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雷
(青海民族大學(xué) 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 青海 西寧 810007)
關(guān)于并列連詞前輩時賢已經(jīng)做了一些比較深入的研究探討,例如于江的《虛詞“與、及、并、和”的歷史發(fā)展》(1996)[1]、徐蕭斧的《古漢語中的“與”和“及”》(1981)[2]、周生亞的《并列連詞“與”、“及”用法辨析》(1989)[3]、蔣宗許的《〈并列連詞“與”、“及”用法辨析〉質(zhì)疑》(1990)[4]等,介紹了并列連詞“與”和“及”的用法。因本文篇幅有限,而且在郭錫良的《古代漢語》[5]文選中并列連詞“與”的使用更多,所以本文對并列連詞“與”進(jìn)行分析,弄清該文選中的并列連詞“與”的使用特點。連詞“與”和介詞“與”比較容易混淆,筆者按照連詞前后的成分可以互換和介詞前面可以加副詞這兩個原則來進(jìn)行區(qū)分,根據(jù)這兩個原則將郭錫良《古代漢語》文選中包含并列連詞“與”的句子找出來加以論證。
郭錫良《古代漢語》文選中并列連詞“與”字出現(xiàn)了55次,其中在《左傳》中“與”字出現(xiàn)了4次;在《國語》中“與”字出現(xiàn)了6次;在《戰(zhàn)國策》中“與”字出現(xiàn)了2次;在《史記》中“與”字出現(xiàn)了15次;在《報任安書》中“與”字出現(xiàn)了4次;在《藝文志諸子略》中“與”字出現(xiàn)了2次;在《季氏將伐顓臾》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謀攻》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兼愛(上)》中“與”字出現(xiàn)了3次;在《齊桓晉文之事》中“與”字出現(xiàn)了2次;在《許行》中“與”字出現(xiàn)了2次;在《天論(節(jié)錄)》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歷山之農(nóng)者侵畔》中“與”字出現(xiàn)了2次;在《離騷》中“與”字出現(xiàn)了6次;在《哀郢》中“與”字出現(xiàn)了2次;在《風(fēng)賦》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七發(fā)》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舉例如下:
例1.逢丑父與公易位。(《左傳·鞌之戰(zhàn)》)
例2.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國語·勾踐滅吳》)
例3.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戰(zhàn)國策·燕昭王求士》)
例4.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史記·鴻門宴》
例5.昔衛(wèi)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jiān)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而恥之。(司馬遷《報任安書》)
例6.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墨子·兼愛(上)》)
例7.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許行》)
例8.楚人有鬻楯與矛者。(《韓非子·歷山之農(nóng)者侵畔》)
例9.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例10.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鴻門宴》)
例1中“與”連接“逢丑父”和“公”這兩個并列的名詞;例2中“與”連接“謀臣”和“爪牙之士”這兩個并列的名詞;例3中“與”連接“賢士”和“共國”這兩個并列的名詞;例4中“與”連接“君王”和“沛公”這兩個并列的名詞;例5中“與”連接“衛(wèi)靈公”和“雍渠”這兩個并列的名詞;例6中“與”連接“父兄”和“君”這兩個并列的名詞;例7中“與”連接“賢者”和“民”這兩個并列的名詞;例8中“與”連接“鬻楯”和“矛”這兩個并列的名詞;例9中“與”連接“不為者”和“不能者”這兩個并列的名詞成分;例10中“與”連接“君”和“項伯”這兩個并列的名詞。其中例1、例2、例3、例4、例5、例7和例8是肯定句,例6、例9和例10是反問句,這說明并列連詞“與”不但可以用在肯定句中,還可以用在反問句中。
上述例子是表示兩者之間的并列,“與”字還可以表示三者及三者以上的并列,例如:
例11.耕、漁與陶,非舜官也,而舜往為之者,所以救敗也。(《韓非子·歷山之農(nóng)者侵畔》)
在例11中用并列連詞“與”字連接“耕”、“漁”和“陶”這三種農(nóng)業(yè)活動,“與”字表示三者之間并列存在,這三個名詞和“與”字共同做句子的主語。
并列連詞“與”連接的成分在句子中主要做主語和賓語。在教材的文選中連詞“與”連接的成分做主語的有47例,做賓語的有8例,其中連詞“與”連接的成分在《左傳》中做主語4次,做賓語0次;在《國語》中做主語5次,做賓語1次;在《戰(zhàn)國策》中做主語1次,做賓語1次;在《史記》中做主語14次,做賓語1次;在《報任安書》中做主語4次,做賓語0次;在《藝文志諸子略》中做主語1次,做賓語1次;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做主語1次,做賓語0次;在《謀攻》中做主語1次,做賓語0次;在《兼愛(上)》中做主語3次,做賓語0次;在《齊桓晉文之事》中做主語2次,做賓語0次;在《許行》中做主語2次,做賓語0次;在《天論(節(jié)錄)》中做主語2次,做賓語0次;在《歷山之農(nóng)者侵畔》中做主語1次,做賓語1次;在《離騷》中做主語3次,做賓語3次;在《哀郢》中做主語2次,做賓語0次;在《風(fēng)賦》中做主語1次,作賓語0次;在《七發(fā)》中做主語1次,作賓語0次。舉例如下:
例12.吾與女同好棄惡,復(fù)脩舊德,以追念前勛。(《左傳·呂相絕秦》)
例13.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國語·勾踐滅吳》)
例14.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史記·鴻門宴》)
例15.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許行》)
例12中“與”字連接的兩個并列成分是“吾”和“女”,這兩個成分共同做句子的主語;例13中“與”字連接的“稻”和“脂”做謂語動詞“載”的賓語;例14中“與”字連接的兩個并列成分是“懷王”和“諸侯”,這兩個成分共同做句子的主語;例15中“與”字連接的兩個并列成分“賢者”和“民”共同做句子的主語。
“與”在上古時期出現(xiàn)的比較多,可以連接兩個并列的名詞,也可以連接兩個并列的名詞性成分,還可以連接并列的三個名詞?!芭c”字和其連接的并列成分在句子中充當(dāng)主語和賓語,但是做主語的例子明顯多于做賓語的例子。
并列連詞“與”字在所調(diào)查的文選中總共出現(xiàn)了10次,其中在《洛陽伽藍(lán)記》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張騫傳(節(jié)錄)》中“與”字出現(xiàn)了5次,在《神滅論(節(jié)錄)》中“與”字出現(xiàn)了2次,在《登大雷岸與妹書》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情采》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由調(diào)查可知,《張騫傳(節(jié)錄)》中并列連詞“與”字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舉例如下:
例16.唯融與陳留侯李崇負(fù)絹過任,蹶倒傷踝。(王子坊《洛陽伽藍(lán)記》)
例17.與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隴西。徑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漢書·張騫傳(節(jié)錄)》)
例18.形者無知之稱,神者有知之名,知與無知,即事有異,神之與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聞也。(范縝《神滅論(節(jié)錄)》)
例19.基壓江潮,峰與辰漢相接。(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
在例16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融”和“陳留侯”這兩個人名;例17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張騫”和“堂邑氏奴甘父”這兩個并列的名詞;例18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知”和“無知”這兩個并列的名詞;例19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峰”和“辰漢”這兩個名詞。
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的成分在《洛陽伽藍(lán)記》中做主語的有1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張騫傳(節(jié)錄)》中做主語的有5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登大雷岸與妹書》中做主語的有2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情采》中做主語的有1例,做賓語的有0例。由以上調(diào)查可知,中古時期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的成分都是做主語。例如:
例20.及壯,以其父民眾與昆莫,使將兵,數(shù)有功。(《漢書·張騫傳(節(jié)錄)》)
例21.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例22.人而無知,與木何異?(范縝《神滅論(節(jié)錄)》)
在例20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的“其父民眾”和“昆莫”共同做句子的主語;在例21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的“世”和“我”共同做句子的主語;例22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的“人而無知”和“木”共同做句子的主語。
“與”字在中古時期出現(xiàn)的比較少,這些“與”字主要連接兩個并列的名詞,“與”字連接的兩個并列名詞做句子的主語。
并列連詞“與”字在所調(diào)查的文選中總共出現(xiàn)了12次,其中在《藍(lán)田縣丞廳壁記》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鈷鉧潭西小丘記》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廬山草堂記》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華佗傳(節(jié)錄)》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淝水之戰(zhàn)》中“與”字出現(xiàn)了3次,在《張中丞傳后敘》中“與”字出現(xiàn)了2次,在《答李翊書》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滕王閣序》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別賦》中“與”字出現(xiàn)了1次,在《赤壁賦》中“與”字出現(xiàn)了5次。舉例如下:
例23.丞廳故有記,壞漏污不可讀,斯立易桷與瓦,墁治壁,悉書前任人名氏。(韓愈《藍(lán)田縣丞廳壁記》)
例24.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韓愈《張中丞傳后敘》)
例25.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登壽陽城望之。(《資治通鑒·淝水之戰(zhàn)》)
例26.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在例23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桷”和“瓦”這兩個名詞;例24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食”和“樂”這兩個名詞;例25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秦王堅”和“陽平公融”這兩個人名;例26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落霞”和“孤鶩”這兩個名詞。
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的成分做主語的總共有15例,做賓語總共有2例,其中在《藍(lán)田縣丞廳壁記》中做主語的有1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鈷鉧潭西小丘記》中做主語的有1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廬山草堂記》中做主語的有1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華佗傳(節(jié)錄)》中做主語的有1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淝水之戰(zhàn)》中做主語的有3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張中丞傳后敘》中做主語的有1例,做賓語的有1例;在《答李翊書》中做主語的有1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滕王閣序》中做主語的有1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別賦》中做主語的有1例,做賓語的有0例;在《赤壁賦》中做主語的有4例,做賓語的有1例。舉例如下:
例27.雖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與舍屬諸人。(韓愈《答李翊書》)
例28.珠與玉兮艷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江淹《別賦》)
例29.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蘇軾《赤壁賦》)
在例27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的動詞“用”和“舍”共同做句子的主語;在例28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的名詞“珠”、“玉”和“羅”、“綺”共同做句子的主語;在例29中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的名詞“水”和“月”做“知”的賓語。
分上古、中古、近代三個時期對錫良《古代漢語》文選中的并列連詞“與”的使用情況和連接成分的句法功能進(jìn)行統(tǒng)計,如下所示:
上古時期并列連詞“與”所連接的成分做主語的有47例,做賓語有8例;
中古時期并列連詞“與”所連接的成分做主語的有10例,做賓語有0例;
近代時期并列連詞“與”所連接的成分做主語的有15例,做賓語有2例。
在所調(diào)查的文選中,并列連詞“與”字在上古時期出現(xiàn)的頻率比較高,在中古和近代出現(xiàn)的頻率比較低。另外,經(jīng)過調(diào)查可知,在上古、中古、近代三個時期,并列連詞“與”字連接的成分做主語的情況明顯多于做賓語的情況,在上古時期“與”字連接的并列成分做賓語的例子是做主語例子的六分之一,在中古時期“與”字連接的并列成分不能做賓語,只能做主語,在近代“與”字連接的并列成分做賓語的例子是做主語例子的七分之一。
通過本文的調(diào)查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上古、中古、近代三個時期郭錫良《古代漢語》文選中的并列連詞“與”的使用情況和連接成分的句法功能的情況,同時,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并列連詞“與”的歷史演變過程,可以對現(xiàn)在的并列連詞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啟發(fā)作用。