采用較靈活的方式以教學周為單位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效果,做階段性考核;③偶遇網絡擁堵,學生可錯峰學習,在同一教學周內完成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達到學習目。隨著師生逐步適應線上教學,期中調查顯示78.7%的學生認為所學線上課程教學效果改進明顯。
食品學院在線教學實踐數(shù)據分析顯示,網課授課模式提高了教師線上教學的授課經驗,也促進了更多教師參與到網絡課程的建設中,為解決不時之需的良策。線上教學為教學改革和實踐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增加了師生互動的途徑和方式,學生學習課程和完成作業(yè)的形式更加多樣靈活,課程回放及考勤等功能為期末線上或線下考試提供了更多考核方式。綜上所述,以學生為導向的線上教學實踐為學院整體線上課程建設和師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寶貴的數(shù)據和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